《春秋之齐国风云》

齐桓公53霸业渐衰2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天子周穆王再也不敢轻易捋徐国虎须,干脆便承认徐君的诸侯地位,而且还承认徐国为东夷各部落盟主。一方面承认徐国,另一方面却暗中指使楚国讨伐徐国。楚国本就是一个战争狂,于是奉周天子之命不断侵犯徐国。

徐国国君徐偃王却是一个实在不想打仗的主,史料记载徐偃王生性仁义,不忍心让徐、楚百姓遭受战火之灾,采取了忍让政策。楚国步步紧逼,直到公元前963年徐国干脆将国家迁至定到彭城一带(今邳州西北一带)。据说,由于徐偃王的仁义令百姓感动,所以随迁的百姓有数万之多。

但万恶的楚国侵略者还是继续逼迫,据说徐偃王曾经率领部分徐国人经海路南逃,到达今天的浙江宁波一带,最终投海而死。

周天子这才看清了原来徐国并非是一个好战的国家,真正好战的国家是楚国,这才有些后悔唆使楚国灭了徐国,于是对楚国开始忌惮起来,不但拒绝了楚国要求提高爵位的请求,还封了徐偃王之子于彭城,重建了徐国。

但徐国已经遭受了严重打击,国力大大消弱,到了春秋时期,齐国打出尊王攘夷口号,称霸中原,徐国作为东夷赢姓诸侯,为避免遭受讨伐,便再度南迁到淮南、江北苏皖接壤的淮泗地区,并主动向齐国示好,表示愿意听从齐国号令。

但徐国还是没能得到一个安定的发展环境,这不,公元前645年,楚国人又来讨伐徐国了。徐国为什么会遭到楚国讨伐?这当然是楚国的战略。

楚国讨伐舒国的理由是报仇。报什么仇呢?原来,公元前667年,徐国主动与齐国交好,并将徐国公主徐赢嫁给了齐桓公为夫人,这便是齐桓公三位正式夫人之一(王姬、徐赢、蔡姬)。后来,公元前657年,齐桓公组织了召陵之盟,命令徐国讨伐舒国。徐国受命后,举重兵讨伐舒国并灭之。但灭了舒国对徐国没半点好处,因为徐国离舒国有数百里之远,所以舒国被灭后,反倒是便宜了楚国,后来舒地被楚国占领。

舒国本是楚国的附庸国,楚国眼看着齐国不怎么样了,便以报仇之名讨伐徐国。

徐国此时已加入了中原诸侯联盟,根据联盟的精神,徐国的求援信一到齐国,齐桓公就得张罗诸侯组成联军前去救援。根据齐桓公的一般性套路,先开会,大家商量着怎么办,于是,公元前645年3月,齐桓公、鲁僖公、宋襄公、陈穆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共公八位诸侯在牡丘(今山东聊城茌平县一带)会盟。

此次会盟重温了葵丘会盟精神,商讨了组建联军共同救援徐国的具体策略。联军组建成功了吗?组建成功了,而且也出兵了,但齐国此时已无大将,所以这次联军是由鲁国上卿公孙敖率领的,救徐策略是伐厉国!

厉国是什么国?厉国是一个附庸国,是谁的附庸?楚国的,虽然关于厉国在哪里史料有很多种说法,但从中原诸侯伐厉救徐这个军事角度讲,厉国应该是河南息县东北一带,而息县是楚国一个县邑,厉国已经成了楚国的势力范围。

中原诸侯这次举兵救徐,却不敢直接率军入徐,而是在楚国边境的厉国摆下阵势,这说明什么?说明齐国为首的诸侯联军根本不敢与楚军直接对抗!

这算哪门子中原霸主?齐桓公的威信再次受到影响。徐国眼巴巴等着齐国来救,结果齐国召集了一班诸侯就去打了打厉国。史料记载,牡丘会盟后,鲁国上卿公孙遂率军前去伐厉国,而各路诸侯国国君就在匡地等着,都以为只要联军一打厉国,楚军很快便能从徐国撤军,从而便解了徐国之围。

但围了好几个月,楚军来了么?没来,楚军继续猛攻徐国。齐桓公沉不住气了,于公元前645年7月命令齐军和曹军直接向厉国发动猛烈进攻。但这个猛攻没起什么效果,厉国虽小,但毕竟是守城战,结果打了两个多月,厉国固若金汤!

齐桓公无辙了,无奈下令撤军。这一次中原联军连厉国都没拿下!联军就象是率着一堆士兵搞国际旅游般,装模作样围着厉国舞动了几下刀枪,然后,从3月份一直玩到9月份,最后无功而返。

那边的徐国呢?听说中原诸侯不来救了,军心顿散,公元前645年10月,徐国与楚国在娄林开展了激战,最终是徐军大败!

这一次救徐行动让楚国更加瞧不起齐国,也让中原诸侯吃了一颗定心丸:看来,齐侯霸主已经是个形式主义了。

既然你齐国已经没了能力,那这些年一直被你齐国压制着的中原诸侯,为了自己的利益,大家都开始了小动作。

第一个小动作来自宋国。公元前645年冬,早就有意取代齐桓公欲成为春秋第二个霸主的宋襄公率军讨伐曹国!宋国居然上半年刚刚和曹国一起参加过牡丘会盟,重温过葵丘会盟精神,那宋国与曹国是同盟国啊,要知道葵丘会盟精神便是“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也就是说,不管过去大家有多大意见,现在既然是同盟了,便都翻过去了,大家都要和好相处。

但宋国现在居然先打起自己人来了!原因恰恰是宋国不想翻过几十年前的那段历史。那是一段什么历史呢?公元前681年齐桓公首次主持诸侯结盟,即北杏会盟后,宋国根本就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根本没把刚刚登上国君之位的齐桓公放在眼里,不遵守盟约。齐桓公见宋国背盟,便于公元前680年,组成了齐、陈、曹联军伐宋。

前面我们讲过这段故事,当时齐国大夫宁戚刚刚在齐国出仕,便凭着三寸不乱之舌,劝降了宋国。但宋国人很记仇,或者说现在的宋国国君宋襄公想搞点动静出来以证明自己有能力当上中原霸主,看着齐桓公年老体衰了,干劲斗志已失,再也不复当年之威望了,那还不趁机搞一下曹国?

就这样,宋曹两国干起了架!这代表什么?代表齐桓公苦心经营了四十年的中原联盟开始走向瓦解!

阅读春秋之齐国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春秋之齐国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