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齐国风云》

第4章齐桓公第57节霸主桓公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齐桓公是我们这本齐国风云最重要的一个人物,他的历史马上便要翻页了,这真的令人很不情愿,令人无限惋惜。正因为如此,所以在齐桓公这个章节里,笔者还是多加了一章,简要回顾齐桓公光荣伟大的一生。

齐桓公姜小白,姜姓齐国第十五位国君,生于何年不详,在与哥哥公子姜纠的齐国国君争夺战中胜出,于公元前685年即位齐国国君,薨后谥号为桓,史称齐桓公。公元前643年10月7日病逝。

他的一生,是真正的精彩人生,是光荣伟大的一生,是开创并发展齐国霸业的一生!

一是尊王攘夷。坚定贯彻执行了与管**同制订的尊王攘夷方略,即“奉天子以令诸侯,内尊王室,外攘四夷”。在周王室不断衰弱的情况下,齐桓公以身作则,打出尊王旗号,带头向天子纳贡,重视天子的政治地位,将许多重要国际活动都纳入到天子的名义下,迅速赢得了中原诸侯的肯定和拥护。后来的晋国霸业之所以长久,最根本的一条便是尊王,这是齐桓公首倡的,也成了后世一些大人物学习的典范。秦末的项梁项羽等人,推出楚怀王,迅速统一原荆楚人民思想,为全面击溃强大的秦帝国奠定了政治基础。三国时期的曹操,便是奉天子以令诸侯,迅速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最后一举打败貌似无比强大的袁绍,统一北方。

当时的春秋江湖,如果把列国相争看成是华夏内部矛盾的话,那抗击四方戎狄蛮夷的进犯便成了外部矛盾。戎狄入侵对当时的华夏来讲是极其致命的,因为戎狄蛮夷根本不讲什么礼义,他们不断进犯,大举劫掠,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劫财,给华夏文明带来了极大的破坏。齐桓公响亮地提出攘夷口号,联合燕国打败山狄,联合宋、曹打败北狄,为救王室而陈兵洛邑,南向抑楚,东夷不敢冒犯中原,成为当时中原华夏最强有力的保卫力量。

历史上,华夏文明总是经历着来自戎狄蛮夷的侵略摧残,虽然我们总是说,堂堂中华何惧外族入侵,但毕竟对当时的华夏民族来讲,每受一次侵略,便遭受一次摧残。春秋战国时期的北狄南下,秦汉时期的匈奴入侵,三国两晋的匈奴、鲜卑、羯、羌、氐的“五胡乱华”,直到大明王朝的瓦剌,以及后来的蒙古、女真入侵等等,对华夏文明的存续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甚至一度被全面占领,虽然华夏文明历史悠远博大精深,外族之侵哪能撼动,但站在当时的历史社会,华夏所遭受的打击是巨大的。

在春秋时期,就是象齐桓公这样的中原带头大哥,勇敢扛起了抗击外族入侵的责任,他一次次会盟诸侯,团结和带领中原诸侯抵御外侮,这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史料记载,齐桓公即位后不久,便对对东南方向的夷族择其乱者征讨,如莱、莒、徐夷、吴、越等国,“一战帅服三十一国”。然后南征伐楚,迫使强楚认错,恢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荆州诸侯莫敢不来服”。然后北伐山戎,灭孤竹、无终而凯旋,“海滨诸侯莫敢不来服”。西征白狄,降服流沙、西吴、大夏等国,“岳滨诸侯莫敢不来服”!

二是诸侯之长。作为当时春秋霸主,齐桓公承担起了作为霸主的大量国际义务。“列国之中,衰弱者扶之,强横者抑之;昏乱不共命者,率诸侯讨之”,别看齐桓公武功赫赫,在他大约于公元前680年开始成为春秋霸主直至离世的这段岁月里,虽然总见他四处征讨,但他是乱行讨伐之举吗?当然不是,除了率领诸侯抗击戎狄蛮夷外,历史记录齐桓公的讨伐诸侯其实并不多,而且都是师出有名。

比如公元前680年因宋国背盟而率联军讨伐过宋国,这正是宋国强横,不遵王命,故抑之。公元前656年,率联军伐蔡伐楚,这正是对强横者以抑之。

公元前663年帮助燕国抗击山戎入侵后,将取自山戎、孤竹、无终等地盘全部让给了燕国,甚至还自个儿割让50里地给燕国,从此燕国始成为北地大国。公元前659年和公元前658年,齐桓公联军诸侯驱逐北狄以救邢救卫,将两个被灭的诸侯国易地重建,给予了大量的实物支持,这种国际主义精神,史无前列亦无后者!这正是衰弱者扶之。

前面讲过,对东夷许多诸侯,齐桓公便是择昏乱不共命者率诸侯讨之,如莱、莒、徐夷、吴、越等国,“一战帅服三十一国”。令人称道的是,对一些该教训的诸侯,齐桓公能不动刀兵便不动刀兵,如降服衡山国、代国等小国,采取发动贸易战而使其崩溃从而臣服。

齐桓公甚至提出了反其侵地政策,即将齐国以前从中原诸侯那里通过夺取来的土地,全部归还。如归还燕国柴夫、吠狗两邑,归还鲁国汶阳等,目的就是倡导一个诸侯和平相处、列国平等的国际新秩序。象这样的带头大哥,天下诸侯,谁人不服?连南边的楚国国君楚成王,也被齐桓公的气度及武功折服,不敢轻易北上中原争雄。

三是成功改革。齐桓公的一个重要历史功绩便是任用管仲改革,前面我们讲得很详细了,政治改革,经济改革,人事改革,军事制度,外交政策等等,无一不是经典之作,为我们留下了多少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礼义廉耻的思想道德建设,三选法用人、三三制考核、八观监督的人事管理体系,为“作内政而寄军令”的“参其国而伍其鄙”军事制度,老老、慈幼、恤孤、养疾、合独、问病、通穷、振困、接绝的九法社会治理,“田有轨,人有轨,用有轨,人事有轨,币有轨,乡有轨,县有轨,国有轨”九轨统计制度,相地而衰征的土地制度,“关市几而不征”的税收政策,货币发行垄断的币制管理,官山海和盐铁专卖的经济制度以及赎罪制度等等。许多哪怕是放到现在,也是大有借鉴意义的,更何况二千六百多年以前的先秦时期?齐国改革为后来许多诸侯国改革提供了样本,使改革成为国富民强的重要路径!

四是广纳人才。齐桓公对人才的渴求和使用堪称典范,他的时代被史料称为桓管时代,这也是一个齐国人才群爆发的时代。我们大致来点点齐桓公时代的人才:相国管仲,上卿高傒和国懿仲,大夫鲍叔牙,大谏官东郭牙,大司田宁戚,大司马王子成父,大司行隰朋,大司理宾胥无,工正田完,大夫仲孙湫,以及公子开方,易牙,竖刁等等,哪一个不是史上牛人榜重要人物?甚至到齐桓公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想着重用晋国流亡公子重耳!齐国霸业,正是因为有这些牛气冲天的人才,才得以在整个四十年左右时间里长盛不衰!

但是,人无完人,我们在读齐桓公历史中,既为他的丰功伟绩所赞叹,也为他的一些失误所唏嘘。这便是前面我们讲到过的在培养齐国下一代领导层上,齐桓公存在严重的短板,这可能也是管仲一生最大的短板。首先是群公子问题,齐桓公实行的一律平等培养的政策,从齐国后来内乱不断的现实来看,被证明是错误的。齐桓公只看到了早立世子可能会对自己的国君之位带来威胁,没考虑到早立世子有利于整个齐国的稳定。然后是人才问题。貌似齐国的人才一下子被使用完了,管仲临死前推荐了隰朋,结果隰朋也老了啊,管仲去世后一个月隰朋便跟着去世了。然后鲍叔牙担任相国,但一年后也去世了。那,按照齐国的人事制度,既有国君亲自考察任命,更有各乡各地推荐上来的人呢?人才,肯定是有的,只是因为大家都卷入到了群公子夺位的政治斗争去了!一步错,步步错啊,齐桓公最大的不幸便是没有早点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到后来匆匆立公子姜昭为世子时,已经太晚了,群公子都有了自己的势力,这个势力便是各自瓜分了齐国的后备人才,最后在群公子之乱中大量的灰飞烟灭于历史尘埃中!这不得不说令人遗憾!

至于群公子之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故事,但这里首先得为三位历史留名的牛人正名一下,那便是史上第一位留史的太监竖刁,厨师鼻祖易牙,以及来自卫国的公子开方。许多史料都把他们归结于奸臣一类,但笔者是不认同的。什么是奸臣?无论这个臣有多少权力,至少应该做到祸国殃民吧。从历史来看,这三人貌似都祸了齐国殃了齐国人民,但想想看,他们到底有多大权力?

竖刁,一个后宫太监,说穿了最多是大内总管,对后宫有控制权,那对禁卫军或者卫戍部队来讲他是没有这个权力的。易牙,一介厨师而已,有什么权力?无非是能够随时接近国君吧。公子开方呢?有哪个史料说他贪了赃枉了法?或者杀了人?

都没有,这三个人都没有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记录,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为了齐桓公而献出了被普通人认为是最不想割舍的东西:一个献出了男人的根本,一个献出了自己的儿子,一个献出了自己的权力。这是什么?这应该叫忠臣吧。

齐桓公在世时,他们对齐桓公是忠诚的,这种忠甚至可以用愚忠来形容。齐桓公去世了,他们仍旧是忠诚的,只是这个时候,他们的忠诚换了对象,易牙和竖刁忠于公子无亏,公子开方忠于公子潘!

许多史料将齐桓公被活活饿死归咎于他们三人,笔者认为这是对他们不公平的评论。首先是公子开方,在齐桓公弥留之际,他根本连后宫都进不去,哪来参与饿死齐桓公之说?再说易牙和竖刁,确实,是他们想出来用高墙阻隔齐桓公与外界的联系,但他们是不得不为之,因为这是为了夺得君位的公子无亏的命令,是公子无亏夺位计划的一部分!牢牢控制齐桓公,公子无亏才可以假借君命以令百官,才使他后来成功夺得君位!

胜者为王败者寇,历史,总是为成功人说得好听一些。如果公子无亏能够牢牢掌握政权,笔者相信史料的记载肯定不会是现在大多数记载的那样,把易牙、竖刁和公子开方说成是祸乱齐的奸臣!

好了,公元前643年,离公元前475年还有一百六七十年,我们的齐国风云,总是要继续下去了,齐桓公的历史还是不得不翻篇。那接下来,我们便继续齐桓公以后的齐国风云历史吧。

阅读春秋之齐国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春秋之齐国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