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齐国风云》

第6章齐昭公第1节弑君夺位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现在,齐国的国君宝座上,坐着的是齐桓公的又一个儿子公子潘,这便是齐昭公。齐昭公摸着这把椅子,感慨不已:十年磨一剑,敢情讲的便是自己吧。

是啊,这十年,他每天都在念想着齐国国君的宝座怎么才能轮到自己来坐,“师傅,要不,您就去朝廷吧,您这样的人才,公子昭一定会重用。”有一次,还没当上齐国国君的公子潘对自己的师傅公子开方说。

“行,公子。那您多保重,臣先去朝廷蛰伏,顺便为公子建立起强大的关系网,咱们见机行事吧,有臣在,国君之位迟早是公子的。”公子开方也是雄心壮志。

这位宁愿放弃自己卫国国君之位的牛人,本以为在齐桓公手下可以干出一大片事业来,但没想到齐桓公去世前居然将自己赶出了齐国朝堂。虽然后来被重新招回,但此时的齐国霸业已经江河日下。齐桓公去世后,齐国便陷入了群公子之乱,自己保着公子潘在夺位之争中惨败,最后只能保着公子潘退出齐国政坛。

公子开方不甘心就此失败,他不断鼓励公子潘不要放弃,先低调处事,利用公子潘外公家葛国的势力,慢慢积聚增长自己的势力。但靠一个葛国那远远不够,所以一直以来他便想着应该回到齐国朝廷,凭自己的能力,他完全可以在朝廷为公子潘拉笼一批势力来。

由于公子潘的低调处世,且对齐孝公的任何政策都体现了高度的执行力,使齐孝公逐渐失去了对公子潘的防备,甚至带有几分信任。公子潘推荐公子开方时,齐孝公想也没多想什么,便让公子开方在朝中任职。

公子开方也同样体现了对齐孝公的忠心,他本就是一个既有智谋更有执行力的人,就象想当年迅速取得齐桓公信任一样,开方也很快得到了齐孝公的信任。

开方知道,此时的春秋江湖,对齐国来说,已经与齐桓公在世时完全不一样了,如果齐孝公老老实实地把齐国给经营好,那他的统治将会越来越稳固。这对公子潘一派来讲是不利的。

他开始制造舆论:想当年,先君桓公在时,齐国多么伟大,现在呢?居然小小的宋国也骑到齐国头上了,国君要有所作为啊。齐国国力强盛,理应继续先君桓公的事业啊,称霸天下,尊王攘夷,这是齐国的历史责任啊。

齐孝公终于被惹得心痒痒了,是啊,你一个没多少肌肉的宋国,无非就帮了寡人几次,结果就对寡人呼三喝四的,这怎么行?

于是,趁宋国在泓水之役被楚国击败后,齐孝公第一次对外用兵,便将矛头对准了曾经给予他最大帮助的宋国。当时宋襄公还在世,他哪里曾想到齐孝公会是这么一个白眼狼?但又打不过齐国,只好屈辱地以重金贿赂求和。

这使得整个齐国公族大夫们对齐孝公心存不满:主公啊,怎么可以恩将仇报呢?宋公可是您的恩人哪。现在你说翻脸就翻脸,那想当年我们这些杀了公子无亏扶持您的人,是否您也可以随时翻脸?

齐孝公哪里会去思考他的伐宋之举会给齐国公族大夫们带来什么样的心理压力?他甚至认为,齐国应该在自己的领导下继续走称霸之路,而要称霸,必须要降伏鲁国。想当年,父亲齐桓公也是这样做的。

于是,齐孝公再次举兵讨伐鲁国。讨伐鲁国是真的不讲道理的,更是不讲礼义的,因为齐孝公居然会选择鲁国遭灾之际去侵略!

要知道,鲁国可是齐国传统意义上的盟国,至少自爷爷齐僖公开始,便很注重与鲁国的关系。山东半岛也就这两个国家最重要,想当年,齐桓公宁可杀了公族女子哀姜,也要维持与鲁国的关系。

现在倒好,齐孝公却居然亲手撕碎了这层关系,无端为齐国树立了一个强敌。

结果,被鲁国的展喜一顿说词给说得退兵了。这下可好,先是举无义之兵讨伐有恩于自己的宋国,再举无义之兵讨伐传统的礼仪大国鲁国,而且是无功而返!

于是齐国的舆论又流传开了:国君不仁呐。

舆论总是可怕的,这使得包括高氏、国氏在内的齐国公卿大夫们对齐孝公深深失望。这背后,只有公子开方在偷着乐。

压倒齐孝公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是鲁国人。鲁国人眼见齐国已然成为重大隐患,必然要自保。打仗不行但嘴上功夫一流的鲁国人并非好惹的,他们成功地说服了楚国来讨伐不讲仁义道德的齐国,结果齐孝公的军队又被楚国打败,丢了阳谷。

丢了阳谷,楚国人又将对齐国国君之位有着严重威胁的公子雍给搬了出来,令齐孝公是又气又急。而此时,国内的舆论又开始了:偷鸡不着蚀把米,丧师辱国,齐国这样下去可不行啊。

齐孝公终于病倒了,他病倒的消息公子开方第一时间便得到了,他迅速通知了公子潘,让公子潘作好一切准备。什么准备?引来自葛国的军队以及公子潘自己的旧部,迅速杀奔齐都临淄。

公子开方则十分沉稳地守在宫里,当他得知齐孝公去世的消息后,第一时间率着自己暗自招募的死士直接杀死了齐孝公刚刚宣布接任齐国国君之位的儿子,然后大开城门,迎接公子潘的队伍进城。

那齐国的公卿大夫们都在做什么呢?他们谁也不想关心齐孝公,反正都是你们姓姜的天下,你们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

所以,史料从未记载公子潘在夺位过程中是遇到了什么样的阻力的,一切,都由公子开方给摆平了。

公子潘,就此成为齐国历史上第十九任国君,史称齐昭公。

这里我们简要提提葛国。齐昭公的母亲是来自葛国的葛赢,历史上葛国是一个爵位为伯爵的嬴姓诸侯,而且是一个受封于夏朝初比较强大的诸侯,建国于今天河南宁陵葛伯屯一带,由皋陶之子伯益所建。

这位伯益,据说是大禹治水时的重要助手,跟随大禹治水长达13年,“左准绳,右规矩,定山川,图博物,察民俗”,有人认为早期地理著作《山海经》的最原始作者之一便是伯益。

随着历史的发展,此时的葛国已经沦为鲁国的一个附庸国,后来死在宋国手里。葛国被灭后,后人以国为氏,这便是葛姓之渊源。

阅读春秋之齐国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春秋之齐国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