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齐国风云》

第12章齐景公第28节踊贵屦贱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晏婴没有办法,他出宫后想了想,便去找田无宇,把自己的决定跟田无宇讲了,并请田无宇到时在齐景公面前帮他说几句。

晏婴的决定是组织施工队,将刚建成的这座豪华别墅给拆了,然后,按自己的要求,令施工队修建了跟原来一样的晏府。不但如此,他还将左邻右舍被拆除的房子都原样建好,再派人去请这些邻居们回来居住!

田无宇将这个情况向齐景公作了汇报,齐景公差点把下巴都惊掉了:敢情你晏婴是头犟驴啊?

这下倒好,自己原本想赏赐一下晏婴,结果害晏婴背负臣债又搞了一次拆迁翻建!齐景公命令将有关费用给晏婴付了,不管如何,总不能让这位廉洁如此的大夫穷上加穷吧。

然后,齐景公很不高兴地召见了晏婴。晏婴对齐景公道:“主公,承蒙您给予的俸?,臣的日子已经很好过了,您对臣的信任,臣始终铭记在心,所以,不敢有半点怠慢。臣没有什么本事,只是努力去纠正您的过错,尽力让齐国的百姓心中有主公您亲民的形象。

这一次,由于您拆除了臣的旧宅,但您可能不知道,这样的拆迁,同时也将臣的邻居都迁走了。本来,臣生活的地方,住着不少人家,这里便自然形成了一个集市,人们都在这里自由买卖,臣也很喜欢这样的地方,去集市买买东西很方便,又能听到人们对齐国的最真实的议论。由于人们都被迁走了,这个集市也就自然散了。

这就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人们心中肯定都在咒骂臣,只是他们都不敢说出来罢了。现在,臣恢复了原样,人们又都回来了,他们都认为国君能够何必百姓,所以都在赞美您呢。”

这话让齐景公了很受用,再说晏宅已经恢复原样了,齐景公也就不再计较了。不过,他听晏婴说堂堂一位辅政大臣居然还亲自去市场买东西,感觉又是很新鲜的事,于是便问晏婴:“大夫真的经常去集市?”

晏婴一楞,心道主公您又要搞什么飞机?嘴上恭恭敬敬道:“是的,主公,集市是一个体察民情的好地方啊。”

齐景公来了精神:“那你说说,现在集市里什么东西最贵,什么东西最贱?”

晏婴正色道:“不瞒主公,现在集市里最便宜的东西是鞋子,最贵的东西是假肢啊。”

齐景公很惊讶:“为什么会这样?”

晏婴叹了气道:“主公呐,鞋子便宜,那是因为买鞋子的人少了,为什么鞋子没人买了?那是因为不需要的人越来越多了。为什么人们会不需要鞋子?那是因为脚被砍掉了!脚被砍的人越多,鞋子越没人买,而需要假肢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假肢便越来越贵啊。

主公啊,臣斗胆提醒,一定要端正法度啊。现在我们齐国擅用刑法已经很严重了,有的人明明没有多大的错,但动不动便以对国君不敬而被砍了脚。也许主公您并没有此意,但执法者却过度用刑,这主要还是因为主公您平时不够重视啊。”

齐景公听得都傻掉了,他一个高高在上的国君,不是呆在宫里,就是坐在车里,哪里见过普通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啊?而晏婴借他所问,直接针砭时弊,极大地震撼了齐景公,而这次劝谏,晏婴为我们留下了一个“踊贵屦贱”的历史典故。

作为国君,治国理政一套,其实都有执政大臣在负责着,国君主要的便是做好祭祀包括先祖在内的神灵,还有便是维护国家法度,当然,这个法度的涵义是广义的,在春秋时期,说到底便是对礼制的维护。一切都有法度,比如上朝,征讨,参加盟会,朝见和聘问,任命与免职,处罚与奖励等等,都需要国君去维持这些法度。

而晏婴之所以提出鞋子贱假肢贵,是因为他看到了齐国滥用刑罚的情况已经很严重了!关于砍脚,我们已经讲过多次,在春秋时期,对国君不敬是施以刖刑的,这个刖刑便是砍脚。

而对国君不敬这一条罪,却又是伸缩性极强的,什么算对国君不敬?没有具体的标准。正因为没有具体的标准,于是刖刑便成了当权者或者执法者打压政敌、欺压百姓的经常性手段。

齐景公呆了半晌,他完全明白晏婴的意思,于是立即下令:不得擅用刖刑!

在晏婴看来,那些被砍掉脚的人们,不但从此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更会在内心对国君产生怨恨。而对于这些人,齐国的田氏家族却经常行仁义之事,给予经常性的救济。此消彼涨,国君终将失去民众的支持,而田氏却越来越得人心!

见齐景公这次又听了自己的意见,晏婴很高兴。是的,齐景公是一位很有意思的齐国国君,他与晏婴是完全两种人,晏婴节俭,齐景公却很奢靡;晏婴自律,齐景公很放纵;晏婴视财富为危险品,齐景公却不断敛财......但两人却总能够在一起,而且被史料记载下了大量的交流对话事项,这些对话基本上都是晏婴一点一点在指导教育着齐景公如何成为一名称职的国君,比如这一次。

而齐景公虽然集千百缺点于一身,但有一点是好的:他对晏婴很尊重,也很信任,总能够虚心接受晏婴的意见建议。那晏婴是不是每天都给他指出错误呢?作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晏婴才不会这样做。他总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及时的提醒。

这叫情商了吧,晏婴的情商显然是一流的,与他的智商一样。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只知道直言相谏的大臣,总是免不了要碰壁的,甚至导致悲剧。中国历史上,毕竟象唐太宗李世民这样的明君并不多见,但在春秋历史上,其实史料记载了大量的国君虚心纳谏的故事,象齐景公便是其中之一。

哪怕是象晏婴这样智商情商都超一流的大臣,自己的谏言并非一定被国君采纳,晏婴碰到太多了,在齐灵公时代便有,当时年轻的晏婴一气之下辞职回家种田去了。这其实是一种逃避,而现在的齐国,不允许晏婴逃避了。对以忠君爱国为己任的晏婴来讲,他必须将国君给辅佐好。

阅读春秋之齐国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春秋之齐国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