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齐国风云》

第12章齐景公第59节孤注1掷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齐景公费尽心机组织的联军可谓是处处受挫,反观赵鞅率领的晋军则是捷报频传,士气大涨。

公元前494年,赵鞅终于决定解决朝歌。而辛苦奔波又一年的齐景公得报说朝歌被围已达三年,粮草不济,齐景公紧急调拨了一千车粮食运往朝歌。负责押运的,正是春秋号称打不死的小强之称的郑国。

赵鞅得报,心急如焚,如果朝歌得到这批粮食,那解决朝歌又将是一场持久战。赵鞅产即立断,亲率一小部分兵马赶到铁丘(当时为卫境,在今河南濮阳市高新区王助乡铁丘村),意欲半道截获。

但让赵鞅吃惊的是当他看到郑军浩浩荡荡的军队时,他知道自己带的兵太少了,从兵力上讲敌人是数倍于己!但此时还能撤退么?

史料记载,赵鞅发表了令人热血沸腾的战时动员,然后是身先士卒,带头冲向敌军,身披数箭,最后在铁兵完全击溃了郑军,夺得了这千车粮食!

齐景公听闻铁丘之战郑军大败、粮草被夺的消息,当时便心疼得晕了过去!这些年来,为了整军备战,齐景公不惜加重齐国的赋税,甚至让齐国在历史上留下了“苛政猛于虎”的恶名,目的便是为了推翻晋国,实现齐国霸业。

而现在,自己动员了那么多的国家去反晋国,准备了那么多的军械粮草,但与晋军作战,几乎都是败绩,尤其是铁丘之战,损失的那可是整整一千车的粮草军械啊。

齐景公终于失去了信心!“天不佑寡人矣。”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在其新政后,可谓是穷其毕生精力图谋齐国霸业,最后终于认定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信心爆棚下他几乎是倾注了整个齐国的力量去参与一场豪赌,结果是输得连短裤都当了!

是的,这便是历史,无情的历史!而晋国的这次历时长达六年之久的内乱,终于在一代名将、晋国牛气指数9.0以上的赵鞅率领的晋军猛烈攻击下,中行氏、范氏苦苦死守朝歌不敌。

公元前593年,朝歌终于被破,齐景公明知已经输光了,但还是将最后一把都梭哈掉了:听说朝歌城被破,中行氏族长荀寅和范氏族长范吉射被赵鞅追得几乎无路可走,立即派出上卿国夏率齐军攻打晋国,占取了邢地、任地、栾地、鄗地、逆畤、阴人、盂地、壶口,与鲜虞军会合后,总算护送落败的中行氏和范氏至柏人(即今河北邢台市隆尧县隆尧镇)。

也许齐景公还在做着他的齐国霸业之路,只要这两大家族的族长在自己的手里,那反晋还是有希望的。

但赵鞅能放过他们吗?只要他们还在晋国的地盘上,那哪怕是天之涯海之角,都是要追杀的。齐景公最后的一丝希望终于破灭了,赵鞅率大军追至柏人,中行氏、范氏只好仓皇逃走,天下之大,他们能去哪里?对了,只能去齐国了。

见到这两位原本把整个春秋江湖都不放在眼里的原晋国上卿整个灰头土脸的样子,齐景公默然无语。他知道自己整个失败了,唉,撼山易,撼晋国难呐。

齐景公实在懒得理什么朝政了,他把国政都交给了两位上卿国夏、高张,对了,虽然晏子总是提醒自己提防田氏家族,但貌似田氏家族一直很低调,那便起用吧。

此时的田无宇已经去世了,田氏家族族长是田无宇之子田乞。从此,田氏家族又活跃于齐国政坛。

倾注了全部精力想将晋国给搞定的齐景公终于累了,他长叹一声,对于春秋霸业,自己还是金盆洗手吧,从此就不要过问江湖之事,那些个诸侯国,你们要跟晋国就跟晋国去吧,寡人真累了。

是的,齐景公已经心灰意冷,他知道自己这一生已经不能实现齐国霸业了,那就好好考虑一下后事吧。

后事,指的是自己百年以后的事,在齐景公眼里,主要是两件事:一件是自己薨后,墓葬规模,其他的没什么好说的,反正都有规制。但齐景公一生好马好狗,据说马儿狗了都是成百上千的养着,所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自己得把这些带上。

后来,据考证,齐景公墓至少殉葬了600匹良马,经鉴定,这些殉马全系良驹,活着被处死,分两行井然有序排列在齐景公的墓里,据说排列在前的五匹,颈系铜铃,呈临战威姿。

另一件后事指的是接班人的问题。公元前490年对齐景公来讲是一个多灾之年,首先是他倾注全部家当干涉晋国内政、妄图一举把晋国打趴下、令齐国重新崛起于春秋江湖的伟大齐国梦完全破灭。然后是自己的接班人问题令自己很焦虑。

齐景公原本有嫡子,但未成年即夭亡。这可能对齐景公来讲倒不见得是一个打击,因为他并不怎么待见他,反而让他终于下定了决定,立幼子公子荼为世子!只是他没想到,他这一招是实实在在的昏招,而这一昏招终于为姜太公建立起来的姜氏齐国带来灭顶之灾埋下了祸根!

阅读春秋之齐国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春秋之齐国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