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乡》

第38章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紧接着就是建校资金,那时刚解放,百业待兴,资金极缺,政府根本拿不出多少钱。象征性的那点资金也是政府尽的最大的力了。部队也尽最大的努力支持了建校用的部分水泥、白灰和玻璃等材料。但这些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建筑队伍怎么办,缺的建筑材料怎么办。这些困难怎么解决成了建校的最大难题。

天涯山的乡亲们知道了建校的困难,他们没有一个人不支持建学校的,他们也没有一个人怕这些困难,他们知道这比什么都重要,建学校关系到所有天涯山一代、一代孩子们的前途。就是拼了自己不吃不喝也要把学校建起来,而且还要建好,每家每户的钱粮只留下度日的,乡亲们全都报了上来。让村支书和干部们统一使用。能出力的出力,能出钱的出钱,有经验的出技术。所有人都投入建校之中,每个人都不要工钱,都是义务贡献。

村书记和林远盘算了又盘算,决定了一个规划。就是根据学苗计算,建造房屋数量,每年要盖多少间教室,第一批建十八间教室,山上的孩子们一年级教室九间就够用,还余九间,第二年再建九间,原来的十八间正好满足一、二年级学生使用,这九间留给第三年,一、二、三年级使用,此后每年都建九间,到第一批孩子上初中,建的五十四间教室,就可以满足天涯山后续要读书的孩子们的需要。另给老师建的办公室、宿舍也分批建,但教师们的食堂和学校的厕所要一次性建成。建校用地就建在森林边上,操场还规划了一个二百米的跑道(后来改成了四百米)。

这样一来,不光是减轻了一次建大批教室的压力,也让部队每年援助的白灰、水泥、玻璃正好能够用。

阅读回家乡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回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