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乡》

第88章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老百姓不愿下山,有好几个原因。一是山上有三万多亩良田,还都是好地,一马平川,山顶北部有四万多亩森林,森林里有个山泉,常年有水。山上一共四百多户村民,才两千多人,人均土地十多亩,吃粮没一点问题。******,人们饿的眼睛发蓝,可天崖山没有一人挨饿,那三年,乡亲们拿出多少粮食,山上乡亲们自己没公布过,可咱们军区的战士和城里的人都没少沾光。那时一斤高粱米十元钱,可山上的乡亲们送往军队和城里的粮食都是平价,后来有人说******,山上的乡亲们送下山近七百万斤粮食。就因这,当时的县高官、县长特向省、市打报告,奖励给乡亲们一台大型拖拉机,还带着全套农机具。”

“可天崖山到了也没发展起来,还不就是因这条路不行。”

“第二个,你别看交通不行,可山上有一所全省闻名的全日制高中。这个学校是刚解放时开始建的,断断续续建了十来年才算建完。那时候教育上哪有钱呐?县里每年给点,也是微微了了,哪也没到哪。人工、物料都是山上乡亲们出的义工和捐献的,我上过一次山,见了那座学校,那个气派,咱县城里都没法比。”

“建校时,军区每年都援助山上水泥、白灰和玻璃啥的,年年不落,一直到学校建成。”

“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全省都挂得上号。考上大学的录取率在全地区一直是名列第一。”

“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多,一个天崖山,出息了不少孩子。还有就是山上的乡亲们都识字,早就摘掉文盲的帽子了。”

“再一个,这个村的历史也了不起,抗战时期咱们八路军晋察冀边区最大的兵工厂就建在天崖山上,那

鬼子能干吗?可小鬼子不管用什么办法进攻、破坏,可最后都是咱八路军胜。”

“战争中,军民也没少伤亡,天崖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是山上乡亲们自发建的。没向国家要一分钱,现在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了。”

“咱们的部队对山上的支持也非常大,山上适龄的孩子想当兵,只要身体合格,部队全收。这些当兵的、上大学的孩子几乎全在外工作,干啥的都有,有出息的可不少,可这条上山路怎么也弄不了,说来说去还是差在钱上啊。”

阅读回家乡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回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