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的那些故事》

第37章 我们村中的刘奶奶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我们村中的刘奶奶今年88岁了,她在我们村里属于年龄最大的一位老人了,前不久,家里人给她过生日,她的亲戚,儿子,孙子,外孙女,重外孙都来给她祝寿。她们家可是我们村上四世同堂的一户人家了。村里人都去看望刘奶奶,都去向她讨求长寿的秘方呢。

刘奶奶本名张秀英,她的丈夫是我们浩良河村的社员刘高峰,村里人也都叫她刘奶奶。

刘奶奶年轻的时候可是村里的一大美人,她高高的大个儿,身材苗条,大圆脸,长着一双大眼睛,双眼皮,高鼻梁,脸上很干净,皮肤也白腻,就是在外面风吹日晒了一天,她的皮肤也是白里透红的,老刘头能娶上这么漂亮的媳妇可真是乐开了花的。

老刘头老家是黑龙江绥化人,生产队那会儿,他们就在二队干活了,他们家是我们村里的老社员。我们家搬到二队时,她们就在那里住了。

老刘头特别疼媳妇,年轻的时候就让媳妇在家里带孩子,家里有两个女儿,两个儿子,四个孩子。

老刘头个子不高,瘦瘦的,长相一般,没有他媳妇好看,他的两个儿子的个头也都是中等个,可他的两个女儿那可都是村里的大美人那,他们家里的四个孩子都是双眼皮,孩子小的时候,刘奶奶在家里精心的养育他们。

刘奶奶是个性格开朗,心胸宽广遇事沉稳之人,她们家住在村里的中间一条街上,家里前些年也是三间草房,只是这些年换了瓦盖,装修了,后面又盖了门房,她孙媳妇在后面开了一个小卖店,她们家的房院子是很大很宽敞的,院里也有一个能吃水的井,村里没有自来水时,她们家附近的邻居都会去她家里挑水的。

七十年代的时候,家家的生活条件都不好,吃粗粮,用粮票买粮,用布票买布做衣服。

刘奶奶过日子细致,可她针线活特别好,给孩子做鞋穿,缝补衣服,她爱干净,她的孩子也念过些书,她们上学时都穿得补丁打补丁的衣服,可那衣服都很清洁,她的大儿子后来去了林场当护林员,儿子就是本村的社员,大儿子成家后生了一个儿子和女儿,二儿子与他们一起住,娶了个媳妇,都叫她老蔫。她儿媳妇不爱说话,可也很辛勤。

刘奶奶的大女儿,长得好看,念书的时候就与化肥厂的一个北京知青好上了。那个北京知青外名都叫他“黑子”,可我那时候小,也没有看见那个男孩子啥样子,刘奶奶的女儿就愿意与那个知青在一起,一段时间里,那个北京的知青反城时,都不想要她了,想甩掉她的女儿,还常常打她的女儿,可她的女儿那时候有了身孕,刘奶奶虽然也生她女儿的气,可她看得开,也没有太管自己女儿的事情,后来,听说,那个北京知青反城后,把她女儿接了去,一直就在北京了,她大女儿很少回家,有一年回老家办户口回来过一次,村里人也都知道,她女儿生的是男孩,可她在男方家里也没有什么地位,年轻的时候受着她男人的气,可她却死心地的愿意跟着那个男人。刘奶奶也没有办法。也就不去管她了。随她的心去吧。

刘奶奶的二女儿嫁给了五队的社员孙长贵,孙长贵在大队公社里开个铁匠铺。村里想打镐头,铁锹了,都去他那里打。老太太的二女儿很孝顺。家离得近,也常回来看望她母亲的。

刘奶奶的儿女都结婚后,她也是个闲不住的人,春天,她常去地里挖野菜,夏天,秋天里,她与村上的老王太太常去上山采山野菜,山木耳,山蘑菇,她们两个老太太可成了村里爱跑山的能手,她们上山很多年,采了不少的山货,镇上的卖山货的小商贩都常去她家里收购的。

后来,有不少村里的媳妇也都爱跟着她跑山呢。

刘奶奶不仅心态好而且又是个热心肠的人。

她的二儿媳妇老蔫,我都不知道她姓什么,村里人就知道管她叫外号,老蔫,给刘二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她的三个儿子长得都不太高,可都很有心眼,都很聪明,刘老太太的大孙子。二孙子都进了我们村附近的水泥厂当了工人,在工厂里上班,小孙子在我们村里当电工。

农村家里分了地后,老太太的小孙子就跟着刘二在家里种地。

刘奶奶的老伴,活到六十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老刘头去世以后,刘奶奶就与他的二儿子和媳妇们一起生活了。六十几岁的老太太还去爬山采山货呢。

老太太平时爱吸烟,她抽大烟袋。她的眼袋秆不算长。方便她去山上有时带着,跑山的人都爱吸烟的,那是有时候累了,可以歇歇脚,吸烟还可以熏蚊子和别的小虫子。山上有蛇,她们吸烟,就能避免蛇咬的。

她的烟袋锅里的烟袋油还有时管蚊子咬伤的,村里有人被蚊子咬了,摸上点烟袋锅里的油。慢慢的就消毒了,去肿还消炎。

在老太太六十二岁这年,她的二儿媳妇得了脑血栓病,有些不能自立了,刘奶奶就给她儿媳妇做饭吃,持护她儿媳妇三年,她儿媳妇不到五十岁就早早的离开了人世。

二儿媳妇去世后,家里就剩下她和二儿子,还有孙子和孙媳妇在一起过了。

她最小的孙媳妇还是与我们家有点亲戚的,那是个精打细算很会过的女孩,她叫小红,嫁给她孙子刘翔后,开了个小卖店,经营着,有时也去菜市场卖菜。她们家里一个女孩,在他们几个姐哥间属小翔家里的日子过得最好,这些年也存了些钱。

孙媳妇的娘家爹也去世了。家里只剩下了一个老母亲,小红有个姐姐也嫁外村了,她们又没有兄弟。

没有办法,小红与小翔商量后,就把老丈母娘接她家里住了。小红两口子又得养活自己的老娘了。

刘老太太也不生气,这一家里人又生活在一起了。

后来,有村里的人说,还是让刘二与他的亲家母在一起过算了,都是死一头的。可刘二当时很犹豫的。他的这个亲家母也是一个小矮个子,长的还可以,可一问小红的妈妈,她妈妈开始时也不同意,后来,大伙儿就劝说,刘二还是与他的亲家母过到一块去了。小红家里是亲上亲了。

刘奶奶与他们生活在一起。她心眼好使,又善良,什么事都能看得开,遇事情好的坏的都不会太往心里去的。

前几年,在水泥厂的大孙子刘军来我们村时,骑摩托车在村的西头那条通往街里的路上出了车祸,在佳木斯医院里住了好长时间的院,都没有清醒,像个植物人一样。所有的亲戚都去看他了。刘军的媳妇整日里忧心如焚的。花了不少钱不说,可人却是不醒啊。

我们村里和水泥厂里都给他款了款。让他看病。

老太太的二儿子刘树凡更是担心的,老太太把家底都掏出来了,那是她卖山货的养老钱。可她并不觉得难过,面上脸上都还是一团和气的样子。虽然,她心里也着急,可外表看来,她还是很沉稳的。她是家里的掌舵人。她不能难过,也不能倒下的。

她的孙子治疗的急时,后来就醒了,慢慢的也能走动了,现在都能说话了,虽然大脑没有从前灵敏了,可现在也能自立了。如今是命保住了,人也回复得不错了。

刘军家里有一女儿,考上了大学,刘畅,如今也结婚了,家里还生了个儿子。

刘奶奶的孙子家里都是生的女孩,二孙子家里的女儿也考上大学了。如今,三孙子家的女儿也念高中了。也学习很好。

刘奶奶的孙子孙女女都长大了,刘奶奶的身体还很硬朗,为了这个家,她也是吃了不少苦的,从年轻的时候,在贫穷中度过,没有享过什么福气,中晚年的时候,老伴走了,留下了她孤独一人,她的儿媳妇去世了。她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

可她还是坚强的活着,为了这个家,她虽然是一家之主,可没有一点大家长的气势,她待人平和,从不与人斤斤计较,与邻居都处得很和睦。

刘奶奶,平时遇事心态好,不急不躁,特别能耐住性子,她只不过是农村里的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

可在村里,大人孩子们都很尊重她,喜欢与她交往。这些年家家的日子都过得好起来了。妇女在家种地,男人们也抽出空闲时间去外面打工,能多挣点钱了。

刘奶奶年龄大了,家里人也不用她干活的,可她就是闲不住,这个年龄了,还能做饭呢。

有村里人问她:老奶奶你真是咱村里的老寿星啊,刘奶奶就笑着对人说,你们都能长寿的。其实,人们心里都明白,刘奶奶的一生就是心眼好使,而且自己的心态好。遇什么事情都是能用平常的心理去处理去面对的。这也是老奶奶长寿的秘诀吧!

阅读村中的那些故事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村中的那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