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的那些故事》

第114章 我们村里的打拼人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在我们浩良河小村子里,这些年出来干活的农民工特别多,老的少的,干啥的都有。最让人称赞的人就是陈家坪的儿子了。

陈家的儿子今年快四十岁了。还在北京开着一家餐馆,那是一家客运站,今年的疫情期间停业了大半年,这才开业不长时间。

陈家在村子里是个大户人家,陈家坪这辈子就哥好几个,他是老二,他大哥,前两年也去世了。

他大哥的孩子,姑娘,儿子都在他儿子陈晓光的餐馆打过工,如今,只有老陈头自己在家里守着家,而他的老伴张红燕今年都六十多岁了,还在餐馆里帮着他儿子看着店。照顾着店里的生意。

老陈头这辈子也是从苦日子滚打滚爬出来的能干人了。早些年,家境贫穷,在村里住的草房,破破的,下雨天房子都漏水。老陈头家里有两个儿子,他的大儿子就是陈晓光,

而他的二儿子,陈晓明,活到三十几岁,就死去了。那个孩子没少花家里的钱。一直给孩子看病,可孩子天生是个短命的。得的是癫痫病,没有成家立业就离开了父母,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老陈太太怎么能不心疼啊,

又一个白发人送黑发人啊。

不过,老陈太太性格开朗,再痛苦伤心的事情,她都能想得开。身边就剩下一个儿子了。她更喜欢和心疼自己的儿子了。

陈晓光,念了初中毕业后,先是在村里干活,他很上进,是我们村里的一名优秀的党员。

他从小就听话,十分的孝顺父母,他理解父母的难处,家里不富有,村里有很多人都出外打工了。他也想出外闯一闯,他的父母同意了。

八十年代的农村不富裕,城市里的生活也不富有,不过改革开放以后,让城乡和农村的经济有所改变了。

人的思想观念也变得开放了,不那么守旧了。

陈晓光告别父亲母亲,来到北京这个大城市里打工。

他手里没有钱,先给人餐馆打工,有个吃住的地方。他慢慢的又买些书籍,开了个小书摊。

时间在一天天的变化,日子苦了,难了,有眼泪也只能偷偷的流,有苦水也只能往肚子里咽。

一个年轻的男孩子。有了衡心和毅力,就要学会顽强的生活下去,晓光在风雨中渐渐的长大,变得更加成熟起来了。

常来他的小书摊买书的有一个浙江的女孩,个头不高,长相一般,小脸蛋白净净的,眼睛虽然不大,可机灵有神韵的,这个女孩常来书摊看书,买书,渐渐的两个孩子就有了思想交流,也就产生了感情,产生了爱慕之情。

后来,两个人相恋了。

女孩子家的父母亲,都是浙江郦水人。这个女孩子叫周晓兰,她家里有哥哥和两个姐姐,当时都在北京这个大城市里做买卖。特别是她的二姐,那是白手起家,来北京摆摊的出身,后来,两口子懂得经营之道,小买卖到大生意,日子和生活越过越有,有了大生意,开了很多家乐福超市连锁店。当时,晓兰就给她的二姐打工。

女孩子家的心思,父母亲最懂,最理解。晓兰的父母是农村出身的,他们那个地方也有山有水,都是从苦日子里生活过来的人。对于晓兰自己选择的婚姻,不反对。他们知道,男孩子家里没有什么条件,也没有要什么彩礼。两家老人见见面,孩子就算结婚了。

结婚后的两个年轻人,在晓兰二姐的带动下,先是给她二姐大兰子打工,挣工资,后来,她二姐又在一家客运站木须园客运站里开了一个分店超市,就把承包全交给了晓兰和晓

光两口子了。结婚一年后,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是个漂亮的女孩,小女孩,天生一对大眼睛双眼皮,像她的爸爸晓光,陈晓光,长得很帅气,中上等个儿,是个很精明的男人。

小两口没有时间看孩子。晓兰的父母就来北京这里帮着看外孙女,小两口就在超市里住着,整天上货,卖货,做着买卖。这小两口可是做买卖的人,懂得交人,会做生意,小超市头几年很进钱,客运站的车辆很多,这小两口的小日子在她二姐的帮助辅助下,越过越好了起来。

超市的生意越做越大,老家晓光的母亲就来超市帮忙了。老陈太太也是个买卖精,早上起来烧好开水,给跑车的准备好冲方便面的水,有时也给乘客冲泡面,为了小超市的生意兴隆,陈家忙不过来,特别是过年时,更忙,就雇了家乡的村里人来北京帮忙了。老陈太太可是个精打细算的精明人,又能干又持家,又会交人。超市有很多回头客。

干了快十年了,晓光两口子的二胎,他的小儿子今年都十多岁了,念高中了。他的大女儿都念大学了。晓光与晓兰不到二十岁就结婚成家立业了。

如今,在北京都买上楼房了,他的父母亲在老家也买上大楼了。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前年木须园客站归到六里桥长途汽车站了。超市被迫停业了。晓兰的二姐又把长途汽车站的餐厅堆换给他经营着。他从干超市又接手干餐饮,真是摸着石头过河啊。

晓光和晓兰是个孝顺的孩子,重视儿女的教育,他的岳父都八十多岁了。岳母都七十多岁了。他们相处得很好,晓兰与婆婆也相处得很好。两家人都没什么说的。为了生活和日子,都在尽心尽力的负责着。餐厅今年疫情,也影响了财运,可有困难要大家一起抗着,晓兰的二姐还在帮助着妹妹。她真是个好姐姐啊。

老陈太太在餐厅里忙前忙忙后的,什么活都自己亲自去干,她真是以身做责啊,老太太特别仔细,特别会过,也能算计,做买卖的人也许都是这样的吧,她可省吃俭用了。为了自己儿子的事业,买卖能干得越来越好,钱财越进越多。他们这一家子人可真是能干啊,可做买卖做生意,没有一帆风顺的。由其是餐饮行业,面对消费者,特别是客运站里的买卖,林子大,什么鸟都有,而来往的客人也是不一样的。餐饮工作就是伺候人的工作,好的顾客,能理解人,有的客人自己认为是消费者,就挑三拣四的。有时还得笑脸迎人,顾客至上,顾客就是上帝吗,可有的不讲理的客人,有时真的是气死人啊。可这些都得忍,忍让,才能留住客人啊。客运站里的领导也常去餐厅检查工作,一个长途汽车站,有两个餐馆,地下室有一个面向司机的。后车大厅里的餐厅就是陈晓光开的。所以,疫情的原因,客人更少了,这几年又有高铁的开通,客运站的生意就不如以前了。也不知道能再干几年了。

小两口子也考虑商量过,下一步该如何走,自己还年轻,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说不准以后干什么啊。今天的好日子,她们非常感恩自己的姐姐姐夫的。是她的二姐帮助了她们,她的妹妹妹夫是知恩图报的人的。今后不论干什么。她们的心都会靠近自己的二姐的,一家人吗,哥哥,嫂子,大姐,都是自己最好的亲戚啊。世间亲情最大,父母,亲人,手足之情是这个世间最伟大的爱。有了这种感情和爱,人生的路才可以勇敢的走下去的。

家乡的人们祝福他们,愿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好,财源广进吧!

阅读村中的那些故事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村中的那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