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的那些故事》

第232章 贪小便宜的张大叔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我们家后院住着一户人家,姓张,夫妻两个,家里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论辈分讲,我得管张老头叫张大叔,在我们村里,他是被村里人命名为最爱占小便宜的人了。

我的老家浩良河小村镇,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农村这方面来说就以前来论就有镇内的六个生产队,外加有周边的大吉星村,小吉星村,河北奋斗,二八七村,小北阳村,北阳吉场,小八队等村屯,后来除了小八队之外,都归化成了浩良河村,都归浩良河乡政府管辖了。

我家农村的,父母属于菜农户,是二队的社员,后期家里分了不少的菜地,我们父母都是种地种菜的庄稼好手,成了村里能干农活的劳模了。

村里的这个老张头家住在我家后院偏西头。他家前后院里都有门,院子的前面有大门能进大车,四轮车都能往院里开,后面也有小门,也能走人,三个儿子两个儿子都分出去过了,只有他的老儿子与他住在一处,不过三间草房如今是翻新上瓦盖的,也中间用栅栏割开了,一家一间半房子,过日子都分开过,老张头与他的几个儿子那可是分得清的,他可一点亏不想吃的,如果不让他占点便宜,那他的心就会睡不好觉,心里会痒痒的,而且这个老张头平时过日子,看不得别人比他家强,忌妒心强,爱眼红,爱得红眼病。

单就他爱占小便宜这一说就够让村里人讲究他一壶的了,

别的事不说,就先提与我家接触的事情吧,

张老头今年都七十多岁了,老伴前几年去世了,年轻的时候,这两口子那是穿一条裤子的,处事为人的方式方法几乎是一样的,都是爱贪小便宜,爱小的那种人,总是不想吃一点亏的。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年,生产队要分组干活,大伙儿都想找合适的人手聚在一个组里,那时候,可热闹了,三一群,两一块的就在一起商谈,张老汉那时候也年轻,他看我父亲也是能干,又会赶马车,就想着与我父亲能分到一个组就好了,一天中午不到,他就会赶着饭点到我们家里来谈事情。

大付,你说,咱这组咋分,队里的牛和马咋分。他与我父亲叨唠着。我父亲在家里排行是大的,村里人都叫他大付。老张头比我父亲小,按理说应该管我父亲叫大哥的,可他也那么叫着我的父亲,可我的父亲也不是那种爱挑邪理的人,也没有生他的气,屋里还有几个邻居在,我父亲说:咱得听队长和村书记的安排,看人家领导如何安排和分配吧。

那个,我还想与你分到一个组呢,老张头还是说着。

我们和母亲在屋里,也插不上话,只能听男人们在商谈村上的事情,

我记得那是八几年的时候吧。土地还没有分产到户,都是改革开放那个年代了。新的政策还没有全面的施行。村里正准备听上级领导的安排呢。

那天唠到中午的时候,我母亲那天正好蒸了一大锅馒头,白白的大馒头真是馋人的,我们家里一年当中也吃不上几次馒头的,偶尔蒸了馒头,我的母亲都留给我父亲干活吃的,我们几个孩子中也属我的最小的弟弟能吃上点细面粮食,剩下的我们几个大了点的孩子都是吃玉米面饼子的。

就是到了现在,如今这个时代,有的人贴玉米面饼子,让我吃时,我都不想去吃了,真的是小时候吃伤了胃,一吃那饼子,胃就反酸水。特别不好受。

中午吃饭的时间到了。别人都回家了,父亲也留他们在家里吃饭,最后,都走了,唯有张老头还是不走,他也看上了那白馒头。

可没有啥菜,有玉米粥和咸菜。还有辣椒油。

张老头与我父亲在桌子上吃饭,我当时想啊,怎么他老婆子不来找他回去吃饭呢,家离我们家又近,前后院,几分钟就到了。那时候的我对他就反感。

一顿饭下来,不是我妈蒸的馒头小,他一连吃了六个大馒头沾辣椒油吃。边吃还边说,大嫂蒸的馒头真好吃,这回儿管我妈叫嫂子了,这嘴真会变着说啊。

那是我们家几口人的饭啊。他真能吃。

我妈妈和爸爸乐呵呵的劝他说,好吃就吃饱吧。

我父母的为人就是好,宁可自己吃点亏也不去为难别人,我记得我小时候,有个远方亲戚来我家认亲,还说谎,说自己的母亲住院,用钱,结果借我父亲三百元钱,我父母都借给他了,那还是个年轻人,一个骗钱的人。那时候的三百块钱有多么难攒啊,我父母的心眼就是太好使了。可善良的人总是会被骗的。白让那个年轻人骗了钱,也没有要回来那钱,后来,听说,他又到三叔家里骗过钱,再后来,听说,他真的被抓起来了。

我父亲后来说,人被抓起来了,咱那钱就别要了,多少看在与他父母还有点亲戚的分上,就拉倒了。没再提被骗钱的那回事了。

那天中午,张老头吃得饱饱的离开我们家的。

后来听说,他还是没有与我父亲分到一个组。

我的父母后来分到的土地都以种菜为主,春天院里扣棚子细菜秧苗,大地里栽种的大头菜,西葫芦都能早早下来了,我的父母就把它们拉到镇上菜市场去卖。张老头家里种大田地,院里也有菜园子,栽苗,总是来我家里要,有时也买春天我们家里下来的蔬菜,每一,买两个角瓜,也就是西葫芦,他都偏管我父亲多要一个。眼睛盯着秤,还不相信我父亲的意思。时间一长了。他的作为,让我母亲也很烦他,反感他的处事,太能算计别人了。让人烦。

他爱去别人家里乘饭吃,谁家有结婚的,办事的,他也去,随的礼不多,可要在人家吃几天,走时还得拿着。真怕自己随那点礼亏了。

而到了他自己家办事时,菜也就很少的几盘,特别扣气。一点也不大方了。

等我们家也种稻田地时,下来的新大米,也卖给村里人吃,他也来买米吃,还不给现金,他赊账,还让你多给他添几捧米,他笑嬉嬉的说,大侄女,这新大米湿,压秤,五十斤你就多捧上几捧吧。我不想给他,可有母亲在跟前,母亲说。孩子种点地也不容易,够秤就行了,可我多给他几捧也没有人情在啊,我家种地,收稻田,村里人很多都帮忙的。可他却不帮忙啊。这种人不卖给他吧,一个村里住着,卖给他吧,给人一种特别癞的感觉。真是无法共事的。

就是这样一个图小便宜的男人,处事太小气,又爱小。

早些年,我记得我小时候,家里还到镇上的粮食局里去领粮食吃,过年的时候,粮食局也放花生和瓜子。我的母亲也赶上到放粮油的时候就去领粮,张老头也爱与这村上的妇女们一起去镇上的粮食局里领粮。那时候领粮的不光有我们菜农户口本的,城镇居民都去那个粮店去领粮,只不过户口不同,粮本也不同,给的粮食和油各方面的待遇也不同。

我母亲说,老张头

瞅人多时,总是去那斗里多捧几捧,领花子和花生时,他也往兜里多抓几把,嘴里还吃着,有时,粮食局的工作人员都对他瞪眼睛说他,可他也不听。

等家家农村都有地种时,我家里养牛,春耕,农忙时,他也总是来我家里借牛耕地。我父亲虽然大方,可他却是最心疼牲口,最爱惜牛的人,他不舍得让别人赶自家的牛去耕地,每一次,我的父亲都陪着去种地,就这样,他家借了牛还把我爸这个劳动力借了去,种完地,干完活后,我父亲几乎都没有在他家吃过饭,都是回家里来吃饭的。便宜和香香都让他占了去。后期,我家里买了机车,我弟弟开车,他就不敢来求我父亲帮忙了,因为得用车种地,那耗油,弟弟脾气不好,不给工钱,弟弟是不爱伸手白帮忙的。就这样,后来,他也渐渐的疏远了我们家,可以说,他是那种现用现交的人。在村里,他是不值得我们去深交的人。

他那么能算计,总以为自己有心眼,处事,大事小情不想吃亏。可在他自己家里,他还是没有算计过他的姑爷。

村里老林头的儿子林福贵是他的姑爷,他们住的隔几家,很近,可却不常走动,林福贵在村里会种菜,是个有点名气的技术员。在农村里,技术员当时很吃香,林福贵,虽然长得不太像样,瘦猴子一个,可心眼多,会算计,走路都爱底着头走,老林头家里穷,没有钱,那时住三家破草房,下雨天房子都漏雨。家里穷吧,又会过,领的那点豆油,从来吵炒菜都不放油,吃咸菜一顿顿的。

就这样的条件,他儿子在队里喜欢上了老刘头家的女儿,刘萍,这个女儿憨厚,纯朴,姑娘那时候也没有一件像样的粗布花衣服,老刘头也不舍得花钱给这个女儿买衣服的。这个女儿扎着两个大头发辫子,一看就是过日子的人。林福贵看上了她,两个人偷偷的好上了。

本打算老刘头想通过女儿换回来点彩礼钱的,盼她能找个好人家的。可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与林家的小子处上了,后来又有了孩子,怀孕了。最后气得老刘头不得不把女儿送到林家去了。林家一分钱都没有花上。进门不久林家就添了一个女儿,后来又生了儿子,女儿,而老刘头心里就是赌得慌,白养了女儿,就这样嫁给人家了,林家空手套白狼啊。而且他女儿家的日子后来直到如今都过得不错,有儿子有孙子的。她娘家爹可没有帮助一分钱的。女儿和女婿还是很争气的。

这个女婿与他一样,会算计,会过日子,省吃俭用的,又扣气又爱占便宜,老刘头从他姑爷那里一点好处都没有得到,也借不到一点的光,两家人也不常走动,搞得关系很不合睦。

老刘头不仅与外人算计,耍心眼,爱占小便宜,就是与自己的儿子也是算计心眼。

大儿子身体不太好,可学了点吃饭的手艺,会打个水舀子,漏钭,用废铁皮打一些农村家里用的器具,也能换些钱来,大儿子憨厚老实,他二弟弟都结婚了,他还没有媳妇,等到他二弟弟家孩子都念书了的时候,老刘头的大儿子才娶上了一个媳妇,那是一个外村的女人,带给女儿跟着他大儿子过起了日子。老刘头也没有给他大儿子结婚置办啥东西,只是在村子的最北侧,也就是靠化肥厂黑灰池子的地方,盖了两间泥瓦房。他大儿子就这样与媳妇搬进了土房住着,算是成了一家人吧。

由于,老刘头啥也不给大儿子置办。家里也啥都没有,那个媳妇,也就是他大儿子的老婆,那可不是个善茬子。没有用的就来老刘头家里要。吃饭也来老刘头家里蹭饭。一天,两天的行,时间长了,老刘头里不乐意了,他心疼粮食啊。自己都不舍得吃呢,心里十分不愿意管这几口人了。就与大儿媳妇把话说在桌面上了。

一天吃过中午饭。老刘头,就对他大儿媳妇说,王兰哪,你看,我和你妈的日子过得也不景气,也吃不上好东西,你们今后,还是自己做着吃吧。吃香的喝辣的,我和你妈也不眼气。你们过得好就行了。

他大儿媳妇听出话音来,就说,爸,你说的话就见外了,我们吃啥在这个家里都不会挑剔的。家里有啥吃啥呗。我们不挑剔的。如果,我们都不在你身边吃饭,你们二老多寂寞啊,也会无聊的,在说了,家里的农活也得老大帮着干不是吗?

老刘头还是说,不用你们帮着干了,我们老两口身体好着呢。

后来,听说,他大儿子与老婆真的不去老头家里吃饭了。而老刘头与他老伴与最小的儿子也处不到一块去。都是因为,老头心思重,在自己的儿女身上也算计的原因。

前些年,老伴去世了。老刘头失去了老伴后,备感孤独。儿女也不常到他身边去,就连他自己的孙子们也对他不是那么亲。因为他太抠门,不舍得在孙子们面前花钱,对自己的孙子们都不舍得给花一分钱。与亲戚们处得也不是太近。

待他得病时,去年,他身体不适,唤二儿子领他去医院看医生。也只有几个儿子在身边,儿媳妇都不愿意去伺候他。他心里也知道自己咋回事。以前对几个儿媳妇都不好,把她们都当外人看待,如今自己有病了,也到了晚年,现溜虚儿媳妇也晚了。

所有的亲情也好,朋友,邻里也罢,都是一个以心换心相处的过程,我想,老刘头一定会想明白吧,自己这一生都是那种不想吃亏,只想占便宜的人,世上的事情,哪里能都如你所愿所想?做什么都可你来吗?人活了一辈子,到老了能醒悟过来自己这一生所走过的路,所做过的事情,能从心里反思自己,对与错,好与坏,能看清楚自己所做所为,就是最好不过的了。为人处事,只想所取,不想付出的结果,回到现实生活中,能都满足自己所愿吗?

阅读村中的那些故事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村中的那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