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孤烟》

第89章 称 帝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盛京

崇祯九年,天聪十年,三月二十五日漠南蒙古各部、漠北蒙古三部皆如期而至。四月九日,朝鲜国也派来使臣朝贺,并奉上国书,朝鲜在唐以后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属国,奉明国为君父,国书也是用汉文书写的:“大金国汗兄长在上,弟李再拜:闻兄欲改元,弟特派使臣祝贺,并带贡品如数。我朝鲜国受明之封已二百余年,明,吾之君也,以臣背君,大逆不道,自古耻之。大金与我唇齿相依,寡人视之为兄,弟敬兄乃孝悌之意也,愿两国永存兄弟之好……”

皇太极看罢一声冷笑,转交给代善,说道:“给大伙念来听听。”代善读罢,众贝勒,满汉各大臣无不义愤填膺。

阿济格暴怒到:“小小朝鲜还敢跟我们称兄弟,他也配,给我五万兵马,踏平朝鲜。”

多铎也怒道:“来人,把使臣去给我砍了。”

皇太极摆摆手说道:“大典在即,不宜动兵戈,我大金改元称帝,要有大国的胸怀,将来我大清入关,一统天下,要威服四海,擅杀来使,有失大国风范。对待使臣要以礼相待,还要好生招待。”

范文程说道:“汗王圣明,汗王胸怀天下乃当世之真明主也。那朝鲜君臣对大明空有愚忠,却无回天之力,弹丸小国,兵力疲弊,朝食可灭。何必现在大动干戈。”

皇太极说道:“文程先生说的对,灭朝鲜易于反掌,何必争朝夕,萨哈廉,命你回一封国书,同样用汉文书写,要言辞恳切谦恭,两国永结兄弟情谊,对待朝鲜君臣要格外礼遇,不能让他们看出我们的不满,让他们麻痹大意,待鸭绿江结冰后,我大军突袭,杀他个措手不及。”

四月十一日是努尔哈赤的诞辰,大典选在此日举行,从九日起皇太极就开始沐浴斋戒。十一日早上,晨光熹微,皇太极在女真,汉,蒙古各臣属的簇拥下,出了德胜门。两里外的草地上筑起一座天坛,坛高一丈二,包青砖,一面有九九八十一级台阶,坛顶覆盖黄土,正中是盖着黄绸缎的香案,香炉后摆着天帝神位。

诸贝勒和文武百官分列天坛的东西两侧,东侧以大贝勒代善为首,以下依次为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岳托、豪格、阿巴泰、阿济格、杜度等诸兄弟子侄。接着是额驸杨古力、固山额真谭泰、宗室拜尹图、叶克舒、叶臣、阿山、伊尔登、达尔汉等,往下是蒙古八固山额真、六部大臣等。

西侧以范文程为首,以下为都元帅孔有德、总兵官耿仲明、尚可喜、石廷柱、马光远等。向下排列是外藩蒙古的察哈尔、科尔沁、扎莱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敖汉、奈曼、巴林、土默特、扎鲁特、四子、阿鲁科尔沁、翁牛特、喀拉车里克、喀喇沁、乌喇特等十六部,共四十九名贝勒,朝鲜派来的两名使臣也出席了登基庆典。

百官之外是八旗兵丁,各色旗帜招展,色彩斑斓,精锐旗丁,持刀持枪,全身披甲,威严肃穆,皇太极在坛顶,坛下的壮观场景尽收眼底,有一种天地间舍我其谁的豪迈感。

范文程唱礼道:“上香。”皇太极上三次香,拜三次,然后展开祝文,面南而读,向上天宣告,向地上万民宣告:“惟丙子年四月十一日,大清国皇帝、臣皇太极昭告于皇天后土之神。臣以眇躬,嗣位以来,常思置器之重,时感薄履之虞,夜寐夙兴,兢兢业业,十年于此。幸赖皇穹降佑,克兴祖父基业,征服朝鲜,混一蒙古,更获玉玺,远拓疆土。今内外臣民,拗推朕功,合称尊号,以副天心。臣以明人尚为敌国,尊号不可遽称。固辞弗获,勉循群情,践天子位。建国号曰大清,改元为崇德元年。窃思恩泽未布,生民未安,凉德怀惭,益深乾惕,伏惟帝心昭鉴,永佑家邦。臣不胜惶恐之至,谨以奏闻。”

祝词出自范文程之手,讲述皇太极继承汗位后的功业,受万民拥戴,改元称帝是名正言顺,顺应天意,向上天祷告,祈求天地赐予统治天下万民的权利。自秦始皇称帝后,皇帝的合法性来自上天,是天帝之子,皇帝是代父统治天下,所以普天之下莫非皇土,普天之下莫非王臣。

向上天祷告也是向天下万民宣布,从此大清皇帝皇太极才是天子,才是天下唯一的合法统治者,南朝明国只是一国之主而已。范文程接着唱礼道:“敬天!”皇太极和文武百官接过侍者酒樽,对着上天举杯,共同喊道,“皇天护佑”。

范文程再唱:“敬地!”皇太极和文武百官把酒洒在地上,共同喊道:“后土保佑。”范文程接着唱到:“敬祖先。”皇太极和文武百官把酒泼洒,喊道:“列祖荫庇。”

皇太极将祭桌上的祭肉捧着走下神坛,接过侍者手中的小刀,将祭肉分成小块,给皇亲贵戚,文武百官每人分一份,祭肉就是白水煮熟,不得放盐和其他调味,以示心诚。味道再不好,每人也必须全都当场吃掉,以示得到了天帝的福荫。

至此,向上天祷告完毕,更换皇帝的龙袍,仪仗,车马也全部换成皇家规制,金瓜武士开道返回城内,于大政殿举行受尊号礼。大政殿已经重新整修,柱子上有金色的盘龙,正中是新打制的金銮宝座,皇太极端坐中央,两侧是金瓜斧钺的仪仗,显示皇帝的威仪。

范文程唱礼道:“跪,叩。”殿内,殿外的所有人对皇太极行三拜九叩首之礼。礼毕,多尔衮与豪格,岳托与林丹汗之子额哲,杜度与孔有德,每两人一组,分别捧着,满,蒙,汉御用之宝各一枚,进献给皇太极,表示满蒙汉合为一家,共同承认皇太极至高无上的皇帝之位,衷心拥护。从此以后金国的诏书和国书,史书正式改名为清,年号改为崇德,女真族名改为满洲。

皇太极接过御玺,在诏书上加盖后,由内侍宣读。册封代善为和硕礼亲王,济尔哈朗为和硕郑亲王,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多铎为和硕豫亲王,豪格为和硕肃亲王,岳托为和硕成亲王。阿济格等低一级,为多罗武英郡王。杜度以下再低一级,为多罗安平贝勒,阿巴泰为多罗绕余贝勒。

察哈尔林丹汗之子额哲为和硕亲王,居蒙古诸王之首,科尔沁部归顺最早,功劳最大,皇太极后妃及满族诸王贝勒福晋皆出自科尔沁部,与满洲联系最为紧密,封奥巴之子巴达礼为和硕土谢图亲王,科尔沁贝勒吴克善为和硕卓礼克图亲王。其余蒙古各部头人封为郡王,贝勒。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归顺时带来了红衣大炮和七千火器兵,又攻克旅顺口,灭了黄龙,对大清功劳巨大,同样封王。封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

册封完后,朝廷机构也进行了重新设置,设三院:一是国史院,二是内秘书院,三是内弘文院。国史院负责记载皇帝的起居、诏令、保管御制文字,编篡史册及记载历史实录。,此院满族第一位举人刚林负责,仍称为大学士。内秘书院负责撰拟致外国文书,登记各衙门奏章及皇帝的旨意,范文程和鲍承先分别任内秘书院大学士,内弘文院负责讲解历代典籍和兴亡,颁行制度等,希福为内弘文院大学士。

此时满人议功不议亲,功劳不大的没有封王,皇太极弟兄十五人,封王的仅仅五个,四个亲王一个郡王,其他人都没封。三哥阿拜现在是三等副将,四哥汤古岱为三等梅勒章京,六哥塔拜仅仅是个游击,十一弟巴布海被夺爵不论,十三弟赖幕布只是个备御天才一秒钟就记住:(

接着宣布册封皇后及后妃,皇帝之女由格格改称公主,然后大赦天下。皇太极说到:“列为臣工,朕要宣告天下,凡是有功于我大清的,无论满人还是蒙古人,汉人,无论从龙之臣,还是归顺之人,朕不吝赏赐,皆可封王封侯。”

然后皇太极和文武百官转到太庙,祭告祖先,追封始祖猛特穆为泽王,高祖福满为庆王,曾祖觉昌安为昌王,祖父塔克世为福王。努尔哈赤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庙号太祖。追封努尔哈赤爱妻,皇太极生母为太祖孝慈高皇后。追封额亦都为弘毅公,费英东为直义公,灵位入太庙配享。

至此繁琐的改元称帝大典才算大功告成。从此后金再也不是大明的藩属,明清之间的战争也不是叛乱和平叛,而是两国之争。

阅读明末孤烟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明末孤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