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田开始的东汉生活》

第七章 收获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一斛七斗!”“一斛八斗!”“一斛七斗!”“两斛!”

四周一片哗然,田头上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一群村民,在看着中间的公孙霖倒麦。

本来公孙霖带人来的时候还故作矜持,让村民们上手,自己在旁边看着,等一斛七一出来立马站不住了,几乎是扑上来把活计接了过去。

等到两斛一出来,公孙霖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气喘咻咻,瞪着眼睛四处巡视,那神情让公孙瓒担心再过一会儿他会不会爆脑血管。

没等公孙瓒开口,公孙霖红着眼睛扑过去抓着公孙范胳膊,大声问道:“这是你干的?这是你干的!”

公孙范一瘪嘴,就想嚎哭出来。

“干嘛呢?让我进去!”外围,公孙雷一边用力分开人群,一边大声说道。

公孙霖一听公孙雷的声音,马上舍了公孙范,扑倒公孙雷身前,双手揪住了公孙雷的衣领:“两斛啊!大哥!两斛啊!”

公孙雷赶紧抓着公孙霖的手,骂道:“松开,什么两斛……”说着一愣,劈手打掉公孙霖的手,反手就抓着公孙霖的肩膀,用力摇晃:“两斛?一亩两斛?”

看着公孙霖艰难地点了头,公孙雷的眼睛也迅速红了,恶狠狠的扫视几眼,挥手对四周的村民说道:“看什么看,你等活计干完了吗?”驱散村民后,公孙雷看着公孙瓒:“这就是你当初跟我说的……金坷垃?这到底是何物?为何可以增产如此之多?”

公孙瓒微笑的看着公孙雷,也不答话。公孙雷下意识想怒吼,又忍了一下来,烦躁的说道:“行了行了,当初答应你的事我必定会做到。”

公孙瓒这才招手叫来屈义:“亩产两斛正是他的手笔,有什么想知道的你问他就好了。”

晚些时候,公孙瓒家中,公孙雷推门大踏步进来,说道:“你看看你的好大儿,做了什么好事!”

黄氏一惊,这些时日她已不下地耕种,更多时候在抄写以往记下的一些书籍。放下了笔,迎了上去,轻轻用手抚平了公孙雷紧皱的眉头,倚在公孙雷怀里,轻笑道:“子肖其父,瓒儿可越来越像你了。”

于是公孙雷一腔怒火便熄灭在了满池春水中,无奈的说道:“我倒是觉得有些时候他才是我阿翁。”

黄氏笑吟吟的看着公孙雷,说道:“这次瓒儿又做下何事?妾身听着呢。”

两道身影在塌前温声细语,渐渐的越靠越近,融为一体。

162年,延熹五年,芒种,公孙瓒和小伙伴们种下的第一茬宿麦终于收获,在整个公孙家族内部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我国在西汉时期便已开始宿麦的推广,也推广了包括区田法、溲种法耦犁、耧车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工具,但受制于牲畜数量不足无法蓄肥,没有优良品种的种子,气温较低等因素,亩产量始终上不去。

特别在幽州这种不断受到异族侵扰,耕种条件本身又不是非常好的地区,产量相对来说更低。

孤竹城离濡水不远,水资源并不紧缺,只是土地肥力着实不足,加上轮耕等因素,以往公孙族内亩产量平均在一斛二斗左右,偶尔有一斛四斗的产量,便是族里的生产明星。

这次公孙瓒的的田地里最低产量都有一斛七斗,最高的高达两斛,若是能推广开来,整个公孙族内的粮食产量将会有一次质的飞跃。

“这是咱们的基肥施加量,这是追加肥料的量,这是最终的产量。”公孙越拿着竹简,在一块大石头上面写写画画,正在作报告,“可以看到王小大队施加的肥料是最多,公孙范队施加肥料最少,产出却是一致的,而屈义队肥料用量排第二,产是最多的,我认为这中间应当存在一个极值……”

下面席地而坐的几个小队长听得极为认真,王小大甚至拿着竹简在做着笔记,那一手草书反正公孙瓒是写不出来,再往后少年们,相对就有点走神,大体上是在认真听的。

公孙雷和公孙瓒两父子坐在最后,看上去满脸严肃,不住的点头似乎是在赞赏。

此时一位少年啪的一下打死一只蚊子,公孙瓒一下子坐直了,用力鼓掌,大声叫好,公孙雷也跟着坐直,左右看了看,一巴掌呼在公孙瓒后脑勺上,骂道:“丢人!”

散会后,少年们又操练了一会儿,便各自散去回家。

王小大组这次的收获在一斛七斗,将斗余粮食上交集体后,王小大还分到了一斗五升余的小麦,带着小麦回到了家中。

时进傍晚,王大才从田里劳作归来,王小大将一袋麦子都递与王大,道:“阿翁,这是我分到的粮食。”

王大接过麦子,回道:“好好。”转身想将麦子放到门口,到明日一起拿去晒了,想了想,转身回来,手伸进袋子里拿出几颗便放到嘴里,嚼了几口后一迭声说道:“好,好麦子,香甜。”

王小大看着阿翁的动作,眼角有些湿润,转头去偷偷擦了,说道:“阿翁,今天越哥儿跟我们做了个报告会,说了我们能多收麦子的原因。瓒哥也说了,过几日,我们便会一一教了村里人怎么做堆肥呢。”

王大看着儿子,又是一连串的好,沉默下去把玩着袋子里的麦子。过了一会儿,王大小声问道:“你那个啥……报告会,我没听说过。”

王小大便详细的说了:“就是我们分了好几个小组……施肥量不同……做了个分析,所以我们就知道了怎样才可以种出更多的粮食。”

王大“哦”了一声,两人又沉默下去。王小大终是年纪还小,没能抵守住沉默,拨弄了一下衣角,说道:“阿翁,我想着……今年我就先不回来帮忙了,跟着瓒哥多学学,以后也好多帮帮家里。”

王大叹了一口气,王小大心里一紧,刚想开口,只听王大说道:“去年时,听说你等一群少年要去种田,我便想呦,少年人懂得什么种田,不过是玩闹罢了,但族长派人来说由得你们去,我便也没管。哪知道你们做的好大一番事,两斛!我想都不敢想。”

“阿翁,我只有一斛七斗呢。”王小大涨红了脸说道。

“是,是一斛七斗,你也比我强。”王大继续说道,“你是不知道,隔壁你李叔去年一直笑我,前几日看到那堆麦子啊,恨不得眼睛都贴上去,这几日天天缠着让我去问问你,到底用了什么手段种出这般多麦子。”说着得意的嘿嘿嘿笑了起来。

王小大没有笑,他想起了去年分田时,村民们异样的目光和背后的闲言碎语,对王大说道:“阿翁,多亏了瓒哥哩。”

“是,多亏了瓒哥儿。我听说,你还学那什么……弟子规?”

“那也是瓒哥拿来教我们的,瓒哥说了,我们没文化以后带我们出去也丢脸,让我们好好学,等学好了再跟着他一起做事。”

“好,好,好,学好了跟着瓒哥儿做事。”王大说道,“如此你便去吧,家里还有我,你且多学点,好好跟着瓒哥儿,瓒哥儿是做大事的人。我这一辈子土里刨食,苦怕了,你学的多了,以后肯定比我强,便不用活得那么苦……”接下来便是一些喃喃的话。

王小大在一旁仔细听着,时不时陪着说两句,笑一笑,心里却盘算着是不是跟瓒哥说一下,先教教自家阿翁怎么堆肥。

第二天做完早操后,少年们照例集结,两列横队一站,抬头挺胸,精气神马上就出来了。

旁边走过几个村民,议论着:“昨日听张麻子说了,这些少年干了好大的事。”

“什么?”

“两斛!一亩地产麦两斛!”

旁边几人都是倒吸一口冷气,热闹的议论起来,其中一人得意的说道:“我儿子!就在那里,看到么!”马上就收到了羡慕的目光,众人都一迭声地问什么时候可以教教他们。

列队打了两套军体拳,公孙瓒下令解散,少年们习惯性的以小队聚合在一起,讨论着事情。

前几日公孙瓒走到哪都被一群村民围着,烦不胜烦,便推说此事都是少年们做下的,他并不懂耕种。

于是少年们每当解散就会被村民围上,直到公孙雷实在看不下去,出面说不许再打扰少年们操练,才好些。只是村民们见从少年们这里拿不到好处,又去他们父母那边套近乎。

公孙瓒都看在眼里,他觉得这不是坏事。这一年来,少年们跟着他操练,狩猎,耕种,家人们是不反对了,但私下里村民说的闲话可不少,都在等着这时候看他们笑话。

少年们心里都憋着一股气,嘴上不说,操练和耕种都更勤奋了,大抵是想做些事情给村民看。及至麦子收获,被产量啪啪啪打脸的村民顾不上脸疼,都来巴结少年们,这下应该是扬眉吐气了吧!

这么想着,公孙瓒悄悄凑过去,想听听少年们在议论什么。

“这里我觉着你理解有问题,进必趋应该是指见长辈要走快些的意思。”这是王小大在给万林讲弟子规,马呈小队的人在旁边围了一圈,边听边点头,若有所思的样子。

“我觉着中间追肥的时间和数量都要再看一看。”

“是,这里的曲线有问题,数据还不够。”

边上的公孙越拿着树枝在地上画出一个表格,正在和屈义对数据——数据、曲线、表格的概念和用法公孙瓒都教给了公孙范和公孙越,公孙范不太上心的样子,公孙越倒是很感兴趣,越发让公孙瓒觉得他有学霸的潜力。

另一边,公孙范正在跟范营炫耀他新得的铜短剑,大概是公孙霖回去后心里内疚,又拉不下脸跟儿子道歉,便送了柄短剑。范营心不在焉的应着,眼神不住的往王小大那边瞟,显然很想过去补习一下。

公孙瓒心下奇怪,刚打算自己琢磨琢磨,却被背后沉默站着的黄晟吓了一跳,没好气的骂道:“干嘛呢,这般无声无息的。”

“瓒哥,我只是如平常走过来,瓒哥你是自己想得入神了。”黄晟回道:“若是想不通,何不问问他们呢?”

公孙瓒见鬼似的看了黄晟一眼,嘟囔道:“你又知道了?”脚下却很老实的往王小大那边走。

王小大见到马呈他们眼神往他身后飘,便停下了讲解,回身拱手道:“瓒哥。”

公孙瓒应了一声,问道:“麦子收割后,村民们都说好,你是怎么想的。”

王小大回道:“我这几日都和村民们说,晚些时候自然会给他们法子。”

王小大想起了昨天与阿翁的谈话,搓了搓手,笑了起来:“阿翁与我说了,村民们都想早点学会呢,我昨夜也想着问问瓒哥,能不能先教我们家人如何操作。”

公孙瓒想了想,觉着也是,便说道:“此事是我疏忽了,今日我就……”

王小大慌忙摆了摆手,说道:“不碍事,不碍事呢,我们不急,只看瓒哥的安排。”

他挠了挠后脑,觉着脸上有点发热:“我想了一宿,又想起了最初时,我们刚开始耕种,他们大多是看不起,或是在背后闲话,那时我心里觉得不忿。”

王小大觉着脸上的热量慢慢转移到了眼眶,用手背抹了一把,又没有泪水:“瓒哥与我们说,别去看他们的眼光,做好自己的事,把结果拿出来就是了,我一开始是不相信的。后来瓒哥教了我们弟子规,带着我们一起做事,慢慢的我也不想这么多了,只想着把事情做好。”

公孙瓒心下了然,这便是集体的力量,这就像后世的学校,好的学校和坏的学校校风差距比人和狗的差距都大,在好的学校里大家都在学习,每天讨论的都是题目,自然会更有学习的想法,坏的学校嘛,大家心里都有数,就不说了。

少年们渐渐围了过来,沉默地听着,王小大声音也渐渐大了:“等到小麦收获了,我心中欢喜,第一个想法便是如何可以提高产量。”

挺直了腰杆,王小大继续说道:“瓒哥,他们说我们做下了好大的事……阿翁说,让我跟着你,好好学,好好做事,我觉着也是,我信你,你安排便是了。”

公孙瓒默然,随即转头问道:“你们也是么?”

少年们轰然应道:“是!瓒哥!”随后便是七嘴八舌地回答:“阿翁说了,家里无事,让我放心跟着瓒哥就是了。”“昨日邻里提着一袋栗米上门哩,阿翁只是不收,嘱咐我听着瓒哥吩咐就是了。”

范营在旁边期期艾艾的说:“我昨日……昨日问阿翁是不是求着范哥儿帮个忙,阿翁给了我一嘴巴子,说要我听瓒哥的安排……”

公孙范在后面佯装生气踢了范营一脚,笑骂道:“你阿翁倒是明理!”随即笑了起来,于是少年们哄笑。

公孙瓒也跟着笑了,眼里多了温暖,开始他担心少年们会得意忘形,如今看来,他们真正成为了一个团队,可以交心,一起做事,托付后背的团队。

“既如此,集合!立正!”

少年们快速排成了两列横队,公孙瓒道:“申时一刻,空地前集中,解散!”少年们大声应是,便各自解散了。

申时一刻,少年们空地前列队,报数完毕后,王小大出列:“报告!应到二十四人,实到二十四人,集合完毕!!”

公孙瓒点了点头,转身面对身后的公孙雷,大声道:“小队集合完毕,请指示!”

公孙雷单手持一根长棍,棍身长一丈,一头触地,另一头用布包裹,另一只手背在身后,双脚岔开与肩同宽,一身短打扮,头发扎成马尾束在脑后,身后两个壮汉分别手持十余根登场的棍子。

听到公孙瓒的话,他奇怪的看了公孙瓒一眼,上前一步,大声道:“某之前听说此间有少年队,日日操练,颇有章法,想来说的就是你等。”

少年们满脸兴奋,挺直胸膛,听着来着族长的赞誉。

公孙雷继续说道:“但是!今日一见,某很失望,别人说的你们操练的不错,在某看来,你们就是一群杂碎!”

阅读从种田开始的东汉生活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从种田开始的东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