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易谋天下》

第二十二章 师兄弟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师兄怎么去而复回?”一个柔弱的声音道。

“师妹,事情紧急,不得不回来禀告师傅。”张白骑道。原来此女便是张角之义女张宁,这几日一直守护在张角身边,衣不解带。

“莫非官军攻城?”张宁起身小声道。

“不是。”张白骑顿了顿,道:“你可曾听师父说过其有一个同门师兄?”

“不曾听过。”张宁印象之中,父亲并未提起过什么师兄之类。

“那就怪了,方才大师兄从南阳赶来,说是一个叫凌霄子的人要见师父。”张白骑低声道。

“可是父亲好不容易睡下,怎可轻易叫醒。”张宁道。

不过虽说张角如今已病入膏肓,但其听觉仍旧灵敏,还是醒了过来。

“白骑......”张角虚弱的声音发出,张白骑忙走近一点,“你有何事?是否官军入城了?”

“师傅放心,官军尚未攻城。只不过是大师兄从南阳过来了。”张白骑道。

“曼成来了,他在哪里,快快让他来见......”张角听闻张曼成前来,话说得有些急了,话,便一阵咳嗽。

“曼成师兄还在城外,只不过徒儿还有一件事要禀明师傅。”张白骑道。

张角好不容易止住咳嗽,道:“何事?”

“不知恩师可有一个师兄,唤做凌霄子?”张白骑问道。

“凌霄子......”张角默念,忽然,他好像想起了什么,好似落水之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噌”的一声,他坐起身来,“凌霄子!他在何处?”

张白骑见张角如此反应,心中大惊,忙道:“他正与大师兄一道,在城外。”

“混账东西,还不快请你等师伯入城!咳咳咳......”一阵更加剧烈的咳嗽,更引得张角口喷鲜血。不过这口血出来,张角只觉得胸口没有那么憋闷了。张宁见状,心疼不已,忙用手巾替张角擦拭。

张角目光迷离,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他回忆起了多年之前,那个黑如焦炭的小娃,还有自己仙风道骨的恩师。他又想起了恩师赠予自己天书之时,告诫自己莫起贪念,否则必遭天谴,看来还是贪心害了自己。

此次师兄前来,莫非是救自己?唉,自己罪孽太重,恐怕恩师也不敢贸然出手相救,否则必遭反噬。看来,恩师已推算出自己命不久矣,应当是让师兄来见自己最后一面。

可叹自己心怀大志,却不能如愿,可悲自己这麾下百万教众,未得太平之日......

“宁儿,快扶我起来,去迎接你师伯。”张角挣扎着就要下床,怎奈两眼一花,差点又要昏死过去,只好作罢。

不多时,只听到外面脚步声音,陈应一进入张角房内,便闻到一股浓浓药味。陈应快走两步,来到张角前,也瞥见了张宁,却以为是张角侍女,未及多想,便道一声:“张师弟。”

“是凌霄子师兄吗?”张角再次挣扎想坐起身,陈应只见张角颧骨突出,眼圈凹陷,一副油尽灯枯的模样。于是从怀中掏出一枚丹药,塞入张角口中,道:“此丹药可守住你一丝阳气不散,却不可救你姓名。”

张角只觉一股甘甜进入自己腹中,又有一股暖流流向四肢百骸,顿觉精神一震,好似大病痊愈。

此时张曼成、管亥二人拜倒在张角窗前,悲痛万分,张角道:“哭甚,还不快起来。”虽有责怪,但双目流泪,更似亲人相见。

二人不断擦拭眼泪,一旁抽泣。

张角又见陈珪站立,陈应道:“师弟,这是家父。”

“原来是陈先生,多有怠慢。”张角在床头抱拳道。

陈珪也回了一礼。

“可安排家父一处歇脚之地,曼成你二人也下去吧,我与你师傅有话说。”陈应道。几人随张白骑出去,只留张角陈应与张宁三人。

陈应见张宁未去,张角遂道:“此乃角之义女,当年其父母双亡,我见其孤苦,才收为义女,至今已十年了。”说完慈祥的看向张宁。又道,“宁儿,还不上前拜见师伯。”

张宁细细看向这位所谓的师伯,只觉得他比自己也大不了几岁,莫非师伯驻颜有术,不显衰老?

“宁儿拜见师伯。”言毕便大礼参拜,自己尚未起身,只觉得自己被一股无形力量托住,缓缓起身。张宁抬头,却见陈应双手虚扶。

“宁儿勿要多礼。”陈应笑道。

张宁心中不禁骇然,心道:这边是所谓的法力吗?

张角拉着陈应双手,道:“我知自己命不久矣,可是恩师让师兄来见吾最后一面?”

陈应点头,张角心中宽慰,又道:“我自知罪孽深重,不求恩师原谅,只求师兄能够设法保全太平教众。他们本是良善之民,若非我领导不当,又有野心之辈不听号令,也不至于此。”

“师弟勿要多想,我此来便是为了你和你这百万太平教众而来。”陈应道。于是陈应将来意说与张角。

张宁闻言,怒道:“师伯怎可如此,父亲乃是一教之主,我太平教众尚有可战之士十余万,我不信就不能打退这五万官军。”

“宁儿需要胡言,别人不知为父身体,难道也你不知吗?”张角斥责道,“师兄,角早已想好,若是以我之残躯,能救天下太平教众,我何惜此身。不过,角有一请求,还望师兄答应,若师兄不应,角就是粉身碎骨,也要与汉军周旋到底。”

“师弟请讲。”陈应道。

“我死之后,恐官军反复,则太平教众危矣,师兄必得保住投降教众重新做回大汉子民,不得为难。”

“此事不难,我已携带朝中诏书,此乃是大汉皇帝加盖传国玉玺明宣天下。”言毕,拿出诏书,给张角阅览。张角见状,放下心来。

“师兄,除此处兵马,天下十余州均有太平教众,我死之后,其必群龙无首。若其继续反抗汉廷,则必被汉军各个击破,可令白骑等人,持我九节杖,前往青州、汝南等地,令其偃旗息鼓。”

“吾弟张宝、张梁二人,野心颇大,若其不听吾言,唉,便听天由命吧。”

“广宗城中,尚有一千黄巾力士,此吾训练之精兵,若编入民籍,着实可惜。若师兄有意,可留做家丁,也好保家护院。”

......

“小女宁儿,自幼孤苦,其与白骑情投意合,我早就有意成就二人,怎奈天不遂人愿。望师兄能够照拂一二。”张宁闻听此言,不禁满面羞红。

张角说了十余条,陈应一一答应。

待张角言毕,陈应又说出自己的打算,那边是要在青、徐之地建立一个太平天下,以太平教义教导百姓,施以仁政。各州黄巾尽可迁往青徐二州。

当然,陈应所谓的太平教义,却是自己改编后的太平教,已与张角的太平教相去甚远。

张角闻听此言,心中宽慰。忽然,张角做出一个决定,既然自己将死,何不给陈应一份功劳,于是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师兄,为玉成此事,角愿献出头颅,如此,贤父子得到这泼天之功,想来入主青州更是顺理成章。”

“唉,师弟......”陈应见张角神态决绝,便在张角耳边耳语,“师弟,今番下山,师傅将能收纳温养灵魂的葫芦给我,待师弟死后,灵魂且安歇在这葫芦之中,待我此间事了,便将师弟魂魄交予师傅,由他再做安排。”

张角一听,心中大喜。

又听陈应道:“为了天下太平,只好委屈师弟了。不过,既然要做,就要做得周全。”

“师兄有何主意?”张角道。

“只需如此这般......”

是夜,陈应父子出城,直入官军大营,卢植本以为二人有去无回,没想到却能安然走出广宗,不禁惊喜万分,看来劝降黄巾可能是真的。

“汉瑜,义贞......”卢植见二人入帐,忙起身招呼。只见陈珪二人抱拳道:“幸不辱命。”

“那张角怎的会答应?”众人亦是不解。

“呵呵,无外乎威逼利诱。”陈珪笑道。

众人见陈珪不愿细说,于是不再追问。陈应道:“那张角自愿授首,但希望能保全遗体,对黄巾则称其病亡,不然黄巾十余万将士必为哀兵,一旦有人闹事,恐难以收拾。”

“众人以为如何?”卢植道。

众人点头称可,又看向左丰,毕竟其代表朝廷。又闻陈应道:“那张角既想保全遗体,不若由左内侍代表朝廷出面,赐下一杯毒酒,也好彰显朝廷威势,然后卢将军再遣一使者前往,见证张角之死,如何?”

那左丰闻言,不禁大喜,原来陈应所说军功,正应在此。卢植闻言,皱了皱眉头,但又无法反驳,只得同意。

广宗城中,张角众弟子闻听张角为保全城中太平教众,愿以死相抵。纷纷倒头痛哭不已,然众人亦知张角已病入膏肓,最多也就这几日的事情,只感回天乏术。

第二日,陈应提前入城,等候汉军使者,之后便有左丰携带毒酒,与骑都尉曹操、魏郡太守栗成等人入城。

再次服用了一粒丹药之后,张角显得精神起来,于是升帐议事,众弟子一个个如丧考妣。

左丰趾高气扬,走进议事厅,见到黄巾诸将一个个怒目圆视,不禁害怕起来,生怕黄巾返回,则自己小命不保。再看曹操等人,只见曹操泰然自若,而栗成也能够云淡风轻。

原本左丰还想历数张角之罪,好学那苏秦张仪,不过见形势不对,也不多说,便拿出毒酒道:“张角,快拿去饮了罢。”

阅读三国之易谋天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三国之易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