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驳风云传》

第五回 崆峒奇秀,男儿事,拳剑掌(四)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玉面霸王掌之名不胫而走,轰动整个西北武林,多少青春少年以他为楷模,刻苦学艺,多少深闺少女春心萌动,魂牵梦萦。其中,就有杨仲逊的孙女,杨家小姐没有学过武技,然通晓诗书,亭亭玉立,杏眼桃腮,她见姜光平谈吐风雅外形俊岸,武功绝高,芳心可可,将一腔深情,全系在了姜广平的身上。

可是来凤有意,去凰无情,当杨家小姐的贴身丫鬟给姜广平送来一封书信,姜广平便急匆匆的向杨老爷子辞行离去,连衣物也不曾拿,简直是落荒而逃。

俞坚终于讲完,口干舌燥,拿起放在柳树下的水壶,咕嘟咕嘟的狂饮一通。石敢这时说道:“那杨家小姐虽然长得好看,却哪里比得上我们的师姐。”俞坚放下水壶,又来调侃石敢道:“杨家小姐长得不美?前年她找上玄圣宫时,是谁见了她就低头红脸,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石敢便又红着脸不说话了。

俞坚哈哈一笑,顿了顿又说道:“杨小姐不懂武功,我也认为她配不上大师哥,到底大师哥是年轻一代的‘东丐西掌’……”

“师弟,你又胡言乱语,被师祖知道,罚你去峰林面壁三日。”姜广平吐纳已毕,突然厉声喝道,脸上微现怒容,俞坚一见姜广平发怒,吐了吐舌头,却不敢再说了。www.zcwok.com 传奇小说网

晚饭过后,谷虚来找杨应尾,将他带到三清殿后院的一座木屋,将门打开,说道:“这是王师叔的宿房,王师叔虽七年未曾归山,这里倒是天天有人打扫的。师傅刚才吩咐过了,这段时间,你就住在王师叔这个房间。”

杨应尾谢过了谷虚,待谷虚走后,他走进房内一看,正对门的墙壁上,有两个字“松韵”,字迹刚健挺拔,正是义父的手书。松韵二字的下方,是一个书柜,右侧有一张床,床头有几,床的左侧摆了一个衣柜,窗户下面是一个书桌,书桌一侧有书柜。杨应尾上前看了看里面的书,大多是义父整理过的医案笔记,转身打开衣柜,义父的衣物叠放得整整齐齐,却已有七年没有穿了。

杨应尾东摸摸西看看,想起义父生死未卜,不禁又是黯然神伤。正站着呆呆发愣,忽听得木门上啄啄有声,忙走过去打开了门。其时已近戌末,乌云遮月,朦胧间看见一个身形颀长的女子,站在离门四尺开外的地方。那女子也不说话,将手一招,转身便走,杨应尾见她明显是让自己跟随,心中疑惑,略一沉吟,还是跟了上去。

到了习武坪中,那女子站定,转过身来,是时已云开见月,杨应尾见是一个背负长剑的紫衣少女,明眸酷齿,容貌娟丽,那眉眼看着觉得似乎有些熟悉,却总想不起来在哪见过。正要开口询问,紫衣少女左掌一竖,便向杨应尾右肩劈来,来招迅捷带风。

杨应尾一愣,右肩已着了她一掌,倒是不觉得如何疼痛,想来这少女并未用力,那少女见他不躲闪,杏目一瞪,还是左掌一竖,依旧是刚才那招,只是风声较之先前,要凌厉得多了。杨应尾慌一侧身,堪堪躲了开去,然转瞬之间,一只白生生的玉掌又到了胸前,连忙提气后纵,斜退七尺。

那女子如影随形,手掌如风,还是击向杨应尾的胸前,杨应尾慌忙伸臂去格,那少女手掌忽而往下一沉,杨应尾肋下已中了一掌,火辣辣的好不疼痛。紫衣少女也轻哼一声,杨应尾体内九阳神功应念而生,也震疼了她的手掌,还好她只是为了试试杨应尾的功夫,掌及身时只用上一成力道,若是用上全力,杨应尾自然会被这一掌击得受伤吐血,她自己的手腕也非得折断不可。

“唰”的一声,亮光闪处,紫衣少女从背后抽出长剑,剑尖一抖,向杨应尾当胸刺来,剑至半途,剑尖斜走,直指小腹,杨应尾隐约识得,这是义父的青松剑法,看来这定是师姐无疑了。他这时分心一想,那剑尖离他小腹只有两寸,那少女凝剑不动,杨应尾慌忙跃开,但见剑光圈转,寒芒闪烁,杨应尾没有习练过高深武功,虽然体内的内功充沛,可此时在这精妙剑法下只能東逃西避,狼狈异常。

五六招过后,杨应尾虽知少女出剑极有分寸,每次在他闪避不开时,便将剑收回,明显是没有伤他之意,可没头没脑的就叫他出来动手,杨应尾也不禁心中有气,见长剑刺向自己的右肩,便不闪不避,那

(本章未完,请翻页)

女子果然又凝剑不动,杨应尾伸左手食指在剑背上一弹,九阳神功何等大力,那女子但觉虎口剧震,长剑差点拿捏不住,被荡开三尺有余。

“哎呦,大尾巴,显功夫么?”这是紫衣少女第一次开口说话,声音清亮婉转。杨应尾又惊又喜,在这个世上,叫他做大尾巴的人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义父的独生爱女王瑛。大尾巴这个外号,还是他们儿时在狄道玩耍时,王瑛给他取的。杨应尾再一细看,那眉间眼角,不是王瑛是谁?

杨应尾如同看见亲人一般,大喜若狂,纵声喊道:“瑛妹!”王瑛俏脸一板,说道:“叫师姐!”终是觉得绷不住,扑哧笑出声来。

紫衣少女正是王一鸣的独女王瑛。当年王一鸣在去京城之前,便托付二师哥王驰威,将王瑛母女送到了妻子的故乡三湘宝庆府,半年后王一鸣始终没有音讯,王驰威又寻到宝庆,与王瑛的母亲一番长谈后,便将王瑛带至了崆峒山。

因女子不便修习七伤拳,王瑛就拜在了姜如望的门下,她比俞坚石敢两人早入门半年,所以虽年纪最小,却是他二人的师姐。今日,她因惩治一个强占民田的恶霸,耽误了归山的时辰,回到玄圣宫已是晚饭过后了。

王瑛先去拜见了师父,姜如望把杨应尾今日上山所说的事情,都详细的告诉了她。王瑛听到父亲还是存亡未卜,心中十分难过。姜如望温言劝她几句,王瑛也知道人事天命,多思无益,离开了师父住处,便过来直接找杨应尾了。

两人说起各自分别后的情况,直至月近中天,方分手回房。

第二日辰初,谷虚又来带杨应尾去“知味堂”吃早饭。道家认为饮食得当,可以养气,午前是生气,午后是死气,故此,崆峒派的早饭极为丰盛,今日早饭有清炖全蛇与红烧野猪肉,另配一碟茄子干。道家不忌荤腥,只有牛肉、黑鱼、鸿雁与犬不食,老君坐骑为青牛,黑鱼有北斗七孔,犬为忠义之物,至于鸿雁,因西门彦号称“西雁”,另雁亦有羽化飞升之意。

道家讲究“食勿言寝勿语”,知味堂中,众人围桌而坐,除了咀嚼食物的的声音,没有一个人发出声音。杨应尾左右一望,没有看到师祖与两位师伯,三位师哥与王瑛都在,王瑛换了一件青翠衣衫,娇艳之中别有一种英气。

早餐刚过,谷虚便又来寻他,说师傅交代带他去七里沟,二人循山而上。七里沟为崆峒山间的一个山坳,三面环山,虽名为沟,其实为一大片平地。杨应尾见大师伯依旧是昨日那一袭青衣道袍,头上梳了个道髻站在中央,忙走过去问安,姜如望和声说道:“孩子,今日你给我磕三个头吧。”杨应尾也不多问,跪下磕了三个头,再站起身来。

姜如望沉声说道:“应尾,从今日起,我传你八十一路震元掌法,希望你能勤修苦练,以后以此掌法仗义行侠、替天行道,不得恃强凌弱,更不得以此掌法妄杀一人,你可听清?”杨应尾点头连声称是,姜如望跟着将这套震元掌法的来龙去脉讲给他听。

这掌法本为崆峒派不外传的绝技,只有三十六路掌法,原名为“惊魂三十六掌”。师祖司马素雁为武林中不世出的奇才,也是除了开派祖师以外的崆峒第一人,他在三十岁那年起,闭关精研“道德经”,用了三年时间,在惊魂三十六掌的基础上创出这套震元掌法,共有八十一招,合道家九九归一之数。

人有三魂七魄,三魂为胎元(亦有称胎光者)、幽精及爽灵,三魂之中,胎元为人之本元,胎元一散,人则身死,即使未曾如土,也是行尸走肉。震元八十一掌,掌掌皆震胎元,故司马素彦将其名为“震元掌”。掌成之日,崆峒山上,风雷变色,大雨三日,仿若天公在哀悯世人。故而,司马素彦严令门下弟子,若非穷凶极恶、怙恶不悛且不知悔改之徒,不得以震元掌法夺其性命。

震元掌招数的名字,大多是出于《道德经》,从“有无相生”、“长短相刑”、“虚而不屈”至“众妙之门”。当下姜如望先教了杨应尾第一招“长短相刑”,《道德经》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震元掌为无上武学,虽只是第一招,可其中内息运转、转折、步伐、变招却是非常繁复,姜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望将各种法门详加讲解与演示,花了近一个时辰。

杨应尾身具九阳神功,然而从未练习过上乘武功,不得其法,虽然内息澎湃,内功在江湖上罕有其匹,可就有那种“有力使不上劲的感觉”。就如大象一般虽力大无穷,可大象却非虎狼之敌,若以武功而论,他现在比之江湖中的三流人物都颇有不如。

姜如望不论是武功还是武学修为,都是武林中一等一的高手,此刻杨应尾一听大师伯的讲解,如黑暗之中忽见光明,很多他自己在山谷中琢磨许久没有答案的问题,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不禁抓耳挠腮,喜不自胜。

千狠万狠,力为根本。以杨应尾目前的内力,若要学平常武技,就如探囊取物一般,一般人练功,只是因为招数之中,劲力使不到之处或是速度不及所需,然这些在九阳神功来说,都不成问题,一伸手一投足,甚至脑子都没有来得及思考,就可以做到又快又准。

可是震元掌法却非等闲,在惊魂司马素雁闭关整整三年方得,姜如望习练十四年终得艺成。杨应尾生性坚忍,且聪敏机巧,一招一式,刻苦修习,毫不松懈。有无相生是双掌前推,手臂一伸一屈,却都是将出未出,不知哪掌先哪掌后,随着脚下八卦方位变换而双掌更替,脚步方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欲让对手避无可避,需做到丝毫不差,这第一招,脚下有八变,手上有四变,便有三十二种变化。

一直练到日落时分,杨应尾见大师伯过来,便打了一遍给他看,见大师伯缓缓点头,杨应尾觉得有些难为情,一天时间,只练得一招“有无相生”,便抠了抠头,说道:“大师伯,弟子愚笨得紧,一天才学得一招。”

姜如望看着他,微微笑道:“你不妨猜猜看,我当年练这招有无相生花了多长时间?”杨应尾想了想,倒:“半日?”他见大师伯摇头,便断然说道:“两个时辰。”

姜如望收敛了笑容,比出三个指头,喟然叹道:“三个月。”抬头远眺,仿佛又看见自己青年时,那个青稚少年也是在这个地方,刻苦习练,挥汗如雨,而恩师不厌其烦,在旁手把手的教他,如何走位、如何出掌,一招有无相生练了整整三月。

回头看时,忽忽三十年,人生一大梦。

杨应尾着实震惊,呆在当地。过了片刻,姜如望回过神来,见杨应尾正痴痴的望着自己,莞尔笑道:“广平他们都这么大了,我又焉能不老。当年你义父和二师伯练这一掌,用了百日方得纯熟,你大师哥悟性不错,也练了有两个半月。你说你蠢笨得很,那我们更是笨得到家了。”

杨应尾心中一跳,慌忙说道:“弟子胡言乱语,出言无状,请大师伯责罚。”姜如望伸手将杨应尾拉起,道:“你又没有犯错,我为何要责罚与你?尾儿,你内功深厚,学招自然要快些,如果以你二师伯的现在的内力修为,我想他现在若初学此招,也就是一天而已。以后的掌法虽然繁复一些,但是掌意相近,你可能学得还要快一些。”

果不其然,第二日姜如望便教了他两掌,“长短相刑”与“虚而不屈”,到晚饭过后,杨应尾也都学会了。闲话少叙,接下来的时间,杨应尾每日除了吃饭睡觉,便是刻苦练功,每日自辰时始,戌时方回。

转眼过了一月,最初几天他见了师哥师姐三五次,后来在知味堂中都遇不着了,一问谷虚,说他们都已下山去了,因师傅不想耽误他用功,所以都没过来招呼。

杨应尾这时已练到了第七十二掌“去彼取此”,可是剩下九掌进境极慢,有时三天方能学得一掌,自他上次听大师伯说过后,心中戒骄戒躁,只是勤修苦练,待练到“为而不争”,足足用了七日之功。

最后一掌“众妙之门”,更是九日方成,杨应尾自行施展下来,但觉袍袖生风,脚步自乾回坤,漫天掌影,时已入秋,沟内枯叶被他掌风带起,凝而不散,如两条巨龙一般,飞舞盘旋,待得双手掌力一吐,枯叶尽数化成齑粉。

姜如望在七里沟外看见,暗暗点头,一套震元掌,他整整习练了十四春秋,此子悟性极高,内功深厚,又能下苦功,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已练成了,现在所差的,仅只是临敌的经验与火候而已。

(本章完)

.

阅读骑驳风云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骑驳风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