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笔寓怀》

青莲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此章开始写小说/类型:文史类)

沧浪之水,匡山之巅。晨光如斑点点洒落,越过叶丛笼木,从罅隙间筛落,映岀少年单薄的形体。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脆鸣之音响彻山巅,是少年正手捧《诗经》,仰首阖目欣然诵读儒作的声语。

青石一旁散乱堆放,秋日光景却也醉人。野芳发放余留生机,露珠映光,似是在呼应少年的遐想……

少年名谓李白。自父李客于白十岁别世。此后,少年踌躇百忖,终决心隐于戴天山,他日颂毕儒家经典,得以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境界。

李白坐在石上,痴读长吟。久了,他便望着树木密聚,心中复念及前几日访东岩子未遇,心中一时苦闷,将书卷扔在身旁一块青石之上,就臂枕首,闭目小憩,不知不觉间竟郁郁入梦。

梦中,他的意识朦朦胧胧,时而混沌时而清明。不知多久,又是一次醒转,模糊间,李白见似有一人披光而来,踏碎久倨梦境的混沌阴暗,定晴望去,是一青衫道士面携淡笑,唇齿微微翕动,朗声诵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李白素崇尚儒学,首闻道经,亦怡然自得,醉乎老子之说,当时痴于道人讲经,未觉外界时间流逝。忽而,李白见那道士字字珠玑,口若悬河,心中暗忖:某莫不是梦会仙人?

那道人言尽一篇道经,方才止口,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李白始谓道人曰:“某今日受教了。敢问仙人名讳,来日必相访。”

那羽客似未曾在意,哈哈大笑,转身向走去,至其影几欲不见,李白听至一语:“吾谓戴天山隐士东岩……”

李白大惊失色,疾声遮挽:“莫不是赵天师,道长留步——”再望去,早已不见那道人的身影。

至醒梦时分,李白见大日悬空,心知已过午时,心中有了七八分焦急,慌忙收拾书卷归家。茅屋之下,李白将晨起时撷集的露水聚至小瓷,待使阳燧生火冒烟后,再架好壶,坐候水开。

山顶煎水不易速熟,待日潜西天之时,少年方将煮好的露水倾入陶杯之中,随兴捻了几瓣桂花,掷入杯中。萧瑟秋风带来的微微寒气与湿意在热茶抵唇的那一寸瞬间消解,微微桃花芳香犹留唇齿,余芳不减。

天色有些晦暗,云似帛裂,露岀黑色纹路……

李白浅尝了一杯桃花茶,不知何时,耳畔竟闻到些许淋淋漓漓雨声,似珠落似箫响,曲曲蜿蜒入心路。

他独坐于窗旁,望着潇潇秋雨,心中莫名泛起了些悸动。端看一幕虚帘,细听一卷风雨奏鸣声,恍惚之间,雨落声婉转细腻,似化成千百年前那女子苦恋与思盼的言语:“其雨其雨,杲杲日出。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此作源于《诗经?卫风?伯兮》,寄发的是女子心甘情原思盼征夫的痴恋。白每读之,无不为其真情实感所动。

说来倒

(本章未完,请翻页)

奇,秋雨来得迅疾,去得也如惊雷一响。只趁李白发怔的一瞬间,突兀而逝。

他望着屋外经雨之后的土地,一片片水洼晃晃其中,照映着柔和皓白的月华……

凝目细观天边渐升的皓月,李白无由泛起庞然诗意,才情如潮一般驱动他执笔即作。在他思索一番后,随即拿过纸笔,乘兴书下五律一首: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通篇气势恢弘,全诗无月却又句句暗扣霁月。以月升起的过程为线索写就一律,辅以奇语作拟,读来趣味横生。后世观摩,皆称白之诗作功底难窥一角。

李白观摩成作数次,见只缺一个诗题待拟,静心沉气,苦苦思索。既要有月,又须是雨后霁月,李白念道。无数辞藻从他脑海中跃过,待得他细细揣摩之后,发觉皆不甚称心。

李白正冥思苦想,耳畔似复传来赵蕤诵经余音:“无,名天地之始……”李白惊怔,似捉摸到了些什么。“无”即混沌,但“无”的定义真的能反映那种天地始初的状态吗?“诗题亦是如此,到底还是要返璞归真,辞藻再华美,用词再深远,倘若无法反映诗的内涵,终无意义。”李白恍然大悟,自言道。继而曰:“何不名之《雨后望月》?”李白仰首,是浅浅月光,欣然执笔,心中满是一朝明悟诗理的激动。

(本章完)

.

阅读闲笔寓怀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闲笔寓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