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药商》

第19章行家里手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好问勤学练内功,咬定青山不放松。

良心买卖良心做,心虑旁人积德中。

------

想做好一个行当,先要成为这个行当的专家。

兄弟俩为了做好药材这门生意,都买了好几种书,恶补着专业的知识。

两个人都是工科出身,冷不丁学医学,还是流传了几千年的医学,着实是需要费不少的劲,还好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对很多植物都挺熟悉,虽然不知道那是药材,但现在一看立马就能记住是什么,也就学得更快一些。

老家的农户弄药材不分季节,只要是有,不管什么时候,掘地三尺也要都给挖出来,毕竟这可以换钱,但药材的采集是有季节要求的,这就导致有的药材在销售的时候被检测含量不够,以前兄弟俩也没在乎,以为是老家药材的品质本身就不好,看了书才知道是采收的季节不对,原来当地的很多种药材的品质都是上乘的。

品质的差异就是差价,有时甚至能够差到一半多,以白头翁和苍术为例,当地的药材都是上好的,但是由于采收季节的偏差,有的产品就变成了含量不足,卖价降了一大截,但这个局面短期内没有办法改变,兄弟俩还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农户只要是卖了换钱,哪还管什么时候采收含量高,这个农户不采,别的农户就给弄走了,反正是公共资源,谁采算谁的,这样的状况,还是挺让人无语。

天光在熟悉每一种药材的相关内容,怎么采集,怎么加工,怎么使用,这些知识对后面制作出高品质的药材都是保证。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只有把药材的品质管控好了才能够有更大的市场。随着国家这几年对中药材质量管理越来越严,各地的药材商要想适应,就必须把自己的产品质量先做好,以前产品质量差还能够想办法卖出去,现在这样的路子越来越窄。以农残或重金属超标为例,以前有的不良企业还敢通过压价的方式收购,现在却直接就给退货,他们没有这个胆子。

产地鲜加工是国家新近出台的政策,兄弟俩做得正是这样的事情。

整个流程,天光和天明不知道私下里各自模拟了多少遍,有时候也会交流某些流程是否有改进的空间,这很重要,是保证药材品质的关键,挑拣、清洗、切制、烘干、包装,这是当地很多种药材的加工流程,已经深深刻在两个人的脑子里。

天光一直认为切制是在烘干的后面,但是通过查资料和一段时间以来制验的经验,他才把这两道工序弄清楚,两道工序的差异虽然在最终产品的质量上体现不明显,但是在成本上的差异却是很大的,无论怎么测算,鲜切都比干切有更大的优势,而且专业书籍上就是要求这样的,之所以一直干切,是因为很多药材产地不具备鲜切的条件。

随着对中药材产业了解的越来越深入,天光越来越感受到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他意识到,只有把这个责任履行好,才能够保证他们获得更大的利益,现在当地的市场,竞争是无序的,都是各顾各,每一个环节都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划,现在太需要这样的一个规划了。

老家野生药材的资源很丰富,这几年因为农户的无序采集,每年的产量都在下降,很多品种得不到休养生息,已经快到了无处可采的境地,更为可惜的是,这样的品种,有的家种不成功,后面别说野生货收不到,连家种货都成问题,这必然导致当地中药材市场的萧条。

在天光的认识里,老家这样的中药材大县如果走到了这一步,那就是全县的人,尤其是做药材的人的悲哀,只知道坐吃山空,不想着可持续发展,目光短浅。

想改变这样的局面,一个好的方法就是示范作用,关于这个认识,兄弟俩谈论了很多遍。

很多人都喜欢跟风,但肯定都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药材种植也是这样的,当地有合作社,但是发展的并不好,有的就是空心,有的种植还可以,销售不行,有的干脆连种植都做不好。一般闹腾一阵也就偃旗息鼓了,毕竟这也会一门儿技术,是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的,有不少人看不到既得利益,坚持不下来。

现在的局面,尤其是野生资源采挖的局面,如果还是这样无序,早晚会走到封山禁采的阶段,那个时候,后悔都来不及,当地所有做药材的就会因为收不到货而断了生计,这就是自己把自己作死了,天光很不想看到这样的情形。

天光开始关注种植,尽管现在兄弟俩还只是处于收货加工的阶段,但也必须考虑种植的问题,只有这样,他们的买卖才可持续。

很多优质品种的生产期都是二到四年,这是需要提前谋划的,前一年都不好预测后一年药材的价格,更别提三四年以后,但是有一个道理是相通的,当一个野生品种快消失的时候,必须有家种的品种能够顶替上,市场的需求变化不大,只要是能够保证产出量的变化不大,价格的波动就不会太厉害,这种理论适用于所有的品种。

这是一盘大棋,需要统筹考虑,不是一个人可以办到的事情,需要一个牵头的人,但更需要的是参与的人心齐,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所有人受益,否则,就是“半调子”工程,起个头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些,天光都已经考虑好,来年,如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就着手让天明去布这样的大局,然后让天明去跟主管部门谈,这种有利于当地发展的事情,天光相信主管部门不会拒绝。

“咱们俩得好好研究中药材这个行当,这可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天光说。

天明也时不时看看书,没事也会跑到野外看看药材的分布,“那肯定是的,我发现自己现在已经喜欢上了那个行当。”

“你可不能自己给自己下药,这个东西可得遵医嘱,咱们还没有那个本事。”

“我可不敢,咱们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得多学。”

“咱们一定要把药材的品质尽咱们所能做到最好,否则,是有些丧良心的,这是一个需要带着良心做的行当。”这么多年来,天光经历了太多,尽管他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但是对一些现象还是看不惯,只是嘴上不说而已,有些话,也只有在跟自己家人交流,没有顾忌的时候也会说出来。

天光想象着,一个患者拿着中药方子去抓药,如果药材的品质不过关,不仅是治不好疾病,反而可能治出毛病,那将是始作俑者最大的罪过,这样的画面并不是想象。曾经家里人喝中药,自己明明看着药材的品相不好,也不能说什么,只要不是变质的,对身体没有伤害,或许医生已经考虑到了。

用良心做好药,用专业做好药,兄弟俩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省心自己能够做出好东西,这或许也算是“工匠”精神吧。

两个人最初的时候,就定位不做动物类药材,杀生是他们做不了的事情,曾经有农户发给天光制作獾子油的画面,他好几天都没有跳出去当时的思绪,做人,还是需要有一颗善心的。

阅读乡村药商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乡村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