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路编年史》

第231章尘封的历史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段萧生点了点头,继续问道:“那户部自己的卷宗呢?”

“在前面,刚才经过的那些,其实我们户部没什么用,纯粹是因为其他部门,才会专门放进来。而且这些也不多,我们户部自己的机密档案都是放到里面大一点的空间的。”

不多?

段萧生刚才最起码都过了十排书架,这还不算多?

过了个拐角,段萧生终于明白“不多”到底是什么意思了。这里摆放着有几十排的书架,而且每一排都比刚才经过的一段要多出好几列。

“荣大人,这全都是户部的机密档案?”

“是的。”

“请恕我逾越,户部有这么多的‘机密’?”

荣侍郎笑了笑,回道:“户部涉及到税俸,要记录的事情自然多很多了。可能比起事件的多寡来说,我们比不上吏部、刑部,但是每一份卷宗,我们的内容往往是他们的好几倍。”

段萧生表示理解,刚才他们查看的谢家村卷宗,那可真的是要多详细就有多详细。

“当然了,段大人您现在觉得多,其实大部分都是涉及到‘销户’的,因为牵扯到其他部门的卷宗,所以体量会特别大。”

“销户?是指的谢家村这种吗?”

“是的,像是这种整个村子都灭门的案子,我们户部每次都要忙前忙后收集很多资料,最后整理成卷宗,这才能销户。毕竟这可是大事,每年我们会花费大量精力集中在这上面。”

段萧生敏锐的捕捉到了一个词:每年!

“每年都有这样屠村销户的事情?”

“也不是每年了,过两年就会有一次了。”荣侍郎眼见段萧生误会了,赶忙又补了一句,“这大多都发生在边塞一带。有些偷偷越过边境的蛮子在当地到处劫掠的时候,如果没能让他们满意,就很有可能发生屠村的事情。”

段萧生这才反应过来,一直习惯了这江南和京城的平和,却忘记了边塞每年可都是有战事的。

他又转身看了看标记为“销户”的那一排排书架,问道:“这些卷宗是多少年销毁呢?”

“这个其实没有明确,按理说是保存超过六十年就可以留下基本记录后销毁了。但实际上我们一般都是很少动这些,除了大概一百年前仓库堆满了,销毁了大部分卷宗后,这些有关‘销户’的卷宗就基本没变过了。”

“所以说,这些都是近百年来的案件么?”

“是的,不过其实大多都是最近二十多年的,以前没那么频繁。”

“二十年?可我记得这二十年边境战事连连告捷,应该没那么焦灼啊?”

“谁知道呢?我们户部也就是负责记录的,具体的原因还轮不到我们。有可能是北蛮逼急了,狗急跳墙了?”

不对,如果真是这样,不可能一点风声都没有。可事实是,从来没有听人谈起过北蛮频繁偷偷越过边塞进入内陆劫掠的。

有人在封锁消息么?

“而且,这里也不全是边塞的。这二十多年来不是经常闹饥荒吗?有些村子人走了一半,剩下的一半饿死,这不也得‘销户’嘛!”

荣侍郎话说得很轻松,或许是经常接触到这些东西,麻木了吧!但段萧生则是从这些冰冷的话语中,感受到了命运的残酷。

这一刻,他想起了钱元珪,那个可怜的春谓镇知县。他没有经历过饥荒,但他的一生却因饥荒而毁。

“到了,应该是这里。”荣侍郎一边说,一边开始翻找起一个书架,“段大人,您稍等啊。原来是这样,我好像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段萧生站在一边,没去打扰荣侍郎,他随意翻看起这些“销户”的卷宗来。

这些卷宗上虽然堆满了灰尘,但每一份的书脊上都被很细心的贴上了标签,标注着涉及的地方,以及涉及到相关部门的信息。

塞西郡,白易村,元历二年,兵部。

塞西郡,平户村,元历八年,兵部。

塞西郡,黄石村,元历九年,兵部。

……

或许是因为塞西郡毗邻边塞,所以这“消失”的村落特别多。就光是这一郡的卷宗就摆满了整整两个书架。

突然,段萧生看到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

“哈,段大人,我找到了。原来当年因为京城这边调令,所以十月的时候很多人都回去了。不过这起案子并没有结案,元历十六年的时候,镇神府又回来继续查了一段时间,直到七月初才结案……”

再之后的声音,段萧生基本就听不见了。他仿若一个木偶般,缓缓的伸手拿下了面前的一捆卷宗,慢慢的展开了来。

一直滔滔不绝的荣侍郎也发现段萧生这边似乎有什么不对劲,不过出于谨慎他并没有出声询问。他只是悄悄的看向了书架上的标签,上面写着:塞西郡,安宏村,元历十五年,兵部。

这是二师兄下山前让段萧生查的那个村子!

段萧生其实一直都没忘记二师兄让自己帮忙的事情,安宏村的名字也被他一直记在心里。不过,由于这件事似乎涉及到蝉衣宗,段萧生不敢泄露半点自己在查这起案子的意图。

而且,这数日以来,段萧生出入刑部、吏部、镇神府等地,虽然没有明着查,私下里却还是在关注着一些线索。可结果呢,在他查案的过程中,没有看到过半点有关于安宏村的记载。

理论上,一个寻仙派弟子在齐国境内遭遇重伤,无论是不是齐国的原因,齐国朝廷和镇神府都必须要有所行动。那么留下一些详尽的文字记录,也是理所应当的。

段萧生本以为这些东西应该都会藏到皇帝自己的心腹密查院中,没成想这户部竟然还有一份“漏网之鱼”。

按理说,此时应当是以武威侯的案子为重。安宏村既然查到线索了,那它就跑不掉,回头再找机会看看也行。不过,段萧生此时心中又出现了一股莫名的悸动,督促自己赶紧将面前的卷宗打开。

又是胸口那枚棋子!

同样的事情之前也发生过一次,那是在吏部的时候,当时这帮段萧生发现了十年前进城官员集体调动的事情。那么现在,又会给他带来什么新的发现呢?

短暂的犹豫之后,段萧生将安宏村的卷宗摊开。就在这烟尘漫天的库房内,翻阅起了那段让齐连海这位天之骄子沉寂五年之久的历史。

安宏村,地处塞西郡中南部,理论上还是比较偏向于中原腹地的。北方及西方各有一座军事重镇,守卫严密。其本身地势平缓,利于耕作,所以居住人口达上千人!

由于其每年产粮数目巨大,周边的驻扎巡逻的军队也不少,属于是塞北少有的可以安居乐业的村落。

元历十五年二月,武威侯为了在五月夏至带女儿南下前往仑者山,发动了一场奇袭。这把没有任何准备的北蛮部落,全都给打懵了,那一年是少有的北蛮没有在秋季南下攻城劫掠的一年。

同年四月,武威侯携大胜之师归来。武威侯带着其亲卫军南下,其余镇北军各部重新分散镇守塞北各城。当然,此时北蛮部落被打成了筛子,基本没什么可能反攻。所以镇北军各部回去后,都陆陆续续放了几日假。

也就在这整个塞北局面一片大好之际,没有人发现,安宏村联系不上了!

武威侯奇袭,带走的不仅仅是镇北军。各郡郡兵、各个衙门的捕快守卫等,有一个算一个都被拉走了。仅仅留下了维持秩序的基本人数。

按理说,郡兵并不归武威侯管辖,可武威侯在塞北那可是神一样的存在。你要是敢说句不,百姓的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你。

同时,官府愿意借出这些兵力还有一个原因,武威侯出征的时候,各地的治安那就都归镇北军管了。可能你要说,镇北军不是都出去了吗?怎么管?

可镇北军出去后,总还得回来吧!平时小偷小摸,被抓到就是打一顿关几天的事。

但要是军管呢?

军中偷盗者,杖三十;屡犯者,斩首。

这个“杖三十”可不是指的打三十杖,而是打断三十根木杖!这用来的大人的木杖很有讲究,都是采集的最结实的木材。你要是没到炼气境,不用想了,打不到二十基本就得见阎王了。

以前也有过不信邪的,以为自己能跑掉。后来被武威侯调动亲卫军,连追十三郡,给抓回来当场打死!

所以,每当武威侯出征的时候,整个塞北治安其实比平时都要好,可以真正意义上做到夜不闭户!

但是这一次,有一点不同。武威侯出征后,由于捕快、车马等全被征调走了,郡府与安宏村沟通的渠道就相当于断了。中间倒是有两次安宏村派人来上交定时上报的文书等,除此之外,安宏村就再没有半点消息传上来。

殊不知,有人此时正在安宏村偷偷干了一件大事!

根据事后刑部搜索到的线索来看,前往郡府上报文书的人,并不是原本安宏村的人。他们说是原来应该来的村官生病,所以让家中子侄带着信物到来。

这种事也偶有发生,所以郡府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劲。那几人每次都是交完东西就走,没有留下半点线索。甚至由于相貌太过普通,事后竟没人能准确的记起他们到底长什么样!

阅读星路编年史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星路编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