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纵横九州》

西凉侠客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平雁镇靠山而建,本就是人烟稀少之地,村子上的百姓又听闻黄巾军来袭,早就被吓坏了,纷纷携家老少拖儿带女离开了家园,四处奔走逃命。

老百姓这一走,整个镇子上只剩下了方腊的兵马,消息便变得有些闭塞。

即便是训练有素的汉军斥候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探查清楚方腊军马的真正动向。

虽然平雁镇上方腊扎下的营盘连绵十几里,远远望去仿佛无边无际。

但实际上驻守的兵马不过四五千人,留守的将佐也只有王饶和马相。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月亮在悄无声息间爬上了枝头。

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一支兵马正一路飞奔疾驰,直扑平雁镇而去,为首大将一身青铜甲胄,手提一柄芦叶枪,不是杨延昭又是何人?

“吁!”

杨延昭一路纵马飞奔,赶至距离平雁镇还有三里地左右时,突然间勒住战马,大手一挥,低声喝令道:“停!”

杨延昭一声令下,五千军士迅速停止了前进的脚步。

副将史进策马赶上杨延昭,不解地问道:“将军,此地距离平雁镇不过三里之地,我军正当一鼓作气攻入敌营,将军为何突然下令停止行军?”

杨延昭抬头看了看天色,沉声说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待本将派人先去打探平雁镇里的情况。

另外天刚刚才暗下来,平雁镇上的守军应该都还没有入睡,弟兄们赶路也都辛苦了,正好歇息一两个时辰。

等到平雁镇的情况打探清楚而且乱匪大多入睡之后我们再行出发。”

史进听了杨延昭的话顿时反应过来,当即退了下去向军士传达狄青就地休整的命令。

史进退下之后,杨延昭又挥了挥手召呼了离他不远的一名士兵过来,道:“杨阿若,听将军说你极擅打探情报,本将现在命你立刻潜入平雁镇打探乱匪布防情况,你可有把握?”

杨丰本名为杨阿若,后来改名为杨丰,改名的原因不详细,或许是为了避仇,或许是受到西汉末年以来单名为贵的风气的影响。

少年时期任侠尚气,是酒泉著名的游侠,常常为人报仇解怨,当地有一句民谚:“东市相斫杨阿若,西市相斫杨阿若。”换成现代的话,就是不论是东边打架还是西边打,都一定有他杨阿若的一份。

相对于“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这种宣扬士人的民谚,游侠身上更带有一种粗犷和蛮横的味道。

当下杨阿若听令之后,嘿嘿笑道:“将军放心,翻墙过院这种事,我们江湖人最熟了。”

杨延昭顿时眉头微皱,一句话脱口而出:“原来你是个游侠!”

墨家塑造了“侠”的雏形,在乱世替天行道。

但是,秦汉统一,中央集权,“侠”的特立独行自然不容于统治集团。

《史记》说:“侠以武犯禁”,墨派哲学急速消失,墨派分子被解散为隐匿民间的“游侠”。

《史记》一句话,道破墨派知识分子反统治者的本质,秦汉开国,都有迁游侠于京城的纪录,一次迁游侠人数多达十万人。

这里的“游侠”,就是统治者眼中的黑帮,“迁游侠”的举动也就像今天的“肃清项目”。

因为“游侠”是统治者眼中危险的黑帮,拥有“以武犯禁”的造反力量,聪明的统治者“迁游侠于京城”是为了就近看管。

杨阿若闻言轻咳了两声,陪笑道:“将军,在下以前虽然是游侠,但已经参军干正经营生了。”

杨延昭心底里也不是特别喜欢游侠,得知杨阿若的出身之后便有些不喜,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一个小贼休要狂妄自大,自以为是,打探到平雁镇的布防能让我军此次突袭事半功倍,你可千万小心……”

“将军放心,我去去就回!”

杨阿若看出杨延昭这是有些嫌弃他的出身,所以才怀疑他的能力,也有些不悦。

不等他说完便出言打断了他的话,话一说完头一扭便转身离去,在夜色的掩护下很快失去了踪影。

……

大概一个多时辰以后,杨阿若便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拱手禀报杨延昭道:“启禀将军,据在下探查,平雁镇上的驻军大概在五千人左右,在镇子东边有两千人驻防,不过现在大部分都回营睡觉了。”

杨阿若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临时描摹的草图,指着图画线说道:“将军你看,方腊把大部分的粮草辎重都囤放在镇中心,另外留守镇子的主将也住在这里。

只要我们这么走,就可以避开乱匪主力,直扑粮囤。”

杨延昭有些狐疑地说道:“杨阿若,这可事关我五千将士的生死,你可千万不要诳我!”

杨阿若见杨延昭因为自己的出身一直质疑自己的能力,内心不由得一阵火起:“若是有假,不劳将军动手,我便自己自刎谢罪!”

见杨阿若说得这么决然,杨延昭不再迟疑,迅速下令全军集结,杀向平雁镇。

阅读三国之纵横九州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三国之纵横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