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二百四十章 遇水几何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鱼钩,渔网,这两样东西,李孟羲这么久根本就没见过。

要说鱼网或许能用麻线给编几副出来,反正那一车半生麻都已经绞成了线,麻线非常之充裕。

再说织渔网的难度,应该不至于义军万把人,找不到一个会织网的人。

李孟羲没有捕鱼经验,他不知河面这么宽,水也应该比较深,用网捕鱼有用没得。

因为生活技能的欠缺,李孟羲很多时候在了解某些事物的时候很麻烦。

好在,他有一点自知之明,既然不太懂,就不去不懂装懂,于是李孟羲问一旁跟着的王林,问这河上用大网撒一网鱼,能不能网起几条鱼来。

王林稍紧缰绳,把马缓了稍缓,王林迟疑了片刻,“或许能网到鱼。”王林说到。

王林没怎么捕过鱼,因此回答的有些迟疑。

再怎么没捕过鱼,王林也是土生土长的古代人,对在古代技术条件下的如何捕鱼比李孟羲更有发言权。

这河流条件既然能捕鱼,哪怕一网下去,只网到一条巴掌大的小鱼呢,可巴掌大的小鱼,也是鱼不是。

反正现在军中人力处于一个被极度浪费的状态,反正都是闲着,还不如到河上捕点鱼,补充一点蛋白质不说,还能节省一点军粮。

往小了说,就算一天只网到一条小鱼,要是脸皮厚一点,去把小鱼要过来,去了鳞,放在火上烤一烤,就能让弟弟多吃两口肉不是。

而要是鱼获良好,遇到水浅鱼多的小河,一网下去几十条又肥又大的鱼,一天下去,鱼获千把八斤,按照能量单位来换算,肉类可提供的热量数倍于淀粉,千把八斤鱼,等于两倍重量的粮食。

两千斤粮食,怎么也算巨量了。

思路扩展到此处,李孟羲突然想到,网又不是太重,是否可以把渔网当做常备物品,每一个百人队,或者每两个百人队,配备一副渔网呢。

好处有三,一是,行军途中,指不定什么时候就遇见河流水潭之类的地方,管他有鱼没鱼,扎营之后打他两网,没鱼就当饭后活动了,

有鱼就等于能加餐了,鱼多等于全营改善生活了。

其二,鱼网算的上求生工具。若有一日,粮草被敌军焚毁,我军狼狈溃逃,逃了几日,士兵饿的头晕眼花的腹中空空。要是突然逃到一无名小河处,若无网,只能忘水兴叹。

若是军中有配备一定数量的渔网,哪怕绝大多数渔网已经遗落了,哪怕只剩一张网了。

有这一张网,就可以网鱼了,再怎么找也算是在山穷水尽之时,突然就有了补充军粮的手段。

运气好,要正是河鱼泛滥的时节,说不定一张网网上个半天,网的鱼就够一众残兵败将饱食一顿,恢复体力,恢复了一定战力。

既然战力恢复了一部分,那说不定就有了设伏围杀追兵,甚至反败为胜的可能。

而要是真的运气不好,士兵们都快饿的走不动了,好不容易遇到一条河,辛辛苦苦下网网鱼,可是网了半天,只有大鱼小鱼两三只。

网不到多少鱼,军粮依然急缺,所以此时,渔网没多大用了吗?

并不。

虽然,区区一张网,网到的鱼杯水车薪,解不了燃眉之急。

但,既然能捕到鱼,就让士兵们有了求生的希望。

曹操有望梅止渴之法,山穷水尽之时,有网有水,又怎么不能望水而止饥?

更何况,曹操之梅,远不可见,我军之鱼,近在网中。

孰优孰劣?

其三,军中配备一定比例的渔网,还可以用来捉吕布。

何为捉吕布?

在看武侠片的时候,经常有高手被一群喽啰暗算,喽啰们拿着渔网从墙上跳下,把渔网照头朝高手头上网,顿时,高手被渔网缠身,越挣扎缠的越紧,然后卑鄙无耻的喽啰们趁高手被缠住的这一会儿,又是撒石灰,又是用弓箭射,还有枪戳,趁机背后敲闷棍,等等等等。

不一会儿,一个高手,就被一群武力值低下的杂兵给折腾死了,死的惨不忍睹的。

武侠片,怎么也算的上是中武的世界观吧,那些高手们一跳几丈高,一掌打穿

墙,武力值好像比吕布还猛。

既然高手都会被渔网暗算,就是不知,以吕布之勇,用渔网,石灰,强弩,再加闷棍,能不能把吕布给放挺。

当想到吕布被渔网放挺的画面,李孟羲脸上浮现了阴险的笑意,然后他忍不住哈哈大笑。

刘备和关羽找来时,刚好见李孟羲临渊朗笑,笑得豪气云干。

刘备和关羽二人心有灵犀的相视一眼,面上皆露笑意。

李孟羲正陷入脑补之中,脑补的很开心,突然他就感觉有人在叫自己。

李孟羲从中回转过来,转头一看,噫,刘备关羽他二人,何时来了?

“孟羲,见你临渊朗笑,想必,是又生奇谋。”刘备笑问。

一旁,关羽更是一脸笑意。

李孟羲正色,回到,“刚生奇谋,两位便来,正好,我等何不于此细谈?”

本是随口一问,本以为李孟羲少年心性,站在大河一旁朗笑一阵不用原由,少年人就当恣意纵横。

却不想,当真奇谋。

以刘备关羽两人对李孟羲的理解,李孟羲为人谦和,少有傲气,即然他亲说有奇谋顿生,必非一般。

刘备关羽两人大为惊奇,皆下马欲问究竟。

“我所想之谋,在于一个【渔】字。

且问两位,两位从涿郡起兵起来,行军已近两月,这俩月之久,遇水几何?遇溪几何?遇潭几何?遇渊几何?”

刘备关羽皆皱眉。

“自行军以来,遇水有时,或有三日一遇,或有五日、十日一遇,未曾留心,未记详数如何。”

继而,关羽又答,“每扎营,必有斥候四下寻水,我大军只走主路,虽未遇水,然斥候见水,怎止三四十回?”

“嗯。”李孟羲点了点头。

“不知两位,可否亲手撒网捕鱼?”

“有过。”

“某亦然。”

“一网可有鱼获多少?”

“鱼获春秋不等,水域不等,一网又鱼或多或少,难有定数。”

阅读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