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胡大人》

第13章做官就是要搞钱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虽然知县,乃是一县之长,全面负责县内事务,军政一把抓。

又被称为“百里侯”。

还有个说法叫“抄家的府尹,灭门的县令”。

似乎权利很大。

按理说,不说做事肆无忌惮吧,至少也应该随心所欲才对。

但实际上,县衙内的佐官更亲近本地士绅,对他的话往往阳奉阴违。

至于胥吏,对他都是敬而远之。

若是觑得破绽,说不得便要将他架空。

所以,对于胡卢来说,七品知县,官太小了,就是个过度的。

别的知县想升官要看政绩,要拼人脉,要熬资历。

胡卢不用。

胡卢只需要等刘公公上位即可。

当然了,就算刘公公上位,也不能平白给他升官,还是要给银子的。

所以,这乌有县知县的位置,就是让他来捞银子的地方。

否则他何至于费尽心力,也要弄个知县的官职出来。

为此连建昌伯都得罪了,甚至险些性命不保。

付出多少代价,就得十倍百倍的捞回来才行。

胡卢做官第一件事,搞钱。

胡卢不屑于在穷鬼身上榨油,费时费力不说,量还少,一年能弄到几百两就不错了。

所以要想搞钱,就要搞大的。

正好,新官上任三把火,也要烧给佐贰官和胥吏们看。

县衙后院,胡卢正和谭师爷议事。

“东翁,这事太过冒险了,还是从长计议得好。”谭师爷擦了擦额上的冷汗。

“我当然知道有些冒险,但你看这乌有县,四大家咱们都得罪不起。

柿子捡软的捏,要想团结众人,就只能如此。”胡卢倒是气定神闲,慢条斯理地喝着茶。

“我们可以徐徐图之,东翁身为县尊,名器在手,何必如此弄险?”谭师爷还欲图再劝。

“谭先生,我跟你说,你要想让人跟你一条心,专心为你办事,你就得给人好处,没好处谁搭理你啊。

就算我器与名都有,至少别人可以阳奉阴违吧。

新官上任三把火,大棒要有,胡萝卜也要有,得让人看到,跟着县令做事,有钱捞才行。”胡卢决定和谭师爷推心置腹一番。

“那些胥吏都是各家养的,只要县尊和四家关系亲密,他们断无敷衍塞责的道理。”

“为政易也,不罪巨室。

我没打算得罪这四家,当然要和他们交好。

但是必须得平等交往,而不是仰人鼻息。

如果本官想做点什么事情,还得看他们的脸色,那这官做得没什么滋味啊。”

怪不得做了一任县官就被免了,谭师爷这气魄不行啊。

“那为何选灵隐庙?”见胡卢态度坚决,谭师爷也没再强求。

“首先,灵隐庙没官场关系。

四大家,最差的也有举人,这是士绅,是护身符,谁也不敢动。

但一群和尚,没人护持。这意味着,咱们弄了他们,没有后患。

其次,灵隐庙的庙田太多了。

各乡的庙田加一起,怕不是有千顷。我不信这么多田地,没人眼红。

咱们把他们的田地没收了,拿出一半给四大家分了,拿两成给无地贫民分了,再拿一成给教谕做学田,剩下的用来收拢流民。

至于庙中的浮财,就归咱们衙门这些流官了。

那些本地衙役若是想要地也行,就不分银子了。

你看,这样一来,面面俱到,无论贫富,都会念叨咱们的好。”胡卢得意得很。

“据学生所知,那些庙田,有很多是各乡士绅捐赠的。

说是捐赠,其实是为了避税,和投献差不多。”谭师爷给查缺补漏。

“你也说了,他们是为了避税。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们家中连举人都没有。

不吃他们吃谁,吞了就吞了,谁给他们撑腰。

不过你倒提醒我了,到时候把这部分田地,都分给四大家,让他们扯皮去。”

胡卢很满意,这个师爷还是很细心的。

“但学生听说,这灵隐庙颇有神异,主持法援也是得道高僧,在州里也是颇有名望。”

谭师爷捋了捋胡子,还是有点担心。

“子不语怪力乱神。

本官不曾见过神仙妖怪。

就算真有妖怪,不是还有清风观呢嘛!

和尚道士是竞争对手,清风观恐怕巴不得看灵隐庙倒台。

至于名望这东西,用得着的时候就很有用,用不着的时候就没用。

涉及到利益的时候,更是屁用没有。”

胡卢见谭师爷杯里茶已凉了,就把残茶泼了,重新倒了杯热的给他。

谭师爷又仔细想了想,没再发现什么问题,于是拱手道:“既然东翁主意已定,那学生也无话可说。具体执行,东翁有何打算?”

“先宣传造势,弄些谣言出来,把这群和尚的名声先坏了。”胡卢双手环抱住茶杯,感受着茶水的温度,嗅着茶水的芬芳。

“这倒简单,村夫愚昧,轻易可为。

但是散播谣言,需要人手,东翁需要找个帮手。

学生觉得李家就不错。

散播谣言这事,需要底层的人手,大量的人手。

李家是地头蛇,佃户无数,而且还控制黑帮,做这事最合适。

而且沟通的渠道也有。”

“李家嘛……确实挺合适,那就李家好了。今晚我去拜访一下。”

当晚,胡卢前往李府拜会,具体两人商量了些什么,没有人知道。

不过,最后胡卢返程的时候,是李家家主李靖宇亲自送出来的。两人言笑晏晏,亲热非常,看起来关系更加亲密了。

阅读明察秋毫胡大人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明察秋毫胡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