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双面太子爷》

第543章借琉球问题坑了德川家光1把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理论上这样的,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站在历史的潮头,普罗大众只能代代相传刻骨的仇恨,因为他们的亲人受到了伤害,仇恨就被继承了,这也是华夏百姓能发展进步的原动力。

而作为国家和朝廷的领头的人则不得不放下仇恨,从为国为民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开展务实灵活的对外关系,要不然国家就只能一直沉浸子啊仇恨和封闭之中了。看書溂

孤也知道宁波是离日本最近的大明城市了,不过那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这济州岛也暂时是大明的城市了,很多的物资可以通过孤的幼军卫的船队送到这里交易,这样离日本更近了。

或者你们也可以通过本国的船队直接到大明的宁波府交易,可以在那里自由的采购物资,不过这个还需要等一段时间才行,孤只掌握了宁波的军队,那些文官孤要回去请父皇撤换才行,只有文武官员都搞定了,才能进行交易。

而天津卫现在已经完全在孤的掌控之中,可以随时开始交易,只是稍微离日本有些远,不过,你们可以列出所需名单,由孤派人送到济州岛,或者直接运送到长崎。”朱慈烺提出了解决方案。

“目前也只能这样了,也没有其他好的办法了,只是本将还是希望殿下可以恳请大明皇帝陛下,允许开放更多的城市和日本通商,同时能允许日本能恢复对大明的朝贡贸易。”

见到暂时解决不了问题,德川家光立即开始了曲线救国路线,提出了恢复朝贡贸易的套路,这其实才是倭国最想达到的目的之一,只是被隐藏在后面。

华夏的朝贡贸易由来已久,从秦汉之时就开始了,后来发展到明代可谓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大明王朝一反前代大力发展海外贸易的旧制,将对外贸易严格限制在“朝贡贸易”的唯一渠道下,最终盛极而衰、逆势而亡,留下了几许遗憾。

“征夷大将军相信也知道,在朝贡贸易中,大明与日本的关系最为特殊,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据孤了解,日本对于朝贡贸易的态度既有向化又有背离,经过了参与、游离、挑战朝贡贸易的过程,因此,日本是最特殊的朝贡国。

客观地说,过去的日本是一个典型的‘用金钱买恭顺’的朝贡国。尽管大明朝一直寄希望于用朝贡贸易手段来笼络日本,但是不仅没有成功,反而是很失败的。

太祖洪武初年,明日朝贡贸易曾短暂发生,但因为“时寇海上”屡却其贡,洪武七年,太祖高皇帝关闭宁波市舶司。

洪武二十年,太祖高皇帝又因为胡惟庸“通倭”而“怒日本特甚,决意决之,专以防海为务”,断绝与日本的朝贡贸易,还在祖训中将日本定为“不征之国”。

永乐年间成祖即位后,明日关系即得到了较大改善,并在此后一直维持着正常邦交。

永乐元年,日本遣使入贡,成祖厚礼之,赏赐颇丰,并对日本贡使违反禁令私带刀枪视而不见,表示“勿拘法禁”,还让官府出钱买下。

永乐四年,成祖爷还为日本封山勒铭,明日关系达到一个友好顶峰。

永乐九年因为日本对明使臣的不友好态度,后日本数年没来朝贡,直到十六年又遣使入贡,请求“自今许其朝贡如初”,明成祖“以其词顺”,遂既往不咎,“礼使者如故”。

可惜好景不长,一年后即发生望海涡之战,朝贡贸易中断直到宣德八年才恢复,自此明日朝贡贸易又走上长和平态势。

孤统计过,从建文三年(1401年)到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将近一个半世纪内,日本遣明使节所率领的船队,共计十八批。

直到嘉靖“争贡之役”影响,主张厉行海禁的给事中夏言声称倭患“祸起市舶”,大明朝廷不得不下令关闭宁波市舶司。

官方合法渠道被堵塞后,为海上走私贸易提供了一个有利时机,两国邦交又进入艰难时期。嘉靖二十八年,日本最后一次来贡。

此时日本朝廷也无力约束日本海寇来中国沿海抢劫,“三十年后,时入寇掠,自是朝贡未有至者”,中日朝贡贸易终于走到了历史尽头。

自大明立国伊始到嘉靖二十七年一百多年时间里,两国关系一直充满了不和谐因素,甚至还出现了旷日持久的“倭寇之乱”。

正所谓利益需要时则迎来送往,不绝于道,利益淡薄时便视若仇人、断绝来往。对日本朝贡贸易的变化与日本经常行贪得无厌之事有着莫大的关联。

成化年间,在朝贡贸易巨额利润引诱下,第一批日本贡使带赏赐物品已经回国,余下没走的日本贡使又奏称:“海上遭风,丧失方物,乞如数给价回国,庶王不见其罪”。

成化皇帝补赐绢和彩缎以后,该贡使又“奏讨”铜钱,皇帝只好又赐铜钱5000贯,谁料还不满足,皇帝只好再赐500贯方才回国。wΑp.kānshu伍.la

由此可见,这样不平等的贸易关系走不长久也很正常,能走的长才是怪事,毕竟是不也不是傻子。因此,征夷大将军觉得现在重开朝贡贸易,大明的朝廷能同意?大臣们能允许?

孤要是提出允许日本恢复朝贡贸易,大明的百姓怕是把孤吃了的心都有了?孤还如何在大明立足?因此此事暂时就不用提起了。”朱慈烺一脸生无可恋的说道。

见到朱慈烺如此述说,有礼有节,德川家光也有些不好意思,毕竟朱慈烺说的是事实,他无从反驳,狡辩的事情他也不屑于做,只好尴尬地笑道:

“本将军也知道此事不易,还需要徐徐图之,只有有劳殿下多费心,在以后适当的时候帮忙促进此事,本将军一定会重谢殿下的大恩。”

德川家光也知道此事不易,见到事不可为,也只是暂时息了恢复朝贡贸易的心思,将重点放到其他方面,总之不能吃亏。

“刚才殿下提起这个赏钱,本将军就想起了‘渡来钱’(古中国铜钱),不知道殿下可否帮助给日本提供铜钱,现在的日本急需铜钱来流通?”德川家光又问出了一个日本急需的物品。

这个朱慈烺知道,其实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古代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总是处于优势地位,国外商人对江南产的丝绸、瓷器、茶叶极度渴求。

他们带着一船的白银来,换成一船的中华土特产走。他们带来的怀表、手枪总是被贵族当作稀有玩物,而寄予厚望的工业产品却全无销路。

对明清两朝的对外贸易来说,这种认识大致不错。但明朝以前的对日贸易却是另外一种情景,古代中国和日本都以小农经济为主,日本对来自中国的手工业品需求不是特别大。

往返两国的商人除了要装载瓷器、丝绸等货物外,最重要的就是为中国铜钱预留大量仓位。铜钱才是出口日本最紧俏的“商品”。

“这个简单,只要咱俩协商一致,提供铜钱也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一年两三千万的铜钱,孤还是可以做主的,完全没有问题。”朱慈烺微微一笑,轻松的说道。

“两三千万?真有这么多?殿下能保证提供?”德川家光惊讶了,这可不是个小数字,日本自从和大明的朝贡贸易中断以后,国内就一直缺乏流通用的铜钱。

“是的,孤也不瞒征夷大将军,为了促进两国的交流,孤也是做了相应的准备的,就在这济州岛,现在就有两千多万枚的铜钱,只要协商一致,即刻就可以启程运往日本。”朱慈烺轻描淡写地说道。

看書喇

阅读大明双面太子爷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大明双面太子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