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设想的道路》

第400章 寰宇会二十五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在维也纳,奥匈的上层好像没有人如同陈韶这样考虑。尤其是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

当塞尔维亚宣布总动员之后,费迪南大公就如同打了鸡血一样兴奋起来。总动员,在欧洲就等同于宣战。因为一次总动员无疑是对国家经济的一次大放血,如果不能接着发动战争,就意味着国家一年的财政收入泡汤了。甚至可能不是一年,而是好几年。

既然塞尔维亚公开表示总动员,奥匈帝国就可以预期接下来塞尔维亚的进攻。

所以费迪南大公大肆叫嚷,“拔出宝剑,对准塞尔维亚”,彻底摧毁奥匈称霸巴尔干的障碍。

而奥匈帝国国内的军国主义者在维也纳一家报纸发表了不少激昂慷慨的文字,“六年来我们一直等待着一切严重的紧张局势最后爆发……我们要战争,因为这是我们人心的信念。我们的理想只有通过一次战争,用激进的突然方式才能实现:这是一个强盛的奥匈帝国。”

必须得说,奥地利不愧是奥地利。在德语的应用水平上就是比德国佬那种公文模式的文字强太多。

1913年3月10日,奥匈总参谋长赫岑多夫和外交大臣贝希多尔德都认为:“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机到了,要求立即进行军事动员,对塞尔维亚宣战。但他们也担心俄国的干预,于是就请求德皇威廉帮忙。www.lawace.cn 盘古小说网

而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则立刻赶往柏林,和他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威廉二世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希望威廉二世能够在接下来的战争中震慑住俄国。给奥匈帝国以时间。

威廉二世有些迟疑,面对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威廉二世很想表示同意。然而某种说出的神秘的感觉阻止了威廉二世的冲动。的确,这种书不出的冲动就是在反对这样的行动。

至于理由,仿佛有千百个,各个理由都站不住脚。可又很合理。

就在这位德国皇帝犹疑不决的同时,德国内部的看法却在快速统一。

德国渴求战争,认为1913年进行战争有利。1913年有两件事促使德国力求速战。一是1912年6月间德国完成了基尔运河的加宽工程,使新造的“无畏舰”能从北海通过运河直接驶入波罗的海,加速军队调动的灵活性;二是1月份英国开始同俄国进行海军谈判,小毛奇获知此事后,大为不安。

因为奥斯曼帝国得到了大周的海军帮助,在两次巴尔干战争中都表现出出色的海军力量。这个事实极大的刺激到了英国。

因为俄国的黑海舰队不再面对一个孱弱的奥斯曼帝国海军,而是一个有能力完全封锁俄国黑海舰队突袭的小而强的舰队。

早在去年6月1日,小毛奇对曾出使英国多年的埃克哈德施泰因说:“我们已准备就绪,在我们是愈快愈好。”

德国深知,如果战争拖至1917年发生,那时俄法两国完成新的扩军计划,实力对比会起变化。德国外交大臣亚哥夫在1912年7月写给驻英大使的信中说:“1913年,俄国基本上尚未做好战争准备。法英两国也不愿意1913年打仗。根据推测,再过几年,俄国就有战斗力了。到那时,它用自己士兵的数量就能压倒我们;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和战略铁路都将建成,然而我们的集团的力量却将日渐衰弱下去。”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阅读未曾设想的道路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未曾设想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