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之我在大唐当昏君》

第337章 梁山封禅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众将都有些疑惑。

如果说在大通道以北放任王信布防,从而让雨化田腾出手来的话,那还可以理解。

现在宋军全都跑到大通道以南了,再加上原本就布防在那里的兵马,倘若给他们时间,他们必然会在汴京以北四百里的广袤疆土上,层层布防。

再有秦汉隋三国兵马以及三国后续援军的相助,再想像这样势不可当地横推,恐怕不可能了。

另外,萧综趁着大宋南部守备空虚,据说已经连下二十城。

如果让他以这个势头打下去的话,那么整个大宋南部都将落入他的手中。

大唐这不是为他国作嫁衣裳吗?

庞统沉吟良久,突然道:“莫非这是陛下和梁帝做的一笔交易?”

李韬指了指他,大笑道:“看来什么都瞒不过凤雏啊!朕这也是想让宋帝陷入两难的境地,逼他发疯!”

“逼他发疯?”

戏志才也想明白了,躬身道:“陛下当真智虑深远。大宋南部是一块肥肉,但也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世人都道陛下在灭宋,殊不知陛下在灭宋的同时,也在图谋大梁。”

此话一出,李埙、李存孝等人都像是被人拍了一下脑门,恍然大悟。

陛下就是陛下。

排兵布阵从不拘泥于一城一地。

攻邦灭国也不仅限于一国一帝。

高啊!

李韬笑道:“给宋军布防的这段时间,朕也不能闲着。朕准备去一趟梁山泊,然后在梁山封禅。”

“庞爱卿,你这就拟诏,昭告天下,然后让梁山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们,好好准备!朕会带着你们一起登上梁山封禅!”

他们披着新马甲潜伏了那么久。

虽然说因为大宋朝廷广为宣传,现在不仅宋人,就是天下人都知道他们是唐人伪装的了。

但因为他们在这一带放粮发盐,而且亲近百姓,很多宋人已经不在乎他们的真实身份如何了。

如今大唐兵马又一路横推到了这里,还有天启那等“模板”在,其实有不少大宋百姓还巴不得大唐能够早点解救他们呢。

所以李韬不想等回到长安了才让他们恢复真身。

而是就现在,就在梁山泊,就以封禅这等庄重且宏大的形式,给他们加官进爵,好好地封赏他们。

庞统、戏志才和众将再次震惊了。

封为“祭天”,禅为“祭地”。

封禅通常是各国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为祭祀天地而举行的大典。

一般在名山举行。

这可是不折不扣的帝国大事。

需要长时间筹备。

如今就这么仓促地举行,而且还是在大宋的疆土上,在梁山这种名不见经传的地方……

是不是太随意,太草率了?

李韬看出了他们的不解,淡然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谁说封禅一定要选名山大川了?朕觉得梁山在灭宋之战中居功甚伟,而且八百里梁山泊何其壮观?”

“如此人杰地灵的地方,当龙盘虎踞,以隆重大典昭告天下,名扬环宇!”

这话让庞统和戏志才热血翻涌,也笃定此举对于梁山泊兵马而言要远超加官进爵。

只是不知为何,他们总觉陛下此举还有其他谋划。

他们也不好多作揣测。

办好梁山封禅大典才是当务之急。

当消息传到汴京后,食欲不振,日渐消瘦的赵祯气得把奏折撕得粉碎,攥起拳头猛砸了一下书案道:“他李韬欺人太甚,妄想以重兵灭我大宋也就罢了,竟还想在梁山举行封禅大典!”

晏殊眉头藏怒,语气愤然道:“他先杜撰那《水浒》祸我民心,随后又让一帮唐将潜入梁山泊,伪装成我宋人造反,现如今竟还公然在梁山为他们正名,简直无耻之尤!”

“他还没灭了大宋呢,便急着把大宋踩在脚下,肆意羞辱了!老臣愿前往军中,整军督战,伺机灭了那不知好歹的黄毛小儿!”

朝中擅战大将本就寥寥。

种世衡死后,仅靠王信一人,恐怕独木难支。

他气愤归气愤,但李韬没有继续南攻,而是选择去梁山封禅,无疑给了大宋兵马喘息和布防的机会。

这种机会不容错过。

“不可!”

站在他前方之人一口否决。

那人广颡丰颐,严毅沉稳,让人不由自主地生出敬畏之心。

他不是别人,正是爵封镇王,人称“八大王”,官拜太尉、尚书令兼中书令,赐赞拜不名,又赐诏书不名的赵元俨。

“你乃陛下肱骨,朝堂之事离不开你。”

他先转头冲着晏殊说了一句,然后面朝赵祯,缓缓地跪在地上道:“官家,江山被蚕,社稷危急,臣虽然是一把老骨头了,但自认说话还有人听,遂主动请缨,率犬子赵允熙前往军中,和王将军一起布防北方,拱卫汴京,再择机将唐贼灭杀!”

赵允熙现在官拜右监门卫将军。

他还有一子名为赵允良,官拜大将军,领舒州刺史,目前正率军和南部的梁军对战。

“镇王怎可跪朕?是朕愧对列祖列宗,也有负您的教诲啊!”.

赵祯两眼发红地跑到赵元俨面前,断然拒绝道:“朕深知您力挽狂澜之心,但汴京不能没有您坐镇!朕已准备御驾亲征……”

他话都还没说完呢,便遭到以赵元俨为首的宗室大臣,和以晏殊为首的朝廷重臣的反对。

不是每个帝国的皇帝都像李韬那样发疯,动不动就御驾亲征的。

也不是每个帝国的皇帝动不动就披挂上阵,万事不惧的。

汴京这个时候怎么能没有皇帝坐镇?

大宋也承受不了军中失帝的代价。

最终赵祯松口了。

他紧紧地握着赵元俨那早已沧桑的手,泣不成声:“都是朕无能,让您一把年纪了还代朕北征!”

赵元俨也是老泪纵横:“这是为人臣子的本分!恨臣不能年轻几十岁,不然臣必亲自上阵,宰了那王八羔子!”

见他们这般,众臣无不动容,也是跟着抹眼泪。

他们都没有想到李韬会突然出现在焦城,把十六万四国援军打得落花流水,取得了焦城大捷。

也没有想到李韬又回到边境,暗中指挥四十多万大军无视四国联军,直接往南横推。

在双方兵马陷入苦战的时候,他又立马现身,亲手杀了种世衡,冲垮了四国联军。

这相隔不久的两场大战无疑让大宋元气大伤。

再加上南部有萧综亲自统率兵马攻城略地。

接下来若是不倚仗秦汉隋三国兵马,大宋恐怕真的要步大清的后尘了。

文彦博适时道:“官家,自焦城之战后,秦汉隋三国迅速调集了更多兵马,驻扎于我大宋南部边境,现在只等官家的旨意。”

“臣以为这三国虽不可不防,但只要处置得当,必能助我大宋收服失土,反败为胜。”

赵祯拍了拍赵元俨的手,回到龙椅前坐下道:“说下去。”

文彦博道:“如今唐军和梁山泊的那些反贼聚在一处,兵马多达五六十万!我大宋兵马近来又损失惨重,目前北方能用之兵恐怕不到三十万。”

“臣觉得可调动一部分禁军南下对付萧综,然后可让秦汉隋各增兵八万,补充到李信、卫青和宇文化及的麾下,这般才能与李韬有一战之力,同时也可避免三国倒戈相向,借机分食我大宋。”

在他看来,如今的大唐太强大了。

李韬又是御驾亲征。

只要新构筑的防线能够阻止唐军继续南下,并且也有反击的机会,那么李信、卫青等人便不会反过来对大宋动手。

这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而且如果他们真动手,也会选择在大宋南部。

毕竟北部聚集了太多唐军。

在唐军的眼皮子底下分食大宋,得不偿失。

所以构筑防线的同时,将大梁兵马驱逐出大宋,或者说遏制住萧综眼下的攻势,乃是大宋的重中之重。

以赵允良所率的那些兵马,显然不行。

必须要出动禁军了。

晏殊并不赞同:“只要汴京尚在,李信、卫青等人便不会倒戈。遏制萧综固然重要,可保卫汴京同样重要。”

“若是调动禁军南下,李韬突然派一路兵马绕道大梁,奇袭汴京,到时……”

他没有再说下去了。

因为后果难以想象。

而且皇帝仅是听着便脸色苍白了。

禁军可是大宋最后的底牌。

无论怎么看,这么急着亮出底牌都不是明智之举。

文彦博据理力争:“晏大人此言差矣。文某只是说调动部分禁军,文某也知汴京不容有失。眼下情况危急,必须灵活调动兵马,不然大宋南北皆失,留着那十万禁军又有何用?”

晏殊被说得脸红脖子着粗。

不过他还是坚持己见:“李韬用兵向来诡诈,禁军决不可轻易调动。臣以为可让秦汉派兵,和隋军一起先攻破大梁边境兵马,然后再攻入大梁,三国分食大梁!如此那萧综必然退兵!”

顿了顿,他继续道:“而这无疑也是一块试金石。若是三国愿意如此,那表明他们当下愿与我们勠力同心对付李韬,并无二心。若是不愿,那我大宋接下来的兵马调动恐怕要慎之又慎了。”

这话说到赵祯心坎上了。

他频频点头道:“正面对敌不如祸水动引。萧综自从彻底倒向李韬后,太过猖狂了!朕亦觉得该让他尝尝大梁被诸国分食之苦!”

“到时朕可派出数万禁军参与分食,如此也能巩固汴京以东的防守。”

大梁边境距离汴京最近的地方只有不到两百里。

以骑兵突进的速度,这样的距离是十分凶险的。

以前倒还好。

萧综不敢直接对汴京下手。

现在不一样了。

而且李韬若是冷不丁地派兵来攻,那将令整个大宋难以承受。

他拿定主意,正准备按照晏殊所言下旨,一个公公连滚带爬而来道:“官家,官家,八百里急报,那李韬和雨化田突然率着一路大军,从汴京正东打来,一路势如破竹,恐怕很快就会兵临城下!”

“……”

赵祯震惊得双手撑椅,嘴角直抽,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

这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他们还在商议此事呢,对方就率领大军攻来了……

可李韬不是要在梁山封禅吗?

怎么又忽然出现在这里了?

他难道还会飞天遁地不成!

“李韬……”

赵元俨心乱如麻道:“他在大通道以北给了王将军招揽散兵,布设防线的机会,恐怕就是为了让雨化田腾出手来,为奇袭汴京做准备。梁山封禅之说应该是他故意放出消息,迷惑我们。陛下,老臣愿率禁军前去阻截!”

若是汴京失守,北方的防线就是固若金汤,那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赵祯还处在惊慌之中呢。

他这次算是切身领教到李韬的可怕之处了。

他们能想到的,李韬已经在做了。

而且是环环相扣,根本不给他们任何喘息的机会。

大宋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他缓了缓心神道:“有劳镇王率领兵马前去阻拦,朕这就下旨调遣北方兵马前来驰援。”

“臣……遵旨!”

赵元俨伏拜于地,恭恭敬敬地行了三叩九拜大礼,随后离开。

赵祯知道他已经视死如归,不免心如刀绞。

然,他已经没有几个这样的心腹能臣能够倚仗了。

惟愿他能拦住李韬,哪怕多拖延一些时日也行。

是夜。

一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赵祯又被惊到。

汴京城中火光冲天。

有十几处地方同时走水。

还有不少官吏在府中被杀。

城中乱成一片。

不知道的恐怕还以为李韬已经攻到汴京了呢。

他没有迟疑,当即下令抓捕作乱之人,杀无赦。

不过,此举收效甚微,那些人仿佛已经在汴京城中无孔不入,闹出的动静越来越大。

到第四天的时候,竟然在皇宫门口制造了爆炸。

炸死了几十个禁军和一个禁军统领。

皇宫大门也被直接炸毁。

偏偏在这种时候,前方又有噩耗传来。

八大王战败自杀,其子赵允熙被杀。

他们所率领的三万多禁军以及其他兵马全军覆没。

李韬很有可能会在午夜来临之前,攻到汴京。

更糟的是,大唐的李家军、飞龙军、白袍军和盛唐军,已经兵分四路,从大通道往南攻。

王信本就还没有来得及构筑好层层防线,面对这种攻势,又被抽调兵马驰援汴京,正节节败退。

让人想不通的是,不少梁山泊兵马并未被调动。

他们还在按部就班地筹备梁山封禅大典。

一则关于李韬准备一口气拿下汴京,再在梁山封禅的流言甚嚣尘上。

这些天惶惶不可终日的汴京百姓听到这流言,更是慌乱不堪,甚至有种窒息之感。

城中盗贼也是大行其道。

什么都偷。

据说在大白天里,把后宫的妃子都给偷跑了……

阅读帝国争霸之我在大唐当昏君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帝国争霸之我在大唐当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