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豪士歌》

茶百戏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因为郁且狂并不会点茶,而朱云怡是客人,才开始点茶便劳烦客人并非待客之道,故而最初徐如故和常芙蕖只各自点了一盏茶。等点好茶后,他们便把自己点的茶递给了郁且狂和朱云怡。

茶为国饮,但历朝历代的饮茶之法各有不同。例如唐朝盛行煎茶,宋朝盛行点茶,到明朝时泡茶则广为流行,点茶之风则已基本绝迹。郁且狂对茶道知之甚少,今日还是第一次见人点茶。他平时喝惯了泡或煮出来的茶,故而觉得点茶极为新奇,于是立马接过了徐如故递过来的茶盏,然后学着一旁朱云怡的样子品饮起来。

朱云怡精通茶道,平日若是得空也会学着古人点茶,因此倒也不觉得点茶有何新奇之处。接过常芙蕖递过来的茶盏后,她便开始用心品饮起来。

或许是因为身处山清水秀的环境之中,心情格外舒畅,或许是觉得坐怀溪的溪水格外清冽甘甜,又或许是因为常芙蕖点茶的功夫确实天下无双,朱云怡只觉得现在所品之茗似乎比自己点的更有韵味。www.tcknh.com 侠客小说网

不论是煎茶烹茶,还是煮茶泡茶,最终饮者喝的都是茶汤。但点茶不同,点茶时因为茶叶已被磨成抹茶,故而最终所饮既有茶汤,还有抹茶粉,即点茶并不像煎、烹、泡、煮那样舍茶叶而饮茶汤,而是抹茶与茶汤兼饮。今日是郁且狂第一次见人点茶,同时也是第一次喝他人所点之茶。喝了一口后,他觉得清香的茶汤先是裹挟着细腻的抹茶粉一起徜徉在自己的齿舌之间,然后又如一股温润的暖流般缓缓涌入自己的喉咙,着实让人回味无穷。

在请郁且狂和朱云怡品茶的同时,徐如故和常芙蕖也分别为自己点了一盏茶。

喝完茶徐如故为自己点的茶后,郁且狂立即赞道:“在下本以为喝茶便如喝水,只需解渴即可,故而对茶道博大精深之说不以为然。今日得见徐相公和常姑娘点茶,又亲自品了两位所点之茶,方知以前是多么自大无知,想来真是羞愧万分。”

徐如故笑了笑,答道:“茶者,木之叶也,既可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亦可是琴棋书画诗酒茶。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本无高低贵贱之分,可惜世人无知,或是琴棋书画诗酒茶之人看不起柴米油盐酱醋茶,或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人认为茶不过用来解渴而已,弄得花里胡哨便是附庸风雅。其实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好,琴棋书画诗酒茶也罢,都该相互尊重,不该以己度人。”

“相公所言甚是!”郁且狂答道:“嘲笑大多源于无知,正是因为无知,我们才以己度人。都说学到老活到老,在下今日可算学到一课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而能改,善莫大焉。”品了口茶后,徐如故认真地答道:“知错即改可谓为时未晚,就怕明知自己错了还要自欺欺人,好在郁相公不是这样的人。”

郁且狂哈哈一笑,调侃道:“知我者,徐相公也!”

这时朱云怡也品完了常芙蕖给她

(本章未完,请翻页)

点的那盏茶,于是她也赞道:“宋时人们把高明的点茶能手称之‘三昧手’,大诗人苏轼亦曾诗曰诗曰: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今日我和郁相公日中出燕山,得试表哥和嫂嫂的点茶三昧手,实在是三生有幸。”

此时常芙蕖已品完手中之茶,听了朱云怡的话后,她笑着答道:“公主也精于茶道,自然不会比我和拙夫逊色多少。点茶何难之有?倘若仅仅善于点茶便可被称之为‘三昧手’,那这称号也太易得了。在我看来点茶无甚难度,唯有茶百戏方才不易。”

朱云怡精通茶道,自然知道何为茶百戏,也深知茶百戏的难度。她学茶已久,平时亦格外刻苦,但每逢想起茶百戏时都会觉得有些头疼。听常芙蕖适才之言,似乎茶百戏对她来说并非难事,于是朱云怡立即说道:“若能亲眼得见表哥和嫂嫂表演茶百戏,云怡便死而无憾了。”

听了朱云怡的话后,徐如故温然一笑,然后拉着常芙蕖的手说道:“既然公主想看,咱们便试试吧。”

常芙蕖笑着点了点头。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唐、五代和两宋时曾流行于闽北武夷山一带,到两宋时极为盛行。

宋朝虽然军事无能、败多胜少,但文化却格外繁荣。宋时上至天子重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喝茶,故而点茶之法极为流行。当时既有点茶之雅,又有斗茶之趣,而“茶百戏”更是茶道中的奇葩与奇术。

所谓茶百戏是指仅仅只用茶和水,不借助其它原料,只靠沏茶者的经验与技术便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案的一种沏茶之技,即沏茶者通过灵巧的双手将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物象或为文字,或为图画,使得茶汤幻变图案。因茶百戏借茶和水将茶汤纹脉形成文字或图案,宛如拿笔作画一样,故而也被称为水丹青。对此北宋陶谷所写的《清异录》一书有载:茶百戏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

茶百戏是在点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为点茶时需要用茶筅不停地搅动茶汤,而茶汤中尚有粉末般的抹茶。在茶筅的不停搅动下,茶汤顶部便会浮起一层细小的泡沫,此时便用茶匙在泡沫上勾画出鸟兽虫鱼等花香,以此成画。茶百戏采用“下汤运匕”之法,即点茶出现泡沫之时通过注水和茶匙搅动等方法让茶汤幻变出图案,便如陶谷在《清异录》一书里说的: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决,使汤纹水脉成物像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曳即就散灭。

因为茶百戏中图案的形成靠的是“汤纹水脉”幻变,即古人所称“此茶之变也”,在点茶者的巧手之下,“汤纹水脉”之幻变的结果便是形成了图案的具体形象。能借助

茶百戏以茶匙为笔,以用点茶之法沏出来的茶汤为纸,以点茶时出现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泡沫为墨,经茶匙的搅动而在茶面上画出各种图像。然而茶匙终究不是笔,茶汤也终究不是纸,故而这样的点茶方式难度极大,非一般人所能及,所以茶百戏被称为“通神之艺”,连朱云怡这样精于茶道之人亦很难沏好一盏茶百戏。故而当徐如故和常芙蕖开始分茶时,朱云怡便一直全神贯注地盯着他们的动作。

候汤、烫盏、投茶、注水、调膏、击拂、分茶,徐如故和常芙蕖一气呵成,也让一旁的朱云怡和常芙蕖叹为观止。

完成各自的茶百戏后,徐如故便把自己手里的那盏茶递给了郁且狂,常芙蕖则把自己的递给了朱云怡。

郁且狂接过了徐如故递过来的茶盏,只见翠绿色的茶汤上面漂浮着一层白色的小泡沫,徐如故已用茶匙在这层泡沫上写了几个字:恩爱如鸳鸯,携手到白头。

在这十个字的右下角,郁且狂又看到了两个相对较小的字:朱、郁。

徐如故的意思再明白不过,显然是借这盏茶百戏祝郁且狂和朱云怡恩爱如鸳鸯,携手到白头。

感叹徐如故心灵手巧的同时,郁且狂在心里也十分感谢他的祝福。

想到茶百戏沏之不易,而徐如故的心意更是难得,故而郁且狂竟舍不得立马品这盏茶。于是他将目光转向了朱云怡手里的茶盏,想看看常芙蕖给朱云怡沏的茶百戏是何模样。

与徐如故给他的题字不同,常芙蕖则在茶汤上面画了一幅画。郁且狂细细看了看,发现常芙蕖画的是一对依偎在一起的鸳鸯。

鸳鸯乃恩爱之鸟,再加上徐如故的题字,郁且狂立马明白了常芙蕖在茶汤上作此画的原因。再看朱云怡时,郁且狂发现她的脸颊早已变得通红。

看到朱云怡通红的脸颊,郁且狂不由得倍感温馨。他觉得这两盏茶百戏乃是精品,自己一介凡夫俗子,倘若品饮难免如同牛嚼牡丹一般。最重要的是它们都代表了徐如故和常芙蕖对自己和朱云怡的祝福,也见证着自己和朱云怡的爱情,故而舍不得把它们喝到嘴里。

然而没过多久,他居然发现茶汤上面的小泡沫开始慢慢消失了。随着泡沫的消失,徐如故写的那几个字也如冰雪融化般慢慢变得面目全非了。

见此情形,郁且狂不由得急了,他不愿这两盏见证自己和朱云怡爱情的茶百戏变得面目全非,总觉得这是不好的预兆,于是急忙问徐如故这是怎么回事。

一旁的徐如故、常芙蕖和朱云怡见了他一脸着急的模样后都感到哭笑不得,同时朱云怡又觉得十分感动。原来茶百戏虽然又叫水丹青,但毕竟不是真的拿笔在纸上作画。茶汤上之所以浮起一层泡沫乃是因为有茶筅的搅动,此刻茶筅早已不再搅动,故而那层浮沫也就慢慢消失了。茶百戏乃是在浮沫上写字作画,随着浮沫的消失,那些依附于浮沫的字画自然也就随之消失了。

(本章完)

.

阅读扶风豪士歌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扶风豪士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