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豪士歌》

擒贼先擒王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郁且狂落了一子,反问朱云怡:“便是缘于皇上书房里的那幅白马酒中仙图!”

“白马酒中仙图?”朱云怡觉得有些意外,但又感觉都在意料之中。顿了顿后,她又问郁且狂:“你真的就是图中的白马酒中仙。”

郁且狂笑着点了点头,同朱云怡说起了一件往事。

永乐八年,皇帝第一次北征。这次北征大败鞑靼,然而在斡难河畔大败鞑靼可汗本雅失里后,皇帝中了本已东逃的鞑靼丞相阿鲁台的埋伏,被困于斡难河畔。原来先前得知皇帝行军至饮马河,鞑靼可汗本雅失里遂西逃瓦剌,丞相阿鲁台则向东而逃。得知消息的皇帝遂向西进军追赶,最终在斡难河畔大败本雅失里,逼得本雅失里丢弃牲畜渡河北逃。斡难河乃蒙古发祥之地,当年成吉思汗便称汗于此。在斡难河大败本雅失里后,皇帝甚是高兴,于是命汉王和赵王率兵向东追击阿鲁台,他则带着两千兵卒留在斡难河畔,准备学古人勒石记功,以炫耀自己的功劳。然而一日之后,阿鲁台突然率领几万大军从南方打来,一时之间让手下只有两千兵卒的皇帝束手无措。www.tcknh.com 侠客小说网

原来向东而逃后不久,阿鲁台便得知了皇帝已向西追伐本雅失里的消息,他甚是狡猾,心想明军毕竟远道而来,于是产生了与本雅失里前后夹击明军的想法,故而在东逃后不久,阿鲁台便决定西返,好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为了不引起皇帝的警觉,也为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阿鲁台并未率众原路西返,而是先向南方行军,之后转而向西,最后才折向北方。也正是因为绕了一大圈,他才成功避开了汉王与赵王。

此时皇帝手下只有两千士兵,虽然本雅失里早已渡斡难河北逃,阿鲁台无法与其一同南北夹击明军。但阿鲁台手下毕竟有几万大军,故而即使皇帝派人拼命抵抗,但最终还是因为寡不敌众,被阿鲁台的军队困在了斡难河畔。

因为想到皇帝会派人给赵王和汉王传信,让他们回来相救,故而阿鲁台便把斡难河周围围得水泄不通,以防有人去通风报信。因为他也明白只要汉王和赵王率明军主力返回,自己便将重蹈本雅失里的覆辙。

而赵王和汉王一心以为阿鲁台早已东逃,因此便率众浩浩荡荡地向东追去,离斡难河也越来越远。

因为机会难得,故而阿鲁台便加大了攻势,以免夜长梦多。皇帝与手下的两千兵卒虽然也顽强抵抗,但始终寡不敌众,就在皇帝以为自己要命丧斡难河畔时,却见一个少年手持当年太祖送给自己、而自己又送给了赵王的秋霜剑,骑着一匹白马从敌军中杀将过来。那少年身穿白衣,身着大明服饰,与汉人并无区别,头发却如胡人般披着。他白马长剑、衣袂飘飘,剑花如散落的飞雪般四散开来,逼得鞑靼士兵纷纷退开。加之那匹白马脚力极快,众鞑靼兵也来不及阻挡。

正在与敌军厮杀的皇帝见到这个神仙般的少年,一时之间也不由得呆了。

一个鞑靼兵见他分神,立即从背后持刀劈来。等他回过神来时,鞑靼兵已逼近身侧,想要阻挡已来不及。正在他以为自己威风一生,不想却要命丧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鞑靼兵刀下时,那个鞑靼兵却低哼了一声,然后便倒地身亡了。

再看那个鞑靼兵时,皇帝发现他的胸前早已插了一支铁枪。那铁枪正中鞑靼兵心脏,故而还没来得及杀皇帝,鞑靼并便成了枪下之魂。

皇帝一生久经沙场,经历了无数危险时刻,但似这般的危急情景,他生平却还是第一次遇到。

死里逃生的皇帝长长地舒了口气,再看不远处的白马少年时,只见他虽然在与鞑靼兵厮杀,但百忙之中仍冲皇帝笑了笑,又朝地下中枪而亡的鞑靼兵努了努嘴,于是皇帝也明白是那个少年及时杀了偷袭的鞑靼兵,这才救了自己的性命。

原来少年虽然在与鞑靼兵厮杀,但一直未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见那鞑靼兵偷袭皇帝,而皇帝又毫无知觉,于是他急忙抢过身边一个鞑靼兵手里的铁枪,然后用力朝那个偷袭皇帝的鞑靼兵掷去。最终千钧一发之际,鞑靼兵中枪而亡,皇帝也因此得救。

秋霜剑剑气纷飞,白马马不停蹄,鞑靼兵难以阻拦。没过多久,骑白马的少年便飞驰到了皇帝身旁。

他也没有说话,只是伸手将皇帝拉上了白马,然后纵马朝不远处的一座山丘奔去。遇到鞑靼兵阻拦,他便挥剑斩去,下手又狠又准。

原本死命抵抗的明兵本已抱定必死的决心,谁也没想到临死关头会出现这样一位少年。见白马驮着皇帝和少年朝小山丘奔去,众明兵便也奋力杀向了山丘。

经过一番浴血奋战后,少年最终还是带着皇帝与众明军杀

(本章未完,请翻页)

到了山丘之上。

山丘居高临下,极大地占据了地形上的优势,于是本已绝望的皇帝又重新燃起了希望,明军也重振了士气。细细思考了会儿后,皇帝认为敌众我寡,若是硬拼无异于以卵击石,故而决定先以地形之利抵抗一段时间,以解燃眉之急。于是他立马选出最精壮能打的士兵死守丘底,兵吩咐他们一定要守住丘底,有派箭术极佳的士兵负责防守,而他则与少年及身边的几个亲信来到山丘顶部指挥战局。

占据山丘之后,因为占据地形之利,阿鲁台的鞑靼军队一时半会儿也奈何不了明军,皇帝也因此暂时脱离了危险。

本已胜券在握的阿鲁台没想到会半路杀出一个白马少年,偏这少年又坏了自己的好事。他的内心虽然气愤,却也无可奈何,只得命令手下士兵加紧攻势,但明军心知此值生死一刻之际,因此抵抗甚是顽强,故而鞑靼军暂时也攻不下山丘。

阿鲁台虽一时之间奈何不了明军,但毕竟在人数上占据了优势。倘若赵王和汉王继续向东,那小山丘迟早会被鞑靼军攻下,皇帝目前所做的也不过是困兽之斗而已。

皇帝也明白想要反败为胜只有一条路径:召汉王和赵王回来,只要汉王和赵王带着明军主力回来,阿鲁台定会闻风而逃。但无奈此刻被困于小山丘之下,而阿鲁台料到他的心思,便把小山丘围得水泄不通,断绝了有人去找汉王和赵王报信的可能。

就在这时,阿鲁台又加紧了攻势。为了速战速决,他命令手下先用箭攻,好以最快的速度消灭大部分明军。

密密麻麻的羽箭如雨点般从山脚射来,丘上不少明兵应声而亡。见敌军攻势越来越猛,而乙方人数却越来越少,皇帝不由得仰天长叹一声,心想或许是天命如此。此时的他早已筋疲力竭,但还是举起了手里的长剑,然后朝南庄重地拜了三拜,以示与南方的大明江山告别。

拜完三拜后,皇帝仰天长啸一声,准备带领剩下的兵卒与鞑靼兵决一死战。他是个极有血性的男儿,宁可战死沙场也不会屈尊投降。

众兵卒跟随皇帝久了,也如他一般一身血性。在他们看来,死亡并不可怕,投降才是最耻辱的。

正当皇帝准备拼死一搏时,少年却出来拦住了他。少年说此刻尚未到山穷水尽之时,不可逞匹夫之勇。

但皇帝久经沙场,认为此刻虽然确实尚未山穷水尽,然而离山穷水尽也已不远。倘若此刻拼死一搏,或许还能多杀几个鞑靼兵垫背;若不主动出击,而只是被动抵抗,待得士气耗尽之时,便只有被俘的结局。以他的性子,宁可轰轰烈烈地战死沙场,也不愿灰头土脸地成为对手的阶下囚。

就在这时,阿鲁台又命手下加紧了攻势。

皇帝不再理会少年,只是随手摘给他一枚玉佩,并说道:“相公年纪轻轻,不想却是少年英才。朕一向自负,但相公长剑白马,于千军万马众面不改色的气势,即便朕年轻时却也万万不及。若非天命如此,朕定要与相公喝上几大碗烈酒,对相公加官进爵。适才相救之恩,朕感激不尽。以相公的能力,定然可以冲出鞑靼人的重重包围。相公只管南去,回到京师后凭借此玉佩去见监国的太子,金银钱财也好、功名利禄也罢,只要相公开口,太子定会应允。”

谁知那少年却把玉佩扔在了地上,然后一脸傲气地说道:“皇上也太羞辱在下了!在下于斡难河畔游山玩水,见吾皇被鞑靼所困,故而才出手相救。功名利禄也好,金银财宝也罢,倘若真的想要,在下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在下救人乃是出于本心,并非为了这些虚无缥缈的俗物。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又岂会畏惧死亡?既然皇上决定拼死一搏,在下便舍命陪君子,绝不会独自逃跑!”

听了少年的话后,皇帝甚喜。他性子勇武要强、豪爽大气,也最喜欢像自己这样的人。见少年如此勇武豪爽,皇帝不禁对其甚是赞赏。于是他为自己适才的行为道了歉,说不该以这些俗物来侮辱少年,又说能在临死之前认识这般神仙般的少年英才,他也觉得人生再无缺憾了。

少年也仰天一笑,此刻他不再把皇帝当作那个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而是与自己兴趣相投的普通朋友。想到能与朋友同生共死,他便觉得此生不算白来。

于是少年和皇帝都握紧了长剑,两人一老一少,各骑良马飞驰入敌军阵营,杀得鞑靼兵纷纷倒地。

见皇帝如此英武,明军士气大振,杀敌时也愈加拼命。

阿鲁台见此情形,决定先拿下皇帝。常言道擒贼先擒王,只要拿下皇帝,众明军群龙无首,便会乖乖缴械投降。

想到这里后,他便骑着

(本章未完,请翻页)

战马、握着弯刀奔向了皇帝。

然而皇帝毕竟久经沙场,阿鲁台虽然英勇,又有不少鞑靼兵相助,但一时之间也奈何不了皇帝。

本在一旁厮杀的少年见此情形,也立马产生了擒贼先擒王的想法。毕竟鞑靼军数倍于明军,倘若只逞匹夫之勇,那最终也不过是在做无谓的牺牲而已。

想到这里,少年立马解下腰间的酒壶,然后重重地朝阿鲁台扔去。

皇帝是个极难对付的劲敌,故而阿鲁台所有的精神和注意力都用在了皇帝身上,对于少年扔过来的酒壶,他便没有注意。彼时皇帝攻势不断,阿鲁台疲于应付,正当他惊叹于皇帝的英武时,忽然觉得背后一痛,不知道是被什么重物击中了后背。

击中他后背的正是少年扔过来的酒壶。

就在他吃痛的瞬间,皇帝又加紧了攻势。阿鲁台心知不敌,便有了逃走的想法。

为了掩护阿鲁台逃走,一旁的鞑靼兵便拼命攻击皇帝,好让他无法继续追击阿鲁台。

见此情形,阿鲁台大喜,急忙勒住缰绳掉转马头,准备先退到一旁。

然而就在这时,他忽然又听见胯下的马儿长嘶了一声,然后便重重的向地上倒去。

他想不明白心爱的战马为何会突然倒地,却不知这一切都是因为少年的原因。原来少年见他想要逃走,情急之下便摘下了白马脖子上挂着的金铃铛,然后把它当作武器攻击阿鲁台骑着的战马。常言道打蛇打七寸,少年深刻把握住了这句话的精髓,在以金铃铛攻击阿鲁台的战马时,他也瞄准了战马的后腿。

后腿被金铃铛打中后,战马吃痛倒地,马背上的阿鲁台也随之倒地。

但阿鲁台的反应甚是敏捷,身子刚刚着地,他便立马飞身而起,以免有人趁机攻击自己。

然而刚刚起身,他忽然感觉又有一物飞速朝自己飞来,于是立马侧身相避。待得那飞来之物落地后,才发现原来是把剑鞘。就在这时,一把长剑又飞速朝他飞来,他急忙举起手里的弯刀将之击落。

刀剑相碰之时,阿鲁台感觉右手一震,手里的弯刀险些脱落在地。

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一道白影又飞速地扑面而来。他本能地举刀相迎,那白影便避到了一旁。

正当他舒了口气时,一支铁枪又飞了过来。他来不及多想,只能本能地举刀相迎。刀枪相接的瞬间,他觉得右手又是一震。

就在这时,那个白影又扑了过来。随那白影来的还有飘忽不定、宛如飞雪的剑花,阿鲁台又是本能地举刀相迎,但这次对方的长剑不只与他的弯刀相交,也刺在了他的手臂上。

因为右手被长剑刺中,阿鲁台吃痛,手里的弯刀也随之落地。正在他准备破口大骂时,忽然感觉脖子上多了分冰凉的感觉。

就在这时,他又听见一个年轻的声音大声喊道:“你们的丞相阿鲁台已被我俘虏,还不快快住手!”说的乃是蒙古语。

等他反应过来时,发现一个白衣少年已站在自己身旁。那个少年手持长剑,神情甚是得意,而他手里的长剑却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之上。直到这时,阿鲁台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已成这个少年的俘虏。

原来适才扔酒壶击战马之人便是那个少年。少年心想擒贼先擒王,故而便用金铃铛打倒了阿鲁台的战马,而攻击阿鲁台的剑鞘和长剑也是他所扔的。谁知阿鲁台确实厉害,剑鞘和长剑尚且奈何不了他,于是少年又亲自攻击,待得被阿鲁台逼开后又从一旁的鞑靼兵手里抢过一支铁枪相攻。趁阿鲁台举刀击落铁枪的间隙,少年趁机剑气地上的长剑,最终用长剑击落了阿鲁台手里的弯刀,又成功地俘虏了阿鲁台。

他在草原上游玩了一些时日,因此能说一些简单的蒙古话。想到众鞑靼兵可能听不懂汉语,故而才用蒙古语大声说出了阿鲁台被俘的消息。

此时皇帝的左手、后背以及右腿都受了不同程度的伤,众明兵也受伤甚重,都不过在苦苦支撑而已。倘若再过半刻,明军非战败不可。好在少年俘虏了阿鲁台,这样一来,鞑靼兵投鼠忌器,便不敢再轻举妄动了。

少年心想此刻还是保命要紧,因此有押着阿鲁台与皇帝及剩下的明军退回了山丘。因为阿鲁台的生死被少年握在手里,鞑靼兵也不敢再攻山丘。但他们也不好糊弄,因为知道明军弹尽粮绝,他们便紧紧围住了山丘,想要把皇帝和明军困死在山丘之上。

少年看穿了对方的心思,却始终想不到应对之策。就在他为此而烦恼不已时,忽见远方尘土飞扬,似是有千军万马正朝斡难河赶来。

(本章完)

.

阅读扶风豪士歌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扶风豪士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