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炎往事》

第一章 受封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引子:四十七年,帝崩于上阳殿外,年九十三。

大炎,丰安城。这是一座当世罕见的大城,直至现代的地球也可以称的上是大型城市了。外城城墙有近120里,内墎有70余里。外城采用夯土垒筑,在城门处采用砖石修建。城高逾三丈,宽二丈。一共修有一十八座城门,供城内外人进出。

内墎西北角有一湖泊,方圆约四里有余,名为玄武湖,提供城内人员饮水。玄武湖南方有一条河名为丰水,由南向北汇入湖中,再从北流出,最终流入北方的大河——大江。令人吃惊的是,外城甚至包含了一座小山——荆川山。

外城内多为百姓居住,人口颇多,但也有不少的耕地,以供城中人蔬菜水果。外城之中,内城之外的区域房屋街道颇为随意,并无严格的规划。城西南水道繁多,有淮沛水由西向东而行。同时也有数条河流在城内汇入河中。沿河之处,有无数商旅小贩,南来北往的商人也多由此进出丰安城。

内墎则以石灰岩和花岗岩的条石,作为城基、勒脚和部分城墙内外壁的主要材料,再用糯米汁加石灰灌浆。城高四丈余,下底宽五丈余,上底宽四丈余。共修有城门十三座,城门城楼高八丈,箭楼高十丈。每个城门均有翁城,用以防护。城门有丈余高,内有千斤闸和宽数尺的木门。

城外修有护城河,宽近三丈。每个城门均有吊桥以供人进出。城西南处淮沛水从水关流入城中,护城河便与之相连。因此西南角并无护城河,而是将附近河流人工修为一片湖泊,名为洪庭湖,用以防御并且连通附近水域。城中街巷规划井然,划分清晰。

唯一处不同于其他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淮沛河畔,那里以淮沛唱晚名动大炎,无数风流雅士为之神往。内城中轴线之处是著名的朱雀大街,宽逾50丈,长余十里。行至尽头便是巨大的朱雀门。

朱雀门是皇城的正门,算上门楼高达十一丈,宽12余丈。共设有五座大门,其中正门与南方玄重门,北方含光门共处于一条中轴线之上。其中中心的大门最为巨大,左右次之,再左右再次之。皇城城墙相较内城较低,但也也有三丈。

上部砖砌涂朱色;城楼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以应古语中“九五,飞龙在天”之意,楼外绕以汉白玉石栏,楼体为重檐歇山黄琉璃瓦顶,卓显皇家威严。下底用汉白玉修筑平台,并引入一条小河环绕朱雀门而过,河流河床以巨石所铺,外附以汉白玉,环绕朱雀门后从东方皇城城门东宁门进入,最后从西北处流出。沿着朱雀门向北走,中轴线两侧分别是太庙和社稷坛。在往前走,就要到真正的禁宫——太极宫。

太极宫正门名为午门,平面成凹字状。门楼,面阔九间,重檐黄瓦庑殿顶。两侧排列整齐的廊庑。以门庑围成广场、层层递进,突出皇宫建筑之威严肃穆。午门的东西城台上各有庑房十三间,从门楼两侧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向南排开,形如雁翅,也称雁翅楼。在东西雁翅楼南北两端各有重檐攒尖顶阙亭一座,内设钟鼓。每逢有要事发生时,门楼上的阙亭中的钟鼓就会被敲响。午门共有三个门洞,其中正中的门洞最为巨大,两侧次之。

向北继续前行,就能看到无与伦比的大殿——含德殿,后还有奉天殿,宣政殿。这三座宫殿称为三大殿,是太极宫的标志建筑。含德殿殿基高于坡下五丈,主殿面阔四丈余间,进深6间,坐落于三层大台之上。

殿前方左右分峙翔鸾、栖凤二阁,殿两侧为钟鼓二楼,殿、阁、楼之间有飞廊相连,成“凹”字形。含德殿两侧翔鸾、栖凤二阁之下有倚靠台壁盘旋而上的的龙尾道。含德殿在“凹”形平面上组合大殿高阁,相互呼应,轮廓起伏,体量巨大,气势伟丽,开朗而辉煌,极富精神震慑力。殿

外四周有宽近一丈的副阶。台基下周砌汉白玉砖。殿前有长达49步,当时称为“龙尾道”的3条平行阶梯和斜坡相同的砖石道路通向地面,中间道宽十六步、两侧各宽一丈四尺。并以曲尺形廊庑沟通殿左右两侧稍前处的翔鸾、栖凤两阁。两阁均高出地面五丈。含德殿居高临下,两翼开张,包括二阁在内,建筑群总宽近一丈,气势弘大。前有广场,可令数万人同列于殿下。大殿殿顶屋脊两端安有丈余,重万斤的吻兽。

在岔脊上,都装饰有镇瓦,这些镇瓦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只有含德殿上两侧各有十只。在其后的奉天殿,宣政殿二殿。虽不及含德殿,但也差之不大,也是无比宏大。再往后走,就是真龙及后宫等居住的地方了。真龙所住为紫乾宫是在中轴线之上的,后为其诸后宫之首的住所,两侧为其他后宫所在,共十三宫。在含德殿两侧,则是文渊殿,武英殿二殿。寻常真龙与辅臣们就在此商讨国事,签发文书,真龙也将许多书籍放于此处,与紫乾宫一样是内宫中主要的藏书地点。在往后就是巨大的太液池,夏日酷暑时真龙便在此池之中心处的小岛修建的宫殿里避暑。

含德殿虽然无与伦比,但是事实上极少使用。真龙都在含德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真龙登基即位、真龙大婚、册立太子、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时才会使用。但现在缺破例被使用,而且其司仪之规模,可以比肩侧立太子,仅此于真龙登基。

殿外的阶梯与斜坡是站着穿着华丽的大汉将军,他们手中擎着种奇奇怪怪的瑞兽。从含德殿正门向里看,可见有十二根直径三尺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这十二根巨柱排列在中央的宝座两旁。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端(音:录端,luduān)、仙鹤和香亭。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甪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

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

(本章未完,请翻页)

衔宝珠。宝座设在大殿中央七层台阶的高台上,后方摆设着七扇雕有云龙纹的髹金漆大屏风。椅圈上共有13条金龙缠绕,其中最大的一条正龙昂首立于椅背的中央;椅面之下没有通常的椅子腿,而是一个须弥底座,在束腰的地方透雕双龙戏珠,满髹金漆。

周围摆设象征太平有象的象驮宝瓶,象征君主贤明、群贤毕至的甪端,象征延年益寿的仙鹤,以及焚香用的香炉、香筒。而殿内靠近宝座的六根明柱和梁、枋上的群龙彩画,全用沥粉贴金。宝座上方的蟠龙衔珠藻井,也统统罩以金漆,更显出“金銮宝殿”的华贵气氛,足以见坐上这个宝座的人是何等的尊贵。

宝座上的男人正襟危坐,衣着五爪龙袍,不是人们想的黄金色的龙袍,而是玄黑色的玄衣。头带冕冠,左纹月,右纹日。长袖纹华虫、宗彝、火。腰系大带,纁裳织藻、粉米、黼、黻纹各二,背部织星辰、山纹。他看着宝座下跪着的男子,那男子衣着红蓝色的亲王冕服,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内。

仅过了一小会儿,男人点了点头,说“念!”。在旁的司礼官们中之首的人便立即站了出来,恭敬的将身旁人双手端的圣旨取下,展开一幅丝织绫锦的圣旨,宽约半米,长有一米多,并用黄红蓝三色间隔。高声道“奉,天承运,真龙诏曰:我太祖开国,崇树亲藩,分王诸子,匪直荣茅,土于一方,实欲寄屏翰于万世。仰遵成宪,式用祗循。咨朕第二子魏稷睿质夙成,英姿特立。应祯祥于震夙,昭俊伟于孩提。亢兹磐石之宗,浚发天潢之派。今特封尔为豫章王,锡之册宝,大启尔家。夫进德讲学,先王范世之訏谟;忠君孝亲,诸侯守身之要道。尚其祗佩,毋忝训词。钦哉!”

言罢,又有几个礼官从人群中走出,各双手恭敬的端着一个大托盘,里面放着金册,金宝等物品。魏稷随即行五拜三叩首,高唱“臣稷叩谢皇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后底着头双手缓缓伸起,接住了盛放金册,金宝的托盘。他后面的亲王官员按照职位依次按礼仪规定出列,从礼官手中接受册封的必要物品。总礼官便高声道“礼成,诸臣进贺!”随后,大殿内外文武百官其行五拜三叩,唱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随后,魏稷便缓缓从宝座前小步退出大殿,按照礼法走出午门。

按常理说,这场册封典礼不必要这样进行。这是严重的违制行为,这种程度的册封是与册封太子的礼仪相同,册封亲王完全不用这么的隆重。就算真龙再如何宠爱自己的子嗣,也不会这样去做,因为这对国家政坛影响太过可怕,造成祸起萧墙。

同时诸位官员也会据理力争,毕竟在大炎人而言礼所代表的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仪式。但是这次大臣们甚至是在努力推动这一典礼,太子居然是首次上书提议者,可谓怪之又怪。

注:城市参考明南京,西安;清北京紫禁城;唐大明宫三大殿。册封诏书参考明册封裕王诏。

(本章完)

.

阅读大炎往事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大炎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