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

第485章 牧民新生活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蒙古草原,其实就是漠南、漠北、漠西三大部的合称。

如今分为五个行省,分别是察哈尔行省、呼伦贝尔行省、归化行省、漠北行省、漠西行省。

察哈尔行省,主要的范围是大兴安岭南部到长城,西部到后世的山西和河北交界一带,行政中心设置宣化,协调关内外草原和汉民族,是当前在蒙古地区最繁华的地方之一。

归化行省在察哈尔行省以西,涵盖大同关外到河套、塞北的广大地区。

西北角的边界就在居延府,与漠西行省和漠北行省交界。

呼伦贝尔行省在呼伦贝尔草原,东依大兴安岭、北部到北海行省交界地带,南部与察哈尔行省交界,西部到狼居胥山,也就相当于后世的呼伦贝尔和外蒙的东部,面积辽阔,涵盖草原、河流、湖泊、沙漠、高原、山地等多种地形。

自从蒙古三大部陆续归附,大华就开展了对这几个地区的大开发,鼓励当地开展多种产业的集群发展。

如今在这蒙古部五大行省,已经形成了以畜牧业和采矿、冶炼为主的新经济业态。

畜牧自不必说,这边本来就是世界最大的牧场,历来也是游牧民族的生存老巢。

划分了大大小小的牧区,如今已经是大华最大农牧业生产基地。

牛羊、马匹、骆驼还有北部的驯鹿养殖,这里都是排在大华顶尖地位的。

南部以牛羊和马匹为主,中部和西部则是绵羊和牛马骆驼,北部主要是耐寒的驯鹿。

建立了一大批的毛纺织企业、皮毛加工企业和奶制品企业,其中崛起的巨头型企业已经高达上千家。

产品更是通过大华开拓的海路和陆路走遍全世界,为当地的百姓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的支撑。

除了畜牧业之外,农业在这里发展也比较快,尤其是南部的察哈尔和归化行省。

两地开展农作物种植、林木种植和蔬菜花卉种植为主的三大基础农业项目。

用的都是培育出来的高产作物,林木繁育也是做的很不错。

蔬菜和花卉更是在能够满足五大行省的基础上,还能够推动外销。琇書蛧

另外就是各类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冶炼,煤铁铜是大项,不过一直都限制着数量。

毕竟大华如今这么大的地盘,不用太着急在本土这边大规模的开采,就算开采也不如海外领地简单。

比如奥州那边,铜铁的储量极为的惊人,大量的矿产每天都会通过矿船运输到本土这边。

或者再奥州就地加工,将制成的工业品运输到大华疆域的各处。

是以本土这边的矿产开采就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郑毅想给子孙后代留着用。

归化行省是经济发展仅次于察哈尔行省的。

这边毕竟也是靠近汉蒙贸易区,自古

以来都是商业重地。

土默特部是这边的主体民族,附近还有鄂尔多斯等部落。

在多年的发展中,归化行省已经逐渐将习俗向汉民族转化。

比如说将游牧生活转化为固定居所,然后开展农业和规模化畜牧养殖。

不带着牛羊在大草原驰骋了,而是建立大型养殖场,集中起来发展养殖。

如今规划有十几个府,数百个州县,大多数都开始转化为这样的养殖方式。

至于原本的牧场就成为了牧草种植区,兼顾一些游牧养殖和牧草的生产。

郑毅这次过来巡视,就是为了看看当前牧民的生活环境,还有就是草原恢复情况。

一个个牧民村和养殖厂,成区域的分布在原本各个部落的集中据点。

如今已经形成了州城、县城和乡镇、村庄,看起来就像是后世一段时间推动的新农村。

跟新农村差不多的是,这边也是统一规划和建设的,为此还形成了规划建设集团这个超大型企业。

如今活跃在大华疆域的各个角落,为大华不断的建立起新的城市、村庄和桥梁、堤坝。

牧民都住在二层或者三层的小别墅中,庭院里竟然有的都种植了小花园。

至于他们的养殖厂,都在村子的外面,也是集中化建设的。

郑毅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参观了牧民们的家中。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远不是那么复杂的事情。

牧民们乡音未改,但已经可以用官话和郑毅对话了。

说的最多的就是感谢朝廷、感谢皇爷,让他们这些牧民过上了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可以用上了点灯,可以住上这么好的楼房,自来水能够入户,洗澡都可以在家洗。

想想当初住的蒙古包,吃不上、喝不上,过一段时间就要坐着大车迁移到别处。

至于洗澡、自来水、液化气这些东西,做梦都梦不到那样的场景。

只有吃过苦的人,才会分外的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那些四十多岁的牧民们,都是经历过当初艰苦生活的。

所以对于大华朝廷,对于郑毅这个皇帝,那真是由衷的感激和忠诚。

对于当初的刚加入大华时候那种彷徨,现在真的是感觉无比的庆幸。

他们过上了好日子,后代人也没必要天天赶着牛羊到处迁移了。

儿孙们都背着书包进入学堂,读书学习做对大华有用的人。

很多孩子走上社会,进入工厂、企业,或者自己建厂过的也是美滋滋的。

日子变化的太快,让很多牧民都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等到发现都是真的,立刻就将这种幸福感和满足感,转化为对华夏帝国的热爱和忠诚。

如今谁要是敢让他们失去这样的好日子,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拿起刀枪拼命。

所以参军

的青年之中,蒙古族一向是除汉人之外,人数最多的一个民族。

几乎个个都争抢着加入军队,保家卫国、守护着他们的幸福生活。

在养殖厂,郑毅好像感觉回到了穿越前一样。

牛羊都在干净整齐的圈内悠闲的休息。

配置的饲料和牧草按照比例会投喂。

饮水也是直接接入到每个圈内。

每个养殖场还设有专门的牲畜防风区域,给这些牲畜一个出来活动的位置。

然后还有专门的挤奶区、无菌化储存区,还有专门剪羊毛的区域,饲料的拌料室等。

每个养殖厂会配备一个技术员,做防疫和科学养殖的工作,大多数都是老板或者老板娘兼着。

每个月还会有朝廷派出的技术人员和兽医过来,到这里为他们养殖的牛羊检查身体。

可谓是全方位服务,让牧民根本不用担心其他的,只要做好最擅长的事情就行了。

巡视完牧民的生活区域和养殖区域之后,郑毅又在当地陪同下前往沙化的土地上。

这片土地因为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的原因,已经成为了一片广阔的沙漠。

不过当前这片沙漠,已经开始了人工防沙、治沙。

而且已经进行了三年多的时间了。

如今在沙地边缘当初种植的小树,如今也都有手腕粗细了。

这个工程的开展比他呆的那个时代早了三百多年。

而且如今的沙化也远远没有后世那么的严重。

治理起来也要轻松很多。

当然如果不是赶上小冰河的话。

归化行省这边的陪同主官哈丹巴特尔说道,“皇爷,自从三年前您提出了防沙、治沙,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的旨意之后,我们归化行省就开始了大规模的绿化治理行动。在农科院、水利部、农业部和归化大学农业学院的协助下,还有全体牧民自发、自主的参与下,时至今日我们归化行省已经植树造林和植草超过三十万平方公里,在河套、塞北、居延各地也都成效显著,很多沙漠今年都没有再次扩展。”琇書蛧

“同时我们也开始减少游牧,让牧场得以恢复,相信不出五年,您再来这边肯定会大变样的!”

“只是如今冬天气温太低,很多植物没办法扛过严寒低温和大雪,加上经常会出现干旱的情况,让我们无法种植多样植物,也不知道这种见鬼的气候多久能够过去!”

“过去就不要想了,至少我们这辈子不容易见到。”郑毅对着已经绿化颇有成效的沙漠笑着回答说,“不过你们也不用在意,我们老祖宗有句话说的好,叫做人定胜天!水利、农林和建设几个部门已经通过了,在高原这边兴建水利工程的方案,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定会给子孙后代留下这片塞外江南!”

阅读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