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内经》

第第四章平凡之路八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晚上九点,石传雄开着农用电动车磕磕巴巴的返回到奶奶家,大门口的灯一直亮着,这是奶奶专门开着等孙子回家。和爷爷奶奶说了几句话,石传雄洗漱完就休息了,这几天连续奔波,有点疲劳了。

早上,奶奶又准备了玉米榛子、葱炒鸡蛋和自己蒸的大花卷,让石传雄又一次品尝了童年的美味。在依依不舍的告别后,带着一大包农家各种特产,坐上了电动三轮车,爷爷送石传雄到路口去搭乘班车,路上爷孙两又絮絮叨叨了家常事:“石头,你要常回家转转啊,我和你奶奶两人在家确实孤单!”

点头答应后,石传雄上了坐了不少人的长途班车,挥挥手和爷爷告别,看着班车后窗外爷爷的身影变得越来越小,慢慢就看不到了。

车上有两个中年人正在聊天,一个说:“人到四十,阳气减半!四十不补,五十受苦!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阳气逐渐消退,身体里面的阴毒就逐渐泛滥,所以得补阳!”。

旁边的中年男人接过话头:“补充阳之气,最好的方式,并不是汤剂!”

“不喝补药,怎么补阳?”

“你还别说,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民间中医的补阳办法,可以说说!”

“我有幸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医疗援助,负责开车接送这些医生,前几天送了四个医生去比较远的一个乡镇,其中就有一个民间中医,那个乡镇虽说偏远,但是住宿的地方比较宽松,都是窑洞,一人住一间窑洞,你还别说,这个窑洞夏天住着还蛮凉快的!”

“别岔话题,继续说啊!”

“我发现,这个民间医生,每天晚上九点左右,就会关起窑洞门,在里面鼓捣,从窗户缝里时不时飘出一股子药香。我就问他你躲在房间里干啥?他说,我把一些药捣碎了,晚上敷在肚脐上,可以补充匮乏的阳之气。我就挖苦他,补充阳之气,不用中药汤剂?你会不会中医啊?那个中医说,年轻人,说话不要说的太冲,容易惹出是非来!”

“然后呢?”

“你知道,阳气匮乏之象有很多种外在表现形式,具体有郁闷、不开心,面色发黄,没有光泽,怕冷总起夜,小便多,清清白白,吃凉的更容易腹泻。脚跟、腰腿疼痛、下肢易肿胀,头晕,心悸气短,头发稀疏、脱发。上热下寒、常牙痛、口臭、面红油腻、痤疮、烦躁失眠,同时也有尿频、夜尿、便烂、腰腿冷痛。结果在这个中医身上,根本看不到这样的现象,我就很好奇,为什么呢?”

“那个中医说,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萌芽于肝,培养于脾,积贮于胸中为大气,以斡旋全身。中药汤剂存在缺陷,一方面阳气内虚而升发无力,那么阴寒、痰饮、湿浊等,会蒙蔽又伤损阳气,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另外一方面,脾虚意味着,喝汤药,容易出现不耐受的情况,药力浪费太。他就把艾绒,桂圆,花椒,白芷,陈皮,桂枝,茯苓团,捣碎搅拌在一起,然后揉搓混匀,然后睡觉前塞进肚脐里,用医用胶布粘好,第二天早上取出来,从这个地方给药,不用担心脾虚而吸收不了药力。”

“你要到方子了?”

“我请那个中医吃了顿饭,人家也不藏私,把方子给我了,我试着买了中药打成很细的粉,贴了几天,果然效果很好!你看我最近是不是气色很好?”

“那个方子能不能给我一份?”

“咱两啥关系,没有问题,等回到县里我就给你抄一份!”

听着两人聊天,石传雄心里想:高手真是在民间啊!打消了寻找这个民间中医的冲动,石传雄开始努力学习《扁鹊内经》,这次是关于“六不治”的说法。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有六不治一说,原文如下: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於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这段文字里提到的六不治,对于后世的中医影响很大,翻译成现代文字就是有六种情况下的病人治不好,所以就不给治疗了!

第一,骄恣不论于理。意思是病人非常傲慢、骄横,这种情况下不能治。

第二,重财轻身。就是病人病得很重,也不肯花钱医治,守财奴不能治。

第三,衣食不能适。指的是穿衣不当,吃得不好,暴饮暴食,食伤人所以不治。

第四,阴阳并,脏气不定。意思是阴阳失调,肠胃、内脏、消化系统紊乱,吃药下去根本无法好好吸收,治了也白治,因此就不治了。

第五,形赢不能服药。病人身体赢弱,药都吃不下去,无法治,所以也就不治。

第六,信巫不信医。有病了硬抗,相信巫术,找神婆神汉跳大神,不相信医生,这种情况下,绝对不能治。俗语说:“信春哥,得永生”,病人压根就不相信医生,那还治个X病!

阅读扁鹊内经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扁鹊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