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汉中祖》

第78章疲师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延熙五年,五月。

“臣韩州都督杜预,奉诏觐见!”

从辽东被招回长安述职的杜预,侍从的引导下,趋步入内,行至殿中,瞄了眼跪坐榻上的大汉天子,提袍屈膝,行跪拜之礼。

“礼!”刘禅微微抬手,说道:“既非朝议,亦非议政,仅你我翁婿二人,不必如此拘束。”

“臣伐三韩不利,有负陛下托付之恩。”杜预叩首致歉,说道。

刘禅见杜预如此态度,笑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况且卿不过因粮绝撤军,而非惨败,需如此。朕今招卿入朝,不过是为垂问其中难处而已。”

“坐!”

“诺!”

杜预见刘禅态度谦和,悬着心这才放下。

自杜预升任韩州都督,负责征伐三韩之事,其过程及结果并不如人意。韩州花了二年的时间,不仅消化完高句丽内迁的百姓,也从中挑选精壮从军。杜预见时机成熟,征得刘禅同意后,出兵二万人出讨三韩。

进军的早期上,战事进展顺利。杜预率军兵过提溪,金川水山地区域时,遭遇马韩军士的严守,杜预使用声东击西之策,从上游渡河,顺河破敌。

虽成功破敌,大汉也兵向今日的首尔,但大汉却汉江北部的山区,一头撞上了马韩修筑的山城堡垒。大汉不得不重新陷入攻坚战当中,加上马韩说服辰韩、弁韩发兵,联合对汉。

杜预不得不停下进军的脚步,寻找破敌的机会。三韩凭借地利优势从朝鲜西北部的东貊地区出兵,派出部队袭扰带方、乐浪二郡,破坏杜预的粮道。

杜预率领的汉军深陷朝鲜山区之中长达月余,见粮草日渐不支,方才撤军回国。伐韩失败后,杜预上疏谢罪,请求降职。

朝廷对此也是议论纷纷,当初对大汉伐韩不同意的大臣再次站了出来,表示大汉正休养生息,又要发动对鲜卑战事,应当放弃伐韩战略。同时劝谏刘禅不应滥用武力,中原并未治理好的情况下,贪恋国外之土。

即便是夏侯玄、关兴这批当初支持伐韩战事的大臣也是沉默下来,私底下建议刘禅看能否推迟伐韩并土的战略。

唯有陈袛、廖立、霍弋继续支持大汉实行伐韩。

此之下,刘禅并未作出回复,同时他也认识到自己对伐韩之事过于乐观了,思索几日后,刘禅选择召回杜预,让他入长安述职。他需要通过与杜预面对面的详聊,方能确定伐韩战略是否推迟。

这也是刘禅的一贯做事的风格,任何人的决策都是他仅限的知识内作出的。当下战略实施出现了偏差,他需要更新信息,以支撑他做出新的决策。

待杜预落座后,刘禅放下手中关于北伐鲜卑的战报,问道:“卿北疆当有数年之久,亦是了解三韩局势,不知是否需要推迟伐韩并土之略?”

“如实回答即可!”

杜预沉吟少许,坚定语气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伐韩并土之略当可实施。臣初伐马韩,被其等东夷所败,乃是不得其策。今臣苦思之后,已有所得,若能伐韩,必能功成。”

杜预偷瞄了眼天子,见其脸色没有变化,继续说道:“此次伐韩失利,原因有三。其一,我大汉乐浪、带方二郡位于西端平原之地,但对于东疆山地并掌握,多为东貊、三韩人所居。我大汉……”

听着杜预的自我检讨,刘禅也大概明白了此次为何会失败的了。

首先大汉虽拥有朝鲜北部地区,既占据今天朝鲜的平壤市、平安南北二道等地,但实际上大汉仅掌握了北朝鲜西部的平原地区,对于朝鲜的东部山区如咸镜南、北二道并没有掌握,也缺乏控制力。

杜预率军沿海边的平缓地带进军,直取南朝鲜的首尔所的汉江平原。而进入汉江平原时,被北部的山区(今韩国高阳市)所阻不得深入。加上对东部山区缺乏控制力,三韩人正面坚守山城,侧面袭击杜预的粮道。粮尽之下,杜预这才撤军。

至于为什么马韩不缺粮草也很简单,其身后便是富裕的汉江平原,大量的粮草能从汉江平原送到前方的战。

实际上杜预这次失败与日后朝鲜版的三国演义中的高句丽如出一辙,百济、新罗之所以能撑那么久,与高句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也是凭借了汉江流域的富庶与北部山区的地势有关。

过了好一会儿,刘禅开口问道:“卿有策可破敌,不知其方略如何?”

杜预从袖中取出奏疏奉上,说道:“启禀陛下,臣深思之后,以为我大汉可行疲师扰民之策。三韩虽国小兵寡,但有地利不可轻视,一战实难下之,不如以久战待之。”

“我大汉据水海之险,拥韩辽、青徐之众,非三韩可以敌之。我军不如简约精锐,化众为小,分出奇兵,或乘船渡海,或骑卒入寇,乘虚迭出,袭扰三韩,救其南则击北,救其北则击其南,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

“而我大汉于韩州垦田,积蓄草谷,不及二年,待其师疲粮绝,决成败于一役。届时败其敌,长驱直入,平定三韩,设立郡县,可为我大汉之土。”

刘禅看着奏疏上杜预进谏的方略,满意地点了点头。

什么叫人才,这就是人才!

杜预吸取上次教训后,直接就发现了三韩的弱点,把他们的优势变成他们的劣势。

三韩位于朝鲜半岛的南部,他们也是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多西部的沿海上,被丘陵分割开,不仅大汉调动不便,连三韩自己也是调度不便。

杜预从中下手,派遣骑兵小队从韩州入寇,抄掠三韩乡间;又让青徐出兵,当海盗劫掠沿海城市。

不过其也考虑到从青、徐二州跨海出兵三韩的危险性以及战事的统一性,而是建议他们带方郡设立港口,从朝鲜北部出发,沿着海岸劫掠三韩。

至于三韩想反击,基本是不可能成功。首先三韩缺乏造船技术,法掌握制海权,海路不用说。想走陆路入寇带方,将会遇上杜预布置的鄣塞,以及精锐的汉军骑卒。

压下奏疏,刘禅问道:“观卿表疏,朕心方才放下。卿以为我大汉若灭三韩,又需多久可将三韩化为我大汉国土。”

杜预沉吟少许,说道:“陛下,臣不敢妄言。若让臣言之,臣以为需平原之上设郡县,山地、丘陵缓图为上。先任良吏教化平原之民,使其富庶,又劝民出山,或其间设县。我大汉若苦心经营,一、二十年之后,三韩归心我大汉治下;百年之后,三韩上下可尽为我大汉之地。”

朝鲜半岛的精华于西部沿海平原地带,大汉平定三韩要掌握富庶的河流平原,依托平原设立郡县,收取赋税。大汉平原站稳脚跟,带去先进的文明,那些跑到山区的百姓也会渐渐出山,并一代一代人的影响下彻底成为大汉子民。

刘禅认真地听取着,示意侍从为杜预上茶,说道:“卿有此思甚是不易,朕不求卿为大汉教化三韩百姓。待三韩平定后,其治理教化,朕当择贤才而教之。”

“诺!”杜预接过茶盏,恭敬答道:“臣当竭尽忠心而为之。”

顿了顿,杜预说道:“陛下,朕居韩州以来,窃韩州远离中原,其幽州往韩州之通道有三,其卢龙道、柳城道位于燕山之中,山深路远,道路难行。滨海道虽短,但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唯冬春可行,我大汉欲深治韩州,还需从沟通水路之道,方可大治。”

滨海道就是日后的榆关道,山海关所的位置。东汉时期已有此道,但是通行的时间很尴尬,只能冬天结冰时通行。常年通行,且又短的道路也就卢龙道。

“卿以为如何?”刘禅问道。

“臣可整修滨海道,便于走商,以利通行。大军或人众者可走卢龙道,设有驿站,以通山道。另青州东来郡牟平(烟台)与辽东郡沓渚(旅顺)设有水路驿站,以便舟师通行,便于商贾往来。”

刘禅寻到东北舆图,根据杜预的讲述,指点说道:“可从卿之言语,让幽州刺史、韩州刺史协商整修滨海、卢龙二道。卿与青州刺史沟通水路驿站之事,同时可带方郡此处设立港口,名为仁川,取其大汉仁施百川之意。”

“诺!”杜预应道

待杜预退下后,刘禅吩咐侍从,说道:“让陆抗出任平韩校尉,赴青、徐、扬三州挑选士卒,调往带方郡,归于杜预帐下听令。”

“诺!”

“启禀陛下,曹不兴、皇象二人奉陛下之诏绘绍兴阁十八功臣像已成,今欲请陛下观之。”侍从禀道。

绍兴阁,乃谯周赞扬大汉三兴,为大汉撰绍兴赋,取其中“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上疏刘禅,可将安置十八功臣的阁台命名为绍兴阁。

至于曹不兴、皇象二人。曹不兴乃是大汉最为知名的画家,尤其善于人物画,历史上与顾恺之并称为“六朝四大家”。皇象善篆书、隶书、章草,尤以章草见长,时人称“书圣”。

刘禅让曹不兴作画,又让皇象画上题诗,以为称赞点评十八位功臣。

“宣!”

“诺!”

殿门缓缓打开,曹不兴、皇象二人趋步入内,他们的身后侍从们捧着十八幅画像,紧随其后。

“开!”

侍从们缓缓拉开卷轴,十八幅文武大臣,栩栩如生地画巾帛上。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儒将之风的黄权,怒不自威的王平,手持笏板的蒋琬……银枪白马的赵云……。

刘禅缓缓走过卷轴,看着这些逼真的人像,着评语,脑海中仿佛又浮现出他们的容貌。

阅读三国:汉中祖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三国:汉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