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一家第1部保卫黄河》

第38章阜通码头12879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1287年9月】【大运河】

农历八月十二,已是初秋时节,早晚天气已然转凉。

这一日清晨,光熙门[a1]外,运河码头熙熙攘攘。南方漕运来的粮食、物资,从这里下船,再运至不远处的千斯仓[a2]。

眼见入秋,自然更加繁忙。否则,等到了上冻时节,再要往大都运货,就只能倚靠陆路,运输成本大大增加。

客运码头处,停着不少官家车马,还有好几辆装货的大车,有脚夫正在来往忙碌,往船上搬运,都是些书箱、器皿、衣物、文玩,看上去像是大户人家搬家的样子。

码头月台聚集着一群人,其中很多身着紫罗官服,一看便知,都是些品级不低的官员。这群人,正是赵孟頫一行即将登船,许多同僚好友前来送行。

太医罗天益正拿着张药方,跟关汉卿交待注意事项,说明要领,蔡氏恭恭敬敬站在一旁。

郭守敬和高亮并列站在岸边,面朝水边,望着首尾相连的船只。

高亮道:“阜通河[a3]拓建,可使南来的粮食直抵大都城下,城里的粮价都便宜了许多,皆郭太史之功,真惠泽万民之德。”

郭守敬道:“帝守什么时候也学会客套了?开凿阜通河,岂能说是我一人之功?每日在这河道劳作的民工,数以千计,夜以继日,若是没有他们,我一个老头子能做什么。”

高亮道:“‘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国之宝也[a4]’,郭太史的修为,也臻于‘纯粹’二字了。”

郭守敬道:“‘纯粹’二字真难如登天,只能说高山仰止,心向往之吧。老朽有生之年,尽量多做些有益的事情,也就算无憾了。”

高亮道:“听这口气,郭太史又有新筹划了?”

郭守敬道:“如今大都人口众多,天下未可比也,古之未曾有也。倘无战乱,则数量增加有岂止一倍?”

高亮道:“郭太史所言极是,到那时,这码头也就不够用了。”

郭守敬道:“即使够用,大量物资从这里运到城中,又是一大笔费用。倘若能在后海[a5]开辟码头,则城中百姓的吃穿用度的价格还可再有下降。”

高亮笑道:“郭太史野心不小啊,若在后海开辟码头,则需开凿运河,穿城而过。工程难度不说,只怕有些得了实惠的百姓,还会骂你好大喜功、劳民伤财。”

郭守敬笑道:“那老夫岂不是就离‘纯粹’更近一步了?”

高亮叹道:“哎,真该立庙的,是你郭老夫子这样的人,你若长命百岁,他们便可得百年的恩惠,可惜他们不知,偏要去烧香拜鬼,何其蠢也。”

郭守敬道:“所谓各守各的职分,老夫只管把事情做好,有人负责去教化万民,则天下太平。若要让我去教化百姓,而让教化百姓的,来干老夫的差事,那岂不是天下大乱?”

高亮听罢大笑:“对对对,太史真是通透啊……”

郭守敬道:“不瞒帝守说,我已经开始着手规划,勘察地势、绘制草图、整编预算,准备报送朝廷,尽快开工。一旦付诸实施,免不得还会麻烦贵派出手,助一臂之力。”

高亮道:“义不容辞!我那诸多师弟、师妹,各个身怀绝技,都比我堪用得多呢。”

郭守敬道:“帝守又说笑了……”

高亮道:“要说堪用,于这工程而言,你翠华派,更是人才济济,我派虽为第一大派,其实都还不如翠华派子弟更派的上用场呢。”

郭守敬道:“一来翠华地处西安,调动不易,骨干已都安排在我这里,其它再多也是重复。二来,有些事情,不单单是工程的问题。”

高亮道:“看来还有人事了?”

郭守敬道:“不错。穿城的工程,必然扰动居民,引得不明就里的市井小民心怀不满,也是正常。”

高亮道:“嗯,又不能逐门逐户去跟他们讲清来龙去脉,讲清了未必都能听清,听清了也未必都能理清,理清了也未必都能认清……”

郭守敬道:“正是如此,我最担心的不是费用、人工,而是来自民间的阻力。”

高亮道:“不仅是民间的阻力,而是有人会借题发挥,趁此机会,打着反元的旗号,发动民变。”

郭守敬道:“变或不变,对百姓最重要的,还是生计,毁坏漕运,毁的是民众的福利,但市井小民哪里分得清楚?而蓄意闹事的人,更加故意混淆,平日里的无赖混混,就会趁机打砸抢烧,最终倒霉的不还是百姓?”

高亮道:“嗯,此事不可不防。”

郭守敬道:“不仅如此,一旦有些许冲突,本来不难平息,但若是朝廷以兵士镇压,则定然出手太重,难免不伤百姓。”

高亮道:“郭太史想得周全,这蒙元的兵士只知征战杀伐,倘若由他们来维持,定然视百姓为仇敌,不知会有多少人横死街头。”

郭守敬道:“正因如此,我才希望不要惊动那些蒙古官兵,如有贵派援手,则是大都百姓之福。”

高亮道:“太史放心,我虽下江南,但会安排我师弟风无悔助你。”

郭守敬道:“那便妥了,有民守坐镇,也定然无忧。”

此时,赵孟頫正被兵部侍郎拉在一边。若说最不舍得赵孟頫离开大都的,就是这兵部侍郎了。

侍郎道:“子昂啊,你是真够狠的,说走就走啊……也是,这回升了四品,我总不能拦着。”

赵孟頫道:“兵部这阵子,多亏大人提点,孟頫获益良多。”

侍郎道:“这客套话,咱就不说了,我是说,你可别忘了咱俩的约定。”

赵孟頫道:“这个自然不会忘,赵某不是言而无信之人。”

侍郎道:“那这样,虽说你跑到杭州去了,好在咱兵部也方便,我这儿有什么事情,都会给你写信,你可得及时回我。”

“一定一定。”

“我说的及时回,是你收到信,赶紧看,别搁着……然后赶紧给我回信。”

“一定一定。”

“你就发四百里加急,用急脚递发到兵部给我,走公文。他们看是兵部加急文书,就不敢怠慢。”

“大人放心,就算您不给我来信,倘若我夜观天象,发现有异象,也会赶紧写信,四百里加急文书给你。”

侍郎满意道:“哎,这就对了。”

赵孟頫道:“再说了,我还得回来呢……”

侍郎道:“回来?你这大包小包的,谁知道你还回不回来啊。”

赵孟頫道:“朝廷征调,自然就会回来,去年我还不就是被程大人征调来的?”

侍郎道:“是啊,那是征调,如果十年八年不征调,谁知道你是不是还舍得回来?”

赵孟頫道:“怎么会呢?”

侍郎道:“好家伙,您这动静,就差没把宅子也装船运走了,谁还看不出来啊?圈儿里的人都说呢,跟你这儿押宝的,都算是押错了。”

赵孟頫道:“京城的宅子,这不还没卖呢,还留了人照看呢。”

侍郎道:“得了呗,东西都搬空了,那就是准备卖呢。”

赵孟頫道:“得,没您的许可,我不卖,行了吧?

侍郎道:“行,说好了,宅子不许卖。”

赵孟頫道:“听您的,不卖不卖。”

侍郎道:“那咱们击掌。”

赵孟頫道:“好好好,击掌击掌。”说着又与侍郎击了掌。

侍郎道:“得嘞,那我没事时候,就过去帮你照看照看。”

赵孟頫道:“那就有劳大人费心了。”

……

正都说着话,忽听大路上马蹄声响,众人循声望去,有三人三骑,白袍白巾,奔向码头而来。

到了码头,见三个少年飞身下马,各个动作敏捷,脚下生风,朝高亮走来。这三个少年长得太过喜人,引得众人都朝那边看去。

为首的少年,面如冠玉,剑眉杏眼;唇若施脂,鼻似悬胆;静如明月,动若清风。

走到高亮跟前,三人施礼道:“师兄。”

高亮忙摆手道:“行了行了,别这么多礼节了,这儿这么多人呢,你们是嫌动静不够大么?”

郭守敬连忙一一见礼:“老朽见过民守,见过临渊子,见过石鼓君。”

罗天益看见,也赶紧走过来见礼。

这三人都是高亮的同门师弟,但都是民师弟子,为首的正是风无悔风折节。

高亮道:“一个没嘱咐,你们就都来了。我哪里没去过,还要来送的?”

风无悔道:“师兄这次走水陆,我看师伯很是惦记,专门来送送,也好让师伯放心。”

高亮一听,点头笑道:“多谢师弟如此费心,也好,回去给师父报个平安就是。到了杭州,我也尽快与你们飞燕传书,定不让师父担心。”

赵孟頫见风无悔来送高亮,十分激动,也赶紧过来,施礼道:“折节兄……”他本想多说两句,感谢风无悔教他马语,但一看周围人太多,话到嘴边,改口道:“……您也来给文焰兄送行了?”

风无悔与高亮一般聪明无二,自然看出赵孟頫欲言又止,说道:“听闻南北马匹多有不同,此次前去江南,还盼你多画些江南的骏马,回来给大家鉴赏呢。”

赵孟頫心领神会,答道:“自然自然,我一定勤加练习,回来再向折节兄讨教。”

◇◆◇本章注释◇◆◇

[a1]光熙门,元大都东城墙三个城门,最北面一个是光熙门。位于现北京市三环路东北角,地铁13号线有“光熙门站”。此时通惠河尚未开通,水陆运输码头只能在此以东。

[a2]千厮仓,元代重要官方仓库之一,在光熙门不远处。

[a3]阜通河,也称“坝河”,是连接元大都与京杭大运河的支线运河。现在北京朝阳区仍有“西坝河”这个地名,以及用“阜通”命名的街道。

[a4]见【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地形篇》

[a5]后海,北京城内水系的一部分,与其南面的“前海”相连,前海南面与“北海”相连,也就是现在的北海公园,北海南面就是“中南海”。蒙古人对大片水域都称为“海”,所以这片水域也以“海”命名。

阅读四海一家第1部保卫黄河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四海一家第1部保卫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