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一家第1部保卫黄河》

第47章必攻不守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听完章闾的介绍,赵孟頫心中已经有了底数。因为在来的路上,高亮早已已经跟他分析过各方势力的情况,从眼下章闾自身的态度,也就不难判出,此人在这个利益链条中的位置。

赵孟頫听罢,说道:“有劳章大人,如此费心尽力了。”

章闾道:“哪里哪里,为朝廷办事,那是应当的。”

赵孟頫道:“那依章大人的看法,下一步该如何举措呢?”

章闾道:“自然是像刚才说的那样,赶紧抓几个典型出来,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赵孟頫道:“章大人现在手上可有目标了?”

章闾叹口气道:“哎,要说目标嘛,全都是,可要说全都是嘛,又一个都没有啊。”

赵孟頫道:“章大人此话怎讲?”

章闾道:“还不是没证据嘛……”

赵孟頫道:“倘若真有怀疑,抓几个来审就是了,审着审着,不就有证据了?”

章闾道:“若是在以往,自然是这么办的。只是这次不同,下面的官吏串通一气,明明有证据的,审着审着,反倒没证据了。”

赵孟頫道:“看来此事牵扯颇多啊,也怪不得始终没有进展,看来不是章大人不尽力,而是案情原本就复杂。”

章闾赶紧道:“可不是嘛,下官一直是尽心竭力为朝廷办事,真的不敢有丝毫怠慢,天地可鉴。若有人说卑职的坏话,大人可要多在丞相面前美言几句啊。”

赵孟頫道:“是啊,如果是这个局面,就算把你我二人累死,也难有改善。”

章闾道:“听闻赵大人在江南颇有威望,想是此次前来,定有锦囊妙计,可药到病除吧。”

赵孟頫道:“哪里有什么锦囊,更没给什么尚方宝剑,还不是和章大人你一样,被派来办些费力不讨好的差事。”

章闾很是失望,说道:“难不成,咱们就栽在这江南了?”

赵孟頫道:“栽不栽的,差事还得接着办不是?”

章闾道:“那是那是,那赵大人有什么主张呢?”

赵孟頫道:“我想知道,江浙诸路各级官员,对当下局势都什么看法。远的不说,就说杭州路下辖八县一府,这几个父母官,可都曾问过话?”

章闾道:“这个……只是把公文发了,没专门问过。况且,我也没这个权限啊。”

“什么权限?”

“调这些父母官来杭州议事的权限啊。”

赵孟頫道:“那是自然,就算是杭州路总管,也不敢轻易把他们都调到一起啊。更何况你我,还不过是御史台系统,更加无法调动他们。”

章闾道:“那您的意思是,我们去找各路总管或知州,让他们发文书调人?”

赵孟頫道:“那能如此兴师动众?又不是要打仗。这个事情,只能是我们下去跑一圈,连同考察民情,再到他们各自的衙门拜访,自然就摸清情况了。”

章闾一听,直劲儿嘬牙花子,他没想到,竟是这么个要命的法子。

赵孟頫笑道:“这肯定是个笨法子,但却也没有别的办法。”

章闾琢磨了片刻,一咬牙道:“行,赵大人说的不错,御史台巡视,他们总得给几分薄面。”

赵孟頫道:“可不嘛,你这一趟跑下去,对章大人你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章闾道:“嗯,多谢赵大人提点。不过有一件事,还得赵大人替我做主啊。”

赵孟頫道:“徐大人也在这里,哪里轮得上我做主呢。”

徐琰道:“你且听他说就是。”

章闾道:“江南这些文士,真是难缠,只因我奉命查禁金银,他们便编我坏话,还搞些歌谣,教给小孩传唱,闹得大街小巷都在传我的坏话。更有甚者,拿我的名字起外号,说我的儿子是驴儿,你说说……”

赵孟頫道:“这倒是不好办,毕竟又不是作奸犯科,更何况也不好找源头。”

章闾道:“要不说请您帮忙呢,徐大人虽然是文人领袖,毕竟是坐镇提刑司,这些事情,不方便出面。还请您方便的时候,跟那些文人说说,有什么事情,可以商量,如此编排,于事无补嘛。”

赵孟頫道:“若是有机会,我定当把章大人的意思带到。”

章闾道:“那我就提前谢谢赵大人了。”

赵孟頫道:“哪里,举手之劳。只不过,这事情嘛,我只能是吹吹秋风,敲敲边锣,也就是了。”

章闾道:“明白,明白,我只希望赵大人,若是听到流言,千万不要偏信了去就行。”

赵孟頫道:“不会的,有什么事情,我总可以来问徐大人的。”

章闾赶紧道:“对,对,是我多虑了。”

赵孟頫又问道:“那行省的大员,可都拜访过了?”

章闾苦笑道:“去自然是去过,可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五品治书,江浙平章[a1]是一品大员,左丞[a2]也是二品,还是大名鼎鼎的万户世候[a3],人家说不见我,我是连台阶都上不去啊。”

赵孟頫道:“这倒是,这么高的门槛,是不容易上呢。”

徐琰道:“子昂,我若上门,他们总会给几分薄面,但如果谈不拢,就没了回旋的余地,这个事情,得你想想办法,我只能帮你站脚助威了。”

赵孟頫道:“我明白大人的难处,拜访行省大人的事情,我会去试试的,大不了也是吃个闭门羹呗,头上撞几个包而已。”

章闾笑道:“那就有劳赵大人了。”

赵孟頫道:“那我们两个人分头行事,等你巡视回来,我们再谋划下一步的举措。”

章闾点点头道:“好吧……眼看也商量了大半天了,我这就回御史台,准备巡查事宜。”

徐琰道:“嗯,那我就不留章大人了……子久,送客。”

见黄公望陪着章闾告辞出去,徐琰道:“贤侄,现在就咱们爷儿俩了,跟老夫说点儿干货吧。”

周悦卿一听,很知趣地也退了下去。

赵孟頫道:“世伯,我刚才也没掺水啊。”

徐琰道:“嗯,你此去大都,虽只一年有余,确实长进不少,刚才对答,也算是滴水不漏。不过,我是想听听你的真实想法。”

赵孟頫道:“我的真实想法,就算不说,世伯也是猜得到的,我肯定是不支持这禁令的。”

徐琰道:“那桑哥为何偏偏派你过来呢?难道不怕你出工不出力么?”

赵孟頫道:“我看这有两个原因。”

徐琰道:“好,你一个一个说。”

赵孟頫道:“关于这钞法,六月的时候,大汗召集我等在刑部商议,我就直言此法不可行,大汗也颇以为然。但桑哥现在很得大汗宠信,最终取得诏命,强推此法。”

徐琰道:“如此说来,派你来,恐怕也是有大汗的意思了。”

赵孟頫道:“我也这么想,所以开始时候,我是推辞不来的。但桑哥强令我过来。”

徐琰道:“那恐怕就是有其它原因了。”

赵孟頫道:“不错,桑哥阴险就在于此,因为他派我来,最主要的要求就是一个,问责江浙行省左丞,要将诸路官员治罪。”

徐琰道:“嗯,你若办了这些官员,江南诸道就全是你的敌人,你若办不了,他就问你个办事不力之责,真是下的好棋。”

赵孟頫道:“世伯明鉴,他也算是阳谋了,但我却另有想法。”

徐琰道:“因势利导说来容易,但现在确实对你不利啊。”

赵孟頫道:“也是巧了,我刚好知道他为何如此着急,所以就有了打算。”

徐琰道:“看来你是抓到他的软肋了。”

赵孟頫就把在西山会馆的事情,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尤其是,组织如何严密,领衔品级之高,参与人员之多,官商勾结之深,操作手法之险恶,都原原本本介绍。

听得徐琰都啧啧感叹:“老夫早也听说过,西山会馆非同一般,没想到他们竟能够嚣张至此。”

赵孟頫道:“眼下的局势是,咱们不着急,但他们拖不起,拖得久了,他们这条线上的商人就该绷不住了。”

徐琰道:“所以你就答应了来占这个坑,以静制动。”

赵孟頫道:“还不止如此,既然让我来查,那我不如就来查查他,看都有哪些人和他有关,最好把这些侵夺百姓的昏官都揪出来。正所谓‘必攻不守,兵之急也[a4]。’”

徐琰道:“你这作风,跟一年前可是判若两人啊!是得了高人指点吧。”

赵孟頫心想:二哥特意嘱咐,不要跟外人提起帮他谋划之事,但没想到徐琰果然是久经官场,目光如炬,一下子就看出端倪。但赵孟頫也不擅诳语,于是说道:“倒是有几个朋友,经常凑在一起议论,我不过是多听听旁人的见解也就是了。”

徐琰道:“无论是旁人,还是高人,看你如此长进,我就放心了。你只管照你的路子去办,有什么要我出面的,跟我说就是。”

赵孟頫道:“眼下倒没什么特别的事情要您出马,只是如何去拜访严左丞的事情,还没有主意。”

徐琰笑道:“要不说世侄你是福将呢,昨日到了你的同乡周公瑾[a5]那里,他这个人,就好呼朋唤友,去年邀了一干名士,在杨家池塘吟唱咏歌,今年又邀了这些人,正愁没有地方,我说那就来我这里,咱们提刑司地方大,还是前朝国子监,正好适合他们。”

赵孟頫试探问道:“他还邀请了严左丞?”

徐琰道:“给严左丞的帖子当然是要发的。都知道他父亲是军功出身的世候,但这严紫芝[a6]却不喜别人提起他家的军功,总想和文士混在一处,往往也做些词曲。像这样的雅会,他最喜参加的,所以当然要请他喽。”

赵孟頫道:“那倒是难得的机会,定的是什么时候?”

徐琰道:“九月初九,就是明天。”

◇◆◇本章注释◇◆◇

[a1]平章,元代中書省和行中書省,皆置平章,中書省平章爲宰相的副職,行中書省平章爲地方高級長官。

[a2]左丞,官名。元代中书省及各行省皆置左右丞,是平章的副手,平章空缺时,左右丞代行长官职责。

[a3]世候,蒙古国时期出于对金作战和巩固北方统治的需要,在北方原金朝统治区设立汉军万户,任命北方汉地势力较大的地主武装头目为万户,使其分统诸路。汉军万户在向蒙古统治者履行纳质、贡赋、从征、联姻等义务的条件下,谁打下的领土就归谁,可自治其辖境,统领兵民钱谷,并世袭其职,专制一方。

[a4]必攻不守,兵之急也。见【战国】孙膑《孙膑兵法?威王问》

[a5]周密(12321308),宋、元之際濟南人。字公謹,號草窗,又號蕭齋。宋南渡後,居吳興。宋亡,隱居不仕。工詩詞,與王沂孫張炎齊名。著述甚多。

[a6]严忠济(?1293),一名忠翰,字紫芝。长清(今属山东省)人。严实之子。元太宗时袭父职为东平路行军万户,元代四大汉人世候之一。从元世祖攻宋,有战功。至元二十三年(一二八六)授中书左丞,行江浙省事。《元史》卷六十七有传。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阅读四海一家第1部保卫黄河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四海一家第1部保卫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