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之恋歌》

第三章 求学之路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时间飞速,步入三月的村庄,天空弥漫着干燥的空气,风袭过马路,一阵灰灰的尘埃凌空而起,路两旁的枝叶,被灰暗的尘埃熏染。学校门口两颗轻松随风摆动,青绿的枝叶,只见灰灰一层。黑灰的尘埃,笼罩了马路,笼罩了路上的行人,天空没有雨踪影,大概是还没有到耕种的季节,赵红阳抬着课本,往学校围墙外面看去,只见茫茫林海及山重一山,远方的世界,给他更多的感觉还是好奇及向往。

路上的行人捂着嘴脸,眯着眼睛,似乎对漫天灰尘厌恶至极。

放学后,赵红阳想着留在教室静静的看会书,同学们都兴高采烈,校园里爆出一阵阵尖利的嬉笑声,喧嚣繁杂的声响在狂风卷起的尘埃中乱蹿,当所有声音都渐渐的远去,赵红阳才敢拿书课本来,小声的读着,他不想让所有人看到这一幕,于是他又快速站起来,往窗外眺望,只见学校最后顽皮的学生的身影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才心安的关上所有的门窗,拉上窗帘,久而久之,这种生活习性慢慢占据着他,而意识薄弱的赵红阳,只是单纯的把所有事物分为:喜欢的及讨厌的。他不论事物的客观属性,只是凭着自身的结论来对待事物,这或许也是赵红阳封闭的因素。

赵红阳最不喜欢听到别人对他的嘲笑声,每次听到都无比厌恶,他觉得这种声音总能击破了喧嚣,刺耳又犀利,难以闪躲,任凭这尖锐的声音把他破旧的衣物刺穿,一直奔向心脏所在的部位,赵红阳选择远离人群,习惯孤僻自闭。

同学们总能断断续续的你接我语,赵红阳却只能一声不吭,默默的承受着这些冷嘲热讽,每当受到同学们欺负的时候,他都会无比思念远在他方的家人,家或许就是每个少年的心灵港湾,他们需要父母及家人时刻的呵护及拥抱。赵红阳是心里装着全是父母的男孩,不想因为自己一时间的冲动,让家人并狼狈而又惊心的跑来,他能做的,就是不再给父母添麻烦,每次离开家的时候,母亲都是千般嘱咐:不要跟同学发生冲突,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家里的人为了自己的学费已经煞费苦心,赵红阳明白,家里的人已经没有多余的心思管他其他的事,每当想到父母劳累不堪,他内心的不安及冲动又很快被镇压下去,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该做的不是跟同学勾心斗角,斤斤计较,而应该不负父母所期,不负老师的兢兢业业的教学,努力学习,或许才是最切实际的。

冬瓜总是不出赵红阳所料,每次都会一同唱和起来,赵红阳已经对他厌恶至极,每次受到欺凌,赵红阳的脸红得发烫,脸上犹如千万只蚂蚁在叮咬,好像全世界都没有人顾忌他的感受,老师似乎只在乎成绩,成绩好的同学便是好孩子,他们从未告诉孩子们关于成长的那些事,似乎孩子们只是一种学习工具,他们只会紧紧的盯着成绩,完全没有温暖及爱的融入,而学习差的学生,成为所有老师一贯推脱的对象,他们做任何的努力,似乎都不及成绩优秀的学生一丝起眼,没有安慰也无鼓励,将他们合并为乌合之众,慢慢地,这些人如同被阳光抛弃的农作物,在黑暗中找不到生长的方向,然而他们却按部就班的上课下课,却没有求知的动力,赵红阳深有体会,毕竟他一直就是其中之一,因为他每次考试总能拖后腿。不过赵红阳比其他人要执着,他似乎已经不在乎其他人的目光,他自顾自的努力着,他坚信:终究有一天,他一定会是别人眼中的惊叹号。

夜极为安静,赵红阳掀开窗帘,把头伸出去,放纵着劳累的躯体,风轻轻的吹,吹起他绒细又泛黄的头发,吹入他褪旧衬衣的破洞中,吹在他粗糙的脸颊上,抹去沉重的记忆,然后,缓缓地把头伸了回来,孤独的在教室里走了一圈。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讲台上没有老师,课桌上没有同学,思想发呆没有粉笔头会飞过来,他坐了下来,双手紧握着语文课本,教室里的静谧的空气,与他呜呜的声音读书声相撞相融。

一遍又一遍的看着、读着,每读一句,他内心就充满愤怒的火焰,火焰在心头热烈而深沉的激燃,这或许就是他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及期待,又或许他只想竭尽全力的实现着梦想,他背负着太多的爱与恨,这注定了他不平凡的未来。

他随着这股坚韧的力量,更努力的往下读去,读到口角唾液已经干涸,两片嘴唇已经麻木,读到两眼的泪珠已经流到下额,径直的滴落在课本上,课桌上,他依然在重复,重复的是父母的愿望,重复的是自己的念想。

突然,一阵阵脚步声离他越来越近,然后教室里的门开了,几个同学走了进来:“你看咧,还有人在看书咧。”声音再次激荡了安静的空气,赵红阳有意的闪躲在桌子下面,一直等声音远去,他才敢偷偷的露出头角。

记得有一次课间,冬瓜在人群中嘲笑着他,他恨透了这副嘴脸。最终,赵红阳已经找不到克制自己的理由,粗糙而有力的双手闪电般的抓住陈子路的胸口,将他一把按住在地,冬瓜肥大的身体在加上天生就不是斗殴的料,来不及躲闪,或许根本就不会躲闪,重重击打着地面。

其他人也安静了,只是胆怯的退让到一旁,露出妥协的表情,两眼的光芒也弱了。人们终于安静了些,赵红阳如同跳梁小丑,第一次赢得别人的掌声。不过很快,赵红阳后悔了,因为他看到冬瓜蹒跚的抖动着身上的灰尘,歪着嘴,擦拭着留下来的眼泪,一瘸一拐的走到椅子上,坐了下来。

其他的人陆陆续续的回到座位上,赵红阳把课本从书包里拿出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在教室里清晰可听,大家似乎没有太在意,格外小心翼翼的拿出课本,生怕打破了教室里的平静,专注的等待着上课铃的敲响,大家似乎重新认识了赵红阳,大概更多是让人觉得冰冷可怕。不出处所料,赵红阳没等上课铃声响起,就被传入办公室。

而就那次谈话后,赵红阳对班主任仅有的好感也彻底消失了,他不明吧:为什么所有人都只在乎他犯了错,却没有人问他为什么要犯错?赵红阳的班主任是用成绩衡量一个人优与差的典型人物,班主任告诉赵红阳:“你爸要我好好教你咧,可你知道吗?我压根不想教你咧,看到你就心烦,家长我也不叫了咧,你爸也讨人嫌,别惹事,你爱怎么做都行咧,反正也快小升初,你也不是那块料咧。“

赵红阳离开办公室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心灵从未如此创伤,他知道除了父母,大家都不看好他,可是他从未想过,就连班主任对他也如此嫌弃,甚至还祸及家人。

赵红阳停止了想象,尽量不去重复那些旧去的伤疼。天色越来越暗,洁白纸张上的字迹在灯光下越来越模糊,终于,天空如同墨染,周围的树木、房屋都被掩去,只剩黑压压的一片。天空撒着几颗淅淅沥沥的星辰,如同他疲乏的心灵,在空旷中无比的落寞及孤独。对于他来说,最温暖的地方莫过于家,其次便是无尽的黑夜了,只有在黑夜里,他才会心安及沉静,可以肆意的狂想及自由。

借着有些昏暗的灯光,他嘴角的读书声依然在教室里飘零,声音里夹在着少许惬意的气息,消尽于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散落在沉重的暗伤里,没有人会嘲笑,即使读错了也无可厚非。

就这样,他梦里梦外,行时坐地,轮回的念叨着,那些诗句如同脸上的皱纹,每一字都深深的刻画在他灵魂最深处,久而久之,他自己却深深喜欢上了文学。

时间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同东逝水,很快就接近小学毕业的尾声,赵红阳有些兴奋又有些害怕,兴奋的是自己总能离开这里,不用再面对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寸土地,甚至是自己在这里所受到的每一次心伤,让他害怕的是假如自己考试成绩一败涂地,后续会不会一直包容自己的家人也会变得陌生?不过不论结局如何,他还是更期望早点离开这里。

直到考试的前一晚,压抑的心灵带着疲倦,他感觉全身难受得要爆开。校园中充满读书声,即使在放学的晚后,人们依旧没离开,学校如同闹市,夜晚的黑暗也笼罩不住人们对取得好成绩的渴望,大家都明白:好成绩不止是同学羡慕的源头,更是能收获父母及老师们的芳心。教室里一片书香,因为是最后一晚,所以大家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和睦及不舍,似乎每个人都变得那么的平易近人,仿佛忘却了之前的所有对错,变得惺惺相惜。

考试的那早上,平时嬉闹的鸟儿却安静的不见了,或许是不为打扰努力的人儿们,再或许是鸟儿们今天到别的地方玩去了。

赵红阳内心百感交集,他试着安抚着自己焦灼的心灵,两眼再次泛起坚定的目光,仿佛胜券在握,散发着势不可挡的锐气,内心的向往及愤怒,指引着他奋力前行。

终于,考试铃打响了,人们匆匆忙忙,校园间布满紧张的气氛,只有无情的风还在空中呼啸,把马路上的尘埃吹向空中,整个校园安静了,死一般沉寂,平日再桀骜不驯的学生,脸上也多出几分紧张的神情,仓皇的走进考场,赵红阳用手抚摸了一会胸口,镇定自若的走进考场中。

走上了求学这条路,或许可以用:生命不息,考试不止来形容。未来还会遇到许多形形色色的考试。从古至今,所有学子都逃不掉频繁考试的命运。

考完后,赵红阳却突然很鄙视自己,鄙视考场奔波的人们,他不知道一场小小的考试能改变什么?而为了这一场小小的考试,他几乎拼尽生命,除去和哥哥在一起的日子,就没有感觉让他开心的事物了。他心中想着:这只是一场小小的考试,一场再小不过的考试。一时间,感觉分数并不那么重要,只是可惜荒废了许多童年趣事,拾不回的童真。

考完试的这年,他十三岁。压抑的心灵终于得到了释放,没有老师的督促,没有同学冷眼热嘲,他的心如同天空的飞鸟,自由自在,随着吹来的风任意的飞,又如同脱缰的野马,不会再被什么束缚,自顾奔跑。

回首间,天空飘满小雨,淅淅沥沥的散落在田间,田里的禾苗葱葱郁郁,在春雨绵绵中茁壮成长,赵红阳走在回家的田园间,看着一望无际的田园,他很羡慕田间的禾苗,有着春雨的滋润及农夫的呵护,顽皮的蝴蝶,不顾春雨的击打,田园间无忧无虑的畅游。

延着乡间古老的石阶尽头望去,家里的庭院中长出许多玉米苗,四季豆的藤蔓爬山了篱笆,与粗壮的玉米苗比高。离家不远的大榕树,也都已经枝叶繁茂,枝头闲逛的鸟儿依稀可见。看着一切观景,赵红阳不由得加快了归家的脚步,孤独的身影在细雨中蹿行,恨不得能一步跨进家门。

雨安静的飘下,安静的落于田间,洒在赵红阳的肩膀。路上的尘埃变成了淤泥,古老的石阶,被泥色浇染。风带来清新的空气,雨中的呼吸是那么的舒畅,仿佛游走在仙界之间。

赵红阳吸了口乡间的空气,夹杂着泥土的清香,心情无比惬意,他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学生的身份,专一的投身于农家耕作上,人们总能频繁的看到他跟在父母后面劳作的身影,而在农村里,这正是孩子给父母最好的安慰,自己孩子能帮忙耕作,是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的标志之一。

(本章完)

.

阅读榕树之恋歌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榕树之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