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反转人生》

第82章 谈判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慕容彦达被俘,消息传回,慕容家立刻就慌了。

外戚之家也不是那么好混的,尽管宫里有慕蓉贵妃撑着,可是如果前朝没有头面人物出来支撑场面,家族衰弱就必不可免,慕容家这些年把所有的资源都倾注到了慕容彦达的身上,原本以为,等到他在青州积攒够资历和功劳,再稍一运作,就能出任一任尚书,甚至进入中枢。慕容家就可以保证几十年的兴盛。

哪知道,慕容彦达居然如此轻易的就被俘虏了,简直是让人大跌眼镜。慕容家也有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担忧,愁死个人了!

正在这时,宫里传来消息,居然让慕容家出面和梁山谈判,重点提到了孔家的孔端有。慕容家这才后知后觉的明白了前因后果。慕容彦达这个国舅还是跟着孔家沾光了。

真是情何以堪哪!

既然宫里传出来的消息,就代表了皇帝的意志,慕容家自然十分愿意配合。问题是派谁去?慕容家作为外戚,自然有自己的外围官员。于是亳州知州侯蒙就进入了他们的视野。侯蒙曾经上书皇帝,建议收编土匪用以剿灭叛乱,也就是说他愿意接触像梁山这样的土匪,而且侯蒙是密州人,完全可以用回家省亲的名义秘密出使梁山。

既然得到了授权,侯蒙很快成行,这家伙深知人脉的重要性,听说程万里现在在梁山位高权重,想方设法的找到了程万里昔日同僚,讨来一封阴间的书信,要不然,梁山一群草寇,谁知道他侯蒙是哪颗葱?

武大正窝在家里享受新婚的愉快时光,程万里跑来告诉他,朝廷派人来了,指名道姓要和梁山谈判。

武大愣了一下,惊讶道:“谈判?朝廷主动前来谈判?咱们手里有什么值得朝廷大动干戈的筹码吗?”

不怪武大大惊小怪,他这个土包子尽管偶尔有些奇思妙想,却远远的没有经过封建王朝那种正统思想的熏陶,也就不可能了解孔家对于朝廷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这厮严重的低估了孔家的价值。

武大糊涂,程万里这个正规的读书人却不会糊涂,没好气的看了一眼求知欲旺盛的武大,说道:

“一为孔家的孔端有,二为慕容彦达。这一次,咱们可是捏着朝廷的小辫子了,你赶快下令,让杨志封锁道路,防止孔端有跑了。老夫也是糊涂了,居然忽略了孔家,看来朝廷真的是形势不好,已经对我们梁山忌惮成了这个样子!”

武大笑眯眯的问道:“这么说咱们可以狮子大开口,敲敲朝廷的竹杠?”

程万里眯着眼睛咬牙切齿道:

“这是敲竹杠的事吗?正经点!从来也没有遇见过这么好的机会,好好的谋划一下,也为梁山改善一下外部环境,最少也要避免整天和官府打打杀杀的,咱们不怕打,可是打的过多,就会拖慢前进的步伐。只有咱们自己什么时候成了巍峨巨人,谁还敢欺负我们?”

武大看着老岳父有点癫狂,知道老头虽然不动声色,看来暗地里也没少担心梁山的前途。算了,武大决定发发善心,不刺激他了。

连忙让亲兵去请樊洛阳前来商议,又传信杨志,让他密切监控孔端有,千万别让煮熟的鸭子飞了。安排好这些,武大便安心的等待樊洛阳前来议事。

实在是这种谈判的勾当自己实在不擅长啊!

樊洛阳来的很快,武大也是刚刚习惯召众下属来自己府里议事,早期的武大是个弱势寨主,不得不极力的维系与各个头领的私人交情,然后随着自己军权的掌控以及梁山的蓬勃发展,武大的个人威望扶摇直上,就算是有晁盖和宋江的相继挑战,也一直没有动摇他的地位。

现在,武大有了独立的府邸,军机堂有樊洛阳主持日常事务,政务则有程万里处理,武大已经从繁琐的实务中解脱出来,可以有了自己的休闲时间,可以专心的思考梁山总体的布局。所以,他现在又要渐渐习惯在自己的府邸里随时召见重要的下属。

有些矫情,可是当了主公必然要有所牺牲。

程万里兴致勃勃的给樊洛阳介绍了情况,樊洛阳顿时羞赧道:

“属下失职,居然忽略了如此重要的情况,幸亏朝廷关心则乱,让我们掌握了主动之势,没有造成损失,请大寨主责罚!”

樊洛阳连忙请罪,严格来说确实属于他失职了。

武大每天坐在府里也知道所有下属的行动轨迹,这也是他悠哉游哉的底气,樊洛阳确实有点太忙了,军机堂现在只剩下了他一人留守,各处大战,军机堂的繁琐事务成倍增长,樊洛阳独自支撑,能够处理的井井有条已经够难得了。一个好好的谋略人才,让自己用成了老黄牛,该检讨的应该是自己才对。

于是武大笑道:

“军师就别忙着请罪了,你在军机堂过的什么日子,我又不是不清楚,再坚持几天,我把吴用先调回来,你就轻松许多。你呀还是替我参谋一下,咱们好不容易才占据主动,怎么才能利益最大化?”

樊洛阳不怕辛苦,就怕辛苦了还落个埋怨,听见武大如此说,心情大好,笑道:

“此事简单,既然是咱们占据主动,那就控制好孔家,维持这种优势,让朝廷先着急,程大人只管出面招待使节,好吃好喝的伺候,最好再伺机探探朝廷的底线。到了他们等不及的时候,属下负责和他们较量。保证不让大寨主吃亏就是。”

武大哈哈大笑:“专业的事情就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那就辛苦先生了,我就静等先生佳音!”

樊洛阳笑眯眯的告辞而去。

程万里瞪着武大问道:

“你搞得什么鬼?怎么把公孙胜和吴用都派出去了?你很缺人吗?知府而已,从下边提拔几个县令就可以了,没必要让他们都出去吧?”

武大叹了口气,果然瞒不过老狐狸,于是低声说道:

“晁盖和宋江都死了,他们会没有想法?派他们出去是让他们有个接受的过程,万一钻了牛角尖,大家还怎么称兄道弟?还怎么在一块打江山?”

程万里瞪大了眼睛,问道:

“他们是死在----你的手里?”

武大点了点头。

程万里拍手赞叹道:

“干的好!机会把握的不错!干大事就要这么心狠手辣!”

武大没想到自家老岳父居然会是这个反应,程万里嗤之以鼻道:

“你自己翻开史书看看,能够干成一番事业的雄主,哪一个是道德上的完人?哪一个不是誉满天下,又谤满天下?滥好人干不了造反的勾当,你记住,梁山所有人都有退路,唯独你,有进无退!你如果败了,文武官员要么可以投降保命,要么可以转投别家,你呢?谁敢接纳你?所以你要敢于杀人,要会杀人。权力?什么是权力?用高官厚禄吸引人才,以律法约束百姓,用手段收拢人心。形成煌煌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就是权力!杀人就是为了震慑那些居心叵测之辈的。晁盖和宋江这两个混账,早该死了!以前老夫还害怕你心慈手软,现在我放心了。公孙胜和吴用他们足够聪明,他们只要想建功立业,就不会出幺蛾子。”

武大点了点头,锦衣卫密报,二人的确兢兢业业,毫无异常。确实可以调回来了。

兖州。

杨志的动作太快了,史进几人加入以后,进攻各个县城的步伐大大加快,很快兖州十县,只剩下了曲阜一个县城还安然无恙,其余的九个县城全部落入梁山掌控。

武大挑选的这一批县令迫不及待的赶来上任,热情程度让人汗颜。

这些人都是从各处挑选出来的,终生也不可能担任正印官的浊流杂官,说到底还是因为科举成绩不理想,只能屈居人下,一辈子给人当垫背的。没想到当初不得已投靠了梁山,现在居然能升官了!真是意外之喜。自然是兴致勃勃,唯恐煮熟的鸭子飞了。

司行方和史进把原来的县令统统打包带回了兖州府,甄别过后再量才录用,至于继续在兖州为孔家张目就别想了,兖州已经不需要他们了。

孔端操还没有赶到兖州府,形势已经发生巨变,只好又跑回家请教自己的大哥。

孔端有叹了口气,局势急转直下,孔家为了自保,恐怕只有自己亲自出面,最起码也要和梁山建立良好的沟通,不能硬抗。孔家就像精美的瓷器,人人欣赏,可是唯独不能和破瓦砾硬碰,否则吃亏的只能是自己人。

下定了决心,孔端有亲自赶赴兖州,秘密请见杨志。

以他那敏感的身份,实在不适合大张旗鼓,一旦让外界知道自己和梁山接洽,不但孔家会颜面无光,梁山也会被推上风口浪尖。

杨志显然颇为了解这种形势,于是接见了孔端友,对于这种诗书传家的读书人,杨志和朱武共同接见,依足了礼数。

孔端友一看杨志的做派,一副富贵人的打扮,不着盔甲,全程笑脸,不由得心中就松了一口气。只要能沟通,事情就好办了。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扯淡,一个姿态摆出,大家就心知肚明了。

孔端友比他的弟弟老辣太多,知道人家未必愿意听自己闲扯,于是开门见山说道:

“孔家无意与梁山为敌,所以我们会交出府城内储藏的三十万石粮食,只求梁山不要为难孔家。”

朱武笑眯眯的说道:“孔先生不用紧张,梁山虽然占山为王,却也有自己的规矩,不会滥杀无辜,孔家圣人后裔,梁山也无意冒犯。只是,孔家有几件事必须要做,梁山不会让步。”

“第一,孔家在兖州十县大肆圈占良田,致使无地流民大量的流失,人口大多外流,孔家必须退回九县的良田,只保留曲阜一县,足以养家,这一条无可置疑,不能讨价还价。”

“第二,孔家以后不得插手兖州官场,否则有一个杀一个,梁山官场,不容外人插手。”

“还有,孔家主是当代衍圣公,没有特别事务,最好不要远行,否则安全出了问题,我们梁山概不负责。”

“以上的几条原则就是我们大寨主发来的最后处理意见,不知孔家主意下如何?”

孔端友已经气的嘴角抽搐,知道梁山会狮子大开口,但是没想到会是如此大的胃口,这是要吞下孔家九成的家业呀!自己身为家主,怎能答应?

孔端友大怒道:“欺人太甚!想要吞下孔家?不可能!”

朱武依旧笑眯眯的面不改色,孔端友叫嚣的厉害,却始终也没有拂袖而去。他又不是傻子,孔家有什么资格和梁山硬碰硬?就凭着有个圣人祖宗?别傻了,那玩意对土匪有多少威慑力?恐怕还没有一百个士兵的作用更大。

看着孔端友的火气发泄的差不多了,朱武笑眯眯的问道:“孔家主?衍圣公?你们孔家要这么多地干什么?别忘了你们是圣人后裔,说出去丢死人了!简直是背弃祖宗,让先人蒙羞!孔圣人就是这么教你们的?让你们侵占民田?把百姓都逼成盗贼?知不知道你们孔家制造了多少惨剧?多少百姓无路可走,成了我们这样的反贼?”

“你觉得受不了?那些百姓呢?你现在能体谅他们的处境吗?”

孔端友哑口无言,地主侵吞民田,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特殊手段,无非是官商勾结,找个借口便驱赶百姓,然后在官府里把地契改变,百姓就成了无产者。孔家当初能够兼并那么多的良田,手段又光明到哪里去?

这厮只能坐在那里呼呼喘气,却想不出一点办法。

朱武笑眯眯的问道:“孔家主考虑的如何?如果实在下不了决心,您就先回去。我们梁山会慢慢核查孔家究竟侵占了多少民田,必要的时候,我们会选择公之于众。你们孔家控制的官员我们已经全部逮捕,严格甄别,凡是贪官污吏的一律严惩不贷。另外,通往曲阜的各处要道以后会军事管制,没有梁山军的批文,不得随意进出,包括人、货物、牲畜。您回去慢慢考虑,我们不急。”

孔端友顿时颓然瘫坐在那里,这是硬逼着孔家往外吐出侵吞的土地啊!

孔家之所以超然物外,就是因为圣人后裔的身份,如果被爆出如此的贪得无厌,就算是梁山的身份让人诟病,可是对孔家的影响也是致命的,落到有心人的手里,足以把孔家拉下神坛,成为人人唾弃的贪弊之辈。

到那时,孔家也就泯然众人,衍圣公?什么都不会有了!

孔端友有气无力说道:“就依照你们的提议,孔家一定照办,我们三天之内撤回所有孔家子弟,土地全部交给你们。老夫也会闭门谢客,等着你们的消息。”

朱武朗声说道:“梁山光明磊落,一言九鼎!只要孔氏安分守己,梁山自然秋毫无犯!”

孔端友灰溜溜的走了。

朱武和杨志哈哈大笑,梁山发财了!这孔家太能贪了!他们居然快把兖州的良田侵吞的丝毫不剩,这一次梁山有了足够的天地,就能招募来海量的流民。乱世里什么最珍贵?人口!有了人,才能征收赋税,有了人就有了稳定的兵源,才有底气扩大地盘。

这就是根基。

侯蒙很着急,程万里每天都是酒肉伺候,一说到正事,就顾左右而言他,成心的稳坐钓鱼台,让自己心甘情愿的跳进圈套里。

可惜,他也没有办法,朝廷太被动了!

慕容彦达和衍圣公孔端有全部都在梁山的控制之中,自己怎么办?关键是人家还明显知道自己迫切的需要这两个人,这就有点尴尬了,命门被人家掌握的干干净净,还怎么谈?

遇见程万里这个老东西更是狗咬刺猬,无处下嘴。

这一天,侯蒙照例又去见程万里,程万里笑容可掬,招呼的热情似火,侯蒙忍不住不满道:

“程兄,有必要这样吗?咱们完全可以开诚布公的谈一谈,就这么拖下去真的好吗?”

程万里笑道:“没办法呀!老夫现在和你各为其主,只有尽到本分,我要是像你老兄一样那么有底气,谁愿意玩这样的鬼蜮伎俩?说出去也没面子不是?”

侯蒙一脸的嫌弃道:“你们究竟想要什么?说出来大家参详一下不行吗?求同存异,我也想早点完成使命,谁愿意整天在你这里耗时间?”

程万里老奸巨猾,也忍不住有点脸红,嘴上却一点也不肯吃亏,说道:

“彼此!彼此!咱天天陪着你,也有点腻歪了。说实在的,你有没有办法避免朝廷和梁山打这一仗?两败俱伤,对大家都不好吧!”

侯蒙嗤之以鼻道:“两败俱伤?你老兄是不是太高估你们的力量了?你们拿什么和朝廷两败俱伤?”

程万里反唇相讥道:“大家都是明白人,朝廷究竟有几斤几两谁不知道?田虎还在对峙,王庆几十万大军虎视眈眈,朝廷能不能一口吃下还是个问题呢?金国又在催促朝廷了吧?精锐力量都消耗殆尽了,你们拿什么去进攻辽国?”

侯蒙惊讶了!

梁山的消息太灵通了,海上之盟的内容一直是朝廷机密,现在可好,人家居然搞得一清二楚,还谈个屁啊!从头到尾都是憋屈。

侯蒙索性思考了一下说道:“你们想避免这一仗,那就在面子上放弃一些东西,然后取得一个合法的官职,就像戏文里说的听调不听宣,我就倒霉了,在中间斡旋一下,尽量促成这次谈判,你看怎样?够坦率了吧?”

程万里哈哈大笑,拉着侯蒙说道:“侯兄,程某真的要谢谢你了,只要能促成此事,梁山记下这个人情了。”

说罢,又低声说道:“侯兄也是明眼人,程某也就不再保留了,朝廷如今日渐颓唐,烽烟四起,说句难听话,王朝末日也不为过。如果陛下整肃朝纲,凭着赵氏皇族施恩天下文人的恩德,足以再为朝廷续命五十年没有问题。可惜,陛下已经没救了,几个子嗣也没有成器的,大宋江山岌岌可危。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侯兄如果和梁山接下善缘,焉知他日不能荫庇子孙?”

程万里说的都是实情,侯蒙也不能闭着眼为昏君辩解,只好长叹一声,徒唤奈何?

程万里笑道:“明天我会让我们的樊落阳樊先生和侯兄面谈,你们二人可以拟订出一个细则,然后侯兄还要上报朝廷,我估计还要来回扯皮很久,就耐心等着吧。”

侯蒙忍不住笑骂道:“老狐狸,今天我要是不交个实底,你还准备让我干等多久?”

程万里笑道:“我不急!咱们比比耐心呗!”

有了程万里和侯蒙划定的底线,双方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框架,樊落阳和侯蒙经过几轮磋商,双方拟订了一个合作条款。

朝廷在两年内放弃进攻梁山,赦免所有人的罪责,并承诺不得抓捕梁山中人。作为回应,梁山也不能再肆意进攻朝廷州府,同时释放慕容彦达,并且保证将孔端友安全的移交给朝廷。另外为了维护朝廷的颜面,武大在名义上要接受朝廷管辖,梁山改换朝廷旗帜。

这明显就是一份双方都为了拖延时间而达成的一份协议,约束时间是两年,明眼人却估计,恐怕连一年都维持不了。毕竟,决定双方能不能长治久安的不在于这些条约,而是取决于双方的力量是否势均力敌。

从表面上看,梁山并没有占便宜,甚至是吃亏了,可是只有武大知道,过了这和时间节点,梁山将再无惧怕。

侯蒙走了。

武大心知肚明,依照朝廷那帮人的尿性,侯蒙还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有可能促成这次的谈判。

武大判断朝廷大概率最终会同意这份协议,毕竟上至皇帝,下至百官,也实在没有底牌给他们撑起腰杆子,天下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少了梁山的掺和才符合朝廷的利益。大宋官员远远没有大明朝那些文官头铁,李自成都快打到北京城了,文官们还在喊着不能何谈,于是,崇祯就悲催的成了风干肉,文官们自己却跑的一干二净,没有一个朝廷高官殉国的。

大宋的官员还是很识时务的,毕竟屈膝投降快习惯了。

程万里从所有的县令里选拔出了几个特别优秀的,任命他们分别担任济州、济南、淄州、青州的知府职位,把公孙胜和吴用都替换了回来。

有了几个县官提拔成知府的案例,再加上兖州提拔的那批小官,梁山所有的文官都一片沸腾,至少证明了在梁山当官也未必没有前途,这种刺激比什么严刑峻法管用太多,梁山的官场风气焕然一新,谁不想升官发财?这些朝廷官员本来以为不得已投靠梁山这辈子就算毁了,忽然间,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面前,原来梁山也有文官的上升渠道,人家舍得把知府的位子放出来,自己还矫情什么?努力吧!

武大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所以说,一个团队想蓬勃发展,给予他们希望,带给他们利息,比什么天天讲奉献,讲团队精神有用的多。只讲虚的,不谈利益,和耍流氓有什么区别?

武大照样按部就班的备战,从应天府到东平府,一路上武大派人抢修了许多的烽火台,在险要处修建军寨,派出兵马看守。

在东平府,武大下令集结了所有能调动的机动兵马,集中起来大练兵,就是要利用这个机会,彻底的把梁山的军队完成一次大整合。

毕竟东平府以外的驻军都招收了不少的新兵,他们可没有经过东平府新兵营的系统训练,甚至连武大这个大寨主都不知道是谁,弊端太多了。武大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整合军队,提高战力。也顺便消除一下原有将领在军队中的烙印。军队私有程度太高了,危害很大,武大相信所有的将领还没有歪心思,但是,防微杜渐终究是没错的。有了先例,以后就更容易操作。

.

阅读武大郎反转人生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武大郎反转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