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反转人生》

第88章 朝堂争论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李助带人开始分批次的往兖州安置这次新近加入的士兵,需要准备的工作会很多,很繁琐,例如这些士兵都需要分田地,军队需要驻扎,交接,千头万绪,十分耗费时间,短时间之内,如果没有大事,是不用指望他们了。

武大却已经早就把注意力转移回来,毕竟这个世界万事万物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变”才是永恒的主题。现在的局势一定会再起波澜!

童贯轻易地灭了王庆,预计会收编很多降军,总兵力将会膨胀一大截。武大可不奢望,朝廷和自己签署的协议能够约束着朝廷能够一直对梁山不动武。至少现在,恐怕朝廷里一部分人已经有了别的心思,毕竟在他们的眼里,方腊和王庆拥兵几十万,还不是摧枯拉朽的倒台了?是个人都会想,小小梁山,为什么不能复制这些辉煌的战绩?

所以,武大已经绷紧了神经,万一皇帝想在童贯北上之前,搂草打兔子顺手打梁山一把,完全是有这种可能的!那么作为臣子,童贯绝对不会拒绝这样的要求!

对着地图,武大已经模拟了两天,如果我是童贯,他会怎么进攻?

东京城,皇宫。

太尉高俅正在毫无形象的撒腿狂奔,童贯报捷的公文就在他的手里,作为一个幸臣起家的宠臣,他之所以能一直备受皇帝信任,就是因为他知道皇帝最关心的是什么,才能对症下药,每一次都能合乎皇帝的心意。

皇帝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北伐辽国,尽管他是个昏君,昏君也有抱负啊!收复燕云,一偿祖宗夙愿就是他的抱负和野望,同时他也未尝没有超越祖宗的念想。如果说以前糟糕的局势让他已经绝望了,现在这个想法却又悄悄地抬头了。童贯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不可一世的方腊这么快就完蛋了。收到消息后,很长时间,皇帝一直都兴致勃勃。

现在,如果自己第一时间把王庆覆灭的消息上报,皇帝会是什么反应?

高俅忍不住笑了。

事情就是这么滑稽,童贯在外打生打死,高俅却只需要上报个好消息,功劳也照样不小,高俅自己也心知肚明,自己别看高居太尉之尊,却根本就没有上过战场,找谁说理去?

果然,皇帝闻听王庆也被生擒活捉,忍不住手舞足蹈起来。放在谁身上也会高兴的要死,前一阵子,皇帝差点以为自己将会成为亡国之君,四大寇玩命的闹腾,连建国称帝的都冒出来了,关键是自己还无能为力,皇帝是真的怕了!幸好童贯太给力了!一出马就弄倒了两个。战斗力超级爆表,谁还敢说这老兄是太监?硬核程度比钢铁直男都直。

皇帝得意忘形了好一会儿,这才又恢复了帝王范儿,笑容满面的说道:

”童爱卿班师回朝之日,稍事休整,就可以出发前去辽国了?“

高俅眼珠子一转,迟疑道:”陛下,方腊、王庆可都是拥兵几十万的大寇,童枢密使都是一战功成,您说,梁山能不能抗住他的一顿猛揍?“

皇帝一下子真的迟疑了。

作为唯我独尊的皇帝,他怎么会甘心情愿地和梁山妥协?只不过是无奈之下的委曲求全罢了。好在他还没有完全的丢掉理智,好不容易达成和解,自己更是一国之君,撕毁协议容易,可是由此造成的影响就太恶劣了。皇帝失信,很严重的!

于是皇帝吩咐道:

”高卿先退下,朕再斟酌一下。你先准备好犒赏三军的酒食猪羊,童爱卿以及三军将士辛劳奔波,一定要种种的封赏。“

高俅知道已经不适合再添油加醋了,自己已经成功地引起了皇帝的不甘心理,大多数大臣都会附和自己的提议,唯一的变数就是侯蒙。这厮一力促成了招安,这就是他的政绩,自己想挑起战端,等于就是要破坏他安身立命的根基,别人无所谓,侯蒙就是为了自己,也会一力反对自己的提议。

而且,涉及到和梁山的关系,皇帝一定会召见侯蒙,征询他的意见。

高俅既然已经动了这个念头,就一定会坚持到底,梁山收拢自己的仇人,那就是和自己为敌,岂能让他们得偿所愿,安安稳稳的躲过风波?侯蒙阻挡,那么就连他一块打倒。

计议已定,高俅回去就忙着串联,奸臣就这一样好,忠臣讲究慎独,高俅却擅长抱团作战,一个人不行,一群人总可以吧!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侯蒙那小身板能抗住?

不过几日功夫,童贯就草草的留下军队镇守淮西,自己带领主力赶回东京。王庆被俘,楚军的抵抗意志被彻底破坏殆尽,大批的楚军投降官军。童贯知道自己的重任还在后边,于是放手从降卒中挑选精锐补充进了官军的作战序列中。于是大批楚军摇身一变成了官军,然后又回头镇压王庆的残部。至此,童贯麾下的大军不但人数上暴涨,超出了出征江南时候的编制,而且人员成分复杂,既有原来的禁军、西军,又有江南、淮西的降卒,成了一个大杂烩,想要拧成一股绳,形成战力,可谓是任重道远。

由于童贯所立下的盖世功勋,皇帝很是少有的召开了大朝会,在京的六品以上官员全部参加。如此兴师动众,为的不单是给童贯加官进爵,夸耀武功,而且也是给朝廷凝聚人心,提升气势。一段日子以来,朝廷风雨飘摇,百官人心惶惶,皇帝自己也内心慌得一批。如今雨过天晴,当然要得瑟一下了。

金殿之上,皇帝的封赏足够惑人眼球了!童贯以军功进位太傅,成了三公之一,位极人臣,封爵燕国公。

群臣个个都羡慕的眼珠子发红,却也无济于事,童贯这次的封赏根本就没有人提出异议,没办法,这是实打实的功劳,谁能办到?不服你去试试?恐怕不等哪个喷子张嘴,皇帝就会把他打入十八层地狱。

跟随童贯出征的将军们也个个加官进爵,尤其是王禀,可谓是大放异彩,一举官升五级,一跃成了宋军高级将领,有了独自统军作战的资格。

生擒方腊的韩世忠也展露头角,从底层的小军官升任指挥使,跨入了实权中级军官的行列。

封赏完功臣,众臣的马屁还没有拍舒坦,侍卫亲军司的一个都虞侯就跳了出来,直言弹劾侯蒙丧权辱国,出使梁山期间,行为失当,有失朝廷颜面。绘声绘色的把侯蒙形容成了一个胆小懦弱的无能之辈,进而质疑朝廷和梁山签订的协议是否合理。

百官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无非是现在朝廷的腰杆子又硬了,感觉自己又行了,想反悔而已,至于弹劾侯蒙,也只是搂草打兔子,顺手为之。

归根结底,要不要反悔,还是要看皇帝的意思。所有的目光一下子都盯住了皇帝,就等着他最后的裁决。

皇帝面无表情,这帮混蛋,堂堂皇帝,失信于草寇,自己还怎么统领百姓万民?真是不懂事!于是皇帝问道;”侯蒙侯爱卿,你以为如何?“

侯蒙听见有人弹劾他丧权辱国,早就有点心惊肉跳,他本来心理素质就不见得有多好,心里还怕后就更是磕磕绊绊道:

”陛下,臣以为不可!“

这厮也算是拼了,不是为梁山,而是为了自己,和梁山实现停战是自己经手的功绩,如果轻易否定,岂不是证明自己可有可无?

”陛下统御万方,一言九鼎,和梁山和解,陛下墨迹未干,人无信不立,轻启战端事小,陛下失信于天下才是大事!而且,臣以为,整军备战,准备北上才是当务之急的大事。童枢密使鞍马劳顿,一路征尘,士卒连续征战,疲惫不堪,当以修养为上。事有轻重缓急,因此,臣反对开战。”

这句话很得许多军队将领得认同,就连许多文臣昧着良心也不知道该怎么反驳,毕竟童贯确实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从北方跑到江南,打生打死,又从江南跑回来,再战一场。每一次都是千里迢迢,人又不是铁打的,会不知道疲惫?就连皇帝也升起一股愧疚之感。

好在高俅早就有准备,见自己的小弟劳而无功,于是亲自出班上奏道:“陛下,梁山狼子野心,早除不留后患,以防他们势大难制。臣听闻:梁山趁着王庆覆灭之际,擅自收编了两万余残兵败将。他们为什么要扩张势力?还不是居心叵测,由此可见,双方再次大打出手只是早晚的问题,梁山匪首武阳对陛下毫无尊重,就连招安当日,他看见圣旨,连跪拜都不肯,轻视朝廷之如此地步,诸位还要任由他逍遥法外?”

高俅这个道德绑架就有点让人恶心了,谁敢承担这要命的罪名?而且这厮已经替皇帝找好了开战得借口,那收留的两万人马就是最好的理由。

一大票大臣就算是为了证明自己公忠体国也要捏着鼻子赞成开战。

皇帝问道:“童爱卿,有必胜得把握吗?”

高俅忍不住笑了,皇帝动心了!

童贯心里暗自叹了口气,他也想歇歇啊!可惜皇帝明显是动心了,自己怎么能反对?而且童贯已经通过两次的大胜,对于这些所谓的四大寇已经丝毫没有了畏惧,于是慨然说道:“启奏陛下,梁山在四大寇中,属于实力最小的,臣有把握一击必胜!”

皇帝大喜过望,忍不住高兴道:“如此甚好!朕这就下旨斥责梁山擅自收容两万士卒,爱卿务必要彻底灭了这些乱臣贼子!”

“方腊和王庆既然已经都送进东京,那就把他们明正典刑,为童爱卿壮行。”

谋逆之罪,明正典刑,岂不是要凌迟处死?

童贯忍不住心里一跳,出班说道:“陛下,臣以为对待方腊和王庆,不可同日而语,方腊出身明教,受邪教毒害,百死难恕其罪。凌迟处死,应该!但是对于王庆,臣以为,陛下当赦免其死罪,甚至应该授予他虚衔,对外就说此人是主动投降的。这样也可以为以后的剿匪减少难度。千金买马骨,故有明训,还望陛下谏纳。”

童贯现在在皇帝的心里简直就是救世主一样的地位,赦免一个区区的王庆,根本就不是事儿,自然是轻飘飘的便照准了,而且王庆这厮居然还混了一个“归顺侯”这样难听的爵位。

童贯是好心吗?怎么可能?还不是为以前行事不严谨而买单,王庆这厮居然威胁他,一旦自己死了,那些书信一定会散满东京城,至于皇帝会不会继续信任他,可以赌一赌。

后果就是童贯怂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就是这么个道理。

赌一赌?赌你娘的腿!童贯现在简直就是位极人臣,位高权重,会和王庆这厮闹得一拍两散?他脑子又没有秀逗,谁见过瓷器和瓦砾硬碰?

这样也好,王庆这厮握在自己手里,看他还能闹出什么幺蛾子?

眼看着出兵梁山已成定局,侯蒙忍不住最后再抢救一下,跳出来问道:“陛下,金国多次催促,从东京赶到边关,又需要长途跋涉,就算咱们稳操胜券,陛下也要考虑士卒疲弊的问题,贸然开战,一旦耽搁了伐辽大计,谁来承担责任?”

这句话一出口,就连高俅也立刻偃旗息鼓,毕竟他也是对行军打仗有一定的了解,童贯的士兵们确实就像老黄牛一样,到现在还没有哗变,已经是童贯统御有方,他也害怕,一旦童贯在辽国吃了败仗,难道让自己这个始作俑者来承担罪名?

皇帝无可奈何,只有看向童贯,现在的童贯,在皇帝的心里,已经有了神化的迹象,好像什么事都能解决一样。

童贯只好说道:“臣以为,对付梁山不需要出动全部兵马。正好可以让一部分兵马向北方缓慢行军,在路上完成修整。”

“一部分进攻梁山,毕竟梁山总共也只有几万人马,比起方腊和王庆,兵力差远了!臣可以一战而定。”

皇帝龙颜大悦,一锤定音道:“爱卿一力决断,朕静候佳音。”

侯蒙知道已经无力回天,索性缩着脖子装死人,老夫也算是尽力了,梁山是生是死,只能看你们自己了!

朝议就这么决定下来,进攻梁山!

像这样的消息,不一会儿就引起了市井热议,以梁山的情报能力,消息很快就传回梁山。

武大忍不住咒骂道:“就知道狗改不了吃屎!还是要打一场!记吃不记打的狗东西!”

好在,梁山此前已经做了不少的前期工作,不但在边界修建了烽火台,堡垒,就连东平府城外也做了部署。

于是,武大一声令下,梁山立刻就进入了战备状态。一封封军令像雪片一样飞出军机堂,梁山军开始大规模集结。

武大要一战击溃朝廷的主力,让双方再次回到谈判桌上,这一次,武大要狠狠地宰朝廷一刀,以报复他们随意撕毁和约。

朝廷对童贯攻打梁山的前景十分乐观,都以为是三个指头抓田螺,十拿九稳的事情,武大却知道,现在的童贯反而威胁性大大的降低了!这厮最开始统领的军队是西军和京城禁军中最为精华的部分,战力十分彪悍。

到了现在,一部分原来的精兵都已经折损在了战场上,人家方腊和王庆好歹也都是拥兵几十万军队的大军阀,能是这么好打的?童贯也是损失惨重。为了弥补士兵的缺乏,这厮只好选拔了许多降军,可惜这些人纵然身体强壮,作战技能也不差,唯独缺乏对朝廷的认同感。要知道不久之前他们还都是官军的仇人。现在就算是被童贯强行融为一体,效果也大大降低了,毕竟人的思想改造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童贯偏偏缺的就是时间,用一群刚刚经历过巨大挫折,气势十不存一的杂牌军来进攻梁山?童贯真的有点飘了!

武大也高兴的眯起了眼睛,要的就是你们小看梁山。老子给你们准备个大惊喜!武大心里安安发狠。

梁山地理位置特殊,北方有济水阻隔,无法发动大兵团作战,可以排除。南方是山区,道路难行,只要在险要处结寨自守,童贯的大部队就只能望洋兴叹。所以,真正有威胁的只有西方和东方两个方向。

东方有实力的只有登州,但是他们能动用的兵力有限,所以武大命令呼延通集结军力于青州,以青州城的坚固,登州就算是前来进攻,也是狗咬刺猬无处下嘴。

东方主守。那么西方武大决心给童贯来个当头一棒!

这厮现在已经有了一丝天下唯我独尊的气势,换句话说就是生出了骄狂之气,有点目中无人了。

既然走了这种情绪,武大相信这厮就不会有太多的谨慎。自己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给他来个当头棒喝。说到底,官军不是铁板一块,战力就会大打折扣,而且他们还是缺乏时间,偏偏武大有的是时间和他们纠缠。

应天府。

童贯带领着八万大军赶到了这里,从京城出发,能够囤积大军的地方屈指可数,毗邻梁山最近的就是应天府。自然而然就选择这里作为进攻梁山的跳板。童贯现在地位尊崇,手持尚方天子剑,专征专伐,位比钦差。知府张叔夜只能倾尽全力的招呼,尽管他看见童贯那目中无人的样子就反胃,无奈形势比人强,人家是屡立战功,自己呢?只出兵一次,还惨败而归,有什么底气去指摘别人?

童贯一脸微笑盯着张叔夜,说道:“听闻张知府也是知兵之人,并且也和梁山交过手,想必会有切身体会,可否说说?”

张叔夜十分腻歪,这厮话说的好听,可是再加上脸上那欠抽的表情,根本就不是那个意思了。这哪里是请教?根本就是揭开伤疤羞辱人!张叔夜就算是再好的脾气,也不可能无动于衷,何况二人根本就不是同一阵营,哪里会忍让他?大不了就是撤了自己的位置,反正现在应天府也快要失去压制梁山的作用了。对于张叔夜来说,干与不干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于是张叔夜不卑不亢

的说道:“败军之将,岂敢言勇?太傅大人战无不胜,卑职就不班门弄斧了,还是为太傅做好后勤,太傅能早日剿灭梁山,对我应天府也是一桩大好事。”

张叔夜只把自己定位成后勤人员,丝毫也没有想凑上去分润功劳的意思。在童贯的眼里,却是另一个光景,他以为张叔夜识情趣、明进退,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没有厚着脸皮硬凑过来。童贯居然阴差阳错的对张叔夜颇有好感。

童贯心情舒畅,于是说道:“本帅要召开军议,一会儿张知府也可以参加,有何破敌良策,可以畅所欲言。”

张叔夜无奈,只好道谢,然后乖乖的参加,说到底,张叔夜也是人,他可能会比童贯等人有操守的多,但是,他首先是一个官僚,体制中人,很少有人会按照自己的喜好决定行止,毕竟官场讲究利益,无缘无故,张叔夜会为了这种无关紧要的小事而落了童贯颜面吗?不可能的。只不过是耐着性子参加一个自己注定是个边缘人的小会而已,当官的缺耐心吗?真心不缺。

不一会儿,大堂里就聚满了将军们,一个个都是志得意满的骄兵悍将。

童贯轻轻咳嗽一声,大堂顿时鸦雀无声。张叔夜也心下暗自羡慕,这就是百战百胜之后自然而然形成的威势,自己作为文臣,本来也有这样的机会,可惜终究是随着战败而付之东流了。

童贯的眼光敏锐的扫视了一圈,这才说道:“狮子搏兔,也用全力。梁山这一战不容有失,还是老规矩,谁有好主意,可以畅所欲言。”

小将吴阶出来说道:“大帅,梁山有两个中心,一处在东平府,一处在梁山本寨。东平府为他们的大本营,而梁山本寨则为他们的精神寄托。”

“所以,小将以为,我等应该兵分两路,一路进攻梁山,一路进攻东平府。只要这两个地方任何一处取得战果,则梁山首尾不能相顾。破敌就容易许多。”

童贯满意的点了点头,笑道:“本帅就再给你说个好消息,本帅已经下令,登州府出动五千兵马从后方进攻梁山,就算他们不能承担大任,但是吸引梁山的兵力足够了。”

众将一听,心里更加觉得稳操胜券了,气氛一下子变得更加热烈。

一个老将出来质疑吴阶道:“咱们怎么攻打梁山老寨,要知道他们可是有水军,咱们下了湖,可就成了旱鸭子,生死不由自己做主了。”

吴阶忍不住脱口而出道:“偷袭!明的不行,就来暗的。大不了派出小股人马,偷袭梁山老寨。”

童贯满意的点了点头,就是要的这个气氛,军队里想打胜仗,就要无所畏惧。吴阶初生牛犊不怕虎,他还有个弟弟叫吴麟,兄弟两个都是可造之材。大堂内气氛火热,你争我抢,唇枪舌剑之间,就把行军方略差不多完善了。

童贯哈哈大笑道:“本帅统领大军堂堂正正的杀向东平府,就有吴阶、吴麟二人带领一千士卒偷袭梁山老寨。”

“刘彦庆将军做先锋,带领一万人马为大军开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本帅带领你们誓灭梁山!”

.

阅读武大郎反转人生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武大郎反转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