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潮》

第7章击鞠场地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狩猎结束后次日,李隆基领着一干人等闲着没事咂牙。李言潮这时向李隆基询问:

“别驾郎,听说长安击鞠盛行,不知道这东西如何玩法?”

李隆基眼前一亮,说道:“对啊,差点忘了这茬,马球是很好的消遣。”又眼神一暗,“可惜这种活动需要大场地,潞州除了良田,就满是山区,缺乏平坦击鞠场地,骑不得马,亦就无法玩耍。”

张玮说:“此易事尔,等麦收后,在本县拿出一块农田整理击鞠赛马场地。”

李言潮摇手道:“良田开马场?绝不可。”他面向李隆基道,“别驾郎怎么忘了壶关县的隘口那里大峡谷呢,那块地还是红谷村的呢。某虽不懂马球,大约测了一下,跑马赛马是没啥问题的。”

“嗨,来了旬余,本王都忙的糊涂了,忘了这上好的马球地。长安那场地,尘土飞扬,要用油泼地,旁观者方才看的清楚,这里绿地倒是很适合。李郎啊,你又立功了!回头把壶关县峡谷之地契予你,那地归属你。”

李言潮压住狂喜,又道:“别驾郎,这地真是天生的赛马地,某等何不与民同乐,在山坡建观景平台,也可为潞州百姓筹点资费,还免得有人说咱不务正业的闲话,不知道意下如何?”

王毛仲不以为然:“让人出资观看?亏你想得出,让百姓看咱别驾郎笑话!哼,这好吗?”

李隆基笑了笑:“球艺不精才是笑话。咱还是按狩猎的规矩,四队马球,我倒是很愿意看李郎垫底啊。哈哈哈……”

“某等必当与别驾郎旗鼓相当,才不至于惹同乡人耻笑。”李言潮说着,看了王毛仲一眼,心想,这小子为何处处针对我呢。

在张玮处厮混了数日,白天打猎喝酒,夜间听听张玮蓄养的歌妓的小曲,日子很快过去了。

这一日,李言潮求见李隆基,请假辞行:

“本日红谷村亡故人‘三七’的日子,求别驾郎赠诗,某在大峡谷红古村头立碑,并把赛马场整好,求别驾郎择日去看护场地。”

李隆基稍一沉吟,提笔写道:

“初夏郎南行,荒冢祭双亲。

可怜太行望,不见考妣人。

含泪洒黄土,魂扰萦旧坟。

红谷肠断处,花繁柳枝新。”

不得不说李隆基才情,写的这诗句,即照顾到李言潮的文化能看懂,又能体会他的心情,这是李言潮要好好学习的。

李言潮收好诗文,回到潞州衙门,选了一班衙役十五人,骑马前往壶关县,在县城盘亘两日,交上别驾信函,催促壶关县令刘义堂雇佣人员,前往大峡谷,刘义堂命壶关县丞带队去按图整理场地,李言潮带众衙役集合周边红谷村村民亲眷前来拜祭。

两旬已过,亲人们已余悲散尽,除了几个女眷哭得厉害,应该村里出嫁之女。从众人反应看,李言潮至亲已没有什么人了,有几个人来询问他现在在哪,他只说在潞州听差,如亲戚们有人投奔,也可安排,大家看他这身打扮,看起来也不是平凡之人,故而敬而远之。

别了乡亲,便到大峡谷去查看场地。

好个赛马运动所在!这次跟上次的心境不同,用欣赏的眼光看,这大峡谷在中华大地也算风景一绝!重要的,这块土地的地权就属于他一人。“我怎么一下子成了大地主!”他在心中默默地感谢造物主。

整个大峡谷就是纺锤形开阔地,两边的山口小径通往这个难得一见的小平原,山口处西侧,陡峭的悬崖上,潺潺的瀑布长流不断,瀑布冲击下,一汪面似平镜小湖泊,然后就是自南向北的一条河流,常年水流汩汩,面向河流的,是一片绿油油的野草地,间或几棵参天大树,过了这片平坦的土地,便是那个让韦播倒霉的小树林,顺河流往下游,再折向东边,走不远,有自然形成层层缓坡,是天然的观众台。大约估计了一下,能容纳数万人坐着观看赛马和马球赛。

哈哈,这次李言潮笑的合不拢嘴,这是他来到平行世界后,最开心的笑。

李言潮细细看了看这些植物,是“林地早熟禾”这种草,他没想到这里竟然有这种后世北方草坪的植物,赶紧喊过壶关县县丞和派来的马球师傅,他在地上画着草图说:

“少府1,把草地的树木伐掉,平整好后,全部种上这种‘林地早熟禾’,伐掉的树木,在山坡的中间搭建观景台,除建好1000步见方的马球场外,还在外围,建上环形赛马道。有什么困难?”

县丞想了想:“除了钱和粮,没有啥难的。”

“能用钱粮解决的,这都不是事。”李言潮轻快地说,李隆基想搞,有张玮赞助,这真的不是啥事。

他赶紧铺开纸,用毛笔画好周边环境,把建设方案整理好,喊陶小六骑马飞报李隆基批准。

晚上,大伙十人一组搭好帐篷,就在大峡谷听着流水声音沉沉睡去。

天一亮,县丞请示组织人马先行施工,被李言潮制止:“稍等,等别驾郎回信后再干不迟。”

日上三竿,李言潮远远看到临淄王的车马仪仗正缓缓前来,惊得立马飞奔迎接,一见面,李隆基就喜滋滋地说:

“好李郎,你弄得本王一夜没睡,起个大早就来这里。”

“难不成,别驾郎对设计有不满意之处。”

“某来只是补充,在树林边缘,建一座行院,平时,吾等就在这里练习骑术、武艺不是很好吗?”

“高明啊别驾郎,我的脑袋不开窍啊。”

“如遇赛马、击鞠之日,其他赛手也可先行来熟悉场地,做事就要公平才能赛出水准。”

谁说顾拜旦是奥林匹克之父来着?这李隆基才是!

工程这就开始了。第二日,张玮从各县招募的工匠陆续赶到,草地里、小溪边、山坡上,到处是熙熙攘攘的工匠,这生产力虽不高,但是人多能顶事啊。李言潮又贡献了前世的水平,一是在树林挖了大大的化粪池,用石板砌好,保持环境的干净卫生,二是把山上的水流引来,建成天然的自来水,当然在这山谷易遭雷击的地方,避雷器材必不可少。

但人所不知的是,李言潮正策划用李隆基赏赐制钱和红谷村财富,拆掉原来红谷村,在原址建一座上好的、具有现代色彩的回形客栈,取名“红谷客栈”,到时候让李隆基题上字,想不火都难。

想到这里人员马上乱了起来,李言潮跑到“借身还魂”的小树林,找到了那款小小的无人机,他小心翼翼地捧着这个玩意,躲着人到了帐篷,吩咐陶小六看好门帷,自己仔细查看起来。

原来这款无人机是一种钛合金无螺丝组合件,拆开一看,里面只有一个针头、一粒小麦、大米和棉花种子,看起来,这个轻若无物的高科技玩意主要重量就是来自这三样东西。针头应该是用来进行人机连接媒件,最重要的是这三粒种子,李言潮拿在手里,竟然感觉渐渐重了起来,他压抑住心中狂喜,小心包好,将它们藏在大帐深处。他深深明白,这就是他来到这个时代“金手指”,这小小的东西,看起来不起眼,却能够大大促进当代生产力的发展。

-------------------

1少府:唐代对县令称呼明府,对县尉、县丞等称呼“少府”。

阅读唐之潮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唐之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