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拯救大明从刷副本开始》

第82章大朝会上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至于后来成国公夜间出府的消息,骆养性或许是没有收到,或许是出于某种考虑,总之并未奏报,朱由检后来还是从王德化这个东厂厂公手里接到的消息。

当然,东厂也没能彻底跟住,毕竟他们也只是例行监视而非刻意盯梢。

朱由检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也只是一笑置之。毕竟,只要李守琦和英国公府被他钓出来了,那么单凭成国公府和他朱纯臣的底蕴,还真不见得能再翻起什么风浪来。

考虑到要早朝,此刻的朱由检已经没有了睡觉的心情,而是继续研读手中的书卷,直到五更。

作为帝王,就连清晨的盥洗也自有一套复杂的流程。譬如被宫女们端进来的四个金盆各有用处,其中直径二尺的用来初盥手,直径一尺的用来漱口。直径四尺的大盆用来洗脸,最后再用直径一尺五寸的金盆洗手作为收尾。

盥洗完之后,自有宫女进来服侍他栉发梳头。

朱由检也是第一次意识到,尽管平素随侍在他身边的乃是王承恩,但绝大多数时候应该陪着他上朝的还得是当今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之心。

尽管内廷“二王公”的名声无比响亮,在后世更是堪称名噪一时,但此刻的内廷第一人,依然无可争议的属于王之心这个已经鬓角发白的老太监。

而他现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陪着朱由检这个皇帝上朝。

走出殿门,直接上轿,自然有太监抬着起行。

虽然只不过短短的几步路,朱由检眼下的体魄也已经大大改善,但北京城的早春也依然是寒风刺骨,冻得朱由检一个哆嗦。

“太不人道了,五点起床,天都还没亮。眼下更是早春时节冷得要死。亏得朕没有一时热血上头恢复天天上朝的旧制,这谁受得了。”朱由检此刻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在痛骂万恶的封建制度。嗯,真心的。

他怀里早就被有眼力见的王之心塞了一个青铜小暖炉,眼下又是在轿子里有所遮蔽,是以感觉尚好。

但外边那些五六十岁的朝廷大臣以及宫内众多的侍卫宫女可就没有这个待遇了。之前匆匆一瞥,朱由检甚至还发现有不少侍卫太监冻得哆哆嗦嗦的正在流鼻涕呢。

“看来这早朝时间有必要再调整一下,反正内阁这帮人巴不得老子把政务都交给他们处理,朕为自己谋点福利也是应该的。”朱由检如是想。

当然,这件事情也急不来,否则他十有八九也得被那帮清流扣上一个和自家祖父万历皇帝一样“懒惰怠政”的帽子。

当然,朱由检也明白了为啥明代大臣里长寿的不在少数。

隔三差五凌晨从被窝里爬出来整理仪态之后上朝议事,一开会就是站到大中午。如果碰上朱元璋之类的勤政皇帝,这种程度的拉练可不是三五天一次,而是天天要来。这帮大臣从二十多岁进翰林开始,一直被操练到六七十岁退休,能坚持下来的有一个算一个身体素质自然不是常人可比。

更重要的是,朱由检直到抵达朝会地点之后,他才意识到原来自己还是想岔了。

实在是早年被各种宫廷电视剧荼毒的太深,让他以为朝会就应该是在大殿里举行。而上一次朝会的情况更让他加深了这一印象。

直到今日,他才意识到,之所以明代中后期那些皇帝逃避上朝,那不是没有原因的。

一大早起床这个倒是其次,更重要的是早朝的地点可不是皇极殿,而是皇极门!

之所以挑在这里,朱由检一眼望去就明白了。

实在是大明大大小小的京官太多了。要知道,大明早朝最多时曾经有过上千人,如今因为万历那段时间的怠政,导致人数减少了不少,但朱由检放眼一打量,七八百号人还是有的。

即便是大明皇城,想要找出一间大殿来同时容纳这么多文武百官,也属实有些离谱。

更别提边上还得有侍卫、有宫女,这些人站的还不能离朝臣太近,朝臣之间也要彼此留出空间,正中间还得留出一条御道,倘若真要放在大殿里举行,那建造这样一间殿宇必然也是糜费甚多,实为不智。

好在皇帝本人是在门廊里,倒也避免了朱由检被冷风乱吹的悲惨遭遇。虽然穿堂风也依然刺骨,但看着在冷风里瑟瑟发抖的群臣,朱由检表示自己还是挺知足的。

然后他就知道自己又想岔了。

按照大明朝会的流程,百官站在门外,崇祯皇帝坐在门廊中接受百官山呼万岁见礼毕,尔后他这个皇帝就可以摆驾右顺门的偏殿,百官当中除去重臣以及有事要奏的臣子需要跟过来之外,剩下的便可以回衙署补觉……不对,是摸鱼……啊呸,是办公。

至于为什么要搞这么一套流程,那是因为周礼中规定天子“内朝”在路寝门之外。大明朝这么做,是为了彰显自己驱逐异族、恢复中原的正统性,是为了树立“兴复周礼”的大旗。

这也是朱由检穿越以来第一次正式见齐所有的文武百官。

内阁里都是些腌臜货就不提了,还有几个朝臣也让朱由检刻意多看了几眼。

一个是工部尚书、新科状元魏藻德,一个是新晋内阁成员、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衔的魏照乘,另一个是东林后进、兵部侍郎吴甡,还有一个是礼部侍郎、原翰林院掌院陈演。

当然,除了吴甡之外,剩下三个也都是渣渣一流货色。

魏藻德,此公后世最出名的就是在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在山西势如破竹即将兵临北京城下之际,崇祯帝问他是否可以南迁,谁知当时身为首辅的他一言不发,只是不停地叩头,等到李自成进京,这位刚刚坐热首辅宝座的状元郎当即投降并上表劝进,本以为至少能保全家产,谁知道李自成压根儿就没打算见他,而是直接把他丢给了刘宗敏。在被刘宗敏拷掠出了上万两白银之后,这位还没来得及大肆受贿的状元郎直接被活活打死在狱中,让他原本仗之忽悠崇祯帝的口才全无发挥余地。

至于陈演,原本的历史轨迹上,这位籍贯四川的天启二年进士最终在崇祯十三年末完成了入阁,并成为复起的周延儒的左膀右臂,在周卸职后,更是一度进窥首辅宝座,但最终也投降了李自成,更是大明带头上表劝进的第一位重臣。然而当李自成一片石大战失利放弃北京之后,这位带头劝进的贰臣最终成为李自成撤离北京时斩首的祭品。

而魏照乘,说来也是有趣,此公和如今督师辽东的洪承畴乃是同榜进士。然而比起洪督师在明清两代的身居高位,此公就显得拙劣许多。不但才能平平,气节方面也是平平。崇祯十六年,此公因为屡遭言官弹劾被迫去职,尔后北京城坡,这位魏先生既没有投降李自成,也没有投奔南明,他选择了徒步南下,最终在走到南京之后没多久光荣去世,也算是完成了自然死亡。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位也算是和当初在皇宫里玩长跑的刘瑾刘公公一样,堪为我朝马拉松运动的先驱者。

相比前三位,吴甡就是另外一种典型。

阅读崇祯:拯救大明从刷副本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崇祯:拯救大明从刷副本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