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怂的李医生》

157 三个头疼病人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右眼睛闭眼!”

右侧无动于衷。

李秀立倒吸一口凉气,竟然一点也没办法动!

这是李秀立见过最严重的面瘫,别人是瘫软无力,她是右侧面部全瘫,变成了一些死肉。

“鼓气!”

陈淑珍照做,只见她的左侧面部很有弹性的微微鼓起,可右侧面部就如同没有弹性的泡泡糖,很快变得胀大起来。

两侧对比,可见右侧明显是臌胀起来。

“李医生,我这个可以治好吗?”

好?

有些病,是不能完全治愈的,就比如面瘫,哪怕效果再好,会有一些后遗症。

眼前的陈淑珍,她如今的情况,和面瘫发病五六天时对比,没有任何长进。

她所谓的好,具体是恢复到何种程度?

“我们尽最大努力吧!”李秀立没有明确答复,只是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发病已经超过半年,已经进入后遗症,错过了最佳的恢复阶段:发病前一个月。

也错过恢复的黄金阶段:三个月。

更是进入了几乎没有治疗价值的半年后。

“李医生,你多想想办法啊,我奔着你来的。”

“我知道。”李秀立颔首。

对于他而言,无论病人是贫穷还是富贵,无论病人是高贵或者是卑贱,他都会一视同仁。

“前几天我去了市中医院看病,那边的主任告诉我,叫我别治了,说治疗没效果了,已经定型了。”

“他们说的没错。”李秀立点头回答。

“你怎么也这么说......”陈淑珍面露颓然,显然是不敢相信李秀立也是这么认为。

在此之前,发病的头几天,她已经在市中医院住院治疗。

李秀立从她的诊断书上看到,发病之初,她已经用上了大剂量激素抗炎处理,随后的一周剂量逐步减退,至第七天时已经停用了激素。

这是如今西医最标准的面瘫治疗方案: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

大多数医院,治疗面瘫,都会采取这个方案。

其次,就是配合营养神经类药物,胞磷胆碱、维生素b1、甲钴胺三种药物。

发病的十天后,还用上了鼠神经生长因子,连续用了一个月。

鼠神经生长因子这种药很贵,义城中医院一支卖一百六十华夏币,还不能进医保,属于自费药品。

一个月的鼠神经生长因子,花费四千多,一般家庭难以承受。

可陈淑珍,还是坚持用了下来,可见她对自己疾病的重视程度。

可,用了一个月的鼠神经生长因子后,她的面瘫症状还是没有任何改善,哪怕一点儿进步也没有,始终保持在发病后五六天的巅峰状态。

此后,她去了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营养神经治疗继续,但已经没有再使用鼠神经经生长因子,而是加用了三磷酸腺苷钠片。

三磷酸腺苷,高中生物课上,大家都学过,简称atp,是负责传递能量的物质。

陈淑珍使用三磷酸腺苷的意义,就在于给右侧瘫软的面部肌肉补充atp。

另外,市人民医院给她享受了同脑梗死病人一样的待遇——高压氧。

连续一个月的高压氧,三天两头一次,可谓住院生活丰富多彩。

发病的头两个月,市中医院和市人民医院,都替她安排了针灸治疗。

面瘫,尤其是面神经炎引起的面瘫,国际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法,就是针灸。

李秀立开始思考针灸的注意事项。

面瘫针灸,有一点特别需要注意。

发病的头七天,也就是面瘫的急性期,面神经刚受损没多久,神经脆弱,若是使用电针等强刺激,极容易损害病人的面神经,不仅不能存促进疾病的痊愈,反而加重病情。

李秀立皱着眉头,该不会就是因为头七天,市中医院的医生给她上了电针,甚至是电针强刺激,才导致如今半年过去,面瘫不见任何好转。

可他认真思考一番,总觉得可能性几乎略不计。

但凡一个成熟的针灸医生,都知道这一常识,断然不会如此。

那会不会是实习生或者是打酱油的跟班医生?

这倒有可能!

大医院,病人多,医生忙不过来,部分医生会要求表现良好的实习生临床实践,也就是放手让他们给病人针灸。

牙疼!

若真的是这种情况,就好比电线被一道强悍的电流烧坏,管你如何折腾,电线也没法起到传播电流的作用。

“李医生,我这个你有信心吗?”

“有!我的信心是给你合理的辩证选方,合理的针灸理疗,至于疗效,我也很是期待。”

“那就麻烦李医生了。”陈淑珍客客气气的。

她作为住在市区的市民,百里迢迢来到下属的义城看病,就是冲着李秀立在云医院app的名声。

就在这时,陈淑珍的手机响了。

“不好意思,我出去接一个电话。”她跑出办公室,在办公室外接通电话。

此时的李秀立,则是打开医生工作站,准备拟定陈淑珍的各种签字谈话。

还没有询问病史和舌诊、脉诊,李秀立则是坐在办公桌前,静静等着。

这时,王明从第一诊室走出,

他刚挂断电话,走到办公室门前,“李医生,刚才你是不是收了一个面瘫病人?”

李秀立皱着眉头,这也让你知道了?

她点头承认,“的确是收了一个。”

“我刚才有个病人打我电话,说她有个亲戚在你这里住院,叫我过来看看。”

实际上,王明的话并没有说完。

陈淑珍亲戚的意思,是叫陈淑珍换一个医生,叫王明来管陈淑珍。

这时,陈淑珍小跑过来,她左边露出笑脸,右边露出死鱼眼,“你就是王医生吧?”

王明露出淡淡的微笑,“是我。”

“我那堂姐叫我直接找你,说你做的很好,可我已经在李医生这里办了住院,现在让你看病,是不是不太好啊?”

“没关系!”王明淡淡笑着,“你这病我见多了。”他看向一旁的李秀立,“李医生,病人的亲戚都说了,叫我管这个病人,我看你还是转给我。”

李秀立皱着眉头,王明如此做,简直就是正大光明的抢病人。

这里不是大医院,有看不完的病人,而是一个小小的义城中医院,全院在院的病人总数,还不够全医院的职工总数。

“病人的意愿是找我,可不是她那个亲戚说找谁,就真的找谁了。”李秀立淡淡回答,倒也不怕王来硬的。

“那个,李医生,不如王医生也帮我看一看吧,两个医生一起参考,效果是最好的。”

电话里,她那个亲戚,可是力推王明,作为自己的亲戚,还是叫堂姐的那种,总不至于故意骗自己吧。

“行!”王明率先答应下来,他笑看着陈淑珍,“吹气。”

陈淑珍老老实实吹气。

“闭眼。”

......

王明的话不多,可陈淑珍就是老老实实照做。

不一会儿,王明初步了解陈淑珍的病史。

“你这个病,治疗价值不大了,我不建议你继续治疗。”

“什么?”陈淑珍显然是愣住了,她怎么也没有料到,王明竟然会这么说自己。

发病半年后,已经进入了后遗症,虽说她的面瘫症状,没有任何好转,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女人,她如何会愿意放弃康复的希望。

正所谓活着一口气,就要拼命苟活着,她如何也不会放弃康复的希望!

“王医生,你这话可不能说这么绝对啊!”李秀立有些不满。

病人是他的,若不是王明接到了陈淑珍堂姐的一通电话,他断然不可能让王明插手自己的病人。

如今,王明更是发出了让病人彻底失去信心的结论,他如何满意?

肯定是不满意啊!

“发病后半年,症状一点也没有好转,如今更是已经错过的恢复期,进入了后遗症期,这个病还怎么好?”

“那个,王医生,我要不要出院啊?”陈淑珍被王明的言论鼓动,有些想要放弃治疗。

“这是我的建议,别浪费医疗资源了,如今医保资金本就不够用了。”此时的王明,说起来好像真的挺有道理。

说罢,他大摇大摆的离去。

李秀立无语。

这个道理谁会不懂?

哪怕是陈淑珍本人,早就听其他医生说过。

“那个李医生,实话告诉你,前几天我去了省人民医院看病,那边的教授告诉我,建议我不要治疗了,治疗意义不大。”此时的她,才将她的原委说了出来。

“阿姨,你也不用这么灰心,我会帮你多想想办法的。”李秀立如今,只能先这么安慰人家。

都办理入院手续了,总不至于又给她退掉,换成门诊吧?

真的没这个必要!

尽管国老石学明的针灸经验告诉他,面瘫半年以后的治疗价值和疗效不大,但不是没有效果,反而是最有挑战性。

为何这么说,就在于‘顽固’二字。

中医医者,不能总是停留于治疗简单病、轻症,而是要将注意力放在顽固病、疑难病、杂症、重症上,这才是中医领先于西医的特点所在。

西医没有办法治疗面瘫后遗症,可中医办法多着呢。

此时的李秀立脑海中,早已经冒出十几种治疗方法,都是平常少见甚至很多中医师不曾听说过的治疗方法。

他可不愿意眼睁睁的看着陈淑珍阿姨错过这次恢复的机会。

“谢谢李医生的好意,给我办理出院吧,我还是放弃算了。”

陈淑珍单侧愁眉苦脸,另一侧则脸部肌肉松弛,没有多余的表情。

“不如这样。”李秀立严肃的看着陈淑珍,“你住够三天,看看疗效如何。效果还不错,就继续治疗,不好的话就出院,你看如何?”

三天!

陈淑珍倒吸一口凉气。

三天时间,所谓的“效果不错”,在她眼里诸如眼睑闭眼时稍微有力了一些,也可以算的上。

可是,李医生会不会牛皮吹大了?

陈淑珍心里犯难了,三天,她如何也不能够相信,恐怕针灸疗效还没累积够一点的量,治疗就结束了。

“阿姨,请相信我!”李秀立盯着陈淑珍,很是认真的说道。

“好吧!”陈淑珍被他犀利和陈恳的眼神吸引,她用力点头。

不就是三天吗?

一下子就过去

了。

如今的她,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这里签好字,待会我帮你开中药。”

李秀立拿出一沓资料,对着陈淑珍一页一页的解释起来。

待后者签字完毕,李秀立开始号脉。

舌淡,苔微白,似乎有水液,舌边则是有齿痕,舌下络脉不显。

水湿内停证,还是脾胃虚弱?

此时的李秀立,单纯依靠查看舌头,仍不足以判断陈淑珍的证型。

“阿姨,你有一身没力气吗?”

“有!”陈淑珍点头,“经常没力气,就想着多躺着,不想多动。”

不想多动,没力气,乃是乏力的表现,往往提示气虚。

“来,伸手。”

问完其他症状后,李秀立开始号脉。

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医师,号脉必须要精通,必要学以致用,而不是当做一个摆设。

李秀立用心感受,发现左右的脉象很是不同。

左侧的脉象,如同一颗弹珠,在盘子上方滚动。只见触摸下,有一种滑动之感。

是滑脉。

《濒湖脉学》有言:滑(阳中阴),往来前却,流利辗转,替替然如珠之应指。

很有特色的一种脉象,也是出初学号脉的医师,最先掌握的脉象。

这也是不少外行人,唯一知道的脉象。

毕竟,有电视剧和小说中,经常用滑脉来表示女子怀孕。

正如滑脉属于阳中阴脉,总体上,是阳脉,也就是属于实证。

然而,实证有真实和假实的区别,陈淑珍的滑脉是如何,就的参照他的右侧脉象了。

李秀立三个手指头放在她的寸口上,用心感受后者的脉象。

半晌。

李秀立放下手指,对着陈淑珍笑道,“你这个左右脉象不一致,然而左侧滑脉,是乃痰湿的表现。而右侧脉为沉脉,尤其是关脉最为明显,提示脾胃有虚弱。”

陈淑珍听得云里雾里的,她不懂中医所谓的辩证思路,“那个,你帮我开中药吧。”

“好。”

李秀立手按键盘,开始敲打中药: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

待中药开完,李秀立依旧再次表情严肃起来。

若是单纯想要靠中药治好陈淑珍的顽固性面瘫,恐怕是天方夜谭。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

中药直达病所,调理脏腑气机,平衡阴阳,用药物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异常状态,对于人体尚有余力恢复的机体,效果还算不错。

可陈淑珍的右侧面部经络,相当于右侧面神经,早已经萎靡不堪,论你神仙药来了,不先来个续命,也是无用功。

陈淑珍躺在治疗床上。

李秀立凝视着陈淑珍,“阿姨,我先给你局部放血。”

李秀立放血,用的是梅花针。

在右侧面部消毒完毕,取右侧前额、上颌、颊部以及耳后区域,梅花针轻轻叩刺。

“阿姨,你放心。这个是梅花针,敲完之后就不怎么疼了,晚上局部会出现微微发烫的感觉。”

此时的陈淑珍,皱着眉头,哪里还有心情回答李秀立的提醒。

右侧脸部隐隐出现鲜红色小点,大小如同针尖。

不一会儿,这些针尖大小的血点开始扩大,最终变成如同注射器针灸般粗大。

此时的梅花针扣刺,不在于放血,而在于引发局部经络反应,加强经络传导。

这一点,在针灸治疗肢体经络疾病上,有着一定的相同点。

局部经络阻塞,不通则痛。通过针刺阻塞的经络,气血得到流通,通则不痛,所以病就治好了。

梅花针伺候完毕,就是常规针灸。

————————

翌日。

晨交班。

李秀立昨天收了几个特殊病人。

先是是慢性阑尾炎,经常在外科住院治疗,久治不愈。

昨天是顽固性面瘫,发病时间超过半年,已经被北交省人民医院的教授判了“死刑”。

护士李捷汇报完毕。

邓青梅板着脸。

她如何也没有料到,李秀立心怎么这么大。

竟挑疑难杂病来治!

急诊科住院部。

“阿姨,你今天肚子感觉如何?”

李秀立面前,床边上,正坐着李玉洁。

李玉洁这几天,肚子经常隐隐作痛,虽不至于痛得要命,可也是很难受。

“好一些了。”他老老实实回答,没有撒谎。

邓青梅则是站在一旁,这几天她已经决定好了,李秀立查房时,她一定要在一旁盯着,别给他捅出什么篓子来了。

“李大姐,你感觉和以前治疗几天后,效果对比如何?”这时,邓青梅插上一嘴。

“以前。”李玉洁若有所思。

“好像,以前在外科住院,也是打了吊针也会好很多。”

那就对了!

邓青梅心中隐隐有了答案。

慢性阑尾炎,治标容易,治本难!

李秀立则是不搭理邓青梅,他看向李玉洁,“麻烦阿姨躺着,两条腿弯曲,我帮你腹部触诊。”

唯一能够证明有效的,就是阑尾周围压痛是否减轻,然后就是复查彩超,是否有包块或者肿物消退。

前者容易见效,后者可能尚需要一些时日。

“嗯啊!”

李秀立手落腹部,李玉洁顿时眉头紧锁,嘴角扭曲成“s”形。

阅读不怂的李医生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不怂的李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