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王挽周》

20关中狼烟三大幕拉起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厉王三十七年,九月初十,镐水畔,大龟驮红衣小儿卧于道,小儿歌曰:〝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歌罢,人龟皆入水中,不可得见。

国人以为奇,报之。

天子问诸臣:此谣何指?

召公曰:“草木无情,尚知相爱,何况人哉?”

天子默然。

次日,王令下,命宗伯赴钧台,责诸侯悔过,诸侯泣而拜之,以玉圭沉镐水,祭之。

九月十三,心中略感烦躁的荣公率丰南师归国。

荣国,荣伯是与武王同辈的姬姓贵族,其封邑约在今陕西户县西,这是一片充满了历史与抗争性的土地。

春秋称鄠邑,位于丰京西南。东有高冠河、沣河,西有白马河,至今仍有36条大小河流,均源出秦岭北麓,出山后汇成涝河、甘峪河、太平河、高冠河四大水系,分布全境,贯通南北。甘峪河流入涝河,涝河北流入渭,太平河与高冠河水系汇入沣河。

大体来看,荣国与丰戎处于一片南起秦岭,北至丰镐,东、西环水的土地。

东西宽约六十里,南北则近200里。北部靠近渭水的肥沃平原之地,自然大部分都被荣国所牢牢掌握,而南部靠近秦岭的丘陵山地,则是丰戎的居住之所。

荣国与西周大多有点条件的城邑一样,都位于两水交界之处,扼住了这片土地的喉结。

此地开发很早,出名很早,而且史书之上,也算名人辈出,早在夏代(前21~前16世纪),鄠邑区为有扈氏国,与夏同姓姒,为夏之属国。夏时国家常以氏族名称作为国名。如“夏后氏”为“夏国”,“有扈氏”为“扈国”。有扈氏国为鄠邑区地区建置最早的方国,也是鄠邑区地名的由来。

有扈氏,可是大名鼎鼎的儆猴鸡。

当年,大禹之子启,在其父死后悍然夺取了王位,干掉了原本的继承人伯益,公然破坏了以往大家已经玩成规则的禅让游戏。

可是,与自己那位强悍有功业加身的父亲相比,启一个毛头小子,凭什么要当我们的老大,而且还让还要让我们承认你的儿子也是我们的老大,凭什么?手上的刀够吗?

于是,有很多人不服他,甚至启的亲兄弟武闽也举兵反叛,要与自己这位大哥痛陈利害。

今本《竹书纪年》中有:“(启)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观于西河。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师师征西河,武观来归。”

果然,自古天家无亲情,砍的就是自己人。

西河,也就是在先秦大名鼎鼎的河西之地,位于今陕西关中平原东部、黄河以西洛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今陕西省韩城、合阳、澄城、大荔、华阴等县。

虽然有些史书上认为,有扈氏为了帮出生于河南东部与山东河北三省交界处的伯益出头,所以举兵反叛。

但是从地理位置上以及血缘上来看,有扈氏响应武观的号召,参与到这场王族内斗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

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古扈国,有户谷、户亭,又有甘亭(今有甘亭街道办事处)。至秦改为鄠邑。”【唐】李元甫《元和郡县志》载:“鄠县本夏之扈国,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

最终,启如愿以偿地击败了自己的兄弟,干掉了那些反对者,暂时坐稳了自己的江山。

后在夏商易代之际,东方大乱,崛起于东方的商汤,率领着自己的拥磊,向西进军,灭掉了昆吾、葛国等诸多夏朝的支持者。不少中原诸侯,开始向西、南逃移。

于是,应该也是夏朝王族分支的祟国,便来到了这里。

崇国,古地名。夏、商都有崇国。据传唐虞时期因为夏禹之父鲧建造城郭有功,尧把崇地(在河南登封市嵩山周围)封给了鲧,并让他负责管理那里的土地和人民,称“崇伯鲧”。古时,嵩山名为“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国语·周语》称禹之父鲧为“崇伯鲧”,“崇高”之名缘于此。

身为夏王朝王族的分支,在大厦将倾之际,祟国自然无法独善其身。但让他们陪着已经注定要灭亡的夏王朝陪葬,他们又不肯,于是,如同后世商朝灭亡时,出奔的箕子一般,重新寻找一块安全的国土,保存社稷香火,也是他们的最佳选择了。

似乎,关中这块地在夏商之代是逃难者的天堂,比如说,也是在夏朝那纷争不断而又血腥残酷的内斗中,逃到了关中的周人。

在商代夏之际,登封崇国部落西迁至鄠邑,上演了一出东方版的以色列与迦南人。(从埃及逃到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干掉了当地的原土居民迦南人,顺理成章的接管了土地,成为了迦南的主人,建立了他们自己的王国,包括周人似乎也是外来户反杀土著的案例。)

总之,反正在商朝时,崇国的位置,大致并已经在关中落了户。

《史记?集解》:“崇国盖在酆、镐之间。”未名《地舆志》中记载:“鄠,古崇国也唐】杜佑《通典》载:姚察《汉书训纂》云:“户、扈、鄠,三字一也。”【南宋】罗泌《路史》:“鄠县古崇国也。夏,有扈氏国;商为崇国。”其《路史·各国记》又曰:“古之駱国,鲧父之国东北宜寿县有駱峪,故盩厔(周至)地。”

不过,逃避能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逃得了一世,也逃不过几世,只要你的对手活得足够长。

开始,商人忙着经营中原,倒是没空管西边的事,但是在后来商朝开始向西扩张后,在关中的诸多地头蛇,就不可变避免的面临着一个问题:想死还想活。

从已知的甲骨文中可以确认,商朝确实是和四川一地的族人发生过不太友好的交流。而从已知的史书上,我们可以知道商朝曾经多次派大军来到关中,宣示自己的权威,比如说死在了关中之地的那位武乙。

在面临着商人的磨刀霍霍的大军时,当时还位于关中西部歧山地区的周人,很顺滑的就跪了,没错,爷跪了。

(商王)武乙六年,邠迁岐周。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竹书纪年》。因地处周原,故姬姓从此称周人,“定国号为周,粗皆国家雏形。”

1(商王武乙)三十四年,周王季历来朝,武乙赐地三十里,玉十珏,马八匹;

2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

3(商王)太丁二年,周人伐燕京之戎,周师大败;

4太丁四年,周人伐余无之戎,克之。周王季命为殷牧师;

5太丁七年,周人伐始呼之戎,克之。

6太丁十一年,周人伐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夫。

7文丁杀季历。

真的,别嫌跪着丢人,那年头能活着那就不丢人。

别看电视剧里老秦人铮铮铁骨,宁死不屈,可实际上为了能够争取时间,哪里还有什么坚持,真的,太奢侈了那玩意儿。

历史上,秦孝公下日向魏惠王称臣纳贡,还主动派人给魏惠王上了王号,表示秦国愿意当魏国的臣子,姿态低到了极点,完全当得起舔狗二字。这才使魏国将手中的刀子,移到了其他国家的脖子上。

小国弱邦,哪有什么尊严可言,能活下来便是莫大的造化。

想想吧,连位于关中西部,都算是偏远地区的周人都跪了,那么位于关中核心的崇国想活下来,靠的是什么?这还用多说吗?跪了吧。

在商代(前16~前11世纪),鄠邑区前有崇国,其后有丰邑,都是商之属国。

然后,改朝换代又来了,没办法,世事无常嘛,老板总是得换的,换老板了就得考虑站队问题。

站队,看着投机取巧,但实际上却大有学问,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崇国路走窄了,站错了队。帮着商纣王搞了一波周文王,差点让周文王重蹈了他老爹季历的覆辙。

但,有的时候,运气这玩意儿就是这么让人无语。

公元前1143年,周文王王者归来,四十余国诸侯尊其为王。公元前1136年,西伯伐崇侯虎,灭崇,自岐迁都于丰。

其实,哪怕崇国当时站队周人,估摸着下场也未必好到哪里去。没办法,谁让崇国地理位置太好了呢,位于关中的核心枢纽之地,简直就是关中版的郑国,不打你打谁?

不过,虽然失去了大本营,但是崇人并没有彻底消失,至于原因则和恶人一样,这年头野区太多了,只要别死心眼,手上有两把刷子,总是能够找到一块野地另开图的。

战败后失去了家人的崇人,开始向南方秦岭迁移。

本着斩尽杀绝,不留后患的原则,周文王时便分封了荣国于樗地,牢牢锁死了这片土地,随时准备镇压祟人的残余势力,一度逼的崇人,只能钻在严酷恶劣的秦岭中与野兽抢食。

在周人的铁血高压下,很长一段时间内,祟人真的就彻底钻在大山沟里,不再出来混,几乎彻底消失了。

周人也就没那个精力再去纠结,已经被打成了孤魂野鬼的崇人了,他们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天下!

而荣国,相比于再去山沟里收拾那些快退化成为野人的崇人,他们明显还是更喜欢跟着自家老大建功立业。

据《国语·晋语》,文王时荣伯已在朝廷任职。成王时还有荣伯,《史记·周本记》载:“成王即伐东夷,息慎来贺,王赐荣伯作《贿息慎之命》。

由此可见,在西周初期,荣国国君在西周政坛上混的也算是有声有色。

只是,有得必有失,当荣国国君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北方的京城,而不是南方的大山后。

不知从何时起,有一支野人,沿着丰水,从秦岭中走了出来。

开始,荣国并没有把这当回事,毕竟,这年头那些深山老林里,鬼知道有多少的野人部落呢。但这一支以丰戎自居的戎人部落,明显与其他野人不太一样。

首先,在组织性上,大多数的野人部落的彼此争斗是血腥而落后的。除了女人或许能够被留下以外,其余的战败者通通都会被杀死。(没办法,对于那些靠打猎为生的野人而言,留着那么多人干啥?养得起吗?)

相比之下发展到了奴隶社会的周人,对于俘虏就宽容多了。

那都是宝贵的劳动力啊!

作为一个文明的生产力又低下的社会,西周对于那些活着一口饭,死了不要钱的劳动力,是极度重视的。

像开矿、筑城、修路,这些正儿八经是用人命堆起来的活,用国人要不得(那是真正能够影响到国家存亡的根基),用平民舍不得(那些可都是珍贵的炮灰呀),用奴隶,正好。

丰戎在清剿丰水之畔的诸多部落时,采取的措施与周人颇为相似,他们将反抗的头领杀死,但是对于普通的戎人,却会接纳到自己的部落中。甚至当一些部落遭受饥荒时,丰戎竟然还会主动的伸出援助之手,当然,前提是吃我的饭就要当我的小弟,跟我混。

在被饿死于给人当小弟之间,大多部落毫无疑问的选择了第2条,成为了丰戎的小弟。当然至于其余的部落,他们倒不是愿意为了什么尊严而饿死自己,只是想试试,传统的解决方式,能不能干脆的用刀子抢呢?不过这些部落毫无意外的都被击败了。

在几十年内,丰戎竟然成功地整合了秦岭北部丰水沿岸的诸多部落,成为了土霸主,并且开始向北扩展自己的势力。

当然,对于这种放虎坐大的错误,也不能单纯认为周人反应落后,而实在是因为周人的事太多了,谁有空管一个山里钻出来的野人呢?

成王时,周人的主要经历在继续追杀商朝的余孽。

康王时,周人又花费了大力气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北方的鬼方。

昭王时,楚人又闹事,昭王南征,在汉水上出了点小意外,

穆王时,好了,不是哪方面出事,而是全他妈出事了!

西北,周人与以西王母为首的诸多势力,进行了长期而友好的长途交流。(义渠原本好像也是信奉西王母的。)

东方的徐国结合大大小小36方国,一路向西杀到了洛阳!打算来一波西周版的问鼎天下。

南边的楚人、淮夷、噩人也不消停。

说真的,多亏穆王,确实挺牛,一通极限操作,千里飙车,来回折腾,才总算是勉勉强强的把局面给稳定了下来。

这几番折腾下来,关中周人的势力自然大不如前,而作为与天子亲近的诸侯国,荣国的实力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但老天并没有因此就可怜周人,给周人一口喘气的机会,而是继续的折腾。

周懿王时西北戎狄愈发猖狂,西虢国出击,惨败,无奈之下,周天子只得将都城向西,迁至了槐里,以便防备西北。但可惜的是由于这一天的能力不行,结果死了之后被自己的叔叔周孝王成功上台。

周孝王是位有本事的君主,但他的主要精力也放在了西北,向申国妥协,分化拉拢西北戎狄,扶植秦人,一手制衡瓦解之术,现的贼溜。

周孝王死后,周夷王继位,见于西北戎狄已经重新安分了不少,没必要再把都城守国门了,便重新将都城迁回了丰镐,此时周天子方才有心思重新环顾一下关中失地,然后就发现坑呀!

其中一坑就是,原本一直被周天子压的动弹不得的戎人,趁着周天子忙外忽里的机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其中表现之一就是丰戎,这个出现在西周中后期的戎人部落,已经是一个拥兵上万,可以与荣国公然对抗了。

其实,要仅仅是1万军队的野人军队,荣国也不在乎,荣国虽小,百辆战车中午还是能抽出来的,这百辆战车在平原上,足以冲破他们的阵型,而后便是砍瓜切菜的一边倒。

但狡猾狡猾的丰戎,从来没有在平原上与荣国军队进行过交战,当荣国大军来犯时,他们便会主动后撤到秦岭北部的丘陵处,使周人的战车无法发挥作用,然后荣人就只能灰溜溜的走人了。

其实,若是荣国人舍得下本,派军队进入那些低矮的山岭中作战,也未必不能够重创他们。

只是山地战,自古就是费时、费力、又费命。在那一片山地丘陵中周人的武器装备优势,将大打折扣,是真正的杀敌1万,自损3000。

对于,全国上下也就六、七千军队的荣国,哪里舍得。

当然,也不是没有少死人的办法,那就是在冬天来临之际,将这些戎人全都赶到大山上,让他们去和深山老林里准备觅食过冬的野兽拼命。

可是,其所需人手,荣国拿不出。

在这片东西60里的平原、丘陵交界处,修筑起坚固的防御工,至少需要五千劳工,用两个月的时间修筑。

而防守这条绵延数10里的防线所需要的军队,荣国拿不出来。

况且,此地的水流大都发源于秦岭,丰戎虽然造不得大船,但是简易的竹筏独、木舟还是可以的。

甚至于,在初冬时,趁着河流结冰,戎人也可以沿着结冰的河面居高临下从两翼突破。

曾经,荣国的军队就是被他们包抄了翼,来了个背后偷袭,惨败而归。

丰戎的存在,不仅严重阻碍了荣国南下扩张的道路,更牵制了荣国大量的物力军力,让每一代荣国国君不胜其扰。

〝罢了罢了,即彼一时难除,还是先顾顾自己家里的麻烦罢。

至少现在,本伯终于有足够的实力,来解决那些该死的丰戎了。”

望着自己身后那旌旗摇曳的6000大军,本来心情郁结的荣伯开怀了不少。

阅读宣王挽周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宣王挽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