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褫夺爵位,押送回京!百姓感恩,万民请愿!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承天殿。

老皇帝高坐在龙椅上。

太子立于不远处。

得知苏长歌当众处决嫌犯,吴王举家自焚后,两人脸色都不太好。

他们的本意是等嫌犯押送到皇都,然后与文官、宗室周旋,在各方寻找平衡点,尽可能避免与宗室和文官发生直接冲突。

毕竟政治就是斗争和妥协的艺术。

光靠莽只会激化矛盾。

就像现在,苏长歌把人全都处决,半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留下。

如若此时强行保下苏长歌。

宗室、百官,还有那些世家大族的读书人肯定站出来不答应。

而若是处决苏长歌,武将勋贵,天下百姓,无数寒门、黔首的读书人同样不答应,此刻已然陷入非此即彼的两难局面。

正此时,尖锐的嗓音陡然响起。

“百官入殿觐见!”

话音刚落。

一群官员便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各自站好以后,恭敬的朝皇帝行礼作揖,一个个满脸肃色。

“平身。”

老皇帝轻轻颔首。

下一刻,秦相便率先站了出来。

“臣有事启奏陛下。”

“江南布政使苏长歌,目无法纪,违抗圣旨,擅自处决百余名嫌犯。”

“律法,乃大晋之根本,苏长歌此举,置律法于不顾,此为不义,视陛下旨意于无睹,此为不忠,滥杀嫌犯及其亲属,逼吴王举家自焚,此为不仁。”

“似此等不仁不义不忠之徒。”

“臣秦辅,身为大晋丞相,百官表率,在此恳请陛下,诛杀此贼,以正视听!”

秦辅开口,振振有词。

通常情况下。

他绝不会第一个站出来,要等手下人试探圣意之后再决定是否出手。

但现在苏长歌铸成大错,获罪无数。

即便是陛下,也难以保住他,这个时候他做党魁的要是不站出来,下面的人也会将他顶上去,或者干脆换个人做党魁。

毕竟党魁不只是官职要高。

最重要的是,关键时候要为他们所代表的的利益团体发声。

而此时,随着秦辅的声音响起。

百官们一个个站出来。

“我朝以仁德,以律法治天下。”

“苏长歌不经三司审核定罪,没有陛下圣旨,就敢处决犯人,足可见生性凶残凉薄,目无法度,若不加以严惩,诛杀此獠,人人争相效仿,大晋将永无宁日!”

“臣以为,苏长歌急着处决嫌犯。”

“或是怕嫌犯押送回京,泄漏其栽赃陷害之实,想以此举斩草除根。”

“陛下,自太祖皇帝开国以来,吴王一系血脉流传至今。”

“如今仅仅只是因为怀疑涉嫌谋逆,尚未有实证,苏长歌便逼得吴王举家自焚,此等行径若不严惩,必将令宗室皇族寒心。”

“不诛苏长歌,不足以安社稷!”

“苏长歌此子狂悖猖獗。”

“在朝中必有党羽,臣恳请陛下明察此事,格杀一干乱臣贼子!”

一道又一道声音响起。

刹那间,殿内将近七成之多的官员。

纷纷站了出来。

要求老皇帝立即降旨诛杀苏长歌,安抚宗室,平息民愤。

甚至还有更极端者,想要将苏子由等人一并铲除,当然,这么做也有可能是掀屋顶,好实现自己开窗的政治目的。

但不管如何。

他们的诉求都有个核心内容不变。

逼迫陛下诛杀苏长歌。

也就在此时。

苏子由顶着压力站了出来。

“陛下,舍弟苏长歌嫉恶如仇,对荼毒百姓的贪官污吏深恶痛绝。”

“此次未经圣意,当众处决一干嫌犯,虽铸成大错,但也是为了安抚江南民心,绝无半点谋私之意,还望陛下明鉴。”

苏子由开口求情。

此时此刻,他也不想着做无罪辩护。

能保弟弟不死就烧高香了。

“苏尚书所言极是。”

“一众贪官污吏,残害百姓,楚国公也是一时气急,才会当众处决犯人。”

张怀民此时也站出来求情,他与苏子由相交莫逆,在官场上互相扶持,如今友人之弟有难,他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老臣以为,法理不外乎人情,”

“楚国公擅自处决犯人固然有罪,但这些人都是罪不容恕之辈。”

“望陛下念在楚国公此举是为了替百姓讨回公道,以及他为大晋立下汗马功劳的份上,从轻发落,许其改过自新。”

“吴王赵珞身为藩王,世受皇恩。”

“却勾结官员,暗藏谋逆之心,如今举家自焚畏罪自杀,也算是死有余辜。”

“跟楚国公有何关联?”

老信国公开口,避重就轻,将罪责最大的逼死藩王给去掉。

至于擅自处决官员和劣绅,虽然有罪,但凭苏长歌立下的功劳,尚且有商量的余地,顶多是被褫夺爵位官职,贬为庶人。

而伴随他话音落下。

朝堂上立即就响起一阵驳斥声。

“吴王涉嫌谋逆,可有真凭实据?”

“即便那些嫌犯有罪,也该交由刑部和大理寺处置,等待陛下发落。”

“他苏长歌有何资格擅自做主?”

“依我看,若非尔等纵容包庇,他岂敢如此猖獗放肆,视律法如无物?酿成今日之祸者,非他一人,尔等皆是帮凶党羽。”

“你们放屁!”

“楚国公此举安抚江南民心。”

“那些贪官污吏,杀了也就杀了,难不成要为

琇書網

了他们,处置国之功臣吗?”

武将勋贵们此时也加入了战场。

对于他们而言。

自己在前方保家卫国,背后的贪官污吏,地方藩王却想着害民谋逆。

现在还要因为他们,诛杀对江山有大功的楚国公,这算哪门子的道理?退一万步讲,就算是一万个贪官,功劳也没楚国公大。

刹那间,文官武将唇枪舌剑。

双方就此事争论不休。

看到这一幕,老皇帝和太子都没有说话,就这么静静的看着。

他们心中偏向苏长歌这边,但具体该怎么处置,还要等双方势力都站出来,然后再居中裁决,这才是作为君王该做的事。

这个时候直接莽着上。

就等于跟秦相等人完全撕裂,对大晋江山来说没有半点好处。

也就在这时。

一道尖锐的声音突然响起。

“陛下,宗人令荣王,还有福王、靖王等亲王求见。”

此言一出。

刚才还在争执的双方都停了下来。

听到宗室到来,秦相等人自然是欣喜不已,苏子由一众则是面色一沉。

别看这些王爷平常只顾享乐,不敢插手朝政事务。

可他们身上终究流着皇室血统,儒家又讲究血脉亲情,以仁义忠孝治国,因此但凡涉及到皇室,他们的影响力可一点不低。

甚至逼急了。

跑过去哭太庙的也不再少数。

“准。”

老皇帝轻轻颔首。

很快,数位身穿蟒袍的王爷走了进来。

“臣等见过陛下。”

在宗人令荣王带领下,一众王爷拱手行礼,面色无比凝重。

“臣等此行,乃是为了吴王而来。”

荣王开口。

从袖中拿出一封书信,说道:“吴王被奸佞陷害,自觉恐难再见到陛下。”

“于是在临死之前,写下陈冤遗书,托府中管家送到宗人府,交予臣送呈陛下阅览,只为洗刷冤屈,不辱祖先清白。”

“那管家现在何处?”

听到此话,老皇帝询问道。

“那管家乃是忠仆,将信交予臣之手后,便服毒自尽殉主。”

荣王幽幽一叹,接着继续言道:“陈冤遗书在此,请陛下过目,臣恳求陛下莫要偏听外臣之话,伤了同宗血脉亲情之谊。”

宗室出手。

当然不全是出于兔死狐悲。

还有就是牟取利益。

身为王爷,手上却没有半点实权,就跟被豢养的猪狗差不多。

如今吴王这一死,若是能借此机会诛杀苏长歌,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亦或者得到陛下重视,这对他们而言乃是大好事。

随后,太监将遗书呈上来。

老皇帝低头看去。

“皇弟赵珞,不修仁义。”

“一时不慎被一己贪念蒙蔽,结交官绅敛财,有辱先祖名声,罪该万死。”

“然当今陛下圣明,威服四海,皇弟自知愚钝不堪,岂敢觊觎大位,生出谋逆叛乱之心,此皆楚国公故意诬陷栽赃于皇弟。”

“但此子手段狠辣,行事....”

老皇帝看完,面色波澜不惊,吴王说苏长歌刻意栽赃,他当然不信。

但他不信没用。

宗室、百官,还有那些士绅选择相信。

并借此来向他施加各方面压力。

若是不妥善解决,对于皇帝的威严及合法性,将造成不小的影响。

正此时,荣王声音再度响起。

“陛下,吴王赵珞乃是太祖皇帝血嗣,世世代代都对大晋忠心耿耿,如今却被小人诬陷谋逆,举家自焚,含冤而死。”

“吾等身为宗室亲族。”

“当要为吴王讨回公道,严惩祸首!”

荣王开口,锵锵有力的喊道。

“臣等恳请陛下,为吴王讨回公道,严惩罪魁祸首!”

其他王爷跟着一起开口。

苏子由等人闻言,面色难看至极,但也不好站出来反驳。

人家打着血脉亲情的名义行事,要求讨回公道,这个时候站出来说吴王死的活该,等于直接跟宗室这群王爷干起来。

想到这。

苏子由将目光看向皇帝。

等待陛下处置。

若情况不妙,便站出来求情,再没用的话就让长歌从这世上失踪。

而此时,只见陛下缓缓开口。

“苏长歌藐视王法,擅自处决朝廷嫌犯,罪过甚大,但吴王究竟是畏罪自杀,还是含冤而死,此事还未有定论,需等待调查。”

说到这里。

老皇帝瞥了眼不满的宗室和文臣。

“传朕旨意。”

“罢黜苏长歌官职,褫夺其爵位,明日交由刑部官员押送回京,听候发落。”

“同时,工部尚书张怀民,即刻启程赶赴江南庐江郡,接任江南布政使一职,负责赈灾事宜,并处理江南各郡政务。”

老皇帝开口。

这种情况下不处置苏长歌说不过去。

但处置也要讲究方法和平衡。

张怀民是苏派的官员,让他去江南接任,变相等于表明自身态度。

而召苏长歌回京。

则是一边安抚宗室和朝堂文臣,一边看看苏长歌有没有脱离困局的法子。

若是没有,他也只能用下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苏长歌逃掉,永远不在出现在公众视野,也算是全了这段君臣情谊。

“臣张怀民遵旨!”

听到声音,张怀民知道陛下这是表明立场,立即开口接旨。

而此时,伴随声音响起。

宗室诸位王爷和秦相等人虽然心有不甘,知道陛下有意偏袒,

但也没说什么。

逼急了对谁都不好。

而苏子由等人听到陛下旨意。

明白此事还有转机,准备等下朝后传消息给苏长歌,询问他有何良策。

如此,朝会结束。

在各方有意引导和宣传的情况下。

苏长歌被罢黜官职和爵位,即将押送回京的消息,很快便扩散开来。琇書網

一时之间。

整个大晋天下再次轰动。

有人嘲笑,有人讥讽,有人难以置信,更有人为此感到不公。

尤其是江南的百姓,在得知苏长歌要被押送回京定罪,可能会被看透后,许多人都感到无比不忿,不理解为何这么做。

他们不懂权谋,更不懂律法。

但他们知道谁对自己好。

那些被杀的贪官污吏,隔三差五便找各种借口向让他们征税。

过桥有桥税,渡船有过河税。

反正不管办什么事都要缴税,否则就要挨顿板子,在牢里关几天。

与之相比,楚国公不仅敕封蛟龙,从地震和洪水下救了他们一条性命,而且还保江南风调雨顺,日后不用再担心洪涝干旱。

单凭这点,就值得他们感恩戴德。

更别说。

那群贪官和那群盐商豪绅死后。

他们名下的田地,全被苏长歌转租给当地的佃户或自耕农耕种。

一年的租金跟正常纳税没有太大出入,而缴纳完租金,产出的粮食归百姓,并且过了三年,还可以靠银两从官府手中买下。

并且,盐价和粮价也低了很多。

面对这种情况。

即便百姓们没读过书,不认识字,但他们也知道,苏长歌是自己的大恩人。

如今恩人蒙难。

他们虽然无权无势,帮不上什么忙。

但家家户户,有一份心便尽一分心,有一份力便出一份力。

一时间,整个江南的百姓都在为苏长歌立牌祈福,亦或者是制作万民伞,请愿书,想用这种方式,保苏长歌平安无事。

.......

夜里。

庐江郡府衙内。

苏长歌接到兄长书信后。

先是寄了一封信回去,让他无需担心自己,平常多保证身体。

紧接着,他便开始落笔书写策论。

张怀民是兄长的至交好友,出身寒门,高风亮节,是位难得的做实事的官员。

得知是他继任后苏长歌很放心。

这封策论,里面写的都是自己原本打算实施推广的政策。

譬如开办免费的启蒙学堂,兴修水利,搭桥铺路,还有传授百姓技艺等等,如今怀民兄过来,正好可以来当工具人。

想来工部尚书。

跟墨者应该有不错的相性。

而就在不远处。

鱼幼薇和清玄两女眉宇间满是愁色。

虽然苏长歌告诉她们不会有事,但鱼幼薇还是有些不放心,传信去师门摇人,若皇帝真的下旨诛杀,说什么也要救走长歌。

而清玄则想着用江南威逼朝堂。

但被苏长歌制止。

百姓不是用来置换的筹码,并且他在这件事上有自己的想法。

“先生若有事,这神位我宁愿不要。”

“豁出命也要保下先生。”

看着烛光下的那人,清玄语气坚定,但声音却很小,怕先生听到。

“莫要着急,你的神位是长歌好不容易敕封而来,有我在,便不会让长歌有事。”鱼幼薇对师门底蕴还是很有把握。

一个是三品修为的真龙。

一个是代表仙门。

出于因果。

她们或许不能硬撼整个大晋王朝,但救走一个人还是没什么问题。

很快,随着时间一点点推移。

深夜,写完策论后。

苏长歌缓缓站起身来,将策论放入袖子中,准备今晚便交给张怀民。

毕竟明日一早,就要被押送回京,张怀民即便能赶到庐江郡,也没多时间交待,不妨今晚交给他,有问题也能当面提出。

至于去哪里找。

像工部尚书这种朝廷大员,又接任江南布政使这一肥差。

一举一动都倍受关注。

苏长歌早在此前就已经得到消息。

张怀民在相隔千里的梁郡府衙官舍落脚,还要再经过一郡才能抵达这里。

随即,苏长歌找上清玄。

“清玄,劳烦你捎我出去寻个人。”

苏长歌开口。

相隔千里他光靠一双腿当然走不过去,好在有代步龙在。

“先生要寻谁?”

清玄一双大眼睛好奇的盯着他。

这种危机时候,又是在大半夜,先生突然说要外出寻人。

什么人如此重要?

“一位友人,有些东西要交给他。”

苏长歌出言解释。

闻言,清玄心中顿时一震,以为是交待遗言或者托付遗物之类。

当即抱住他胳膊,不假思索的说道。

“先生,我一定不会让你死的。”

声音响起。

苏长歌愣了一下,接着低头看向抱紧自己胳膊的傻乎乎龙女。

知道他是关心自己安危。

于是开口解释。

很快,听完解释清玄尴尬的放开胳膊,而在旁边看着的鱼幼薇则想一块过去。

倒不是吃醋什么的,跟清玄实在没这必要,只是如今发生这么大变故,她想在身边陪着,遇到事情也能一起承担。

对此,苏长歌没有拒绝。

随即两人便乘着清玄朝梁郡方向赶去。

至于会不会扰怀民清梦。

苏长歌还记得,怀民兄此前说过,有事可以随便上门来寻。

况且这个点。

说不定怀民亦未寝。

阅读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