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生存大宗师》

第15章小石头冲天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第十五章 小石头冲天

华夏之绘画,又称中国画,简称国画。

早在三天前,小石头就曾预告过,今天由他来主讲,其内容就是吹国画的基础部分。

小石头之前在自己老爸的协助下,连续花了两天,在爱酒堂里整理关联资料,今天总算是正式的拿出手了。本来众人都以为,老石头会前来听一听自家儿子的初试啼声。

哪曾想,老石头从头到尾参与了小石头的整理,其内容早已是烂熟于心。生怕自己在场,让儿子不能放开了的发挥,于是在小石头主讲的这一天,老石头就没再来。

照例,小石头站在讲台位置,提示着诸位对照资料。

“首先,国画二字大有说法。”

这是小石头的开讲立论,他直白的抛出了一个噱头。

“中国之绘画,历来有书画同源之说。所以,最远的历史,可追朔到仓颉造字时代。为什么这么判定呢?”

小石头接着道:“因为伏羲画卦和仓颉造字,同出一源。或者反过来理解,中国字的特殊性大家不否认吧?这是世界上最最完美的象形文字。”

见到众人点头,小石头又接着说道:“象形文字之初,亦可以理解为就是画。因为两者,同属应用于表达。而最初的形式,乃至于内涵,两者都并无本质性区别。”

听到这里,郑晶吃不准,但心中想着,应该如此的吧?!

郑晶心思转动间,只听得小石头又道:“中国画的最初载体,使用的更多的是陶器,无论黑陶、白陶还是彩陶。都是先民们用以作画的载体,当社会进入到青铜时代,载体随之变为了青铜。”

这一段历史,大家虽然模糊,但总的来说,心中是有一个粗浅的概念的。

而众人理解的概念,和小石头所讲,并没有实质上较大的出入。

“绘画史上有一幅绕不开的作品:《御龙图》,据考证此乃春秋战国时期的帛画。何为帛画?这又是中国画的第三种载体,之后还有漆器等之类更多的应用变化。”

“问题来了,绘画的载体随社会发展而变,那么绘画是怎么会固定到今天我们的印象里,那种独特的呈现呢?”

这里有点绕,见众人有些疑惑,于是小石头进一步的解释到:“例如绘画构图、表现题材和表现形式,在华夏魏晋时期,基本上就差不多固化了。之后的历史里,再没有重大的变化与变革。”

是哦!别人是不是如此认定郑晶不知道,反正自己对中国画的认知,就是那种样子。

虽然在漫长的历史中,国画有尺寸变化,横竖变化等。但其材质、题材和表现形式,差不多就是那些那种印象中的类型。

“所以,华夏绘画,也称为中国画,简称为国画。”

小石头做了一番肯定后又道:“你们看现在全世界中,还有什么样的绘画,哪个国家的绘画,可同时称之为国画的?而称之为国画的,全世界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小石头巴拉巴拉的下了个定义:“敢在画之前冠以一个国字,这就是我们绘画上的独特性,以及独到性。”

郑晶的思绪正跟着小石头的讲述再走呢,小石头又往下谈起:“据考证,目前中国绘画史上,代表画家生年最早的人,当推顾恺之,东晋时期人。所以,中国画的世界,其实是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完全构建完成。”

这就是国画史上的重要知识点了。

大家来不及发问,就又听得小石头讲道:“之后的画家们,全都是在这个世界里,不曾突破过。”

小石头如此坚定的下了一个定义,小桃桃听到后,感觉似乎有些不妥。

于是连手都顾不上举,就打断了小石头,问道:“石头大人!那照你这么说,历史上那些绘画名家,虽然生年在顾恺之之后,也未曾突破魏晋时期的中国画构建的世界?”

哈!小桃桃的打问,让小石头一下子兴奋了许多,兴奋中答道:“是的呀!你数数,中国画自构图、题材和形式固化后,之后的画家有谁的作品,不在这其中的?”

然后一脸的期待,那表情,分明让小桃桃赶紧的夸夸我。

讲课都犯二哈病!

遮挡不住小石头讨厌的逼视,那就遮挡住我自己双眼好了,小桃桃对此只能无语的捂脸。

小桃桃真无趣!

悻悻中小石头继续开讲曰:“中国画不复杂,复杂的是欣赏。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为了小桃桃,小石头也是拼了。

于是点名刘大块道:“刘大块!你来说说,为什么说欣赏中国画很复杂?”

无辜的刘大块,瞌睡中都躺枪,一脸懵!

然后在小石头的逼视下,不情愿的作答:“欣赏一幅画咋就复杂了?不是有眼睛就行了吗?难道还要去闻?去听?”

听闻此语,宋咪咪“嗤!”的,闷笑中忍不住破了声。

随即思绪又急速跳动到那天的出丑,只觉得自己的脸,本还好好的呢,现在却烫得吓人。

唉!

都怪刘大块,这家伙生着一副莽样子,却总是能在不经意间冷不丁的逗得人忍俊不禁。

这不仅仅来自于其言语上的独特,时机上的选择,还有形象上的对比差。

换做郑晶,就不会这么惹人发笑。

他总是一副古板的假摸样,无趣极了!呸!我又想他作甚?!……

小石头又怎会知道,此刻宋咪咪的心念流转。小石头关注的是小桃桃,才不会在乎咪咪宋咋样了呢。

听、见到刘大块的回答,小石头专门扫了一眼小桃桃,只见一朵桃花,悄然间开放在了眼前。

心中暗道不好,于是赶紧对着刘大块讥讽道:“朽木不可雕也!这要如此又看、又听、又闻的,那还是幅画么?那是你做的菜吧?!也不对,你做的菜不需要听啊!”

郑晶再也忍不住这群逗逼的瞎几把走神。

于是连续的咳嗽着示意,让小石头回归正题。

哪曾想小石头压根就不在意什么咳嗽声。

和这货交流,历来不得是直来直去的吗?

现在郑晶委婉的提醒,有个屁用。

小石头还想着和刘大块争辩个高低,稍作思量后又道:“大块!我在上面讲,称之为你的半师可以吧?师有问,弟子该怎么答?唵!?”

刘大块没有回呛,只是在恨恨中腹诽。“好吧!你是老师,你都对!现在你在讲,你是老大!”

眼见对手没招架,小石头一下不知道怎么发挥了,直到郑晶再次提醒,而且是发了话,小石头这才挠了挠头,瞬间过了一遍所讲到的节点。

接着思路,继续开讲。

“我刚才说过,中国画本身并不复杂,复杂的是怎么去欣赏中国画。既然专门提及欣赏,那就必有说道。”

小石头举例道:“欣赏中国画,需要从八个方面来入手。”

走到小白板前,分别写下八个关键词:画工、书法、印章、装裱、功力、布局、诗句、印文。

“以上,就是欣赏中国画不可忽略的八分方面。接下来,我讲讲绘画之外的一点点认知。”小石头讲到此处,做了个小结。

众人有些疑惑,还是小桃桃没忍住,抢着问道:“石头大人!中国绘画不得再讲讲流派呀,名家呀之类的么?怎么就被你跳到绘画之外了?”

小石头这回子可没敢走神了,见得小桃桃又问,便答道:“流派以及名家,都是细节!现在是讲框架,讲绘画之外的部分也是再讲国画之框架。”

小石头略过国画的细节不讲,是因为细节不影响今天讲课的内容主旨。

“前面我讲过,中国历来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也解释过为什么可以这么理解。但是,有一个重要的时间段必须讲清楚,为什么魏晋之前的时间段,中国画在尚未成型的阶段,现代人都不去尝试着阅读理解?”

小石头提了个重要的问题,这个牵涉面极广的问题,所有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去理解。

中国画的性格特征,或者说个性,在定型前后,确实没有人以此角度,去分析和研读。

所有公开的资料,全都查询不到以这个问题点为视角作答的答案。

好奇不已的几个听众,纷纷举手,表示出想要问小石头。

小石头示意大家稍安勿躁,随后就解释道:“我的推测是,要么现代学者们怕从这个角度一解读,就会收之不住,直到最后搞到牵扯甚广,收场收不好看还不如避开。”

顿了顿又道:“不然为什么没人从这个角度去解读?”

小石头甚至放开了的调侃着:“总不会是都不如我小石头聪明吧?我可不敢这么自大。”

如此狂妄的吐槽,嗬!

这小破石头,还真敢!

他就不怕被人给捶死当场!

笑侃完毕,小石头恢复正色,紧接着提出了一个问题。“翻开中国绘画史,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详细资料,全是自魏晋时期起,之前的部分哪去了?”

按你这么说,之前的部分难道找不到了?

大家未来得及反应,小石头说道:“之前的部分太原始,以至于很难精准的归纳分类,并阐述中国绘画史。”

“原始到什么地步呢?那一时段的绘画表达,从繁杂的内容,精简到有限,值得专门讲讲。”

小石头对此也是如小桃桃一样,存了满腹的吐槽言语,今天逮到了机会,如何不倾泻着吐槽个痛快?!

“当翻看魏晋之前的中国画你们会发现,虽说受限于材质应用的局限,但在绘画的内容表达上,却是充满了多样化的灵性。”

小石头抓住了一个重点,开始娓娓道来。

但问题的关键是,假如按照你的叙述内容,绘画内容既然多样化,而且还很灵性,那怎么算,恐怕都不能算作为是原始吧?

罢了!

且听他如何分解。

“今天我们无论用什么角度审视,在陶器、青铜以及漆器等器物上,祖先们遗留下来的表达内容的范围,都要远超于魏晋时期以及以后的作品。为什么会这样?”

是啊!为什么呢?

历史时段中,呈现的内容,居然存在有这样直观的区别,难道真就没人发现?

“这大约又要返回华夏文化的个性来讨论了。我们的文化个性真是太独特了,先秦时代完成了奠基,两汉时代完成了文化整合与道路选择。”

“这样的选择,恐怕是祖先们不得已的舍弃之下形成的结果。”

小石头对于祖先这个文化选择的态度,和小桃桃一样,都是不以为然的。

“对于祖先们而言,这个世界太大,充满了无限未知。因此,当不能完全把控的理解范围,都不在祖先们的文化选择之内。”

小石头不知道应该怎样去理解,这样的文化选择行为,只能以此去猜测与推论。

先秦时代之后到两汉,文化上儒道初次合流,形成了在任何时候,判断华夏文化个性都不能忽视的精神:“反求诸己。”

“无论这个反求诸己包含有多么高尚的道德,但按照今天的理解,就是一种认识世界的原初态度。当面对解释不了的诸多现象,以及自己掌控不住的事件时,我们的祖先朴素的认为,我们需要抱有反思自己的精神,而不是跨过横档在面前的困难。”

擦!小石头你这么理解真的对么?……

真的不为尊者讳?

对于小石头的这个表述,郑晶心中感觉有些不妥,于是举手想问,小石头点点头问:“郑晶!你说!”

“儒家的泛道德化在很多时候,是存在着问题,特别是面对世界以及未知的时候,这我是理解的。可就此认定这种泛道德化是种文化选择,我觉得证据并不充分。”

这是郑晶在理解刚才小石头讲解内容的直观感受。

心中觉得不妥,于是就问了出来。

小石头听得郑晶的问题后便答道:“很充分啊!郑晶你看,两汉在文化和学术上完成了什么重大事件?”

学术上的重大事件和国画后续的变化,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吗?

这是个什么鬼问题?

小石头不等郑晶回答,就自己解释道:“独尊儒术啊!忘啦?那可是影响咱们两千多年王朝历史之重大选择啊!”

哦哦哦!

你要这么牵强附会,那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因为独尊儒术和国画两者间一旦关联起来,说什么都不对,都会跌到坑里。

“所以,当学术主流变成了一家之言,就如同……在之后的所有朝代中,绝大部分社会精英的智慧,全在这个主流里。同时社会上全是以主流观点为观点,以主流判断为判断,这不就不自觉的,形成了文化选择的过程么?”

对于小石头这样的解释,逻辑上挑不出毛病,但我们的文化,长期以来不都是儒、道、佛合称的么,怎么就变为一家之言了?

这个问题瞬间就被咪咪宋给逮到,且问了出来。

小石头见是咪咪宋问自己,于是笑着反问:“刚才都是你们在问我,那我先问问你们,文化上的儒道佛并称或分野,在时代中的教育过程能不能体现?”

这?

还真是哎!

想象一下,传统文化教育是什么样的?

所谓道佛文化的学习和修养,绝对是人们在成年之后,儒家学说的理解,无法面对的范围内,人们的二次选择。

二次选择什么?

道佛之学说尔。

不然你没法解释,整个传统文化和教育体系,到底哪里不对。

见台下嗡嗡嗡的,乱成一团。

话题甚至被下面的这群人,扯着扯着扯到了小桃桃擅长的范围。

小石头只好敲了敲手边的小白板,赶紧打断道:“好了!涉及文化更深的内容暂且不去探讨,我要接着谈论的,是绘画中魏晋时期以前的独特性。”

终于浇灭了下面乱糟糟的声响。

小石头清了清嗓子,边写边讲。

“漫长的先秦时代和两汉时期,刻、铸、拓、绘于器物之上的内容,充满了那个时代独特的韵味。内容丰富多样,而这样的内容表达的形式和范围,魏晋时期之后,你还能搜检出多少?”

不错,先秦时期到两汉时代,绘画韵味拙朴但生动,极为独特。

“都不说风格上的区别,当就说内容上的取舍,就看得出来魏晋时期之前之后,文化上的倾向性选择。”

小石头画了个时间坐标,然后把魏晋时期作为一个时间坐标点,标注在小白板上。

“魏晋时期形成的中国风格的绘画,到今天依旧如故。虽然那些历史中间,会有技巧上的变化增添,会有材质上的丰富,会有载体形式上的拓宽等等不可罗列的种种,但总而言之,中国画的风格再没变过。”

小石头讲到到了这里,做了个简单的结束语。

“这可真真是《易经》中不易理念的忠实实践。”小石头话语落下,随后把笔丢在白板架上,惆怅的看着窗外。

并对刘大块吼道:“大块!来段音乐。”

刘大块闻言撇撇嘴,拿出遥控。播放起了《故宫之神思》......

五行缺运·作家说

!-- 本周热推 S --

!-- 本周热推 S --

本周热推:

!-- 本周热推 E --

!-- 本周热推 E --

阅读未来生存大宗师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未来生存大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