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豪:开局暴打微服私访的女帝》

第50章需要“火”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仔细思索,余胜想想看,自己貌似可以鼓捣一下火柴。

他犹记得上一世4-5岁时姥姥让俺”把取灯儿匣递过来“。她要的取灯儿匣”就是火柴盒---里边装着火柴。那时老人管火柴叫“取灯儿“。

上学后听老师说“原来咱工业落后,连火柴也不能生产,所以火柴叫“洋火儿”,铁钉子叫“洋钉儿”蜡烛叫“洋蜡”。

那么取灯儿是不是火柴呢?

元人作品就出现了“取灯儿”这个词,那时肯定没有“洋火”,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火柴。

南北朝时,公元577年,北周与陈国联合攻打北齐。围困中的北齐缺火种烧饭取暖。有个宫女琢磨用木片粘硫磺就火种引火,点燃油灯和炉灶,时人称“取灯”或“引火奴“,或曰“发烛“。

它利用化学物质,能把暗火变成明火,但不过是个引火媒体。历史文献和明清多次出现“取灯儿“。如北宋陶谷《清异录·器具》

“夜中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杉条,染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遂燃。既神之,呼为引火奴“。

明冯梦龙《古今》:“忘带个取灯儿去了。“

最初取灯儿挺大。大多木签做成,一头粘硫磺,约5寸长一指宽,放于灶边防潮,使用也方便。点燃取灯儿,须三样东西,火石、火镰、火绒。先把小块火绒压火石上,一手捏住,一手用火镰使劲儿磨擦火石。擦出火星点燃火绒,把取灯儿对着火绒,用嘴不断地吹火绒引燃取灯儿就形成了火焰。

偏远山乡至今还有这样取火的。人们收割艾草,一把把编成辫子,挂屋檐防蚊驱虫,干透后就是火绒。

前门大栅栏附近有条狭窄胡同,其貌不扬却与引火历史相关悠久,这就是“取灯胡同”。

取灯胡同成于明代,当时取灯儿作为取火工具已进入商品市场,京城甚至有人以取灯儿为业。

商人们在这儿用木片和硫磺制作取灯儿出售,人们买回去,用它引火烧食照明。

制造、贩卖取灯儿的人越来越多,并逐渐聚集形成作坊和手工业者批发商聚集地。于是名为取灯胡同。直到这儿还卖取灯儿。但取灯儿始终局限于引火工具而不是火源。

1827年,嘤国人发明了现代火柴,它是人类取火方法的革命,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道光年间,火柴先作为“贡品“进入华夏大地。不久大量输入。

从此,大家称之为“洋火“的火柴进入寻常百姓家。

最初用黄磷做火柴头,黄磷燃点极低,随便摩擦就起火。黄磷燃烧产生有毒气体,本身有毒危及生命,甚至成了自杀工具,很不安全。

不久伦特斯特洛姆兄弟改用三硫化二锑和氯酸钾做火柴头。无毒的红磷和氧化剂分别粘在火柴盒侧面和火柴杆上,平时二者不接触,隔离了氧化剂和还原剂。火柴头必须擦划氧化剂磷片才起火,确保火柴安全。火柴盒上也标记“安全火柴”。

所以余胜觉得,搞出火柴很简单,但要搞出“安全火柴”,那就需要一定的知识了。

而所幸,他有模拟器这样的“百科全书”。

阅读腕豪:开局暴打微服私访的女帝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腕豪:开局暴打微服私访的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