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豪:开局暴打微服私访的女帝》

第68章科举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余胜觉得穿越者还有一种出路是科举。

科举作为古代读书人最正经的出道方法,是非常值得考虑的,但是却很麻烦。正如我前面说的,就算你真的胸怀先进的知识见地,如果古人不买账也是白搭。不如从他们会重视的地方着手。就像之前提到的南海商人和和尚的故事,哪怕你把核反应堆都搬回去了,也极有可能落得个不如一条锡杖的效果。

我们这里姑且认为你的古文能力和现在读硕士的中文系学生一样好。能看得懂,估计写出好文章是不行的。其实唯一可行的方案也是带上太阳能充电板和电脑,然后藏起来,每次当你要查资料的时候就对大家宣布说你要斋戒静心搞迷信活动,然后到密室里去打开电脑查阅资料。但是太阳能电板一定会暴露的,要考科举不一定要用到电脑,一朝中明经/进士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接下来怎么办,因为你和其他人不一样,你没这个行笔的本事,那么你接下来装逼就完全得依赖电脑了,这里我要说一句,kindle是不可以的,因为它对txt文件不自带检索功能,那么就算你坐拥数据库,不带检索就是死文献。太阳能电板其实维修起来难度不大,还得学习基本的排除简单电脑问题的能力(插插内存条啊什么的),那要是电脑出了大问题呢?.........自挂东南枝。为了让脑洞顺利下去,我们先假设你电脑能够撑60-80年这样。

既然你文章都写不利索,为什么我说中进士不难呢?因为你可以未卜先知啊!找一年有考题和优等生考卷留存的年份,然后提前十年左右穿过去。好了,这下麻烦了,唐宋年间不要说卷子了,就是登科录都不全,你最起码需要同一届同一个地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的考卷,这两个朝代就此作废了...如果要从科考出道,最好还是从明清着手,资料全你才能判断哪一年比较好下手。

你好好研习,有你高考审题答题的功底在,读完这套集子我觉得不中是天理不容的。然后真的到了会试当天,把你背下来的那篇文章的真正答主做掉(事先查唐书宋元明清史会要传记资料索引等,看他后来有没有做大官,挑那种家境贫寒中了进士之后又没什么出息的人下手,不要改变大进程),然后把他的文章从头到尾背下来,你不想做掉别人的话就只能好好研究行文的逻辑,然后在明代的时候挑一篇清代的差不多题目的文章找来背。这个中的概率小,因为年代间流行的文章是不一样的,而且不同一批的主考官其择取品味也是大不同的,你在明代用清代的文章可能因为思想太先进而闹出事端,直接被干掉,比如李贽李卓吾,大哲学家文学家批的一手好论语,思想太先进一直没功名,后来因为思想太先进就被干掉了。前车之鉴这要三思。

那么为什么要提前十年呢?前面说了,你得先练一年一年半的口语。然后你必须要提供你太爷爷爷爷爸爸等的户籍所在地,你作为一个完全不存在的人物,要怎么得到户籍呢?

哈哈,有个大招是谎称自己是外国人,唐代还能是遣唐使,我们天朝是从唐代开始一直允许外国人参加科举的,但是你要考虑到以后的出路,这个就算名次很好也一定当不上大官,所以和我们穿越的目的不符。而且万一考完了逼你回国,你也就悲剧了。所以这招作罢,那就只能在户籍上动脑筋了。这里撇出去说一句,当年在华夏中过进士的外国人一般在本国非富即贵,结交这样的人对你没坏处。

外国人考古代进士的事情,我这里还有一本很好看的博士论文《明代科举制度研究》,其中第十章就是研究这个问题的,他说到来留学虽然各国都有,但是考试的还是以交趾人居多。我们略提提这些不容易的外国人。我自己撸过一部分明代进士登科录。

在元参加科考中第的高丽贡士更多。史留其名者有朴仁干、安轴、崔瀣、李衍宗、李文靖、安震、安辅、崔龙甲、尹安之等。

华夏的户籍制度的历史非常久远,这个学界还在探索有多久远。但是很确定的是自唐代开始我们的户籍制度已经完备到爆了。因为户籍的数量在四爷推行摊丁入亩以前,是征税的标准。所以朝廷是查的清清楚楚,而且乡里还有十户就有一乡保,你冷不丁蹿出的陌生人,又来历不明,要在某地落户从法律上看是非常难的,不知道花点银子走走门路有没有可能。

因为户籍制度虽然严谨,但是它的主体精神还是防止有人生了孩子不上户口,瞒报,这样一家人的人口数目就少了,交的税也少,还可以逃差役。现在你自己要向朝廷申请户口主动交税,我觉得花点银子走关系,又不是什么逆着法律干的,应该问题不大。但是如果有人要害你,咬住你问你前二十年脱漏户籍不交税逃差役的情况,你就完蛋了,因为这个时候你又不能解释你穿越过来以前的日子是肿么回事。

根据《大明律》你脱漏一口,而且已经成丁,杖六十。于是你半年就在家歇菜了,如果花了银子下手轻一些你身体又好,还是不会残废的,好好养伤。看来主动申报户籍是有危险的。

科举的过程,其实是非常好的打文献学基础的过程。基本上进士出身的人,即便在做官二三十年以后,还是能够赋诗写策论。所以你跟同年或者官场上认识的好朋友开party的时候,记得要推说自己文辞不行,不要暴露。差不多就这样。我觉得比如那个梁日新不错,挺滋润也挺安全的。嗯你看了一位工部尚书一位工部侍郎一位工部主事的履历,你基本可以发现,进士一般都历任多个部门的工作,尤其是工部的人总是和御史扯在一起干,我说了,御史在政斗的时候容易出炮灰,你自己在敏感部门任职的时候要谨记你问题极大的籍贯出身,好好结交大家老老实实做人,在工部尚书/侍郎的任上善终的问题不大。

所以科举虽然苦,但在古代肯定是机会比较大的。

阅读腕豪:开局暴打微服私访的女帝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腕豪:开局暴打微服私访的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