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之上》

第一百零七章 护民司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回!”卫诗知道刘承这么说只不过是想要给他一个台阶,不至于让她难堪。

卫诗这么聪明怎么可能会想不到刘承心中怎么想的。

刘承同样也知道她心中的想法,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心有灵犀吧。

之后他们不再耽误,而是快马向长安城赶去。

两天之后在回长安的路上再次遇到了一队禁军,同样是来找他们,平阳公主病情加重,拒绝吃药,只是想要见一见自己的女儿。

所以刘承便陪着卫诗舍弃大队人马,赶回长安城。

玉儿与大队人马在后向长安城而去。

一日之后刘承与卫诗便回到了长安,并未有任何的耽误,直接便去了大司马府。

刘承回长安的消息虽然没有声张,却也不是什么秘密,一时之间便在长安城内传开了。

大司马府内,平阳公主枯瘦如柴,面色苍白的躺在床上,身边并无一人陪伴。

见到这卫诗不自觉的便流出了泪,心中不知为何很难受。

上前来到榻前坐了下来,伸出手轻轻的将平阳公主脸颊上的泪痕擦掉,握住平阳公主皮包骨的手。

放在自己的脸颊上,轻声道:“母亲,孩儿回来了,是孩儿不孝,没有陪在您的身边”

听到声音,平阳公主慢慢的睁开了双眼,当她见到卫诗后。

苍白的脸颊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想要说什么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笑容转变成了哭泣,再次流下了泪。

卫诗笑着将平阳公主脸上的泪水擦净,端起了旁边的药碗,轻轻的吹了吹,用汤勺送到了平阳公主的嘴边。

“喝了药,就会好起来,等您好了,孩儿陪你游山玩水,领略大好河山。”

不管怎么说始终都是母女连心,相信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愿意见到自己的母亲死去。

或许是因为卫诗的话,给了平阳公主活下去的希望,不再拒绝吃药,慢慢的张开了嘴巴。

卫诗回了大司马府,刘承则是去了皇宫。

不管怎么说刘彻都是一国之君,更是他名义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的父亲,回来了不去见他,也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儿臣参见父皇!”此时刘彻正在批阅奏折,抬起头看向刘承,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道:“起来吧,你最终还是回来了,到朕身边来。”

刘承起身来到刘彻的身边,恭敬的道:“也不能算是回来,翊王九年前就死了,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这次回来的只是您的儿子。”

“没错,权倾朝野的翊王刘承死了,活着的是朕的儿子。”刘彻说到这放下了手中的奏折,站了起来,看了一眼刘承继续道:“随我去御花园走走!”

刘承看着刘彻的背影不仅有些想不明白刘彻话中到底是什么意思。

摇了摇头便跟在刘彻的身后来到了御花园,很长时间两人都没有说话,最后来到了一处凉亭处,坐了下来。

“卫诗去见过平阳公主了?”

“见过了”刘彻伸手让刘承也坐下,亲自为刘承倒了一杯茶,继续道:“这次回来了就不要走了吧?”

“父皇,儿臣过惯了闲云野鹤的日子,已经不再适合朝堂了,就算是留下来也帮不了父皇什么。”

刘承端起了茶杯轻轻的呡了一口,轻声说道。

“如果朕真的有一件事要你去做,你是不是就会留下来?”

刘彻似乎知道刘承会这么说,眼神之中带着一种尽在掌握的眼神盯着刘承问道。

刘彻知道这一次平阳公主病重,相见卫诗,刘彻早就想到刘承一定会回来。

否则禁军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找到他。

如今的天下已经不再是九年前的天下了,只要刘承不再中原,去了域外战场,随便找个地方。

大汉禁军就不可能找到他。

不过刘承回来,也只是不想让卫诗心中有遗憾,并不想再参与朝政。

“如今我大汉王朝在父皇的文治武功之下,国泰民安,附属之国年年进贡也相安无事,哪里还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做?”

“没错,可你知不知道正是因为这样,长安城中一些富贵子弟,不求上进,每日都是吃喝玩乐,年轻一代已无可用之才,我们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些老家伙且活能活多久?”

刘彻说到这露出一丝担忧之色,站起身走出凉亭,抬头看向天空。

“朕想要的不是一世的国泰民安,也左右不了生生世世,却希望能保我大汉三代如此。”

“父皇的意思是?”

“朕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不知道还能活几天,太子刚六岁,不过有你和众位老臣在,他那一世稳稳当当也是国泰民安,太子之后的第三世呢?”刘彻深吸了一口气,看了一眼刘承继续道:“那时候老臣归尘土,你比你皇弟年长三十岁,能保他一代就不错了,第三代就真真的是无可用之才了,如果现在的年轻人在这样下去,到了那时恐怕就真的是满朝的酒囊饭袋了。”

听完刘彻的话,刘承不仅笑了起来,也算是明白了刘彻找上自己的目的,摇了摇头,道:“父皇不愧为天子,开创一代盛世的千古一帝,儿臣自愧不如啊。”

“行了,别说这些奉承话了,听的朕的耳朵都起了茧子了,就说这件差事你接还是不接啊?”

刘彻对着正在狂拍马屁的刘承摆了摆手,转身再次走进了凉亭,坐了下来,盯着刘承问道。

“父皇有旨,儿臣岂敢不接,但,儿臣希望父皇能答应儿臣一件事。”

刘承知道现在自己就算是想走也走不了了,不过如果真的能向刘彻所说的那样,保大汉王朝三代国泰民安,百姓生活无忧也是一件好事。

“什么事,你说”

“儿臣只要一闲职,不必长留长安,不临朝,不管朝政。”

刘承的话刚刚说完,刘彻根本没有多想便答应了刘承的要求。

连忙对身后的太监总管小涛子说道:“准了,小涛子拟旨,封刘承为护民司掌权使,赐斩龙剑,上斩昏君下斩一切皇亲国戚、贪官污吏。”

小涛子似乎是早就有所准备,听到刘彻的话,连忙在袖中拿出了圣旨。

上前铺在石桌上,刘彻亲自拟写圣旨,盖上玉玺,一气呵成根本不给刘承询问反悔的机会。

完成之后将圣旨递给了刘承,刘承连忙跪地接过圣旨,问道:“父皇,这护民司掌权使是什么职位?”

(本章完)

.

阅读大汉之上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大汉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