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第二百八十四章 心生不满大冤种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李靖是功成身退的代表。

每每他都是不争不抢,且见好就收。

他打仗干脆利落,回来之后就立刻交出兵权。

几乎从不参与朝中争端。

而张亮与他刚好相反,是一个恃功而骄的反面教材。

最为致命的,就是他在军中广收义子五百余。

因为罗织党羽被人告发,说他有造反的想法。

最终死于非命。

原本冯一博还以为,王子腾的失势,是因为以军饷之事要挟朝廷。

可现在听了这话才明白,那只是他最后的挣扎。

而起因则是王子腾大开方便之门。

不仅将一众亲朋旧故,还有他们推荐的人都安排到了军中。

甚至,还想插手朝中任免。

他先后保举并收揽不少旧党成员。

这其中,贾政也跟着出了不少的力。

说他罗织党羽,确实不算冤枉。

可王子腾显然不这么认为。

不然也不会说出这样怨气冲天的话来。

至于,他刚刚提到的“别人”。

显然就是景顺帝了。

王子腾昨日从宫中出来,整整一夜未眠。

今日面见冯一博,还满脸的倦容。

可即使这样,也遮掩不住他一脸的不甘。

“一博,我对你的叮嘱,一定要记住。”

说到这里,他似乎有一点眩晕。

好在一手撑住窗台,微微缓了缓。

不等冯一博过去搀扶,他就继续道:

“以后千万莫要学我急功近利,你现在是文官,这很好!但你要记住,做官当做房玄龄,只出谋划莫独断啊!”

房玄龄和李靖、张亮一样,都是唐太宗时期,名列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之一。

只是,一般提到房玄龄,就绕不开杜如晦。

自古就有“房谋杜断”的说法。

指的就是房玄龄善谋划,但优柔寡断。

而杜如晦善决断,但不善谋划。

一般情况,两人都是以组合的形式出现。

而单独拿出来,大多也是夸杜如晦的决断比房玄龄的谋划,更为重要。

冯一博倒是第一次听人单独拿出房玄龄来说。

说的还是要学他只做谋划而不独断。

不过,冯一博只稍微一想就明白了。

他在江南也是带过兵,打过仗的。

知道在外征战必然要独断专行。

王子腾当初官至九省统制,奉旨巡边。

如果不揽权,怕是什么也做不成。

而他这一去,虽然饱受诟病,但确实做出了不少成绩。

自从他到了辽东之后,几乎是“三天一小捷,五天一大功”。

如果说,捷报频传还有掺假的可能。

那辽东构建的堡垒可实实在在的摆在那里。

李守中对此都是赞叹不已,还说过:

“此防线若是能成,则大魏再添八百里疆域。”

所以,王子腾此时看似在叮嘱自己,该如何做官。

实则,却是在发泄心中的不满。

很显然,在辽东的独断专行,让他建功立业。

却也让景顺帝心生忌惮。

所以,王子腾的话,冯一博能理解。

但他此时,自然不会发表什么看法。

只是不动声色的看着对方。

说这话时,王子腾脸上的疲倦和不甘,都被冯一博尽收眼底。

这也让他大致已经明白了……

王子腾这是对皇帝有怨啊!

可他对自己说这些,又是为了什么呢?

王子腾这个级别的人物,做事必有自己的目的。

绝非表面看起来这么简单!

“一博一定铭记舅舅的教诲。”

虽然心中还有疑惑未解,但冯一博还是恭谨回了一声。

还做出一副受教模样。

“想来,以你的探花之才,又曾亲自带过兵,应该能明白我的意思。”

眼见王子腾有些站不住了,冯一博连忙上前扶他。

回了座位之后,王子腾勉强一笑,道:

“若是我家有你这样的麒麟儿,我也不用如此操心了。”

说完,也不等冯一博回应,就闭上眼睛往后一靠。

似乎在闭目养神。

过了好半晌,他才再睁开眼。

这次似乎只剩倦容,刚刚的怨气收敛了不少。

在此期间,冯一博默不作声的思考着他此前所言。

看来,昨日君臣聊的很深啊!

王子腾话里话外,都是唐朝的典故。

显然是上有所好。

他将自己比作李靖、张亮,还叮嘱我做房玄龄。

显然都是受了景顺帝的影响。

此前冯一博就隐约知道些,景顺帝似乎喜欢别人说他是李世民。

现在看来,他似乎在王子腾面前,用的都是唐太宗时期的典故。

不得不说,景顺帝对李世民还真是情有独钟啊!

真当宫里有个太上皇,就觉得自己是唐太宗了?

你怎么不说是宋光宗呢?

都是有个太上皇,李世民开启贞观之治。

阅读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