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院子》

第7章终成眷属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方一友和周淑芬回到了方家院子,他俩手牵着手大大方方的走进大院,好似一对恩爱的夫妻。

都说有情人终成眷属,病痛并没有将这两个相爱的人分开,方家院里的口舌是非不过是对他们考验,周父周母的反对让两人更加坚定的爱着对方,最终两人不负彼此的承诺,冲破重重阻碍走到了一起。

方母也总算少了一桩心事,这些年她为方一友的婚事操碎了心,如今小儿子方一友和周淑芬两人的婚事儿已定,她总算可以过安祥的过晚年生活了。

1983年3月3日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方一友和周淑芬一大早就去乡里办理了结婚手续,成为了合法夫妻;周淑芬穿着一件大红色的涤卡布新衣服,这是早些日子方母托村里的王裁缝专门为她订做的,方一友则穿着他那件深蓝色的中山服。

走出乡政府大门,方一友激动地牵着淑芬的手,穿梭在喧闹的大街上;幸福洋溢在他俩的脸上,好像在向路人宣告他们的夫妻身份。他们来到街上的照相馆,准备照了一张结婚纪念照;两人端坐在相机前,双手放在膝盖上,她紧紧的贴靠在他的身旁,随着相机咔嚓一声,闪光灯闪烁了一下,这一美好而幸福的瞬间便被定格在了那一张小小的胶片上,这是他们第一次合影。出了归相馆,他俩又在柳荫集市置办了一些婚礼宴席上要用的干货和粮果。结婚纪念照是在一周后拿到的,那是一张6寸大小的照片,她看着照片中的自己和他都带着幸福而甜蜜的笑容,好似向往着美好生活的开始。方一友还贴心的订做了一个玻璃相框,将照片夹在相框中间,悬挂在他俩卧房的墙上。

他们在方家院子里举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来客有方一友的几个哥哥姐姐和他们的家人,还有院里几位要好的邻居,周淑芬娘家人没有来,她知道就算自己亲自去接,她的父母也不一定来。婚礼那天,他们特地请来村里的林家厨子掌勺在院里摆了好几桌宴席。

周淑芬并没有责怪娘家人的心思,她清楚自己已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她的人和心从今以后都得留在田家了。尽管如此,她还是在办理结婚那天,托下山来赶集的同乡捎信回娘家,请娘家人来参加自己的婚礼,又让那人捎了两包喜糖回娘家。

周淑芬从老鹰崖的大山上嫁到山下是幸运的,山下有肥沃的良田,种什么农作物都比山上要长得好;方家足有三亩多地,每年秋收上完国家的公粮,都能攒下足够一家人吃上一年的口粮,至少她嫁过来不会同在娘家一样顿顿吃红薯杂粮粥。

淑芬的二妹淑碧、三妹淑绣就没那么幸运;在她嫁给方一友不久后,二妹淑碧便在她父母的撮合下嫁到了山头另一边的韩家沟,她嫁给了一个挖煤的男人,虽说她男人靠挖煤能挣不少钱,但她整天在家里提心吊胆,时常担心害怕自己男人在矿上出个啥事儿;三妹淑绣刚满16岁便被父母连哄带骗的送到了学堂口给一户姓李的家庭当了儿媳妇。娘家人就只剩下周父周母和尚未娶媳妇的弟弟淑生。周淑芬想不明白她的父母亲为什么要急于这么做,为什么要让自己的两个妹妹早早嫁人,她揣测或许是他们过于固化的封建思想,也或许仅仅是为了节约两个人的口粮,让家里的日子过得不再那么紧巴。

周淑芬嫁人的消息,很快就在老鹰崖上学堂口村传开了。那年头要是谁家的姑娘能从大山上嫁到山下,整个生产队的人都会投来羡慕的眼光;为此,周母时常受到邻居的夸赞,说她命好,大儿子是县城里学校的正式工人,大女儿又嫁到了山下。在此之前,她都对这两人的组合抱有很大意见,邻居的这番话让她对方一友家少了些许成见。

周淑芬刚嫁到方家时,她那为人爽快的性格加之口舌伶俐,很快就融入了方家大院里,深得院里长辈们的喜欢;农闲时她还时常扎在一群妇女中间交流起针线活来,她们摆谈着各种龙门阵,没几天就和这群妇女打成了一片。而她那能说会道与吹牛的本事,院里的邻居们便给她取了一个新的外号“周吹牛”。周淑芬的外号还得从她那同母异父的大哥说起,她常常将她那同母异父的大哥挂在嘴边,吹嘘他在城里有一份像样的铁铁碗工作,她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向院里的妇女表明她娘家人里出了一个能人,以此来显示自己与她们的不同。从那以后,她便成了远近闻名的人物,没有人再叫她周淑芬的名字,“周吹牛”成了她在方家院里的新称称谓,这个外号也伴随着她这一生;反之,方一友的老实巴交、少语内向的性格与他媳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院里的人都说他俩简直是互补的绝配。

两人婚后的小日子虽然紧凑了些,但仍显得有条不紊;方一友的石匠手艺也日益精湛,请他做事的人也越来越多,周淑芬则将这个小家里里外外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她是一个爱干净的女人,整个家里都被她收拾得干干净净,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两人的小日子也开始慢慢红火起来。

方母对这个刚过门的小儿媳妇是满意的,她认为自己儿子还是很有福气,娶到一个漂亮又贤惠的媳妇;如今,她的四个儿子都已经成婚,她想着自己也不能老住在这个家里,这对小儿子方一平很不公平,便想着召集自己的四个儿子一起商议她今后的赡养问题。

阅读方家院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方家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