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烽烟》

第1章穿越明末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崇祯十一年,元月初三,天气晴,红日初升。

登州府境内黄县,因天色逐渐放亮,街头巷尾人声嘈杂,早起的百姓开始了一天忙忙碌碌的生活,顺着街道远远望去,一座威严浩大的府邸跃于眼帘,府邸门头牌匾上许王府三个字,绽放着烁烁的亮金色的光辉,铁画银钩,威严无比。

许王府作为大明朝亲王的府邸,府邸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

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静安殿和嘉泰堂,殿堂屋顶采用绿琉璃瓦,显示了中路的威严气派,同时也是亲王身份的体现。

王府规模宏大,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派非凡。其花园又名锦翠园,园内布局、设计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造园模仿皇宫内的宁寿宫。

全园以“山”字型假山拱抱,东、南、西面均堆土累石为山,中路又以房山石堆砌洞壑,手法颇高。

山顶平台,成为全园最高点。居高临下,可观全园景色。

院外粉墙环护,绿柳周垂,三间垂花门楼,四面抄手游廊。院中甬路相衔,山石点缀,五间抱厦上悬“倚红偎翠”匾额。

整个院落富丽堂皇,雍容华贵,花园锦簇,剔透玲珑,后院满架蔷薇、宝相,一带水池。沁芳溪在这里汇合流出大观园,有一白石板路跨在沁芳溪上可通对岸。

走进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围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一条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上有一条巨大的雕龙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的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金銮宝座,梁材间彩画绚丽,鲜艳悦目,红黄两色金龙纹图案,有双龙戏珠,单龙飞舞;有行龙、坐龙、飞龙、降龙,多姿多彩,龙的周围还衬着流云火焰。

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正红朱漆大门顶端悬着黑色金丝楠木匾额,上面龙飞凤舞地题着三个大字‘听风轩’。

此时一队王府内的女婢缓步行至听风轩门前,为首女婢抬起雪白皓腕轻轻敲击门扉,随后听风轩大门便随着吱吱呀呀的声音缓缓开启,女婢们走进听风轩,只见听风轩内一名容颜艳丽,肤色雪白的女婢对着进入听风轩的为首女婢说道:“青柳,今儿你来的倒是更早了!”

为首女婢青柳娇俏的翻了个白眼:“白雪,自从王爷病了,搬来听风轩将养身体,我哪天来的不早?今天王爷的身体怎么样?有没有好一点?”

白雪闻言,脸上略带欢喜的说道:“刚刚有从京师宫里来的御医给王爷诊治过,就这一半晌王爷应该就会醒来,说是王爷因为伤心过度,急火攻心,这才昏迷了这些时日!”

“唔!我这是怎么了?”

朱庆安缓缓起身,华丽的丝绸锦被从身上滑落,用手捂着额头,眼睛扫视着房间内的装饰环境。

房间内装饰华丽,堂皇大气,屏风遮挡在床前,明显所在环境富贵无比。

朱庆安双脚踏于床边安稳的坐在床上,看着自己白皙健康的肤色,华贵的白色蚕丝衣衫,确定自己是穿越无疑了,毕竟身体都换了。

他本人虽然不胖,但是因为常年的风吹日晒,肤色略显黝黑,肤质干燥,还有着一个饱受酒精考验的小肚腩,与此时的身体有着殊为明显的的差别,哪像此时的身体,明显是富贵人家将养出来的,不用照镜子都知道比自己穿越之前的身体可是好上太多。

也不知晓自己是怎么穿越的?更不知道自己现在穿越到了哪一方世界?不过不论是什么世界,富贵人家总比贫贱家庭要好得多,再说也没有选择,只能既来之则安之了。

“嘶!”

略一动脑,刺痛的感觉便从脑海中传来,让他忍不住轻轻抽气,身体微微颤抖,一股驳杂的信息从脑海里浮现,过了半刻钟,这种刺痛感才平复下来。

朱庆安默默的消化着脑海中的信息,才明白此时的境地,他既没有穿越到高来高去的武侠世界,也没有穿越到晚清民国,也不是长生久视的修仙世界,更不是拳破山河的玄幻大世,而是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神州陆沉的明朝末年。

如今正值大明崇祯十一年,即西元1638年,这一年乃是大明的转折点,崇祯十一年上半年,在明军的持续打击下,剩余的三大起义军头目中,张献忠、罗汝才投降,李自成仅带着十多个人躲进了深山老林。

形成这个状况的原因是,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力到底不如明军,小规模袭扰和游击战还好,大规模的会战,基本上很难打得赢,只能被消灭或投降,这一年的空窗期虽然很短暂,但也是明朝消除农民起义隐患的最好机会,可明朝却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崇祯十一年八月,关外的清军在睿亲王、奉命大将军爱新觉罗?多尔衮的率领下再次入关,一路横扫河北、山东等地,至第二年,也就是崇祯十二年三月才退回到关外,期间攻陷城池36座,俘获人畜、钱财、粮食无数。

为应对这次入侵,明朝把本来用于监视农民起义军和防卫地方的明军全部调回到了京师附近,直接造成了中原、湖广、陕西等地区的防务空虚,而投降的农民起义军大多都安排在这些地方,明军远调,给了他们反叛的机会。

最重要的是,崇祯十二年初,一直主持剿匪的三边总督洪承畴率部入京勤王时,直接调任蓟辽总督,洪承畴是崇祯十一年之前,在应对农民起义军时,功勋最卓著的明朝官员,他练出了一支由他亲自指挥的秦军,战斗力远超农民起义军,正面对上后几乎战无不胜。

至少到崇祯十一年之前,明朝派出去主持剿匪的官员中,还没有谁能比洪承畴的战绩更大,但因为关外的形势严峻,崇祯看见洪承畴能打,就把他调走了,并且,洪承畴为了到关外任职后,能压制辽东将门,在崇祯的同意下,把他一手练出来的那支秦军也带到关外去了。

这样一来,农民起义军最害怕的对手走了,最打不赢的军队也走了,可以毫无顾忌地闹腾。反观明朝,卢象升在崇祯十二年一月战死,孙传庭反对把洪承畴手下的秦军调到关外,认为这是给了流贼复起的机会,因这个正确的建议得罪了主张调动的杨嗣昌,被关进了监狱。剩余的明朝官员中,没有人能给予农民起义军任何压力。

.

阅读明末烽烟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明末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