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相随》

何处美人熠显风华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周宣看着次子的浓眉大眼,眉眼间虽然瞧不出孩子像谁,但是一看就要比长子仲寓更加结实些,她的眼神就暗了暗。钟皇后对她可谓是关怀备至,若不是了解孩子不易过大,她还真会以为钟皇后是疼爱自己的。

摸了摸孩子的头,周宣知道,钟皇后很可能是已经知道了仲寕的生父乃是李弘翼了,所以她只是想让自己死。周宣想到这里,手中的锦锻皱到一块。

“红菱,去请周夫人来。”周宣看着眼前孩儿,知道自己接下来需要靠着这个孩子保命了。

周夫人自周宣怀上次子的消息传出后,脸上的笑容就没有少过,尤其是听说皇后娘娘对周宣的关怀比她这个亲娘还殷勤几分,她心中不知道多么欢喜,得知又是一个外孙子后,她知道女儿这地位是稳固了,心中松了老大一口气。听红菱的传话,她忙去了周宣屋中。

“恭喜娘娘又喜得麟儿了。”周夫人进了门,就笑嘻嘻的和周宣行礼道。

“母亲不必行此大礼的。绿娇,还不快扶夫人起身。”周宣让周夫人坐在自己身边,让她看了一会儿孩子,等孩子睡着了,让侍女都下去了后,才抓着周夫人的手,满眼是泪的道:“娘,您要救救女儿啊……”

周夫人一惊,抓着周宣的手疑惑道:“乖女儿,你刚刚生下小皇孙,谁敢害你?”

周宣流着泪,半晌才脸色苍白道:“娘大概知道仲寕出生前,皇后娘娘不停的赏赐?不知情的人自然以为那是皇后娘娘的厚爱,但是再如何喜欢,也不会比仲寓出生时的喜欢还多。娘就没有疑惑么?”

周夫人垂眉一想,随即眼中尽是惊慌之色:“琅嬛,莫非是皇后娘娘要对你不利?这怎么会?你是她的儿媳,还为皇家生下了两个皇孙,她只有高兴的份,哪里有害你的理……”

“娘……是女儿命苦,仲寕的生父不明,所以皇后娘娘才如此的。”周宣咬着唇说出了真相。

周夫人听了此话,脸上尽是惊恐之色,急急道:“你胡说什么?你是郑王的正妃,这孩子的生父自然是他了。谁敢打郑王妃的主意?琅嬛,你不要吓呼娘我啊……”

周宣双目含泪静静看着周夫人道:“普通人自然不敢打郑王妃的主意,若是比郑王更加位高权重之人呢?娘是知道的,燕王之前对二妹娥皇有意,那一天他喝醉了酒,我本来是好心去劝一劝的,谁知道他错将我当成了二妹。我一个弱女子,那里有抵抗的力气,最后只能让他得逞了。娘,我不是有心要勾搭燕王的,但是皇后娘娘不这么想,她只会认为是女儿的不检点。”

周夫人看着只是静静流泪的女儿,心中如火在烧一般,失了主意。好半天才道:“这件事情,我要和你父亲说说才是。”随即扭头看了一眼睡着的仲寕,嘱咐道:“你刚刚生下孩子,看着小皇孙的份上,皇后应该暂时不会将你怎么样的。你放心,你父亲一定会想出法子来救你的。”

周宣泪眼盈盈地抓着周夫人的双手,其中那是信赖和哀求。

周夫人心中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匆匆回周府去了。

南唐皇宫之内,钟皇后已经听闻内侍传来的周宣又平安产下一子的消息了,在内侍心中暗自疑惑皇后娘娘不见多欢喜的当儿,就已经被打发出了内殿,随即就听到了内殿里传来的瓷器被砸碎的声音。

内侍心中一突,更加确定皇后娘娘这是不高兴了。但这是为什么?除非正王妃生的不是郑王殿下的孩子……内侍一顿,恨不得抽自己两巴掌,郑王妃的孩子自然是郑王殿下的,自己胡思乱想什么呢。

钟皇后自然不知道自己的反应引来了小内侍的疑惑,她只是没想到,周宣居然撑过了生子这一关,那几个稳婆也太不顶事了点……随即想到孩子终究是弘翼的长子,她心中就是有喜有怒。或许等这孩子再大一点,将他过继到弘翼膝下?她这边烦恼着,一时半会是不会再对周宣做什么了。

而李从嘉,并不知道这个二儿子不是自己的孩子,他再一次的沉浸在做父亲的喜悦之中,刻意修补起周宣同自己的关系起来。

周夫人回到家中后,和周宗说了周宣之话,周宗顿时惊坐在高椅上,脸色气得青红交加。半天才咬牙呵斥道:“真是孽女!这种事情如何能拖到现在?当初就该将孩子打掉!”

周夫人却道:“老爷糊涂了,这孩子怎么说也是燕王的血脉,就算是打掉了,皇后那里就饶得过去么?”

周宗抚着额头想了半天才道:“皇后知晓此事,怕是从燕王口中知晓的,所以她才会如此对待琅嬛。看之前陛下并未训斥燕王,可知皇后并没有将事情告知陛下。这样,明日你进宫去以谢恩为名求见娘娘,屏退了众人后,替琅嬛谢罪,当然怎么说你是知道的。”

周夫人虽然不知道什么朝中大事,但是这些内宅的弯弯曲曲,说话的真是意图却是在行。忙点头道:“如此一来,皇后娘娘要恼也是恼她的儿子行为不端,借酒对弟媳不轨,咱们的琅嬛才是受害者。好,明日我就进宫去见皇后娘娘。”

周宗却在想着,以李弘翼如今之势,要真将皇太弟拉下位来并非不可能,所以那个孩子,生下来也不是什么坏事。只要郑王不知晓,一切都好说了。

周宗夫妻的这番打算,在第二天拜见钟皇后之后,取得了效果。钟皇后知道长子之前曾对周二娘子有意思,若是醉酒之时将姐姐当成了妹妹也是有可能的。虽然周宣身为郑王妃应该避嫌,但是若事情真是如此的话,自然是弘翼的过错大些。且这件事情也不可能真的闹大,若是皇上知道了,自然会疑惑。他对弘翼本就不喜得很,若是知道了此事,只怕会更加厌恶长子的。

想到此处,钟皇后才看向跪着的周夫人道:“周夫人平身,之前的是非对错已经不重要了,仲寕怎么样都是皇上和本宫的孙儿,这是无可置疑的。只是郑王妃那里,周夫人还要提点一二,虽然是一家人,但是该避嫌处还是要避嫌的。”

周夫人心中一松,忍着双膝的酸痛,起身应道:“臣妇谨遵娘娘之命,一定会好生提点一番郑王妃的。”

“好了,你跪安。”钟皇后挥挥手,脸色淡淡地道。

周夫人恭恭敬敬地推出了柔福宫,知道长女是没有什么危险了。

二十余日后,郑王此子满日大宴宾客之时,燕王府传来消息,燕王妃王氏逝。

春夏之交时,汴梁城里远没有金陵皇家这般事情多。前朝里,因为党项军大败,西北安定了,得了秦凤四州,后蜀和荆南都不敢妄动了;北边因为张藏英和韩重在深、翼两州招募骁悍边民两千足员以对契丹散勇,成效也不错。加之契丹此时的皇帝耶律璟的为人,契丹人爷无暇南顾,只顾着内斗去了,大周的北边比之前几年也稍微安稳了些。当然了,没有了边境大事,朝中的其他事务依旧不少,郭荣是个闲不住的人,他依旧如前世一般,对宰相和六部九卿们说:“朕经常思考大治之法,一人计短,众人计长。且自唐末天下大乱以来,吴、蜀、幽、并、闽、越之地不在中原之列,不得统一,朕虽然比不得唐太宗,但是也不想做偏安之君。众位都是朕肱骨之臣,今就以‘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开边策’各为篇题,众位说说自己的见解,朕将一一阅览。”

范质等人心知天子的意思,领了旨意下去后心中就琢磨开了。

倒是周宪,听了之后,笑对郭荣道:“不会此生,依旧是王朴拔得头筹?要说起来,先南再北,确实容易些。毕竟与北方契丹相比,南方诸国实在不足为虑。只是之前冯道所说的,也是至理名言呢。只怕朝中没有几个人能看得如冯令公那般长远了。”

郭荣却眯着眼睛道:“你也不要笑看了王朴、范质、李谷之人,这一年我的动作,他们其实应该对我的想法有些清楚了,当知道我的意思。所以我都是不担心呢。”

周宪摸了摸郭荣新蓄的短须,笑拉着他道:“既然不担心,那就随我去秘境里盖房子。”

郭荣也不挣脱,想到有段时日没去秘境了,便随着周宪去了。

郎中府也不过是一间小院三间瓦房罢了。右边一间被辟做书房,王朴坐在其中,他对面却是王应。

“叔父准备如何下笔?”王应乃是王朴的族侄,只不过两人很少在他人面前提及这层关系罢了。

王朴摸了摸长须,表情平静地看着王应,随即微微笑道:“我于当今陛下相处时日不短,自然知道陛下之心,不在中原一地,而在四海天下。只是这平定天下,却也要有次序。我之意,自然是先拿下富庶的江南,然后是南方诸国。最后挟天下之力驱逐契丹人,收复幽云。”

王应却笑道:“只怕几位相公所想和叔父差不多的,不过同陛下所思不见得一样。”

王朴点头道:“陛下性列,且以这一年多来的手段,只怕他最想图的,乃是北方幽云之地,而非江南。”

王应道:“叔父既然能够猜想道陛下的心思,为何不这样落笔?”

王朴冷眼看着王应道:“我们这些做臣子的,但求尽忠职守,岂可凭猜上位者意图而媚上?中原即便有所恢复,但是对抗契丹,也是要费大力气的。若没有足够的军资钱财支撑,便是胜了契丹,中原也不会稳当。所以对南唐之战不可避免在前了。”

王应受了王朴的教训也不恼,笑道:“叔父教训的是,侄儿不可说说罢了。叔父为陛下心腹之臣,他日入阁拜相不远了。”

王朴淡笑看着王应道:“你也不由奉承我,你的才学不浅,他日也会得陛下看重的。”

两日后,二十余名朝廷重臣都上了策论,武将大多是说征讨南方诸国的,而文臣们,大概的意思都是同王朴的相差不大。所以王朴的《平边策》并不是唯一耀眼之章,相比之下,王应之文,更得郭荣之心——大概意思便是先取南唐江北诸州,以增强中原的人口和财帛,然后再趁契丹内部不稳之时,夺取幽云,使中原北边边疆无忧之后,再挟北征大势平定南方诸国。

“好!”郭荣看完王应之文,大声叫起来好来。他看了一眼范质等人,笑道:“几位相公也看看,果真是见解极深啊。”

范质、李谷等人一一传阅了,便知道这皇帝缘何如此叫好了,纯粹是按着皇帝的意思写的嘛。

郭荣知道自己一年多的敲打,许多的臣子心中已经去了偷安一地的想法,所以面的这些个策论倒是一一点评起来了。

“李相之议,旨在富国,禁天下铜器,立监铸钱;收藩镇赋税之权于朝廷,革除动乱之根源。范相之意,则是现有的法规条文繁复冗杂、互不统一,轻重且没有依据,因而地方官吏量刑不得当,也易相互勾结而生冤狱之案。”郭荣随后又评点了兵部尚书张昭、吏部侍郎王敏、工部尚书颜衍等之议,大多是重于实务的。郭荣很是满意,其后下诏李谷于三司使及户部之人,议铸钱赋税之事;范质则领刑部诸卿酌定详细而规范的法规条文——遂编定了缜密的《刑统》。其余重臣也各有任务,郭荣更是明言进岁筹集粮草兵械,来年伐唐。

郭荣退朝后,高兴地将朝堂之事同周宪说了,周宪听说王应之论在王朴之上,很是诧异,这人也太会琢磨了上位者的心思了,不过才干倒是真的有。

“我总觉得这人有些难以琢磨,虽然他之前也算是同我们共犯难过的。”

郭荣不甚在意道:“何必费心去琢磨他的心思?只要我在,他们何人敢有异心呢?”

周宪无奈瞪了郭荣一眼道:“好,知道你厉害。快去哄哄宁哥那小子,真是太闹腾了。幸好之前丰哥听话,不然我真是头都大了。”

郭荣想到精神十足的小儿子,也有点无奈,拍了拍周宪,随即去了偏殿哄小儿去了。

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周宪的褥子愈加的无趣起来,隔几日里接见一下重臣的夫人们,其余时间,不过是过问一下丰哥是功课和吃食,照看小儿子,晚间才得和每日里都忙忙碌碌的郭荣说说话温存一下而已。

“哎,也不知道那些个皇后妃子们在宫中是如何过的?”周宪躺在郭荣怀中感叹道。她前世大多在衣饰歌舞上花时间,也不过是因为后宫的日子寂寥而已。郭荣抱着周宪紧了紧,垂眸半天才道:“明日里下半晌我无事,带你出宫去逛逛。对了阿久不小了,也该娶妻了。你该好生想想,哪家的小娘子合适才是。”

周宪这才来了精神,兴致勃勃的和郭荣商量了起来。

次日里,丰哥得知父母又要外出,便可怜巴巴的瞅着郭荣和周宪,搞得周宪心中又酸又软。不禁拉着郭荣的衣襟轻声道:“丰哥知事了,咱们带他一块儿去。”

郭荣本想夫妻俩好生逛逛的,但如今见儿子那眼神,只得带着他了。倒是宁哥,难道的没有哭闹,还是被父母兄长给‘遗忘’在宫中了。

“阿娘,小舅舅说,南方的金陵城比汴梁城更加的热闹呢,是不是真的?”丰哥吃着手中的糖果子,一手抓着郭荣的衣襟,好奇地看着街道之上熙熙攘攘的人群。

周宪闻言,看了看狭窄的街道,人和牲畜拥挤在一处的情景,送葬的被堵在一处进出不得……看了郭荣一眼,才低下头摸了摸丰哥的脑袋道:“娘也说不上来,汴梁城也很热闹呢。丰哥你要想知道金陵城如何,等你长大了,亲自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吗?”

郭荣虽然欣慰汴梁城如今的热闹,但是如此样子,实在没有上国之都的气势和威严,这汴梁城该拓展整修一番了。将此事记在心中后,自牵着妻子儿子又逛了起来。

“孟管家行行好啊,小人家中实在拿不出十吊的捐资啊,小儿在军中也不过是小卒,如何有这许多的银钱啊?孟管家,求您在将军面前说几句好话……”老汉跪在地上对着一人哀求道。旁边不少百姓围观指点着。

“这是怎么回事?”郭荣看周宪和丰哥紧跟着,便低声问一边得百姓道。

那人见郭荣也是布衣,随即轻声道:“大哥不知道,这许老汉家中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军中的小卒,一个是伙夫。哪里有什么银钱供奉呢?那个孟管家乃是羽林将军家的大管家,时常来小卒家中索要供奉呢。”

郭荣看着那管家和随从的跋扈样子,再看老者的惨状,心中顿时冒出了火,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若非今天在街上偶见,他还真不知道这孟汉卿的家奴已经跋扈至此了。

周宪看郭荣的脸色铁青,知道他被气到了,忙拉着他去了另一边的茶里。

“丰哥,给你阿爹倒杯茶水来。”周宪看丰哥也吓到了,忙道。

丰哥一愣,看了看和自己差不多高的桌子,皱了皱鼻子。片刻爬上椅子,伏在桌子上,倒真是给郭荣倒好了一杯茶。

周宪一笑,端着那杯茶给了郭荣道:“快别气了,你看都将丰哥吓到了。要说这贪官污吏,那朝那代不少不了。你慢慢处置,自然就会少许多的。何苦气坏自己的身子?”

郭荣接过茶杯,一口气喝完才低声叹道:“至今我不敢奢侈度日,让你们母子也跟着过俭省的日子。只因民生多艰,不想百姓为奉养一家而苦之。却不曾想,下面总有这些个人,眼睛只盯着百姓口袋里的银钱,过着奢侈的日子。”

周宪轻声道:“也有那些个清廉的好官啊,像是魏仁浦魏相公,至今家中才三四间低矮的房舍呢。”

郭荣叹了半天,见丰哥一个人坐在一边径直吃着胡饼,不由得拍了他道:“阿爹和娘说的话,听到了么?只顾着吃。”

丰哥咽下口中的饼点点头道:“知道啊,不就是不可以抢别人家的钱么?”

郭荣和周宪听了失笑,是啊,不可以抢别人家的钱。

这一日里,虽然有了这一桩不开心之事,但是郭荣一家三人倒是也尽心,更是去了阿久的宅子里坐了坐,说了他娶亲之事。闹得阿久脸红道:“姐夫,阿姐,我要学骠骑将军霍去病,天下不平,便不成家。”

周宪好笑道:“难不成这天下十几二十年不平,你就十几二十年不成家?说什么傻话?好了,阿姐会帮你留意的,到时候你自己再亲自看过一番,你满意了才是最重要的。”

丰哥则在一边笑嘻嘻的看着,暗想着这媳妇的意思。

同一日里,蜀中成都府夏宫之内,花蕊夫人于薄纱之后出浴,当真是肌肤胜雪,如坠梦中。赵匡义和另外一画师拿着笔却看得呆住了。

费氏对着两人一笑,自是得意自己的容貌无双。

赵匡义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费氏这一笑,鼻下一阵温热,一摸才知自己流鼻血了。而另一画师,三十多岁年纪,早尝过了风月,虽不像赵匡义那样流鼻血,但是□却已经起了冲动了。

一边的宫娥心中暗笑,却故作正经地对两人道:“还不快快作画?陛下和娘娘可都等着呢。”

赵匡义和那中年画师自然收敛心神,画起美人出浴图来。

不过赵匡义知道,费氏如此,也不过是因为想独获蜀帝的宠爱罢了。孟昶虽然最是宠爱费氏,但是后宫之中女子极多,他自负怜香惜玉之人,时不时“雨露均沾”,且除了费氏受宠爱外,还有一李曼娘分庭抗礼。费氏未曾入宫前,最受孟昶宠爱的,便是这艳名高炽的舞娘李氏了。为了得到李氏,孟昶甚至下诏赏赐老鸨银钱十万缗,以作聘金,才将李氏纳入宫中为女官。

赵匡义心中想着,笔调却是不停。要说,这手不入流的画技会被重视,不过是因为他明了费氏的心思,投其所好罢了。

夏宫清华殿里,孟昶正搂着美人,看着李氏绝艳的舞姿,同众多美人玩乐。周兵得了四州之地后并没有再攻,且李重进等禁军已经回了汴梁,孟昶虽然不高兴失去了四州之地,但是,蜀国无忧,他也算是安心了。如今当真是醉卧美人膝,不知天下事了。

郭荣和周宪回了宫,一起哄了小儿子,郭荣便去了崇政殿,让人传召中枢诸相议事了。不久,天子诏令出,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赐死,坐监纳厚取耗余也。三日里,经天子和诸相商定后,下诏拓展汴梁外城,先设立标记,等待冬天农闲时再兴土木。农事繁忙时停止,再等来年农闲时开工,以此慢慢完成汴梁城之整修工程。且令自今岁开始,死丧都要出城。同时汴梁城所立标记七里之外,在标记内等待官府划分出街道、仓库场院、营房官舍,除此之外,听凭百姓随便盖房。

待到宁哥周岁时,周宪笑嘻嘻捏了捏小儿子的嫩脸道:“宁哥倒是要福气,逛得将是汴梁新城呢。”倒是引得一边的郭荣哭笑不得。

我卡文了~~好不容易不卡了,要安慰~~吼吼吼,留言花花都涌向我~

大家说说,那处的美人最是好啊?虽然我偏爱女主些,但是不得不承认,花蕊夫人是个大美人啊!

阅读一世相随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一世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