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明之治》

第四章:抑佛五策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观音婢也不打扰李二,他在思考如何与李承乾促进亲情。过了很久,李二回过神来,苦笑连连...

“未曾想,朕竟然为了自己的儿子,而如此愁闷。”

“陛下,方才承乾陪臣妾聊天,无不透露对臣妾的挂念。陛下可想知道,承乾方才说了些什么?”

“哦?什么?”

“哼哼..就怕陛下听了要大发雷霆呢。”

“观音婢且说说。”

当观音婢将李承乾刚才的话说出来后,李二陛下神色淡然,没有丝毫的变化。这样子,对于观音婢来说,十分清楚。李二陛下认可了李承乾的话,乃至还从中感悟到了其他东西。

“呼...七岁啊。七岁的年纪,当年的朕还在晋阳城里和同龄少年们,你追我打呢。”

“承乾貌似很喜欢丽质,陛下不妨从这方面下手。”

“丽质?”

“嗯哼。陛下可知,方才承乾哀求臣妾准许丽质自由出入后宫与东宫呢。而且,专门询问了丽质所在,你说...你这儿子,是不是对你的女儿‘情有独钟’?”

“哈哈哈...观音婢啊观音婢,情有独钟都用出来了。看来,承乾是真的很喜欢丽质咯?”

“嗯,臣妾看得出来。当承乾询问丽质时,承乾的双眼有了丝丝温情流露,做不得假的。虽然不知为何承乾如此心系丽质,但兄妹嘛,兴许是从丽质身上看到了臣妾也说不定。”

“嗯,观音婢言之有理。”

“既然如此,这道允许丽质自由出入的旨意,就让陛下来吧。”

“朕?”

“懿旨臣妾下,这话要您亲自对丽质说,如此才能让丽质转告承乾。父子之间,终究血浓于水,承乾并非无情,只是与陛下有些生疏。”

“嗯...观音婢有心了。”

翌日,李承乾清晨便醒来,在屋中做起了俯卧称以及仰卧起坐,这都是轩辕纪教他的。年幼之时,就提前把身体锻炼好,有一个好的底子是根本。而且,李承乾也很羡慕轩辕纪那彪悍的战绩,统军不说,武力之高简直世俗罕见。虽然,哪怕这样的强大体魄,也架不住军政上的压榨,三十多岁就已经有些油尽灯枯了。

李承乾虽然以前就开始了这种训练,小小的身躯也有了超出这具身躯的体魄,但终归是孩子,做了不过一炷香的时间,早已大汗淋漓,躺在地上大口喘息。洗了一个澡,刚打算去西池园逛逛,避避暑。不料,不速之客上门了...

东宫太师,东宫太傅,东宫太保三个并称东宫三师。以及东宫少师,东宫少傅,东宫少保并称东宫三少。由于李承乾本来就已经厌倦了这群老夫子的教学,而且加上轩辕纪灌输的‘实干为才’思想,很不给面子的称病不见。

李承乾成为太子后,就变得‘消声灭迹’了一般,整日几乎没有任何消息。但,李二陛下又不是傻子,手里的密报把李承乾在东宫的一举一动都记录在册。没干别的,除却每天的锻炼以及读书、书法、逛逛西池园外,就是陪着长乐那小丫头整天疯玩。

李承乾还为长乐公主在亭子园内,搭建了很多奇怪的东西。类似秋千、翘翘板之类的,这些都是李承乾上一世从民间所见,如今都拿出来逗长乐公主开心。李承乾伫立在亭子园走廊上,看着有一众宫女陪同嬉戏玩耍的长乐公主,脸上始终挂着微笑,眼中也不似以往充斥冷漠之意。

“那便是你妹妹?”

身侧,轩辕纪不知何时出现,但远处的他人仿佛看不见轩辕纪一般。

“嗯,长乐在我心中的地位不低。”

“嗯...近亲婚姻产下子嗣,多数都为畸形。”

“近亲?...哦,陛下是说长孙家?”

“嗯,如何做,你自己把握即可。”

“嗯,多谢陛下提点。”

“另外,身为太子,本身便有参政之权,过于沉寂不利于你在朝中的声望。你可知,皇帝都喜欢做什么?”

“嗯...平衡臣子?”

“嗯,平衡二字可谓是一种世间精髓。因此,你可懂?”

“明白了,孤会拿捏好朝堂上的作为产生的影响,保证既不疏远朝堂,也不会令陛下多疑。”

“眼下你初登太子之位,需要一剂猛药,宣誓你这太子的地位。世家方面,大唐不似朕的燕国,因此不便拿世家开刀。因此,要从其他方面入手,彰显你的手腕和狠辣。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手段太软,容易被忽视,手段太恨,容易被针对。”

“嗯..不知陛下指的是?”

“哼哼...宗教。”

“...哦,佛教。”

“你可有想法?”

“这...还请陛下有所示意才是。”

“哼哼...简单。百姓信奉宗教,乃是因为时代艰苦,需要一种心里的寄托。打个比方,朕昔日紧抓三军训练,多次御驾亲征,最终打造了燕国第一支铁军部队。同样的,朕的声望也在军中达到了鼎盛,但朕转而设立zy都督府、军中左右都督以及都督同知、以及兵部三者,最终以此掌控三方,制衡军中权力,达到了三者互相节制供朕驱使。随后...”

“随后,陛下本人便化为了三军将士的最高统帅,转而从一个统帅化为了三军意志、精神支柱。换言之,陛下本人取代了三军将士的心中信仰,化为军心所在,将军心牢固掌握在手中。”

“嗯,孺子可教也。”

“多谢陛下指点,孤受教了。以孤之见,禁佛不现实,因此唯有抑佛。”

“不错,温水煮青蛙,水到渠成,徐徐图之,不可心急求成,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嗯...佛教门人众多,理应做出限制。如同..官员一般,裁撤僧人最终达到抑佛的作用。减少佛教对百姓影响,收回度牒权力。同时,逮捕那些为了逃避刑法惩戒的僧人,转而借此将佛教丑陋嘴脸展现在百姓们面前。和尚少了,自然寺庙也不用这么多了,待到前几部实施的差不多了,对各州寺庙进行限制,美名其曰塑造各地专属的寺庙用以造福百姓。”

裁撤僧人、抓捕逃犯、收回度牒、拆减寺庙。总的归接下来,就是这四步,逐步抑制佛教。

“待到佛教逐渐落幕,再一举出手进行清洗,将其化为朝堂控制百姓信仰的一条狗。”

“哼哼...承乾啊承乾,经历过一次世间冷暖的你,真的成长了不少。”

“陛下过誉了,最后一手一般人如何能够想到?也多亏陛下昔日教导,让孤明白了抓住这些能够影响、煽动百姓的关键事物。这种存在,还是收归朝廷为好,也为了稳固天下稳定。”

“如此,甚好。”

说完,轩辕纪消失了。李承乾也阔步走向长乐,陪长乐追逐打闹,兄妹之间的这种生活,将来必然化作两人之间亲情的点点滴滴。

当天,李承乾便在崇文殿内书写了一封奏疏,上呈李二陛下。

‘天下初定,百姓果腹。臣察宗教之过,不合时宜矣。思祖父曾为,颇有心得。宗教,百姓信仰,寄托之所。今百姓贫苦,心有苦楚,臣自万千悲愤,故此上书天子。佛教于我华夏根基颇深,一举减除不成、不妥、不利。故此当禁改抑,以此弱化佛教之势。其一:行度化之僧,理当明度化之理。各州以此入手,裁撤僧人。其二:借此收归度牒之权。其三:出家避刑之罪僧,理当绳之以法,后昭示天下百姓。’

‘其四:待到佛教之势衰微,以塑造各州名庙为由,控天下行僧,裁撤多余寺庙归于国土,用之民生方为大善。其五:待到尘埃落地,可设立专人入驻寺庙控其香火寺庙管制,以化外之名为由,使其为我皇权约束、安抚百姓之用。’

‘今天下初定,外无忧患,且天下承平日久,各地府兵疏于武备,或可用之推进抑佛之策。臣为储君之身,莫敢忧中先乐,故此呈递天下‘抑佛五策’,感念古今,不知所言。’

当李承乾的这本奏疏呈递在李二陛下面前时,李二陛下眉头都皱成一团了。他自然不可能看不出这本奏疏所言之真实作用。而且,可行程度很高,一旦实施大唐内部复苏将会得到巨大的助力。而且...第五条,可谓是甚合李二陛下的心意。李二陛下千古一帝,对权力的看重比一般帝王还要重。这种为自己手里多出一把刀,一条可以替自己安抚、教化百姓的狗的事情,他没有理由不同意。

而且...‘忧中先乐’,如今大唐正是百废待兴之时,他也不敢先顾着自己的乐呵。这个乐...两重含义。其一便是如上所述,其二...长乐!李二陛下当初亲口跟长乐说允许她自由出入后宫和东宫,去找她大哥玩。如今看来,这算是一本李承乾对他允许长乐进入东宫的‘谢礼’。按理说,李二陛下应该高兴,毕竟自己的这个儿子终于愿意和他产生交集了。

但...父子之间,却如同外人一般,你给予我恩惠,我自然要回馈于你这般的作为...多少还是令李二陛下心中有所芥蒂。毕竟,他赏赐自己的孩子属于父母应尽之责,子女说句感谢、孝顺即可。可...李承乾却没有如此,而是实打实的奉上了一道沉重的谢礼。

“唉...承乾啊承乾...难道,七年的时间,早已在朕与你之间,勾出如此隔阂了吗?”

李二陛下闭目叹息,摇了摇头。这种伤感,也不过是一会儿,可以理解为李二陛下的一种突发感慨。

“来人,传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李孝公甘露殿议事。”

轩辕纪曾说过,皇帝是最无耻、最无情的人。无论是谁,都可以牺牲,皇帝不能拥有感情,他人对你好,对你忠心那是他们应该的,他们该做的事情。你看不看、在不在意那是自己的事情。哪怕你立功了,依旧应该给了奖赏再给一个警告,反复无常小人行径是统治者的行为准则!  21053/10803720

阅读承明之治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承明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