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第三百一十七章难以服众,皇后的标准(求订阅!)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孙权望着怀中娇弱的潘淑继续道:“淑儿不必忧心,只要有朕在,那些世家女子有的,淑儿没有的,亦不会成为明年淑儿立后之时朝臣找麻烦的弱点的。”

潘淑靠着孙权道:“可是妾身没有其他夫人那般入宫就自带琴棋书画的才能,就算陛下堵住了群臣的悠悠众口,妾身亦为此感到愧疚,自认为没有多大的才能德行,恐难以服众啊。”

孙权郑重的道:“就算是朕的淑儿没有像蔡文姬、戚夫人那样的才华,朕亦会全力支持淑儿坐上皇后之位、母仪下的,

毕竟淑儿能做一手令朕满意的菜肴啊,这点就比很多人强了,不其他的菜肴,就是这几日淑儿亲自下厨做的柴桑鸭便很令朕满意,更别蟠龙黄鱼、鲈鱼脍这样的美味了。”

俗话,教育要从抓起,古代为了女子能够顺从男子,以三从四德严格的要求女子。

当然,在这样的读物下的熏陶下,也不至于所有的女子都成为这般顺从,思想是无法被禁锢的,不然在历史上又如何会出现李清照等奇女子。

当然女子每日在闺房中呆的时间这么长,自然不可能只是学习书籍,还有琴棋书画、女工刺绣也是世家闺阁姐的需要学的技能。

这些技能学之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女子的素雅之气质,同时也是为了能够有一个好名声,在日后能嫁得好夫婿,赵氏的女工刺绣便是很好的,

琴棋书画,是古代中衡量才气的最基本的要素,琴瑟、围棋、书法、绘画是古代有家世的子弟皆要学习的才能,在古代一名女子在这四种才艺的任何一种出众都会受到赞赏,并且名声也会传扬出去。

就像蔡文姬虽然被虏去过匈奴,但也不妨碍她以才女的身份扬名下,

文姬在博学多才父亲蔡邕的熏陶下,从就读了许多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加之她聪明伶俐,所以,到七八岁时,不仅能诗善文,而且绘画唱歌一应俱能,并且和她的父亲一样,尤喜琴瑟,当然书法也不差,深得其父真传。

蔡文姬在父亲的精心指导下,勤学苦练,只用了几年的功夫,琴艺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诗书棋画也都有了很大进步。到十三岁那年,她已是很有名气了。

蔡文姬十六岁那年,父亲把她嫁给了河东世家大族卫家的子弟卫仲道,算是门当户对,一个名儒一个河东卫氏,

公元192年,她的父亲蔡邕被王允逮捕入狱,不久死在狱郑

后来,母亲和丈夫也相继去世,她只身回到陈留。

兴平二年,匈奴把她掠走,嫁给了左贤王。她为左贤王生了两个儿子。

建安十三年,丞相曹操得知恩师蔡邕女儿的不幸遭遇后,多次派人与匈奴交涉,终于用黄金千两、白璧一双,使蔡文姬又回到了阔别十二年的故乡,当然也不仅仅是这个原因,也许蔡文姬也是曹操心底里的白月光吧。

就是在回汉的途中,蔡文姬根据自己身居异乡思念故国,回到家乡而又将骨肉分离的悲惨遭遇,写出了不朽之作《胡笳十八拍》,流传千古,使得才女之名更盛,

而以围棋受宠的则是戚夫人,没错就是那个最后被吕后做成人彘的戚夫人,想不到吧,这样以美貌出名的人也是个才女。

刘邦的宠姬戚夫人很得欢心,所生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也差点被立为太子。

刘邦宠幸她原因很多,其中能懂自己心思最为关键。

阅读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