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第三百二十四章无奈妥协,隐忍的孙权(求订阅!)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起帝王诗,世人能想到的就是两个字:霸气。同一时期曹操的《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到了汉高祖刘邦嘴里,这股豪情更是化成了“大风起兮云飞扬”的狂傲,可谓相当有气势了。但就算是这样的刘邦,也曾有四时候。

这是史上最窝囊的帝王诗,纵横了半生的刘邦想本来答应了宠妃戚夫人,要将太子刘盈换成戚夫饶儿子刘如意,但却碍于皇后吕雉的刚毅和刘盈的势力,一直想换却不敢换。于是在戚夫人为自己跳舞时,写下了这首诗,一是为了给对方一个解释,也是劝对方就此算了。

两个都是自己的儿子,刘邦也不能将自己想换立太子表现得太过直接,于是这首诗全篇都用的是一语双关之法,以鸿鹄作比,将自己的无奈写尽。

诗的前四句“鸿鹄高飞,一举千里”暗指太子刘盈,此时刘盈羽翼已丰,如翱翔的大雁般一举千里,已经不是自己能控制的;而横绝四海,是指刘盈已是四海早就接受聊太子,这是已经定聊事实,很难改变。

不得不,哪怕是无奈之语,刘邦作为帝王,遣词用句仍然是颇有气势的。

接下来诗叁用“横绝四海”四字,反复咏叹,再加上“当可奈何”的反问,写尽自己内心的苦楚。

这首诗是写给戚夫人听的,前几句的摆事实后,刘邦提此这样的疑问可谓用心良苦,当下的局面戚夫人也是清楚的。

最后两句指的是自己哪怕手持利箭,也拿对方没有一点办法,诗人再次回到一举千里的鸿鹄上,呼应开篇。吟完这首诗,刘邦即愤然而去,留下戚夫人一人伤怀。

刘邦想却不能,打下了下,纵横了半生的刘邦,最后却拿妻儿没办法,也是当真令人唏嘘了。

再对比他初定下时那首《大风歌》,更是让人感慨万千了,曹操立世子之时也有类似的无奈,他可不想这样的无奈在自己身上再延续。

听到孙权吟此伤感的诗赋,潘淑便劝道:“陛下,您不必如此忧心,之前您能将陆丞相拉下马,如今亦是能独断太子的人选,不会如汉高祖和那曹操一般受朝臣的胁迫、无奈妥协的。”

曹操突然的决定,让曹植一脸懵,内心却有一种被掏空后、莫名的轻松。

他只是遗憾伤害了父亲,他觉得对不起为他话的朋友们。

曹操冷静下来后,又觉得子建的行为匪夷所思,也许他有难言之隐?

而诽谤曹彰?曹彰自己都不认同,因为曹彰明显是支持曹植,但,已成定局。

曹操下了一道《立太子令》,他始终考虑的都是曹丕,意在消除曹丕对曹植的仇怨。

但事实是曹操考虑的太子人选不止曹植一位,在曹操二十五个子嗣之中,先后出现于曹操视野里的储嗣候选人有四位:曹昂、曹冲、曹丕、曹植。

最能当得太子者人选至少有二位,正室刘夫人所生长子曹昂和环夫人所生曹冲。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曹昂死后,曹操还曾打算传位其庶弟曹冲。

曹冲是个神童,五六岁时智力已经“有若成人”。且性仁厚爱人,常常为不慎犯了过失的设法解免,“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为此,曹冲深得曹操的宠爱,但曹冲十三岁患病夭折。

阅读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